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羽管螨科Syringophlidae是Lavoipierre在1953年建立的,当时只包括模式属Syrlngophilus一个属。1957年Dubinin把肉食螨科分为鸟喙螨科、蛇寄螨科、肉食螨科和羽管螨科,羽管螨科包括Syringophilus和Picobia两个属。嗣后Fritsch(1958)、Clark(1964)、Casto(1970)等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种,几十个种均列入Syringophilus一个属中,Picobia属只有一种,分类上存在一定的混乱。1970年,Kekhley重新把已知的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把已有种分类为17个属,并于1972年建立了一个新属。1977年,Casto把羽管螨科分成三个亚科,又确立了一个新属。1978年,Philips和Norton  相似文献   

2.
在鸡羽管内查出双梳羽管螨(syringophilus bipectinatus)和一种国内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螨,未定名,跗端为吸盘,大小约0.4×0.15毫米。标本的采集将鸡张翅,肉眼检查翼皮肤外飞羽羽管部分,发现管内有黄色或灰色粉末,可认为是有羽管螨寄生的羽管。拔下羽管,在平皿内纵向剪开,用0—2号狼毫笔轻轻扫下管内粉末,在解剖镜下挑取虫休,置于70%酒精的平皿内,以狼毫笔轻轻拨洗虫体,如还洗不干净,则在载片上滴一滴封胶,将虫体移封胶上再以挑针拨洗,一般都可洗干净。虫体封片将镜检干净的虫体一个,移于有一滴封胶的载片上,盖上一块小盖片(即普通盖片的1/4)…  相似文献   

3.
笼底类型对肉仔鸡行为的影响及其与胸囊肿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笼养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的行为学机制,观察比较3种盒式笼(笼底分别由铁丝网、塑料片和竹竿组成)中肉仔鸡从3至6周龄的行为,以及胸囊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6周龄时,肉仔鸡在3种笼底上的伏卧行为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格局中其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而站立、行走和晃动3种行为之和仅占10%左右;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行走频次、晃动频次和比例均显著高于铁丝和塑料笼底上的(均P<0.05),而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显著低于铁丝笼底上的(P<0.05);随着周龄增长,铁丝笼中肉仔鸡行走和晃动频次均减少,伏卧时间延长,胸骨承受的重量增大,这增加了胸部与铁丝网笼底接触及摩擦的几率和时间。实验结果说明,笼养肉仔鸡行为格局趋向静态单一化(动态行为频次降低,静态行为比例占优势)与其胸囊肿发病率的变化相一致,提示两者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即依赖于笼底类型和周龄的肉仔鸡行为趋向静态性是胸囊肿形成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笼养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的行为学机制,观察比较3种盒式笼(笼底分别由铁丝网、塑料片和竹竿组成)中肉仔鸡从3至6周龄的行为, 以及胸囊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6周龄时,肉仔鸡在3种笼底上的伏卧行为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格局中其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而站立、行走和晃动3种行为之和仅占10%左右;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行走频次、晃动频次和比例均显著高于铁丝和塑料笼底上的(均P<0.05),而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显著低于铁丝笼底上的(P<0.05);随着周龄增长,铁丝笼中肉仔鸡行走和晃动频次均减少,伏卧时间延长,胸骨承受的重量增大,这增加了胸部与铁丝网笼底接触及摩擦的几率和时间。实验结果说明,笼养肉仔鸡行为格局趋向静态单一化(动态行为频次降低,静态行为比例占优势)与其胸囊肿发病率的变化相一致,提示两者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即依赖于笼底类型和周龄的肉仔鸡行为趋向静态性是胸囊肿形成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5.
植物表面的毛对螨类的影响及其对害螨生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兴国  洪晓月 《昆虫知识》2009,46(2):210-215
植物表面的毛可分为单细胞毛和多细胞毛(一般是腺毛)两大类。它们对植物上的螨类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表面毛的作用可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物理作用有影响活动、提供附着物(防止从叶面脱落)、提供隐蔽环境(防止捕食者捕食)、改善微环境(主要是维持叶面湿度)或捕捉并维持补充食物量(如花粉、菌类孢子)等形式;化学作用是毛本身所含的或受害螨为害后被诱导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螨的生长发育和存活产生的影响,或作为有害螨存在的信号对捕食螨发挥作用。关于植物表面的毛对螨类的影响,国内研究得很少。国外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各种植物上的毛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等害螨和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persimilis等捕食性螨的影响。植物表面的毛对螨类的影响很复杂。充分理解各种植物上的毛对螨类的影响可以获得关于害螨生物防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叶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叶螨属(Eurytetranychus Oudemans)属征:体大,近圆形;体壁柔软;背毛26根,有臀毛;爪间突为简单的小爪状;跗节上双毛不典型或缺如;肛毛和肛侧毛各两对;气门沟端部常膨大呈球状。 我国已报道四种广叶螨。即榆广叶螨 (E.ulmi Wang, 1977),列氏广叶螨(E.recki Bagdasarian,1948),华清广叶螨(E.huaqingnicus Ma et Yuan,1981)和丰城广叶螨(E.fengchengensis Ma et Yuan, 1981)。  相似文献   

7.
1.本文初步总结1954—1956年间所作有关我国鸡体恙螨在生物学方面观察的结果。 2.根据我们的调查,前人的记录和所获的资料,共知我国能见于鸡体的恙螨幼虫有2属6种,其中鸡新勋恙螨广泛存在于福建、浙江、安徽、台湾、山东、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及上海等省市。扑氏新勋恙螨、美洲新勋恙螨所罗门亚种仅见于福建省,地里恙螨见于云南省,而红恙螨及鸦恙螨则偶见于台湾。我国大陆上除江苏、安徽两省以外,其它地区有上述3螨种的存在为国内之首次报告。 3.鸡新勋恙螨、扑氏新勋恙螨、美洲新勋恙螨所罗门亚种属多宿主的恙螨,两年来在上述地区的多种禽鸟间常见有该3种恙螨幼虫的自然寄生,其中喜鹊、河乌、白鹇、土绶鸡、绿孔雀、灰斑鸠、白腹绵鸡、乌鸦可为鸡新勋恙螨,及土绶鸡可为扑氏新勋恙螨幼虫的自然宿主系首次记录。上述禽鸟中,除土绶鸡体已有恙螨幼虫寄生的报告外,其它鸟类可以作为恙螨幼虫的自然宿主及扑氏新勋恙螨、美洲新勋恙螨所罗门亚种的幼虫在家鸡体的寄生,国内外尚无文献的记载。 4.本文就鸡新勋恙螨的感染因素,感染来源,孳生和流行,危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加以讨论。 5.以鸡新勋恙螨的季节分布作了初步的观察,测知在华东诸省境内鸡新勋恙螨的发生与消降情况差异不大。其季节分布为3—12月共占10  相似文献   

8.
新须螨属Cenopalpus Pritchard et Baker雌螨背面观椭圆形;有时体躯两侧平行,使背面多少呈长方形。背毛13—14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肩毛1对,后半体背中毛3对,亚背侧毛1对,背侧毛5—6对;亚背侧毛的着生位置与肩毛和第一对背中毛相平行。腹面有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殖前板和多少呈半圆形的生殖板。雌螨有肛毛2对,雄螨有3对肛殖毛。我国已发表的本属种类只有1种:丽新须螨Cenopalpus pulcher(Canestrini et Fanzago)。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叶螨属两新种记述(真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叶螨属Eurytetranychus Oudemans雌螨背面观阔椭圆形,背毛13对,有臀毛,腹面基节Ⅱ有刚毛2对,肛毛和肛后毛各2对;爪间突呈简单的小爪状,微小;跗节上的双毛不典型,前毛与后毛不紧靠,或者双毛缺如,气门沟呈简单的小球状。我国曾报导本属叶螨2种:榆广叶螨E.ulmi Wang,1977和列氏广叶螨E.recki Bagdasarian,1948(王慧芙,1977)。 本文报导广叶螨属的两个新种,采自陕西和江西的榆树。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上海农学院。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中国江西省棉田的绒螨一新种,即棉足绒螨的幼螨后螨态。新种的成螨成其它种类的区别为须胫节仅具1根刺状毛,冠脊权有1根前中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④厩真厉螨截肢前后的爬行行为,表明第1对足其感觉功能;②用古拉广厉螨分别截各对足驱避反应的对比试验,见到只有当截去第1对足跗节时失去嗅觉功能,而截去第Ⅱ、Ⅲ、Ⅳ对足时,各组都仍有嗅觉功能;⑤对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毒厉螨和鼠颚毛厉螨进行涂漆前后的驱避试验,显示当跗感器被涂满封闭,则嗅觉功能消失;④以0.5%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的截肢标本,观察了厩真厉螨、毒厉螨、格氏血厉螨、古拉广厉螨及尾足螨股一种螨,足Ⅰ跗节末端凹窝中,至少都存在两类感毛,钝钉型感毛和长而尖的刚毛型感毛;⑤厩真厉螨雌螨和幼螨跗感器的钝钉毛分别为8根和5根,另外各有2根短而尖的毛,分别测定了长度,描述了形态特点;⑥透射电镜观察厩真厉螨、毒厉螨等的跗感器钝钉毛,毛外围有表皮壁,壁上有很多微孔,内有中心腔,腔内有树突。属化感器——嗅觉器;⑦电生理技术研究,当用氨和醋酸的气体刺激厩真厉螨、毒厉螨的离体足Ⅰ时,均产生明显的应激电位差,充分证明足Ⅰ辩节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采自广西的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Thomas,1915)体表的寄生革螨1新种:拟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pararadovskyi Tian,Jin et Zhang,sp.nov..新种与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Domrow,1963)近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新种背毛有27对,具有Z3;雌螨生殖腹板具有3根副毛,或部分标本为1根副毛在板的末端,另1对副毛位于板外;雄螨胸生殖腹板上具有4对胸毛和20根腹毛.而雷氏巨刺螨背毛有26对,不具有Z3.雌螨生殖腹板不具有副毛,即副毛均不在生殖腹板上;雄螨胸生殖腹板上具有4对胸毛和18根腹毛.另外,依据采自广西褐扁颅蝠Tylonycterispachypus(Temminck,1840)体表的标本,对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Domrow,1963)的雌、雄螨成体和第1若螨进行了重新描述.所有标本均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温廷桓 《昆虫学报》1975,(3):347-352
寄生在蝙蝠体上的革螨有很多,其中有几属是极其近似的,例如浆刺螨属IchoronyssusKolenati,1858、棘厉螨属Spinolaelaps Radford,1940、胸器螨属Hirstesia Fonseca,1948等,它们大体上极其相似,只有少数几点可以区别,归纳为(1)胸板上有无一对“胸器”,(2)生殖腹板上有无鳞形纵纹,(3)生殖腹毛一对还是几对,(4)基节有无弧形隆起或腹棘。本文中描述的新种,腹板浆刺螨Ichoronyssus(Bianyssus)ventralis Wen,sg.et sp.nov.,它兼具了上述几个特征,且介乎三者之间。 因此本文考虑浆刺螨属是一个较大的复合属,目前可分为4个亚属,即浆刺螨亚属、胸器螨亚属、蝙刺螨亚属(新亚属)和棘厉螨亚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于云南省采到的一新属两新种恙螨。模式标本均存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鼠恙螨属Muritrombicula,新属 模式种 大理鼠恙螨Muritrombicula dali,新种 属征 本新属为恙螨科Trombiculidae恙螨亚科Trombiculinae中型螨种,具有恙螨族Trombiculini的一般特征,与恙螨属Trombicula较近似。但本新属足Ⅲ无膝毛和胫毛,须跗毛亦少,SIF=4B-N-3-2100.0000;足Ⅰ无副亚端毛,但在该部位上有1根分枝毛;有盾肩。大理鼠恙螨Muritrombicula dali,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我国苔螨亚科中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和4个新记录种。 中苔螨属Mesobryobia Wainstein,1956 前足体背面有向前突出的檐突,两侧明显突出,突出部位各着生1根刚毛。内骶毛间距大于后半体3对背中毛间距,内骶毛未达边缘;最后3对后半体背毛部分或全部着生于明显的结节上。跗节真爪和爪间突爪状,着生有粘毛。气门沟末端缠结。背毛13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后足体背毛10对。基节毛式为2-2-1-1。  相似文献   

16.
在广州采到一种叶螨,经鉴定属于广叶螨族Eurytetranychiani Reck,1950的一新属。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华叶螨属Sinotetranychus新属 模式种:广州华叶螨Sinotetranychus guangzhouensis新种 雌虫背面观呈阔椭圆形,背毛24根,着生在结节上,阔叶状或长叶状,有显著的粗绒毛。第三对后半体背侧毛和2对骶毛着生于体躯后缘;无臀毛。基节II只有刚毛1对。肛毛1对,肛后毛2对。足I  相似文献   

17.
叶片恙螨属于恙螨科Trombiculidae的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该属的特征是很明显的,盾片的后侧毛不同于前侧毛,系叶片状或鳞片状。背毛全部叶片状或鳞片状,腹毛全部或部分叶片状或全部毛状。叶片恙螨是从恙螨属Trombicula里的某些种类演化而来的。在演化过程中,某些种类,例如居中恙螨Trombicula intermedia的盾片后侧毛和背毛逐步改变成扁平而窄的柳叶状,两侧锯齿较长。由于这些毛演化程度的不同,该属里的种类分化为二个亚属:(1)羽叶恙螨亚属Plumosicola,(2)叶片恙螨亚属Trombi-culindus。同时也分化而形成了许多种类。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共有11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6种在印度、1种在马来亚、2种在缅甸(其中1种也在我国)、1种在日本和1种在苏联。  相似文献   

18.
川西恙螨二新种(真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四川省西部采到两种恙螨,经研究系科学上未报道的新种,现记述如下: 鼠兔叶片恙螨 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ochotonae,新种(图1—3) 中型恙螨,体呈椭圆形。螯肢片上具三角冠。螯鞘毛分枝。鬚肢毛式N-N-BNN。鬚跗毛fT=7B。鬚肢爪3分叉。背板呈宽长方形,上具刻点,宽约为长的2.25。前中毛位于前侧毛线之下方。SB位于后侧毛线上或略高。PL>AL。眼2×2。背板上各部量度(单位:微米)如下:  相似文献   

19.
拉绒螨属(Lassenia)隶于真螨目(Acariformcs)的约绒螨科(Johnstonianidae),1957年由Newell建立。该属在我国尚属初次报导。拉绒螨属的幼螨栖于潮湿环境,寄生于双翅目昆虫体上。根据以下特征可将它与其他约绒螨幼螨区分开来:躯体背面前部的盾板上有较短的前感毛、较长的后感毛、前侧毛和后侧毛各一对;喙有发达的原喙毛、第二喙毛和第三喙毛;基节Ⅱ前方有发育完好的拉氏器(Lassenia-organ);须肢跗节长圆柱形,后方有感棒一根,末端和亚末端各有荆毛一根;跗节Ⅰ和Ⅱ背荆毛基部有伴毛(Companion seta)一根(Newell,1957)。  相似文献   

20.
记述中国贵州懒甲螨科Nothridae懒甲螨属Nothrus 5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新种贵阳懒甲螨Nothrus guiyangensis sp.nov.。新种与山地懒甲螨N.monticola Hammer,1961和湿地懒甲螨N.meakanensis近似,与山地懒甲螨的区别在于:新种后背板毛c1长度是c2的1.3倍,后背板刚毛h1不着生于瘤突上,梁毛的形状和后背板毛的形状相似,都是叶状。而后者毛c2长度是c1的一半,毛h1着生于瘤突上,叶毛呈刚毛状,而后背板毛呈叶状。与湿地懒甲螨的区别在于,h1不达于后背板的末端,吻毛无透明的角质鞘,且长度只有两吻毛着生基部间距的1/3,而湿地懒甲螨的h1超过后背板的末缘,吻毛具有透明的角质鞘,且长度只比两吻毛着生基部间距略短。所有标本均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