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麦茎白秀夜蛾Leucapamea askoldis(Ober-thur)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但对其生物学缺乏报道。鉴于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兹将结果简述如下。 形 态 特 征 成虫 翅展35毫米左右。头部棕褐色,触角丝状。颌片前缘灰、白鳞片混杂,中间为一黑褐色横带,后缘白色。肩板及胸部背面白色,腹部背面前4节污白色,向后端逐渐为灰褐色。前翅基部白色,有一暗褐色斜斑。前缘及外缘暗褐色、后部白色。顶角处有一白色近圆形斑,其  相似文献   

2.
暗色的种类,斑纹简单明显。翅正面谈揭色;外缘毛褐色,前翅亚项区及后缘Cu2与a室色较深;前翅正中有一孤立的斜心脏形黑色大斑,斑在Cu脉上,一半在中室端部,一半在中室下方。翅反面满布褐色霜雾状坟;外缘深揭色;前翅正中的黑斑隐约可见。  相似文献   

3.
圆额盲蝽属Leptopterna为全北区广泛分布的类群。该属昆虫体为长形,被覆直立的长毛;体色由淡黄白或黄褐到橙褐色;头部在两复眼间有暗色长形纵斑,此斑在额部常分叉为二;额圆,略向前突出,但不盖住唇基;复眼与前胸背板的距离小于复眼宽度;雄虫前翅完整,雌虫则前翅退化短缩;足被覆浓密的长毛。雄性阳茎有两个大形刺  相似文献   

4.
1.木蛾霍克小蜂Hockeria epimactis新种 雌:体长5.0毫米。前翅基部1/3透明,端部稍褐,其余烟褐色,具暗褐色毛;近痣脉端部有1具白毛的圆斑,圆斑中有1褐色的钭纹;近臀角处另有1略呈三角形的大浅色斑(图1)。前、中足跗节及胫节端部暗黄褐色。胸部背面具白毛,其余毛黄白色。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棘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琦 《四川动物》1991,10(2):9-11
报告毛板棘蝇Phaonia hystricosternita和肖盾棘蝇Phaonia subscutellata二新种,两者共同特征是:触角芒羽状。前中鬃缺如,后背中鬃3,翅前鬃长大;前胸基腹片、下侧片和后气门前肋裸;足黄色,中胫仅有一列后鬃。腹部背板具黑色正中狭条或三角形斑等,应属于棕斑棘蝇种团Phaoniafuscata species-group.  相似文献   

6.
买国庆 《昆虫知识》2004,41(2):171-171
本期封面为达摩凤蝶。该蝶翅表黑褐色,前、后翅外缘波状,边缘具1列淡黄色点,两性的翅基部均无尾状突。前翅背面基部有许多细碎淡黄色点,组成多条横线;亚外缘具9个成列的淡黄色斑;前缘至后缘有大小不同的淡黄色斑1 4个,其中3个在中室内的端半部。后翅亚外缘有成列的6个淡黄斑;前缘至臀缘有大形连片的淡黄色斑;近前缘中部有1个蓝黑色眼斑;臀角处有1个红色椭圆斑,该斑上部蓝色(雌蝶蓝斑较大)。前翅腹面近顶角具黄斑,基部有黄色带状纹;后翅腹面中域为棕色斑和黑点斑占据。国内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国外…  相似文献   

7.
1982年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云南蜡蝉标本时,发现锈悲蜡蝉Penthicodes caja(Walker).为我国的新纪录,现报导如下: 成虫体长20毫米(不包括前翅)左右,翅展60毫米左右。头、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和腹板青褐色。腹部背板血红色,近端部具有横向黑斑,各节有二人,基部覆有白色蜡粉;其腹板红色并散布黑色小点;侧膜黑色.有白色小斑.前翅基部2/3淡青褐色.略带红色.并散布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基中较大的斑5~6个;端部1/3暗褐色,带有褐色的云关斑纹,前缘和后缘各有二个较大斑;后翅大部份桔黄色,基部和(?)域血红色.后缘及端部黑褐色,基部1/2处有黑色圆斑四人,条斑一个,近中部有白色小斑三个,端部有一些蓝白色小斑。是绿褐色,腿节和胫节有灰绿色的环状斑。  相似文献   

8.
李立  杨佳妮  杨桦  胡海宏 《昆虫学报》2013,56(1):104-110
斑翅肩花蝽 Tetraphleps galchanoides Ghauri是铁杉球蚜 Adelges tsugae (Annand) (hemlock woolly adelgid)的重要天敌。为开展斑翅肩花蝽的人工繁殖, 我们自主研制了一种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的原料配制布丁人工饲料, 所配制人工饲料产率为74.5%, 含水率为8.6%, 感官评定得分为81.7分。为评价斑翅肩花蝽布丁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 在实验室以铁杉球蚜作对照, 用布丁人工饲料饲养斑翅肩花蝽, 测定了斑翅肩花蝽若虫发育历期、 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 并调查了若虫和成虫林间捕食量。结果表明: 用布丁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肩花蝽若虫发育历期(103.2±6.5 d)与对照的若虫发育历期(105.7±8.4 d)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用布丁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肩花蝽若虫存活率(73.2%)略低于对照的若虫存活率(77.4%), 而且第1, 2和3代成虫获得率相近; 取食布丁人工饲料的斑翅肩花蝽成虫, 在产卵前期、 产卵期、 产卵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但孵化率、 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 取食布丁人工饲料的卵孵化率为85.8%, 成虫寿命为51.9±4.0 d, 而对照组的卵孵化率仅为71.4%, 成虫寿命仅为37.4±2.6 d。林间释放用布丁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肩花蝽, 若虫和成虫均有效捕食铁杉球蚜。因此, 此种布丁人工饲料可用于大量饲养繁殖斑翅肩花蝽, 满足大面积生物防治铁杉球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周繇 《生物学通报》2004,39(8):18-19,F003,F004
金凤蝶(papilio machaon)(本文照片见封三、封四)形态特征:翅展75~95mm,大型,翅面金黄色。前翅基部1/3为黑色。外缘具有1条黑色宽带。后翅外缘有6个黄色新月斑,臀角有1橙色圆斑。生态:1年2代。春型5~6月,体型较小;夏型7~9月。体型较大。♀比♂的黄色较淡,卵圆球形,以蛹越冬。寄主植物是伞形花科的独活、柴胡等;芸香科的黄檗、白藓等。分布的区域为海拔700~1589m。  相似文献   

10.
六斑鳞纹天蛾Acosmeryx huangshana Meng,新种 雄:体长34.5毫米,翅展68.5毫米。体棕褐色。触角背面棕色,腹面黄褐,纤毛灰白色,中部较粗,向端部渐细,弯钩数节极细。下唇须末节端部略超过头顶,第一节外侧白色,余为赤褐色并杂以灰鳞。头顶棕褐色。颈片及肩片鳞毛褐色。胸部棕褐色。足深褐色,腿节具长而密的黄褐色鳞毛,中、后足胫节至第一跗节的外侧有白色鳞毛,中、后足胫节上的一对端距长度不等,长距约为短距之二倍。前翅棕褐色,外缘较平直,亚外缘线棕黑色,自顶角后方呈弧形延伸至M_3脉端部终止;顶角附近R_4及R_5脉端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于调查我国螳螂种类中,发现三种新记录,隶属三亚科。现报导如下: 广额螳螂亚科Photininac芸芝虹螳螂Iris polystictica(Fischer De Waldheim)1913 绿色,前胸背板细长,扩大部长椭圆形,沟后区边缘无细齿,具细齿;前翅绿色,长于腹端,前半部不透明,后半部透明,前翅不透明,其长不及腹端,腹后方6节背板外露;后翅基节微呈橙色,中域有少许黑斑,臂域中央有一紫黑色大斑,外侧具同心圆黑色横纹,无透明斑。前足基节具8—9个齿,近前缘有一列小颗粒,前足腿节所有的刺仅顶端黑褐色;拟阳茎圆锥形具大的侧齿。  相似文献   

12.
李铁生 《昆虫学报》1974,(3):353-355
库蠓属(Culicoides Latreille)是蠓科种类最多的一属,约占蠓科全部种类的四分之一。亦为重要的吸血昆虫。1972年夏,我所在内蒙伊克昭盟乌审旗采到本属一新种。 乌审库蠓Culicoides wushenensis新种 雌蠓 两复眼无毛并不连接,复眼间距离约为1小眼面直径,无上、下横缝;下颚须第3节明显扩展,长约为宽的2倍,感觉器聚合于一不太深而大的感觉窝内;触角除端部一节外,各节均有嗅觉窝。 中胸背板灰褐色,后盾区有一对暗色纵斑;翅明斑清楚,翅基部有一不规则形明斑,伸达臀室,翅前缘有3个明斑,第一前缘明斑覆盖径中横脉及第1径室基部,向后延伸达肘脉,再向翅端部伸展,斑呈形带状,伸达臀室和第4中室处,第2前缘明斑近圆形,位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现我校收藏的鸟类标本中,有两个亚种以往未见分布四川的报道,现简介如下:1棕腹杜鹃华北亚种Cuculus fugax hyperythrus Gould1幼♂。1973年10月24日采于屏山县五指山,海拔1400米。体形较华南亚种(nisicolor,翅长短于183毫米)为大,翅长202毫米;枕部具显著的白色块斑;下体除颏呈暗灰色外,其余概白色;胸、腹和两胁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据以往报道,此鸟曾见于我国东北中部和南部,河北(夏候鸟);山东、江苏、安徽(旅鸟);福建和广东(冬候鸟)。在四川可能为罕见旅鸟。2田鹨云南亚种Anthus novaeseelandiae rufulus Vieillot6♂♂,2♀♀,1…  相似文献   

14.
斑翅棕尾毒蛾 Euproctis karghalica Moore是沙雅县果树上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逐渐扩大蔓延为害。我们自1967年以来作了初步观察。 一、分布与为害 斑翅棕尾毒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沙雅、库车、皮山、英吉沙、洛浦、叶城、民丰、阿合奇、伊犁、玛纳斯、乌鲁木齐等地。主要寄主有苹果、杏、梨、桃、杨、柳、沙枣、桑等,偏嗜苹果。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开始爬出丝巢活动为害,对刚长出的苹果芽苞和嫩叶进行毁灭性的残食。1966年4月24日红旗公社一社员的5棵苹果树芽苞和嫩叶全部被吃光,当年没有收成。春季是一年中为害最重的时期,夏季幼虫食量小,不如早春严重。  相似文献   

15.
绿翅鸭     
正绿翅鸭(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小型鸭类,体长30~35厘米,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自眼至上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头侧具一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体棕白,胸部缀有黑色斑点,颏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鸟背棕黑色有棕黄V形斑,羽的外缘肉黄色。下体与雄鸟相似,嘴黑色,腿棕褐色。在我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为成千上万的大群,  相似文献   

16.
周斌  周国英  杨权  董文统  李小敏  周莎  何苑皞 《昆虫学报》2015,58(11):1253-1261
【目的】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 并通过测量头宽、前胸毛瘤宽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测定棕斑澳黄毒蛾幼虫的龄期。【结果】本文报道了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随龄期增长,前胸逐渐变黑,腹部背线和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特征逐渐变得明显。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龄数为5龄。头宽和前胸毛瘤宽可作为分龄指标,头宽优于前胸毛瘤宽,且前胸毛瘤宽与头宽呈直线关系(y=0.994x-0.114,R=0.999)。体长经统计检验,符合Dyar氏法则,但区域重叠明显,不宜作为分龄指标。【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可为林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中国眼蝶亚科Satyrinae黛眼蝶属Lethe Hbner,18191新种和1新亚种——浅色黛眼蝶Lethe tingeda sp.nov.,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新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图1~7)新亚种与比目黛眼蝶指名亚种Lethe proxima proxima 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后翅正面亚缘只有2枚眼斑;前翅反面外横带不规则弯曲;后翅反面Cu2、2A脉间外横线强烈弯折。淡色黛眼蝶,新种Lethe tingeda sp.nov.(图8~14)新种与棕褐黛眼蝶Lethe christophi(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颜色较浅;雄蝶后翅性标斑小,水滴状,覆有黑色毛簇,而非烙斑状;后翅反面cu1室内无眼斑;m3室内眼斑瞳点不扩大;翅反面前后翅外横线不连贯;雄性外生殖器囊突较粗短;钩突近端部背侧隆起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弄清螺旋粉虱 Aleurodicus dispersus 有翅斑型和无翅斑型两种翅斑型在生物学方面的异同,明确影响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的因子及其适应意义。【方法】在26℃条件下,观察了两种翅斑型个体及其后代的发育及繁殖能力,比较了不同亲本翅斑型对其F1代翅斑型分化的影响。以有翅斑型成虫为F0代,观察了不同寄主、不同季节对翅斑型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翅斑型的螺旋粉虱亲代及其F1代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亲本为有翅斑型成虫时,其F1代成虫寿命、产卵能力及种群趋势指数均极显著高于亲本为无翅斑型个体的F1代;亲本为无翅斑型个体的F1代中无翅斑型个体比例显著高于亲本为有翅斑型个体;不同寄主植物对螺旋粉虱成虫翅斑型分化影响显著,木薯上无翅斑型成虫占所有成虫数的比例最低,仅3.82%,香蕉上无翅斑型个体比例最高,为25.73%;不同月份中螺旋粉虱成虫翅斑型分化有极显著的差异,7-8月高温时无翅斑型个体在实验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最高,9月至次年3月随气温下降,无翅斑型个体所占比例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温度是影响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的重要因素。【结论】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螺旋粉虱有翅斑型个体和无翅斑型个体并存,提高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 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尺蛾科,枝尺蛾亚科(Ennominae)。近年在我茶场为害严重。云尺蛾数量最多,而木橑尺蠖仅及五分之一左右。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云民蛾翅底白色,前后翅具黑色粗条纹,外缘有淡黄褐色带状斑;雄蛾触角纤毛状,雌蛾丝状,腹部有黑色横纹,腹末有黄色毛丛。 木橑尺蠖翅底白色,上有灰斑,外线上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斑,前翅基部有一圆橙斑,斑点隐显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蜡蝉标本中,发现颖蜡蝉科Achilidae 2新记录种,报导如下:马颖蜡蝉Magadha,flavisigna Distant,1906,中国新记录 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6毫米,头、胸部赭色,头窄于前胸背板;头顶短,其长与宽约相等,后缘呈弧形凹入,侧缘脊状,中域凹陷,上有一条不伸达前缘的中脊;额近长梯形,长为宽的二倍,有一条中脊,其两侧凹陷,侧缘脊状,额的基部有一条深褐色的宽横带;唇基有纵脊三条,基部色稍深;喙细长,伸达后足基节;复眼圆形,深褐色;触角短粗,赭色;侧单眼红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呈圆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三条纵脊;中胸背板也有三条纵脊,于中后域有一黑褐色的大斑,此斑的前缘平截形,侧后缘模糊,略超过侧脊,腹部栗色,前翅长,外缘圆形,后缘近爪片处有向内的小凹陷,斑基部的2/3全为纵脉,近外缘处有一列横脉,前翅色泽为灰褐色,略透明,翅脉色淡,外缘色较深,正个斑面上散布有多个深浅不一的小褐斑,翅脉上也有多个暗色小斑点;后翅比前翅宽,灰褐色,足赭色,后足胫节外侧无刺,其基跗节长, 分布:四川,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