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COX-2与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性,通过体外酶反应筛选实验,测定姜黄素、青藤碱、牡荆素、芹菜素对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的活性抑制作用,使用选择性指数(COX-1的IC50/COX-2的IC50)评价其COX-2活性的选择性,该实验结果显示:这四种物质对COX-2选择性指数依次为:牡荆素128. 71、姜黄素16. 24、芹菜素8. 45、青藤碱3. 55。并首次用分子对接相关数据中对接分子的对接内能及其与分子酶结合能差异性大小比较,评价了这四种物质对COX-2选择性活性,所得分子选择性结果与体外酶反应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抑制活性和对COX-2选择性指数综合评价,牡荆素为较优化合物,可作为新的对COX-2有更高选择性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COX-2与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性,通过体外酶反应筛选实验,测定姜黄素、青藤碱、牡荆素、芹菜素对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的活性抑制作用,使用选择性指数(COX-1的IC50/COX-2的IC50)评价其COX-2活性的选择性,该实验结果显示:这四种物质对COX-2选择性指数依次为:牡荆素128. 71、姜黄素16. 24、芹菜素8. 45、青藤碱3. 55。并首次用分子对接相关数据中对接分子的对接内能及其与分子酶结合能差异性大小比较,评价了这四种物质对COX-2选择性活性,所得分子选择性结果与体外酶反应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抑制活性和对COX-2选择性指数综合评价,牡荆素为较优化合物,可作为新的对COX-2有更高选择性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BN大鼠和豚鼠对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前后机体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BN大鼠和豚鼠分别用OVA(每只1 mg)隔日致敏(i.p.),共5次;于末次致敏第10天以OVA(每只2 mg)激发致敏(i.v.);分别设正常对照组和OVA致敏组.于激发致敏后1h处死动物,分离腹腔肥大细胞、脾脏和骨髓,并制备脾脏和骨髓淋巴细胞.以annexin-V作为标志检测肥大细胞活性,同时以Fluo-3/AM标记胞内钙离子,检测钙离子水平;以PHA和LPS作为有丝分裂原,分别检测脾脏和骨髓T、B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①致敏BN大鼠和豚鼠脾脏及骨髓T、B淋巴细胞活性均升高,其中骨髓淋巴细胞活性BN大鼠显著高于豚鼠,脾脏淋巴细胞活性两种属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致敏后,腹腔肥大细胞活性两种属间差异无显著性,但BN大鼠致敏后是致敏前的6倍,豚鼠是3倍;③肥大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两种属致敏后均升高,豚鼠致敏前后钙离子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VA致敏后,BN大鼠骨髓淋巴细胞活性明显高于豚鼠,豚鼠肥大细胞内钙离子较BN大鼠升高明显,肥大细胞活性两者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实验中可以根据两种属在过敏反应中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钩端螺旋体(三宝垄群巴托型)中提出一种耐热性、耐碱性红血球致敏物质(Fss),并进行了血凝试验的研究。初步发现这种物质可使绵羊红血球致敏。致敏后的红血球能与相应的免疫血清发生血凝反应。三宝垄群巴托型钩端螺旋体血清与其它型红血球致敏物质抗原的血凝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型特异性,除与钩端螺旋体的独立群独立型和澳洲群巴力科型有一定的凝集价外,与其它8个群钩端螺旋体代表型均不产生凝集。由此提供了用这种抗原物质作钩端螺旋体抗原型鉴定的可能性。钩端螺旋体红血球致敏物质血凝试验受温度、红血球浓度及红血球致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血凝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5.
我们按照规程要求制备了犬种菌素。它在致敏豚鼠和人体中证明了:它虽为粗糙型菌种,但仍具有变态反应原性;用死菌液10亿/0.1ml给致敏动物作皮试,亦出现良好的变态反应。24小时反应强度为15.8—18.4mm;48小时为6.8—10.8mm。犬种菌液热处理后,其上清液经硫酸铵透析,取其粗提蛋白作为变态反应原,用50μg/0.1ml给致敏动物作皮试,经犬种菌免疫的动物出现弱变态反应(24小时均在10mm以下),经活菌苗致敏的动物出现较强的变态反应(24小时为13—14mm,48小时为10.5—11mm)。犬种  相似文献   

6.
倪军  沈姝  邓菲 《昆虫学报》2022,65(12):1701-1716
蜱是一种人畜共患体表寄生虫,通过叮咬宿主和吸血,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引发多种疾病。凝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生理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蜱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周期长,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多种抗凝物质,抑制凝血反应,可帮助蜱长时间保持吸血状态。目前,已知的蜱源抗凝物质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纤维蛋白(原)溶解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活性蛋白4大类。这些抗凝血物质可分别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中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共同通路中的关键步骤,以及促进纤蛋白溶解和抑制血小板激活,从而抑制宿主血管中的凝血反应。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级联反应共同通路中凝血酶和Xa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溶解剂引起纤维蛋白原的水解并延迟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降解血小板聚集激动剂,并结合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 TXA2)和血小板上的αIIbβ3整合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蛋白抑制宿主血管收缩以及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此外,还有一些蜱分泌的其他蛋白分子可通过不同的通路来实现抗凝血作用。本文对迄今为止各类蜱中发现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蛋白和小分子及其抗凝血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阐述,将...  相似文献   

7.
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中枢镇痛功能。实验采用基因定位突变技术,获得系列IL-2突变体,并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发现无免疫学活性的IL-2突变体20Leu-IL-2仍具有中枢镇痛能力,而44Leu-IL-2,45 Val-IL-2虽保留了免疫学活性,但其镇痛能力显著性下降或消失,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够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而不能影响IL-2对CTLL-2细胞的增殖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L-2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提示,IL-2分子是通过由第45位Tyr残基及空间上相近的Phe残基等组成的镇痛功能位点与阿片受体相结合而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pH4)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了解IVIG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破伤风类毒素、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和白喉类毒素6种抗原分别致敏人O型血红细胞形成红细胞-抗原结合物;然后,6种致敏红细胞分别与IVIG孵育,与特异性抗体形成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此复合物与补体反应,在541 nm波长处读取吸光值,并绘制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分别计算IVIG中针对上述6种抗原IgG的Fc段生物学活性。采用此方法,用6种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测定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10次,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结果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BsAg、破伤风类毒素和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分别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较平缓,而白喉类毒素致敏的红细胞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下降明显,呈典型的"S"型曲线。计算结果显示,IVIG中针对此六种抗原的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相对于参考品均大于80%。Fc段生物学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采用多种抗原分别致敏红细胞,可以用来检测IVIG中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为深入了解IVIG制品中的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二)用毛细管测定白细胞移动的方法 1.用水平毛细管,细胞在表面上移动的方法测定抗原的效果。 原理 放在毛细管的细胞象在玻璃表面一样形成移动带,白细胞移动比其它细胞好。如培养液中存在致敏淋巴细胞和其它白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则加入相应抗原时,致敏淋巴细胞随之分泌出MIF。因此,根据抑制白细胞移动程度可评价抗原对淋巴的致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昆虫天然免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二者共同作用抵御细菌、真菌、病毒等外源病原物的侵染。体液免疫反应主要包括黑色素形成和抗菌肽产生两种机制,细胞免疫反应包括吞噬、集结和包囊等作用类型。在昆虫天然免疫反应中,昆虫模式识别蛋白负责识别并结合外源物表面特有的模式分子,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各种配体、受体等负责级联信号途径的激活和调控,抗菌肽、黑色素等效应分子则负责对入侵物的杀灭和清除。本文根据国外和作者自己的研究,综述了昆虫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并针对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展望了昆虫肠道免疫、昆虫免疫致敏以及不完全变态昆虫免疫学等这些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应用一种可靠的质量分析方法是所有生物制品质量和工艺一致性的保障。一种准确反应药物中特异组成成分的活性和结构,并且优化和验证了的方法,是所有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和新药上市的一个核心目标。变应原疫苗是天然物质的混合物,每一种变应原疫苗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与变应原无关未知的非活性成分,其中,具有变应原活性的物质只占一小部分,而且主要变应原成分作用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差异性很大。本文介绍了一种变应原疫苗分析和质控的方法,包括变应原疫苗总蛋白含量、总蛋白组分、主要致敏蛋白组成、主要致敏蛋白含量、总生物活性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原钙粘蛋白(Protocadherin,Pcdh)基因簇包含53个成串排列非常相似的基因,组成3个紧密相连的基因簇(α,β和γ)。原钙粘蛋白基因簇γ通过启动子选择性表达产生神经元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多样性,但是,该多样性产生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调控元件HS7L和HS5-1aL作为候选的增强子可能具有调控Pcdhγ基因表达的作用。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调控元件HS7L和HS5-1aL分别克隆至包含γa9、γa10、γb3、γb7和γc3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下游。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其对该5种Pcdhγ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发现HS7L对5种启动子活性具有增强作用,HS5-1aL对γa10启动子活性具有增强作用。之后,通过基因沉默绝缘子CTCF,发现下调CTCF不仅降低γb1基因表达,而且能够显著降低γb1启动子报告基因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调控元件HS7L和HS5-1aL能够增强Pcdhγ启动子活性,推测可能通过CTCF介导的增强子-启动子相互作用调控Pcdhγ的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芦丁脂肪酸酯对Fe~(2+)诱导的卵磷脂氧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酯化反应将一定长度的烃基链引入黄酮糖苷分子中可以提高糖苷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反映脂质氧化修饰程度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的含量为监测指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比研究了三种新合成的芦丁脂肪酸酯——芦丁硬脂酸酯、芦丁月桂酸酯、芦丁正己酸酯及芦丁对Fe^2+介导的卵磷脂氧化修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芦丁脂肪酸酯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芦丁月桂酸酯和芦丁正己酸酯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优于芦丁,其中芦丁正己酸酯具有最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芦丁分子中引入适宜长度的短烃基链可以改善其亲水亲脂平衡从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正>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G~-)细菌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人和动物非肠道使用可引起机体的发热及其它毒害反应。如果强调其生物毒性,内毒素与其是同义的。LPS亦具有免疫佐剂活性、抗肺瘤活性等。本文就其热原的概念及研究简史,G~-细菌致热作用的本质及热原质、内毒素与LPS之间的关系,LPS的物理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免疫学特性等有关的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一、热原的概念及研究简史(5—7)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已经发现注射污染的药剂可引起人体的发热反应。1976年Burdon—Sanderson把引起这种发热性的物质称为热原(Pyrogen)。1911年英国Horf等氏发现发热性物质不能用细菌过滤器或普通蒸馏法去除。1925年英国  相似文献   

15.
筛选发现白术中能够作用于TLR4受体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 用硅胶为载体, 制备兔白细胞膜色谱固定相, 建立白细胞膜色谱模型; 以紫杉醇为模型分子, 筛选白术中作用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如TLR4)的活性成分, 通过置换实验确定活性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 用整体药理实验验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 结果发现: 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具有与紫杉醇类似的保留特性, 作用于白细胞膜及TLR4受体, 其较强的抗炎活性与拮抗TLR4受体有关. 所以, 本文所建立的白细胞膜色谱模型可以在体外模拟活性成分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相互作用, 可用于特定靶标的作用成分和作用特性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2(IL-2)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来发现还有中枢镇痛作用,用不同IL-2突变体测定其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发现完全丧失免疫刺激作用的20Leu-IL-2(20Asp→Leu)仍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其作用强度与天然IL-2无显著差异,而另一突变体45Val-IL-2(45Tyr→Val)虽保留免疫学活性却不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这些结果证明IL-2分子中具有镇痛作用与具有免疫作用的功能位点是相互独立的;IL-2分子中第45位Tyr对IL-2镇痛作用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移因子是致敏白细胞中的可透析物质,能将一个有免疫能力的人的某些细胞免疫力转移给无免疫力的人。所以供给转移因子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措施。本文详细介绍综合利用血源制备正常人转移因子的方法,并分析其某些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收集分离血浆后的白细胞层,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的或等渗的氯化铵溶液破坏其中污染的红细胞,白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后进行10次冻融,白细胞匀浆对流动去离子水透析,透析液冷冻干燥、除菌分装。每安瓿2毫升转移因子注射液相当4×10~8个白细胞的透析物,保存于-20℃备用。本制剂蛋白质定性检查阴性;每毫克干粉约含多肽148微克、核糖14微克;在250~251毫微米有吸收高峰;转移因子酸水解液硷基纸层析有三种硷基;硅胶薄板层析呈四个茚三酮显色点;葡聚糖G-25凝胶过滤呈可重复的特征性洗脱图谱,具有3个主要峰及若干个小峰,主要洗脱部分在V_t之后。动物实验表明此制剂无毒性、无过敏性和抗原性。本制剂已用于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肺癌及白血病等一百六十余例,结果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8.
<正>七、淋巴活性因子和胸腺刺激素分离制备和检查 原理 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受到刺激后,上清液出现生物活性因子(淋巴因子),这种因子通常认为是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介质可作为淋巴细胞刺激原的,有可使淋巴细胞致敏的特异性抗原或非异性致有丝分裂原。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在该抗原作用下可分泌淋巴因子。  相似文献   

19.
筛选发现白术中能够作用于TLR_4受体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用硅胶为载体,制备兔白细胞膜色谱固定相,建立白细胞膜色谱模型;以紫杉醇为模型分子,筛选白术中作用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如TLR_4)的活性成分,通过置换实验确定活性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用整体药理实验验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结果发现:白术中白术内酯I具有与紫杉醇类似的保留特性,作用于白细胞膜及TLR_4受体,其较强的抗炎活性与拮抗TLR_4受体有关.所以,本文所建立的白细胞膜色谱模型可以在体外模拟活性成分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相互作用,可用于特定靶标的作用成分和作用特性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甲型流感病毒A/HK/123/77(H1N1)和A/Qld/6/72(H3N2)及其具有相应表面抗原的两个冷适应基因重分配株(Cold-Adapted Reassortant)的子代毒株CR35和CR6,在小鼠体内诱导初次细胞毒性T细胞(简称Tc)反应的能力。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病毒后第6天,甲3型A/QLd和CR6所诱导的脾细胞Tc活性均比甲1型A/HK和CR35者高100倍。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相同而表面抗原的基因不同的CR6与CR35所诱导的Tc活性也不同,说明了表面抗原决定着初次Tc反应的强度。用无关的流感病毒A/SW/72(H6N5)攻击已用低剂量(10~4EID_(?))病毒致敏的小鼠表明,对A/Qld和CR6致敏者所诱导的第二次Tc活性,比A/HK和CR3S致敏者的稍高;但对用大剂量病毒致敏者,则均能产生同样好的第二次Tc活性。对Tc识别感染靶细胞上的病毒成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