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膏样毛癣菌LZY8905株是从临床分离的强毒株,将其接种到豚鼠背部皮肤上,造成实验性体癣模型,其发病过程和病变特点与国外报告基本一致。用克霉唑癣药水对其进行治疗实验,证明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目前国内尚乏对动物致病性较强的菌株用于动物造模,所以该菌株可用于动物体癣模型的造模,用于抗皮肤癣菌药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SY—01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紫丁香的抗菌有效成份3,4-二羟基苯乙醇的衍生物SY-01的抗真菌活性及共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Y-01对供试的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其对某些丝状真菌作用较强。对豚鼠实验性体癣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天然产物蒺藜TTS-12对须癣毛癣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本研究采用CLSI的M38-A2方案对须癣毛癣菌进行最小抑菌和杀菌浓度的检测,选取多重指标考察TTS-12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作用;建立豚鼠感染须癣毛癣菌豚鼠体癣模型,分组给药观察低、中、高剂量蒺藜TTS-12凝胶剂对豚鼠体癣模型在背部病变程度评分,病灶皮肤真菌培养阴性率,病灶皮肤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TTS-12对须癣毛癣菌的标株菌株的MIC值为1μg/mL,MFC为8μg/mL,其还能够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的菌丝生长,浓度为4μg/mL的TTS-12作用15天时,菌丝生长抑制率已经高于60%,且对须癣毛癣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动物实验中,低、中、高剂量蒺藜TTS-12凝胶剂均能显著降低背部病变程度评分(P<0.01),中、高剂量能增高病灶皮肤真菌培养阴性率(P<0.05),病灶皮肤HE染色切片表明高剂量组棘层肥厚降低,背部炎症减弱,使角质层恢复正常。以上结果表明蒺藜TTS-12在体外抗须癣毛癣菌和豚鼠体癣模型中均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报道须癣毛癣菌引起的人兔共患体癣3例.患者皮损均为环状红斑丘疹,上覆鳞屑,炎症明显,伴瘙痒,均与兔子有密切接触史,且兔子均有明显皮损.取患者及兔子的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后治愈.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中应用中药癣净散药液浸泡治疗足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其治疗足癣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了中药癣净散抗真菌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病理学研究评估外用抗真菌药-复方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抗炎和抗真菌疗效。方法采用须癣毛癣菌感染豚鼠皮肤,建立动物模型,用4种皮肤外用制剂治疗,通过考察豚鼠病变皮肤的恢复情况,比较复方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须癣毛癣菌感染豚鼠的皮肤真菌病方面,复方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的疗效优于盐酸特比萘芬凝胶(P0.05)、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P0.01)和糠酸莫米松凝胶(P0.01)。结论复方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对豚鼠皮肤须癣毛癣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型酮康唑喷膜对豚鼠体癣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健康豚鼠20只,用穿刺法制备豚鼠体癣模型。将体癣模型随机分A组(新型酮康唑喷膜治疗组),B组(喷膜基质治疗组),C组(复方酮康唑霜治疗组)和D组(对照组)。根据豚鼠皮疹和真菌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A组和C组的豚鼠治疗后局部红斑和水肿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停药2周时,A组和C组真菌镜检、培养阴性率均为100%,明显高于B和D组(P〈0.05)。结论 新型酮康唑喷膜对豚鼠体癣模型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豚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的疗效.方法 于32只豚鼠背部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128处,分四组:(A)1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B)2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C)2%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组;(D)空白对照组.于感染第4天开始用药,分别于用药第0、3、7、10天做真菌镜检、培养并测量皮损直径.结果 A、B、C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D组(P<0.01),2%硝酸咪康唑软膏及复方水煎剂均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治疗作用;B、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1);B组治疗效果好于C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皮肤刺激症状.结论 黄连一姜黄复方水煎剂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明显治疗作用,无刺激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须癣毛癣菌致儿童脓癣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儿童头部脓癣1例.患儿为4岁幼女,因头皮部丘疹1个月,脓肿4d就诊.内服青霉素V钾无效.取断发镜检查见发外真菌孢子,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细菌培养为棒状杆菌.经内服和外用特比萘芬抗真菌,静脉输入头孢噻肟钠联合克林霉素及万古霉素抗细菌治疗,12d后脓肿减轻,细菌培养阴转,但真菌培养仍阳性,继续抗真菌治疗2个月后皮损消退,真菌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面部体癣后继发的癣菌疹。患者女,10岁,因右眶周红斑、鳞屑10 d就诊。鳞屑直接镜检查见菌丝,培养生长的菌落鉴定为须癣毛癣菌。内服特比萘芬、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8 d后面部及颈胸部出现片状红斑,考虑为癣菌疹,加服抗过敏、抗炎药物(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卤米松/三氯生软膏14 d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灰黄霉素、克霉唑及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在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克霉唑、灰黄霉素:克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的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确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联合药物的分数抑菌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皮肤癣的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的MIC小于单药的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克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有较强的抗红色毛癣菌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的灰黄霉素和克霉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的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的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的体癣患者,对其宠物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 15例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3.
密切接触宠物兔后幼儿鼻孔周围体癣1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报道1例密切接触宠物兔后发生在幼儿双侧鼻孔周围及上唇部的体癣。患儿4岁,因“鼻唇部红斑、鳞屑、伴瘙痒10余日”就诊。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及毳毛内孢子,培养见棒形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6d后红斑瘙痒明显减轻,34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难辨认体癣。患者女,45岁,左臂伸侧多处红斑、丘疹伴脱屑、瘙痒2a余。曾多次就医诊断不明,患处皮损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倾向于"银屑病"但疗效不佳。刮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小培养见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特比萘芬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28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对不同地区来源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探讨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及地区因素对红色毛癣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M38-A方案测定酮康唑、萘替芬、联合使用酮康唑萘替芬以及单用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了酮康唑与萘替芬的药物间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联合使用酮康唑萘替芬组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低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组,和单用特比萘芬组的疗效相似。北京的红色毛癣菌株对上述药物的敏感度均低于上海和南京的菌株。结论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优于单用,地区差异可能会影响红色毛癣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石膏样小孢子菌系亲土性皮肤癣菌,因其刺激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较强烈,易引起临床误诊误治。为进一步了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脓癣、体癣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要点。我们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脓癣、体癣患者103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霉克舒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湛江地区 15 4例癣病患者分离真菌 ,评价一种新的抗真菌药—霉克舒对上述真菌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霉克舒对浅部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同时以兰美抒作为对照药物。从 15 4例癣病患者中分离出 14 1株真菌 ,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 ,分别占 6 6 .7%和 14 .2 %。霉克舒的抑菌作用与兰美抒相比略强或相当 ;对霉克舒各单一成分的初步抑菌效果进行比较 ,复合物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水杨酸或特比萘芬等单一成分。上述结果显示 ,霉克舒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浅部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脓癣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脓癣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我院确诊的20例儿童脓癣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和预后。结果 20例脓癣中,单发脓肿型17例,多发毛囊炎型3例。19例饲养过猫、犬或兔子,1例有足癣接触史。经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再辅以外用药物治疗,所有患儿在6~12周内临床治愈。1例有胃部不适,余未见不良反应。3例伴有癣菌疹。结论 儿童脓癣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容易误诊。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阳性率高。脓癣培养的病原真菌以犬小孢子菌最常见,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脓癣预后较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真菌病等浅部真菌病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防治的难点[1]。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2-3]。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2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脓癣,并对病发做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菌体外分泌酶活性测定。方法例1为6岁女孩,表现为头顶部炎性肿块、脓血伴脱发;例2为1岁8个月男孩,表现为头部红斑,无脓肿及脱发。家中分别饲养宠物狗和兔。病发真菌镜检均阳性后做真菌培养、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2例患儿病发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对2株分离的菌株分别进行细胞外分泌酶测定。结果2株菌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须癣毛癣菌的有性期)。扫描电镜见例1的病发受累毛干表面大量炎性组织碎屑、红细胞、脓细胞及上皮细胞;透射电镜在毛皮质内发现菌体。扫描电镜见例2的受累毛干表面真菌孢子及炎性渗出物;透射电镜见毛发内外菌体。2株菌的外分泌酶主要为碱性磷酸酶、白氨酸芳胺酶、β-葡萄糖甙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α-甘露糖甙酶。经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等综合治疗后2例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确诊2例须癣毛癣菌所致脓癣,伊曲康唑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