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文雀是自然界中生物适应辐射和快速进化的典型例子。自达尔文以后,许多生物学家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对达尔文雀进行了研究。从达尔文雀的生态、起源、进化、自然选择和鸣叫等方面对以往的研究结果做一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曲丽君 《化石》2007,(3):41-43
早在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不但发现了大量的鱼类、两栖类、带羽毛恐龙、哺乳动物,同时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早期鸟类、翼龙化石,以及各种陆生无脊椎动物(包括大量昆虫)和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化石等等。这些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白垩纪地球生命演化历史,同时,也为人们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演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松辽盆地白垩纪时沉积了一套河湖相地层.由于目前发现的均为陆相化石,未见海相夹层,地层时代的详细确定比较困难,时代划分意见分歧很大,建阶工作也未进行.松辽盆地中、晚白垩世地层厚度大,发育全,化石丰富,被子植物花粉在剖面上表现出明显的演化规律,与北美西部白垩纪地层中的被子植物花粉相似,两者同属一个古植物地理区,有许多化石可以进行对比,甚至有些化石为同属同种.北美西部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研究得比较详细,其演化时间是通过海相夹层中的沟鞭藻、凝源类或有孔虫确定的,因而它的演化阶段的时间概念是准确的.这样,通过两者的详  相似文献   

4.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演化水平最高的大群,据古植物学的研究,早在白垩纪中期之后(距今约一亿年),就在世界植被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以后,被子植物的进一步发展对动物界(如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花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就因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而称其为"讨厌之谜"。近日,中国和丹麦古植物学家联合发表了对十字中华果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目前最无争议的中国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6.
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假说和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永  傅德志  王祺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66-2380
达尔文的 令人讨厌之谜 ,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一直是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被子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花 ,因此 ,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研究 .对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详尽研究已经在形态、解剖、古植物、形态发生、分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 ,植物学家基于这些证据为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综述了迄今为止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主要学说流派 ,如 :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生殖叶学说、生殖茎节学说、生花植物学说、新假花学说、古草本学说和 ANITA学说等 .根据研究手段和获得证据的方式 ,作者将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研究划分为 5个阶段 ,并简要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学说和主要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的“令人讨厌之谜”,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被子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花,因此,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研究,对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详尽研究已经在形态、解剖、古植物、形态发生、分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植物学家基于这些证据为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综述了迄今为止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主要学说流派,如: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生殖叶学说、生殖茎节学说、生花植物学说、新假花学说、古草本学说和ANITA学说等。根据研究手段和获得证据的方式。作者将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研究划分为5个阶段,并简要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学说和主要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三纪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及分区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被子植物的发展(或称辐射)是与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及制 约,形成植物发展的阶段性。这种阶段变革及划分与传统的地质时代划分——断带,不尽一致,因而讨论 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应以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致使分区更为合理。 在晚白垩纪中晚期,被子植物已成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成分,从它出现以来的发展演化大致可划分 为四个阶段:(1)初始期 被子植物初次出现,具有叶形小、叶边全缘、叶脉缺乏规律性、脉级分化程度低 等原始性特点,同时在区系中的种数及个体数量均为极少数,此时大约在早白垩纪的中晚期;(2)极盛时 期被子植物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至占绝对优势,此时叶形增大,叶脉有了规律性,脉级分化逐渐完善,在 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达40%一60%,以致占绝对优势,主要科属出现了,时间在晚白垩至老第三纪;(3) 草本植物繁盛阶段 由于在新第三纪时气候逐渐转凉,早期的一些木本植物消灭了,以草本植物渐增多 至大量扩散为特点,时间约在中新世至上新世;(4)第四纪阶段 此时我国由于山岳冰川随全球性气候 冷暖变化而进退,影响植物的分布及发展,植物区系的总面貌与现代接近或略有差别。 本文亦重点讨论了植物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植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9.
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即使现代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也不由地慨叹:这“确是不可思议的”,至今它仍然是生物进化的最大疑难之一,对此,特别是近年有不少学说间世。日本浅间一男博士的被子植物起源论便是有影响的一种观点。我国对于被子植物起源的研究尚未全面、系统地进行,为促进这方面的研究,去年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原始被子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共有20个原始被子植物科的地理分布,区系分化,起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台湾海峡两海的植物区系是一个统一的区系,台湾省是一个东亚植物区系的马来西亚植物区系交汇,而以东亚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的地区,台淡丰富的原始被子植物特有种,大多种是在台湾同大陆分离以后形成的,带有新特有的种的性质,中国大陆同台湾现存的原始被子植物科属在区系上是共同起源的,起源的时间和地区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的华夏古陆,即在白垩纪末台湾同大陆第一次分裂之前就已经表成了,第四纪冰期大陆同台湾之间的陆桥,对两岸原始被子植物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宏演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一勇 《古生物学报》1999,38(4):435-453
根据中国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产出记录与形态构造分析以及与世界其它地区产出顺序比较,假设中国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宏演化序列,共划分为10个发育阶段,归于7个形态演化期:1)欧特里夫期至早巴列姆期的无口器类演化期(含:1:1网纹无口器粉发育阶段);2)晚巴列姆至晚阿普梯期的单沟类演化期(含:2:1。棒纹粉发育阶段;2.2,星粉-棒纹粉发育阶段);3)早,中阿尔必期的三沟类演化期(含:3.1,三沟粉类-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白垩世被子植物花粉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被子植物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是植物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近几十年各方面的研究,被子植物起源于前白垩纪(Pre-Cretaceous)的事例一一被否定(Scott et al., 1970; Hughes, 1976)。孢粉学的研究表明,最早的被子植物花粉,如棒纹粉属(Clauatipollenites)出现于南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巴列姆阶(Couper, 1958; Kemp, 1968; Doyle, 1969; Brenner, 1976; Doyle et Robbins, 1977; Hickey et Doyle, 1977;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研究中生代地层的时候,总不免要为一种事实所惊奇,就是许许多多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东北部,分布很广的上白垩纪被子植物,从来没有在中国同期的沉积中发现过,虽然在微体植物方面,徐仁先生等最近曾经报道过甘肃酒泉下惠回堡系上部的木  相似文献   

14.
孙启高 《生态学报》2001,21(4):653-659
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并发生强烈分化,成为植物界的主宰,对这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保存在地层中具有叶相特征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对认识这一过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信息,简述了利用被子植物的叶相对古气候,古地理等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历史,“气候与叶片多变量分析程序”(Climate-Leaf Analysis Multivariate Program CLAMP)颇具特色,运用CLAMP在定量解释古气候等方面可以得到准确而精确的结果,这对定量重建晚白垩世以来全球陆地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进化论的发展和中性突变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是生物进化论的伟大旗手、英国的著名学者查理士·达尔文逝世的一百周年。许多国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达尔文对生物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的贡献。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问世,它不仅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进化,而且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理论合理地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渭清 《化石》2010,(1):22-24
2009年2月12日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年)诞辰200周年,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里,英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纪念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在达尔文曾就读的剑桥大学,他的曾曾孙女参加了表现达尔文年轻时代雕像的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产自缅甸北部白垩纪中期克钦琥珀中的一块小型花蚤化石标本,建立1新种——小多刺花蚤(Multispinus parvus sp. nov.),归于花蚤科(Mordellidae)。同时,对缅甸琥珀中已发现的花蚤和泛花蚤进行了重新观察和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形态学特征并认真考虑了相关分类学依据,将短尾花蚤科(Apotomouridae)修订为花蚤科之下的短尾花蚤亚科(Mordellidae:Apotomourinae)。短尾花蚤中普遍存在的臀锥完全不发育,不可作为区分于花蚤科的衍征。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发现的花蚤化石类群体型均小,这也许与白垩纪中期生态环境和栖息地被子植物花朵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复制达尔文     
正大家好,我是一个机器人,代号达达。我的主人要将我打造成一名博物学家。我迅速联网,在搜索栏里输入关键字——"著名博物学家"。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达尔文"的相关内容。哦,达尔文,我记住了。现在,我启动程序,复制达尔文。家学渊源1809年,在英国的士鲁巴利镇,达尔文家的新成员出生了。家人给这个皱巴巴、红彤彤、像猴子一样的小婴儿起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花器官突变体研究提出的四聚体模型揭示了花同源异型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进一步提出的核小体拟态模型,解释了花同源蛋白四聚体调控目标靶基因的分子机理。被子植物花器官形态多样化与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分化密切相关。多年生被子植物花发育的高通量转录组分析表明,多种基因参与调控花器官发育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被子植物花器官发育的模型演变、MADS-box基因结构和基因重复、miRNA调控以及相关转录组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花器官发育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物种形成的三个阶段 :建群、线形分异和生殖隔离。首先介绍一项通过时间产生分异的调查 ,然后检测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障碍 ,最后描述一个自然事件从而分析建群过程。本项工作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达芬梅杰岛上长期研究达尔文雀进化工作的一部分 ,研究组成员由格兰特、笔者和其他同事组成。岛上发生适应辐射的时间并不长 ,现存的 1 4种达尔文雀由 2 0 0或 3 0 0万年前的一个祖先分化而成。极端的年间气候波动改变了达尔文雀的生态条件和食物供给。达尔文雀种群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 ,通过重复的进化反应 ,发生了自然选择。通过 3 0年的积累 ,中地雀 (Geospizafortis)和仙人掌地雀 (G .scandens)种群的体型大小和喙部形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达尔文雀的鸣叫是在幼鸟时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类似于印痕过程 ,鸣叫对保持种间的生殖隔离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生态条件下 ,生殖隔离可以被由于错误印痕所形成的鸣叫而冲破 ,导致种间杂交和基因渗入 ,当然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流从一个物种流动到另一个物种从而增加变异。 1 983年 ,大地雀 (G .magnirostris)在达芬梅杰岛上建群。最初岛上只有拥有共同亲鸟的 2只雄鸟和 1只雌鸟通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