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膝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种子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酪胺(1)、亚油酸甘油酯(2)、β-蜕皮甾酮(3)、水龙骨甾酮B(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竹节参皂苷-1(6)、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7)和胡萝卜甙(8)。化合物1、2、5和7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  相似文献   

2.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的干燥根。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eupatorinA(1)为一新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threo)-3-O-acet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E)-propenyl)-2,6-dimethoxyphenoxy]propyl-β-D-glucopy-ranoside。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reo)-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E)-propenyl)-2,6-dimethoxyphenox-y]-propyl-β-D-glucopyranoside(2),ardisiacrispinA(3),ardisiac-rispinB(4),euparone(5),3-(2,3-dihydroxy-isopen-tyl)-4-hydroxyacetophenone(6),12,13-di-hydroxy-euparin(7),gymnastone(8),N-(2′-hydroxy-tetracosanosyl)-2-amino-1,3,4-trihydroxy-octa-dec-8-(E)-ene(9),stigmasterol(10)和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1)。化合物2-4为首次从菊科植物,5-8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牛膝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ume.)根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生长5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内皮层细胞上凯氏带明显.初生木质部多为二原型;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次生结构中,次生维管组织占主要地位;牛膝根的进一步加粗主要是由于三生结构的发生和分化.第一圈额外形成层产生于次生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射线细胞,以后的每一圈由前一圈向外衍生的薄壁组织细胞产生.额外形成层无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之分,在切向纵切面上呈叠生排列.三生维管束以离心方式排列成整齐的同心环状,由薄壁结合组织将其彼此分开,其圈数与额外形成层的圈数是一致的,随着根的个体发育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的干燥根。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eupatorinA(1)为一新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threo)-3-O-acet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E)-propenyl)-2,6-dimethoxyphenoxy]propyl-β-D-glucopy-ranoside。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reo)-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E)-propenyl)-2,6-dimethoxyphenox-y]-propyl-β-D-glucopyranoside(2),ardisiacrispinA(3),ardisiac-rispinB(4),euparone(5),3-(2,3-dihydroxy-isopen-tyl)-4-hydroxyacetophenone(6),12,13-di-hydroxy-euparin(7),gymnastone(8),N-(2′-hydroxy-tetracosanosyl)-2-amino-1,3,4-trihydroxy-octa-dec-8-(E)-ene(9),stigmasterol(10)和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1)。化合物2-4为首次从菊科植物,5-8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马比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马比木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7-酮基-β-谷甾醇(3),β-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2'-O-palmitate(4),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5),羽扇豆醇(6),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醇(7),喜树碱(8),9-甲氧基喜树碱(9),10-羟基喜树碱(10),9-methoxy-mappicine-20-O-β-D-glucopyranoside(11),mappicine-20-O-β-D-glucopyranoside(12),(3S)-pumiloside(13),(-)-(3S)-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14)。化合物1~7、9~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腐婢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马鞭草科腐婢属植物腐婢(Premna microphylla)的根中分离鉴定出7种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棕榈酸(2).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3).丁香色酮(4).木犀草素(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6)和胡麻素(7).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腐婢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胆甾-4-烯-3-酮(8)、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9)、β-谷甾醇(10)、6β-羟基-豆甾-4-烯-3-酮(11)、胆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13)、亚油酸三甘油酯(14)、正三十一烷醇(15)、正二十二烷酸(16)、油酸月桂醇酯(17)。除化合物4、6、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的化学成分,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2)、咖啡酸乙酯(3)、豆甾-4,22-二烯-3,6-二酮(4)、豆甾-4-烯-3,6-二酮(5)、豆甾烷-3,6-二酮(6)、β-谷甾醇(7)和豆甾醇(8)。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牛膝根结构特征与三萜皂苷的积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萜皂苷是牛膝根中主要的药用成分之一。利用皂苷定量分析与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牛膝根的解剖结构及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根属于异常结构,三生结构发达。牛膝根的增粗生长主要依赖于额外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牛膝根中最多可以产生7~8圈额外形成层。次生韧皮部、栓内层和三生韧皮部是三萜皂苷的主要积累场所;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随牛膝的生长年限增加呈现低→高的变化规律,3~4年生牛膝跟中三萜皂苷的积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假鹰瓜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晶 《云南植物研究》1992,14(1):97-100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对牛膝生长及其主要药用成分齐墩果酸和蜕皮甾酮均有不同的影响。该文采用不同浓度的Me JA分别浸种处理牛膝种子:0(对照)、0.1 mmol·L-1(T1)、0.15 mmol·L-1(T2)、0.2 mmol·L-1(T3)、0.25 mmol·L-1(T4),对照(CK)以同体积的蒸馏水浸泡。取浸种处理后生长培养60 d的牛膝植株,测定牛膝的株高、根长、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取牛膝的叶及根,HPLC法测定其齐墩果酸和蜕皮甾酮的含量,研究Me JA对牛膝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齐墩果酸和蜕皮甾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0.15 mmol·L-1Me JA浸种处理,对牛膝生长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佳,其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及根鲜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升高43.9%、38.7%、26.4%、64.0%(P0.05);0.15 mmol·L-1Me JA处理,对牛膝的根和叶中齐墩果酸的积累作用最佳,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了114.3%和60%(P0.05);0.25 mmol·L-1Me JA处理,对牛膝根中蜕皮甾酮的积累最佳,比对照高出90.3%(P0.05),却不利于根和叶中齐墩果酸的积累,并可抑制叶中蜕皮甾酮的形成。说明0.15 mmol·L-1Me JA浸种处理对牛膝的生长及其根和叶中齐墩果酸的积累作用最佳,并能显著促进根中蜕皮甾酮的积累,有利于牛膝药材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花旗松素(1)、(+)-儿茶素(2)、毛蕊异黄酮(3)、(-)-丁香树脂酚(4)、(-)-皮树脂醇(5)、lirioresinol A(6)、N-反式肉桂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和羟基酪醇(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8均无明显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大叶桃花心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的化学成分,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5-dihydroxyxanthone(1)、1,6-dihydroxy-5-methoxyxanthone(2)、euxanthone(3)、1,2-dimethoxyxanthone(4)、(+)儿茶素(5)、(+)sesamin(6)、bis-(2-ethylhexyl)phthalate(7)、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8)、(20S)-3β-acetoxy-24-methylenedam-maran-20-ol(9)、cycloeucalenol(10)、β-谷甾醇(11)、7-deacetoxy-7-oxogedunin(12)和7-deacetoxy-7α-hydroxygedunin(13),其中化合物1~4、6~10和13为首次从桃花心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4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化并无明显趋势。全量钙、全量镁、全量锰和有效锌的含量也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怀牛膝连作1a的土壤与对照相比,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不大,但是与连作10a和30a的土壤相比微生物多样性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中总PLFAs、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ram(-)及真菌含量都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明显上升,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革兰氏阳性菌Gram(+)/革兰氏阴性菌Gram(-)的比值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此外,土壤中一些嗜热解氢杆菌和真菌等参与土壤物质循环和木质素降解的微生物类群数量明显增加,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类群也显著增多,这是牛膝连作促进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用药用植物怀牛膝证明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植物连作促进或连作抑制作用的产生与控制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南灵芝(Ganoderma hain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技术从海南灵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巴西红厚壳素(1)、6-脱氧巴西红厚壳素(2)、7,8-二甲基咯嗪(3)、5,8-过氧麦角固醇(4)、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7α-甲氧基-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3-吲哚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和正二十六烷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鼓槌石斛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5)、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E)松柏醛(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酯(8)、对羟基苯丙酸甲酯(9)和十二元内环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7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的化学成分,从其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姜酮(1)、咖啡酸甲脂(2)、柚皮素(3)、阿江榄仁酸(4)、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5)、2α-羟基熊果酸(6)、山柰酚(7)、槲皮素(8)、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9)、木犀草素(10)、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阿福豆苷(12)。化合物1、2、5、9和11为首次从青钱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万寿菊苷(1)、7-O-(6-methoxykaempferol)-β-D-glucopranoside (2)、4'-甲基醚万寿菊苷(3)、3-O-(6-methoxykaempferol)-β-D-glucopranoside (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6)、1,4-bis(2-benzoxazolyl)naphthalene (7)。其中化合物1~4 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茶褐牛肝菌(Neoboletus brunneissimus)的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24S)-麦角甾-7-烯-3β-醇(4)、(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24S)-乙基胆甾烯-7-烯-3β,5α,6β-三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烯(7)、(22E,24R)-麦角甾-5,7,2-三烯-3β-醇(8)、3β-O-吡喃葡萄糖基-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6,22-二烯(9)、富马酸单甲酯(10)、富马酸(11)、琥珀酸(12)、反-2-癸烯二酸(13)、烟酸(14)、烟酰胺(15)、莽草酸(16)、亚油酸-α-甘油酯(17)和1-O-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鞘氨醇(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茶褐牛肝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13和17为首次从牛肝菌科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