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君主绢蝶的生物学及生境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通过野外设点观察、样线调查及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君主绢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境需求,分析了其种群趋势及波动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措施。(1)君主绢蝶是中国特有种,在甘肃永靖县1年1代,以卵越冬,卵多产于寄主植物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也是中国特有种)附近的岩石壁上,翌年3月中旬卵孵化。幼虫4龄,平均历期为52d,3下旬至6月下旬都可见到幼虫。蛹期平均为47d。5月初始见其成虫,成虫飞翔迅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至9月下旬仍可见成虫活动。卵期一般为8个月。(2)君主绢蝶在永靖县牙沟生境内是一个优势种群,成虫喜欢飞翔于有裸露岩石的沟谷,其幼虫则生存于阳光充足、气候干燥、有大量寄主植物的阳坡及半阳坡。君主绢蝶与其寄主植物灰绿黄堇的分布范围在中国相一致,二者之间有紧密的协同进化关系。(3)在永靖县和甘南合作市分布的君主绢蝶是两个亚种,在永靖县牙沟地区发生的是君主绢蝶兰州亚种Parnassiusimperator gigas Kotsch,在合作市发生的是君主绢蝶祁连亚种P.imperator regulus(Bryk et Eisner)。(4)极端的异常气候(强降温、霜冻、降雪)是影响君主绢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子,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另一个影响君主绢蝶生存的主要威胁。(5)保护措施建议:保护生境和减少人为干扰是两个最主要的促进绢蝶种群恢复的方法;强调对绢蝶种群进行长期监测,并开展生境丧失、气候变化等对绢蝶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
于非  王晗  王绍坤  张强  季荣 《生态学报》2012,32(19):6203-6209
局部气候变暖可能改变适应低温环境物种的分布格局,迫使该物种向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迁移,导致喜寒的山区物种适生区变小、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L.1758)属喜寒物种,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且天山西部是其主要分布区。根据近40 a阿波罗绢蝶种群数量及垂直分布调查,结合研究区域——天山西部的果子沟山区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函数分析近40 a来阿波罗绢蝶数量与分布对研究区域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的阿波罗绢蝶种群数量明显下降,2010年种群数量不及1981年的50%,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80.4%的阿波罗绢蝶集中分布于1600—2100 m的山区,并有向高海拔迁移趋势;2)近40 a研究区域增温趋势显著,冬季增温最为明显,每10 a增温速率为0.350℃;3)阿波罗绢蝶数量与冬季和春季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79、-0.77,表明越冬期和孵化期温度对阿波罗绢蝶数量有显著影响;4)滑动序列相关分析表明,阿波罗绢蝶数量对冬季和2月份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较明显,随着冬季温度及早春2月份温度升高,负相关系数有增加趋势,说明阿波罗绢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适应低温山区环境,冬季温度偏高和早春温度迅速回升都将不有利于阿波罗绢蝶越冬和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3.
锯凤蝶族Zerynthiini的分类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锯凤蝶族Zerynthiini、绢蝶族Parnassiini及凤蝶亚科Papilioninae中相关族的幼虫形态、翅脉、翅面斑纹、鳞片、雌性交配栓、雄性外生殖器、地理分布与历史变迁,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这些类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锯凤蝶族可能是由绢蝶亚科某一古老或已灭绝的族中演化而来,应作为绢蝶亚科下的一个族,不应作为亚科对待;锯凤蝶族和绢蝶族同属绢蝶亚科,绢蝶亚科和凤蝶亚科同属凤蝶科.  相似文献   

4.
绢蝶属Parnassius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萍 《昆虫知识》1999,36(6):360-363
绢蝶以其美丽婀娜而闻名于世。由于其分布区较窄,巳海拔高,标本难以获得,显得更为珍贵。也因在种类不多的绢蝶中,留下较多亚种的分类问题,使绢蝶属在蝶类中成为研究得较多的类群。它既与凤蝶有着许多相似的形态特征,又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因此,分类地位至今仍未解决。作者试图就绢蝶属Parnassius作一述评,以便推动蝶类的研究。1绢蝶属的分类地位自Latrille 于1840年将绢蝶属PamassiusSwainoson1804作为一族Parnisini与Zerthini族共同建立绢蝶亚科Pamassiin…  相似文献   

5.
中国5种珍稀绢蝶非损伤性取样的mtDNA序列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非损伤性取样DNA测序技术测定了4种来自云南白马雪山和1种来自新疆天山的5种珍稀绢蝶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DNA序列。在获得的433bp的序列中,A+T约占754%,其中40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924%)。DNA一级序列数据显示,该5种绢蝶间DNA序列变异丰富。PAUP3.1.1(简约法)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5个种绢蝶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爱珂绢蝶(Parnassiusacco)和巴裔绢蝶(Parnassiusbaileyi)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apollo)、珍珠绢蝶(Parnassiusorlears)和西猴绢蝶(Parnassiussimo)3种绢蝶均为相对独立的一支,其中西猴绢蝶分化较早,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以绢蝶为代表的甘肃南部蝶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健惠  牛犇  骆有庆  杜品  陈莉 《生态学报》2010,30(18):4976-4985
在甘肃南部地区的蝶类调查中,共记录到蝴蝶339种,分属于12科,157属,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占总种数的56.6%;古北种次之,占26.9%;东洋种最少,占16.5%;共采集到绢蝶15种,占分布于中国绢蝶总种数41种的36.6%。样线调查结果显示绢蝶在甘肃南部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垂直性分布,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及山地草原带均有绢蝶分布。各生境中绢蝶多样性与蝶类群落多样性进行比对得出变化趋势不一致,随着海拔升高,绢蝶物种丰富度S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蝶类群落物种丰富度S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绢蝶是高原地区的特有珍稀物种,君主绢蝶(P.imperator)、依帕绢蝶(P.epaphus)、小红珠绢蝶(P.nomion)等3种绢蝶为甘肃南部地区常见种,元首绢蝶(P.cephalus)等8种绢蝶为甘肃南部地区偶见种,数量极少,其种群及生存状态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并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蝶类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及Sequencher 4.8拼接软件获得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使用MEGA6.0软件对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1.21在线预测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重建了包含凤蝶总科中凤蝶科(Papilionidae)、绢蝶科(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眼蝶科(Satyridae)、蛱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斑蝶科(Danaidae)、珍蝶科(Acraeidae)、喙蝶科(Libyheidae)和蚬蝶科(Riodinidae)10个科28种蝴蝶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总长度为15 362 bp(Gen Bank登录号:MF496134),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A+T富含区。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较高的A+T含量(79.6%)。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UUA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最高(5.08),而AGG和CCG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均较低(0),这与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的分析结果一致。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这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凤蝶总科内蚬蝶科与灰蝶科的亲缘关系最近;粉蝶科与蛱蝶科、珍蝶科、眼蝶科、斑蝶科、喙蝶科、蚬蝶科和灰蝶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更近;绢蝶科与凤蝶科锯凤蝶亚科亲缘关系最近,随后二者与凤蝶亚科物种聚为一支。在绢蝶科中,小红珠绢蝶与依帕绢蝶Parnassius epaph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支持绢蝶科物种归为绢蝶亚科,绢蝶亚科、锯凤蝶亚科和凤蝶亚科归入凤蝶科,且绢蝶亚科与锯凤蝶亚科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冰清绢蝶Parnassius glacialis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及其系统发生关系,推测其起源及分歧时间,并探讨其历史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成因。【方法】以2008-2016年采集于中国13个地区的冰清绢蝶的325头及绢蝶属其他11个种的11头个体样品,对其线粒体基因组的AT富集区(控制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MEGA 6.0, Dna SP 5.1和Arlequin 3.5等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以其他近缘绢蝶种类作为外类群,采用PhyML3.0, MrBayes 3.2和BEAST V1.8.3等软件重建冰清绢蝶的系统发生树,并利用宽松分子钟和校准方法推测中国冰清绢蝶的起源和分歧时间;同时结合现今冰清绢蝶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第四纪以来的地球环境事件,分析其扩散路径,探讨其历史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成因。【结果】冰清绢蝶AT富集区序列长度介于487~495 bp之间,平均为491 bp,其长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Poly(T)或Poly(A)的数目差异,A+T平均含量为95.76%。供试冰清绢蝶13个地理居群325头个体中,共检测出基于线粒体基因组AT富集区序列的23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971;核苷酸多态性指数π值为0.02948, Theta (per site)Eta值为0.06594。系统发生分析和分子定年显示,冰清绢蝶和白绢蝶P.stubbendorfii为近缘姊妹种,二者在距今7.52百万年(Ma)的中新世晚期开始分化。冰清绢蝶的祖先可能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今横断山脉-喜马拉雅附近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距今1.53 Ma的更新世时期,先由起源地先期扩散到达小陇山、秦岭一带;后来,由于第四纪的冰期-间冰期轮回事件和扩散路径的不同而分化出2大支系,但两个支系之间存在少量的单倍型相互混杂现象;随后,2大支系继续向低海拔、低纬度地区扩散,即通过伏牛山脉向东北方向扩散到嵩山、泰山、昆嵛山一带,经大别山系向东南方向扩散到琅琊山、紫金山和天目山一带。【结论】中国13个居群的冰清绢蝶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化格局,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部,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现象尚不明显;冰清绢蝶起源于更新世时期的较高海拔地区,由于第四纪的冰期-间冰期轮回事件以及扩散路径的不同而形成2大支系并向中国东部和南部低海拔和低纬度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9.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区内,红翅噪鹛冬季多集小群活动,主要选择次生林,而回避原生林和人工林。2个冬季在野外共遇见红翅噪鹛21群78只。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红翅噪鹛喜欢在海拔较低、坡位较高、坡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采自新疆昆仑山的绢蝶一新亚种,普氏绢蝶昆仑山亚种Tadumia przewalskii kunlunica subsp.nov)。正模、副模保存于新疆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以线粒体DNA Cytb确立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获得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等物种的828 bp Cytb基因片段,雉鹑属Tetraophasis可变位点为26个,并用MEGA3和K-Estimator 6.1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之间序列差异为3.0%~3.1%,与其它属种间序列差异相比较,两种雉鹑之间的序列差异达到了种的水平;它们地理分布互相替代;形态差异稳定.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均验证了它们应为两个独立的种.依据分子进化速率推测,两种雉鹑分歧时间距今2.0Myr左右,与早更新世冰期发生的时间一致.雉鹑起源于青藏高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早更新世冰期气候变冷,寒温性针叶林的林线下移,大面积高原草甸出现,雉鹑的祖先种群被隔离进化,而形成了两种雉鹑.  相似文献   

12.
Yan M  Zhang X  Yang N  Xu Y  Yue B  Ran J 《Genetika》2011,47(2):227-230
Twelv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isolated from an AC-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of Buff-throated partridge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The allele number of these loci ranged from three to 13 (average 7.75 per locus) in tested individuals.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ranged from 0.532 to 0.882 with an average of 0.721. Average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were 0.559 (range from 0.240 to 0.792) and 0.772 (range from 0.621 to 0.910), respectively. Thes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relatedness identification of family and 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wild buff-throated partridge.  相似文献   

13.
四川雉鹑繁殖习性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8年,在四川省雅江县对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的繁殖习性,包括巢、卵、孵卵时间、生长量度和日行为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四川雉鹑同时营树上巢和地面巢,以树上巢为主,占68%(n=25);产卵期集中在4月,正常窝卵数2~5枚(n=9),窝卵孵化率为63.89%(n=12);雌鸟在孵卵期每天离巢1次,离巢平均时间(63.0±22.6)min(n=18),孵卵期24~29 d(n=4);150日龄幼鸟的体重接近成体.在繁殖期,四川雉鹑6:30~7:00时从夜栖树上飞下,行至觅食地觅食,17:00时左右返回夜栖地,19:00~19:30时上树夜栖.  相似文献   

14.
在温度为(24±2)℃、光周期为L∶D=14∶10、相对湿度为50%~70%环境条件下观察了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交配行为。结果表明,1~2日龄、3~4日龄成虫交配高峰期分别发生在进入暗期后的8.0~10.0h、6.5~8.0h内。两性交配率随日龄的增加显著下降。马铃薯块茎蛾雄成虫具有多次交配能力,在连续发生2次以上行为交配时会导致雄蛾有效交配率下降。雄蛾平均有效交配次数可达3.8次/头,最高达6次。增加雄性比例不会显著提高单雌产卵量,但将性比(♀:♂)由1∶1升至2∶1时即可显著降低单雌产卵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楸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的羽化昼夜规律和(25±1)℃、光周期L∶D=14∶10条件下的雌蛾求偶节律,用Y形管法测定了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楸螟的羽化发生在10:00到23:00之间;雌蛾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求偶,求偶行为集中在暗周期的23:30到01:30之间。采用正己烷提取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存在性信息素成分,对雄蛾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羽衣甘蓝柱头cDNA文库。方法:以羽衣甘蓝S13-bS13-b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提取柱头的总RNA,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mRNA,利用CytoTrapXR建库试剂盒构建羽衣甘蓝柱头cDNA文库。结果:羽衣甘蓝柱头cDNA原始文库的库容量为2.5×105;扩增后文库的库容量约为4×108,重组率为96%,插入片段大小为0.4~3kb,平均长度在0.8kb左右。结论:构建了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柱头的cDNA文库,为探讨芸苔属植物自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中表达山梨糖脱氢酶。方法:将酮古龙酸菌山梨糖脱氢酶基因sdh以及从pWH1266质粒上扩增的复制原点ori先后酶切连接到pBBR1MCS2质粒上,构建pBBR1MCS2-ori-sdh穿梭质粒;再以pBBR1MCS2-ori-sdh/DH5α为供体菌、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为受体菌、pRK2013/HB101为辅助菌进行三亲本接合转移;从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双抗平板上挑取转化子进行培养,通过菌落PCR和提取质粒复转筛选阳性克隆,再通过活性电泳和体外糖酸转化实验检测阳性克隆的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结果:构建了pBBRMCS2-ori-sdh质粒并转入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中,活性电泳和体外实验证实阳性克隆具有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结论:实现了山梨糖脱氢酶在乙酸钙不动杆菌Y2004中的表达,为单菌糖酸转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番木瓜果实扩展蛋白Cp-EXP1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以便对其功能做进一步研究。方法:以不同成熟阶段的番木瓜果实总R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Cp-EXP1基因在不同成熟阶段的番木瓜果实中的表达是有差异的,其表达水平受乙烯调控。结论:Cp-EXP1基因的表达与番木瓜的成熟软化密切相关,其表达分析为研究番木瓜的生长发育及其品种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阔  刘欠  王增禄  张英起  陈五岭 《生物磁学》2011,(24):4971-4974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伤口愈合肽的方法。方法:HPLC测定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滋m),拟确定的色谱条件为: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A: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0.1%三氟乙酸50%乙腈,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线性梯度洗脱条件:起始流动相为A70%:B30%,洗脱最终流动相为A30%:B70%;伤口愈合肽浓度在0.1-0.3mg/ml内,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R2=0.9998,回归方程为:y=237.19x-0.3249;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都不大于2%;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药典规定的2.0%。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符合伤口愈合肽新药研究的实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小伞山羊草中新型avenin-like(类燕麦储藏蛋白)基因,揭示avenin-like基因的表达模式,并构建avenin-like基因真核胚乳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PCR方法揭示avenin-like基因的表达模式,并用PCR方法从小伞山羊草中克隆新型avenin-like基因;将克隆的avenin-like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LRPT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RPT-avel,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avenin-like基因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克隆得到新型avenin-like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胚乳特异性表达载体。结论:新型avenin-like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