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实验室自制秸秆蓝藻混合厌氧反应装置进行沼气发酵实验,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产气阶段的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群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产气阶段细菌优势种类存在差异,供试秸秆沼气反应器阶段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分属于6个门:产气初始阶段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51.76%;产气高峰阶段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为47.13%;产气结束阶段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为28.89%;此外,还包括绿弯菌门、螺旋体门、绿菌门的细菌。(2)古菌种类明显少于细菌,均属于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和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秸秆蓝藻沼气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阐明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秸秆沼气工程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补料速度对工程菌生长和产物表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各培养阶段补料速度对温敏启动子控制的rIL-2工程菌E.coliK802(pLY-4)培养密度和rIL-2表达的影响,发现在各培养阶段控制不同的补料速度有利于提高菌密度和rIL-2表达,缩短培养周期。确定了rIL-2工程菌高密度培养方案,三批重复实验,平均菌密度为58OD_(600);菌干重18.0g/L,rIL-2表达水平为42.4%。  相似文献   

3.
蒋世翠  张波  李艳双  李玉 《菌物学报》2016,35(5):641-644
黄柄钙皮菌是黏菌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筛选了其无菌培养条件,比较了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发生时间,同时比较了生活史中孢子萌发、原质团生长及子实体形成3个阶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黄柄钙皮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在20%水琼脂上于28℃进行孢子萌发;在24–26℃下20%琼脂+40%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原生质团的培养;在24–26℃下1 000Lx光照10–14h时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徐晓琪  戴丹  王赛禹  李玉  张波 《菌物学报》2021,40(2):387-394
在完成小绒泡菌Physcaum pusillum生活史的同时,观察了小绒泡菌P.pusillum生活史不同阶段显微结构的形成.生活史研究结果表明:小绒泡菌P.pusillum的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黏变形体具两根鞭毛,较短一根不易观察到,原质团类型为显型原质团,子实体形态建成过程约需12-13h.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石...  相似文献   

5.
姚秀清  金凯  夏玉先 《菌物学报》2012,31(3):359-365
采用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首次克隆了蝗绿僵菌氰化物水合酶基因MaChy的全长cDNA序列和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蝗绿僵菌氰化物水合酶基因MaChy不含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为1,074bp,编码35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的分子量为39.78kDa,等电点(pI)为5.53;利用在线软件分析表明,该蛋白既不是分泌型蛋白也不是膜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其他真菌中的氰化物水合酶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具有高度保守的催化三联体特征。用qRT-PCR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在蝗绿僵菌侵染昆虫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aChy在蝗绿僵菌侵染穿透昆虫体壁阶段的表达量最高,约为体内阶段表达量的2.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蝗绿僵菌穿透昆虫体壁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超  刘朴  李玉 《菌物研究》2014,(3):148-153
从在河南省采集的75份基物中共分离得到14株网柄细胞状黏菌,其中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圆头网柄菌D.sphaerocephalum、棒形网柄菌D.clavatum和紫网柄菌D.purpureum和轮柄菌属Polysphondylium的亮白轮柄菌P.candidum、紫轮柄菌P.violaceum和纤细轮柄菌P.tenuissium,均为河南省新记录种。文中对该6种网柄菌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并附有生长发育部分阶段形态和显微照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郫县豆瓣在不同发酵阶段细菌的种类、丰度及数量,探究郫县豆瓣的不同发酵产品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对郫县豆瓣4个发酵阶段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总数。【结果】郫县豆瓣在初期的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处于动态稳定,在不同发酵阶段细菌群落组成相对丰富,从郫县豆瓣整个初期的发酵过程来看,细菌群落多样性呈现升高的趋势,Shannon指数从1.25升高到3.50;在郫县豆瓣初期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数量以及多样性与发酵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发酵阶段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也有所不同,其中在干辣椒发酵阶段中泛菌属(Pantoea)为最优势菌属,占比为20%;在蚕豆瓣发酵阶段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最高,占比为38%;混合发酵后,在红油豆瓣发酵阶段的最优势菌属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比达到27%,郫县豆瓣发酵阶段的最优势菌属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比为62%。【结论】推断在郫县豆瓣不同发酵阶段初期相对丰度较大的菌属对郫县豆瓣的质量以及产量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MTT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及两药联合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SMIC50和SMIC80),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测鱼腥草素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动态过程。结果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512 mg/L和256 mg/L。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64 mg/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64 mg/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28 mg/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16 mg/L,早期为16 mg/L,成熟期为32 mg/L。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80黏附期为128 mg/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28 mg/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256mg/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80黏附期为64 mg/L,早期为64 mg/L,成熟期为128 mg/L。结论鱼腥草素钠联合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插入突变体.[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 ;分别通过Southern杂交、克隆转移DNA(T-DNA)侧翼序列来确定T-DNA在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和插入位点.[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靠的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共培养过程中使用萌发孢子是成功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必要条件.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萌发的孢子与农杆菌在28℃共培养48h时,转化效率最高.乙酰丁香酮(AS)在农杆菌预培养及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萌发的孢子与农杆菌的共培养阶段都是必需的,且在共培养阶段当AS浓度为500 μM时转化效率最高.Southern杂交验证表明,79.2%的转化子为T-DNA单拷贝插入,且通过热不对称PCR (TAIL-PCR)分析得出T-DNA在该菌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是随机的.通过该转化系统筛选到部分表型突变体.[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利用ATMT技术成功转化嗜热真菌-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得插入突变体的方法,并为该嗜热真菌进行基因定位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0.
刘伟成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3):278-282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璋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1.
皮肤癣菌表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是一群浅在寄生性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在生物分类学上,皮肤癣菌的有性时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根据大分生孢子的特征可将皮肤癣菌的3个属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枣树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西省枣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菌分离与培养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证明该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阶段Fusicoccum aesculi。  相似文献   

13.
军标菌株生活史中各阶段生长发育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研究军标菌在其应用中的实验周期问题 ,采用插片培养法和载片培养法对军标中 5株实验菌的生活史中各阶段生长发育所需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株菌的各时期生长发育所需时间有所不同。整个生活史最长的 4940min ,如AS 3 .42 5 4。最短的 3 888min ,如AS 3 .3 95 0。孢子萌发阶段所需时间也各不相同 ,最长的需 1 5 2 0min ,如AS 3 .3 885。最短的需 640min ,如AS 3 .3 95 0。这一研究为军标中霉菌试验周期 ,即 2 8d过长而且完全可缩短试验周期的观点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进行了研究。以粘质沙雷氏菌G1(Serratia marcescens G1)为出发菌种,摇瓶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方式:前12 h为菌体生长阶段,有氧培养,温度28℃,pH值7.0;后36 h为D-乳酸合成积累阶段,无氧培养,温度44℃,pH值6.0。且发现使用葡萄糖为碳源时更有利于D-乳酸的合成积累。采用缺失2,3-丁二醇合成能力的基因工程菌株R1为出发株,经筛选后得到耐受较高浓度乳酸盐的菌株R150,以R150为发酵菌种,在3.7 L发酵罐上采用两阶段发酵法,并通过增加起始菌体浓度的方法,发酵生成的D-乳酸浓度达到83.5 g/L,光学纯度达到98.9%。本研究成果为使用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没有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从而拓宽了药用资源并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从植物内生菌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特点,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研究领域以及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内生菌在药用资源开发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5,34(5):809-816
菌寄生属通常寄生于其他真菌子实体上,是子囊菌的重要类群之一,在生物医药和工农业等方面具有经济重要性。简述了菌寄生属在资源与分类、系统发育和寄主专化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已有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菌寄生属是多谱系类群,形成多个分支,各分支与其无性型特征和寄主种类有关。今后需进一步澄清属种概念,建立稳定的有性阶段-无性阶段对应关系,在全面了解其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点基础上,深入探讨种间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7.
锈菌     
一、引言 銹菌是寄生在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通常寄生在被子植物、松柏类植物和蕨类植物上。这一群真菌包括约有7,000种,从经济价值上讲,它们是极其重要的。其中许多种酿成禾谷类及其他农作物的著名病害——銹病,造成严重的损失。锈菌的分布遍全球。王云章教授在“中国锈菌索引”内列入国产銹菌约800种,分别寄生在1,500种左右的高等植物上。二、锈菌的形态及生活史 銹菌的菌体甚小,寄生在寄主茎、叶等处的细胞间隙内,发生有隔膜的菌丝体,以吸器穿入寄主细胞内,摄取养料。它们的孢子多产生在寄主表皮下或暴露在寄主体表。它们所形成的孢子堆色似鉄銹,故名之为銹菌。研究銹菌的生活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了解锈菌传染的方式、越夏和越冬的方法以及它们的寄主范围,就能找出銹菌生活史中最弱的一环,提供防治上的一个宝贵的资料。在一完全銹菌的生活史中,具备五种不同型的孢子阶段。我们根据它们各个不同阶段的生物关系和习性,给这些不同的孢子阶段以不同的名称。现以麦類  相似文献   

18.
周艳  管远志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3):16-17,23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它的感染是由对宿主细胞的粘附,激活宿主细胞内信号通路,引起细胞病变等多阶段过程构成。近年来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的研究在基因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基因/产物及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红螺菌(Rhodospirillum sp.)的生长及其饥饿存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志平  章宗涉 《生态学报》2000,20(1):118-123
红螺菌(Rhodopirillum sp.)是在多种不同生境中广泛存在的光合细菌中的一类,它在水产养殖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报道了不同生长阶段红螺菌在饥饿环境中的存添能力。红螺菌在饥饿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提高。分批培养过程中,同时测定红螺菌数和可培养活菌数的变化表明,静止期生长期后的红螺菌难以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进入非可培养状态,进入非可培养状态的红螺菌经复苏培养后仍可恢复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能  相似文献   

20.
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常引起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血样下痢或突然死亡,严重损害养猪业。猪群感染该菌在肠道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较少。因该菌胞内寄生,基于细菌不同感染阶段动物免疫应答特点,检测方法会有所侧重。本文重点阐述了胞内劳森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