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枫蓼肠胃康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整体定性鉴别和指标成分定量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由牛耳枫和辣蓼两味药材组成的枫蓼肠胃康口服液原料及成品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并测定了指标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的含量。采用Waters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μm),用含甲醇和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并对原料和成品的相应色谱峰进行归属鉴别。结果显示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得到了满意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按照SFDA的要求,对原料和成品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两种数学方法计算它们的相似度,两种计算方法相似度均不小于0.852。表明建立的枫蓼肠胃康口服液的定性定量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蓼科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头花蓼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本研究建立了HPLC测定中药头花蓼水提喷雾干燥粉末中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然后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头花蓼水提喷雾干燥粉末的乙酸乙酯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半制备性分离研究,通过对分离方法和溶剂系统的筛选,寻找到最佳的溶剂系统(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1∶5),上相为固定相,转速840 r/min,流速2.0 mL/min,进样量756 mg,检测波长272 nm。结果显示,在该条件下经一步分离可同时得到质量为148.5 mg和9.2 mg的两种产物,纯度为99.8%和97.4%,经紫外、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分别为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  相似文献   

3.
不同居群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明凤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08,28(4):561-565
以原产贵州、四川的10个头花蓼收集系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各头花蓼收集系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异,以便找出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头花蓼收集系及其头花蓼植株上总黄酮含量较高的部位,为头花蓼药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其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茎>花>嫩叶>老叶>嫩茎。头花蓼老茎、花中总黄酮含量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其它部位差异不显著。四川都江堰居群老茎总黄酮含量最高,达2.761%,显著高于其它收集系。  相似文献   

4.
选用叶绿体基因trnL-F,rbc-L序列和核核糖体ITS序列对蓼属头状蓼组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以药用大黄为外类群,用最大简约法对3个片段的单独和联合矩阵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头状蓼组是一个较自然的类群,与春蓼组、刺蓼组和金线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头状蓼组作为一组放在春蓼属,细茎蓼和蓝药蓼从头状蓼组转移至冰岛蓼属;不支持将刺蓼组并入头状蓼组;对于小叶蓼的系统学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蓼属头状蓼组rDNA-ITS的序列扩增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境内蓼属头状蓼组6种(含1变种)植物为材料,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得到6种植物的ITS序列,分别为:赤胫散2个居群(Polygonum runcinatum var.sinense,GenBank登录号FJ606887、FJ648802),平卧蓼(P.strindbergii,GenBank登录号FJ648803 ),尼泊尔蓼(P.nepalense,GenBank登录号FJ648804),羽叶蓼(P.runcinatum,GenBank登录号FJ648805),火炭母(P.chinense,GenBank登录号FJ648806)和头花蓼(P.capitatum,GenBank登录号FJ648807).其中赤胫散与平卧蓼的ITS序列为首次报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蓼属头状蓼组6种植物ITS序列总长度为661~666 bp,ITS1区序列长度为243~246 bp,5.8 S rDNA区序列长度165 bp,ITS2区序列长度253~258 bp,6种植物的差异主要集中在ITS1和ITS2区.聚类分析显示,6种头状蓼组植物具有共同起源,结果支持赤胫散从羽叶蓼变种上升为独立物种.  相似文献   

6.
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又名石辣蓼、石缝草、骨虫草等,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其茎平卧多分枝,节间多不定根。叶为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心形,叶柄基部有2枚圆形小耳,叶鞘杯状,苞片卵形,花序头状1—3枚,花被5裂,粉红色。花期春夏季。头花蓼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以及印度、不丹等地。在广西的主要分布区是桂北山区。酸性母岩,海拔400—600米。天然分布于沟谷的沙滩、乱石滩、水边、路边的坡地等有一定湿度和阳光充足的地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乡的一个小村屯里,其屋边、地边数百米长的卵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包装材料、贮藏时间和环境对头花蓼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其贮藏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将头花蓼种子分别装于牛皮纸袋与棉布袋后,置干燥器、冰箱里及室温下贮藏12个月时测发芽率,以后每隔6个月测1次发芽率,直至室温下的发芽率为零时。结果: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袋与用透气性较差的牛皮纸袋包装贮藏头花蓼种子,其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头花蓼种子贮藏于室温下18个月时,发芽率就显著下降,30个月时,发芽率降为零;贮藏于冰箱中24个月时,发芽率才显著降低,30个月时,仍有发芽能力;而贮藏于干燥器中达30个月时,发芽率才明显下降。结论:包装材料的透气性差异对头花蓼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头花蓼种子的寿命为30个月,干燥和低温环境能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8.
建立滁菊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对不同滁菊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滁菊的质量控制和产地追溯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2种化学计量学法对指纹图谱和特征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样品有27个共有峰,12个滁菊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杭菊与滁菊的相似度较差,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将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结合可对滁菊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为其质量控制和追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桔梗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用YMC Hydrosphere C_(18)分析色谱柱(250×4.6 mm,5μm),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建立不同产地15批桔梗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桔梗质量及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的桔梗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7个成分;不同产地桔梗相似度在0.927~0.991之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都将15批桔梗分为3类,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造成桔梗差异的13个色谱峰。本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为桔梗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水飞蓟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水飞蓟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adzu C18(150 mm×4.6 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52: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7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对水飞蓟药材的指标成分水飞蓟宾进行了定性定量,并以相似度鉴别药材质量。结果建立了水飞蓟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经相似度计算11个不同产地药材之间的相似性均高于0.94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结论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水飞蓟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和质量评价,为有效控制水飞蓟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解剖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中国产蓼属萹蓄组Polygonum sect.Polygonum 16种1变种及1变型植物的果实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组5种一年生植物的果实具有两型性,即有长、短两种果实类型。短果类型为卵形,具三棱,包于宿存花被内或与花被近等长,呈黑褐色。在解剖镜下观察到其表面具小点、无光泽,而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表面具有散乱分布或排列成行的瘤状颗粒;长果类型为狭卵形,具三棱,长于宿存花被,黄褐色或淡黄绿色,在解剖镜下观察到其表面平滑、有光泽,而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表面上部具有散乱分布的瘤状颗粒,中、下部则具不规则洼点、星花状褶皱或浅波纹状。果实具两型性的植物有萹蓄P.aviculare、乌鲁木齐萹蓄P.urumqiense、展枝萹蓄P.patulum、直立萹蓄P.avicularef.erectum和尖果萹蓄P.rigidum。果实微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1.果实表面无瘤状颗粒或疣状突起、有光泽,此类型又可以分为2种亚类型:(1)果实表面平滑、浅波纹状,如岩萹蓄P.cognatum、松叶萹蓄P.acerosum和帚萹蓄P.argyrocoleum;(2)果实表面具浅洼点或洼点,如铁马鞭P.plebeium和针叶萹蓄P.polycnemoides。2.果实表面有瘤状颗粒或疣状突起,无或具微光泽,此类型又可分为4种亚类型:(1)果实表面具疣状突起,如圆叶萹蓄P.intramongolicum.;(2)果实表面具散乱分布的瘤状颗粒,如普通萹蓄P.humifusum和展枝萹蓄的短果;(3)果实表面具有纵行排列的瘤状颗粒,如萹蓄和乌鲁木齐萹蓄的短果;(4)果实表面上部具散乱分布的瘤状颗粒,中、下部具不规则洼点、星花状褶皱或浅波纹状,如萹蓄、展枝萹蓄、直立萹蓄和尖果萹蓄的长果。因此果实两型性和果实微形态特征对蓼属萹蓄组种、变种的鉴定具有较大的分类学价值。基于果实微形态特征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确定了新种晖春萹蓄Polygonum huichunense F.Z.Li,Y.T.Hou&C.Y.Qu,同时恢复褐鞘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L.var.fusco-ochreatum(Kom.)A.J.Li为原种,即Polygonum fusco-ochreatum Kom.。  相似文献   

12.
头花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苗药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Buch.-Ham.ex D.Don)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结合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4″-O-乙酰基)-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2)、槲皮苷(3)、杨梅苷(4)、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5)、原儿茶酸(6)、胡萝卜苷(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乙酯(9)。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同时,对黄酮苷类化合物中鼠李糖不同位置乙酰基取代后的1HNMR和13C NMR波谱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文中以塔黄为外类群,采用最大简约法对杠板归及其近缘类群的trnL-F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杠板归和刺蓼为姊妹群,自展分析的支持率为99%,分子证据支持杠板归归人刺蓼组,而没有必要单立组或属。(2)刺蓼组、春蓼组和头状蓼组植物聚在一起,自展支持率为100%,说明它们之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首乌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外植体、光暗条件、植物激素等因子对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以及 6 -BA和何首乌组织提取液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优于带侧芽茎段和叶片 ;光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4因子 4水平的正交实验表明 ,对何首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 ,4 -D >6 -BA >IBA >IAA ,最佳激素搭配是 :MS +2 ,4 -D 2mg L +6 -BA 1mg L +IBA1mg L或MS +2 ,4 -D 2mg L +6 -BA 2mg L +IAA 1mg L ;MS培养基中附加 6 -BA或组织提取液均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珠芽蓼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等方法从珠芽蓼果实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等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没食子酸、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蔗糖。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扛板归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扛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根中分离鉴定出7种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甲酯(2)、槲皮素(3)、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4)、大黄素(5)、大黄素甲醚(6)和芦荟大黄素(7)。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扛板归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Three ligna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Polygonum orientale L.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as arctiin (1), lappaol B (2), orientalin (3) by means of the spectral data and chemical methods. Among them, 3 is a novel compound, compounds 1 and 2 were first found in this plant.  相似文献   

18.
从藏药逆阿落(Polygonum periginatoris Pauls)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5,4’-二甲氧基.6,7-二氧亚甲基黄酮-3-0-β-芹糖(1→6)-β-葡萄糖甙(Periginatorine I)为新化合物,其余三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超富集植物短毛蓼对锰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华  李明顺  陈英旭 《生态学报》2009,29(10):5450-5454
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锰在短毛蓼体内的富集特征和对其生长的影响.在锰含量高达2.5×105mg/kg的锰矿废弃地上短毛蓼生长良好,叶锰含量高达1.66×104mg/kg.营养液培养条件下,随着生长介质中Mn浓度的升高,短毛蓼根、茎、叶中的Mn含量逐渐增加,当锰供应水平为1.000mmol/L时,叶锰含量超过10000mg/kg;当锰供应水平为20 000mmol/L时,短毛蓼仍能生长,根、茎和叶3部分的锰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923,18112mg/kg和55750mg/kg.在所有锰供应水平下,短毛蓼茎和叶中的锰含量都比根部的高.结果表明,短毛蓼是一种锰超富集植物,这一发现为锰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探讨锰在植物体内的超富集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何首乌的核型公式为K(2n)=22=14m 2m(SAT) 6Sm,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2=2L 8M2 12M1。为中药良种选育工作和分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