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禾 《生命世界》1999,(4):34-35
萤火虫发光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生物发光现象。自然界中能够发光的生物成千上万,不胜枚举:在海洋中有造成“海火”奇观的发光浮游生物;在森林里有晶莹闪烁的发光蘑菇;在草地上有发光的软体动物;在空中有形形色色的发光昆虫。这些发光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所发出的光都...  相似文献   

2.
发光生物的分布具有发光能力的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很广,其中少数为一些细菌和真菌,大多数是存在于动物界的一些物种。细菌中的发光细菌(luminous bacteria),主要是海产的发光性水生微生物(plankton),目前已知的发光细菌,不下百十种之多,其中具有显著发光现象的有:磷光假单胞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费氏无色菌(A chromobacter fisheri)、磷光弧菌(Vibrio phosphorescens)和发光杆菌(Bacillus photogenus)。这些发光细菌,除了常常引起夜间海面发光外,还由于它们的孳生繁殖,成为被污染的死鱼、水产加工品、尸肉在黑暗中发光的原因。在缺少冷藏设备的过去年代,  相似文献   

3.
生物中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超微弱发光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现象,发光强度极其微弱,量子效率也很低,波长范围广,自1923年发现超微弱发光以来,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对机理进行探讨,目眼微弱发光的柚是依然不很清楚。生物超微弱发光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超微弱发光研究发展为的发光检测技术快速,简便,而且不会对组织材料造成损伤。本语文就生物超微弱发光机理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物超弱发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超弱发光是自然界普遍在的一种生命现象。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生物超弱发光研究的进展,探讨了生物超弱发光在医学和农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超弱发光鉴定抗旱性的小麦品种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早期L.Coli(1954)等人探测了许多植物自身发出的超弱发光,随后又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生物超弱发光作为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在植物学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依据是植物在代谢活动中,任何生成或消耗利用ATP、NAD(H_2)、NADP(H_2)和FMNH_2的反应均可导致一部分代谢能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可将生物超弱发光值作为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活动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ia victoria)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近十年来成为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用得最广泛的蛋白质之一。文章就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性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控,不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信号均可诱导胞内Ca2+变化.对Ca2+在信号转导作用中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细胞内Ca2+浓度测定.水母发光蛋白和基于荧光蛋白的Ca2+荧光指示剂作为检测细胞Ca2+信号的手段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水母发光蛋白和基于荧光蛋白的Ca2+荧光指示剂的发展、测量原理、优点与不足及其在细胞Ca2+信号转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发光生物因其活体能自发荧光而倍受关注,萤火虫(鞘翅目:萤科)是被研究最多的发光生物,因为成虫发光在其性选择以及求偶交配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萤火虫的发光是一个消耗能量(ATP),的化学反应过程,因而其发光在成虫之外的虫态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萤火虫成虫和幼虫的发光行为、功能意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萤火虫的饲养观察对其卵和蛹的发光行为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卵和蛹的形态阶段发光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荧光的起源进化.这将有助于理解萤火虫及其它生物自发荧光的本质和起源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生物超弱发光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生物超弱发光是生物物理中光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23年以来,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评述了生物超弱发光的机理、测量和理化影响因素,总结了生物超弱发光在我国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初步展望了生物超弱发光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学燕  梁醒财 《昆虫知识》2006,43(5):736-741
生物荧光是活体生物自身可以发光的有趣生命现象。具有这一现象的生物存在于生物四界中,但目前关于这一现象的研究报道主要来自于昆虫,尤其是以萤火虫为代表的发光甲虫的研究。文章对发光甲虫的分类地位、生物荧光发生的原理、发光器官的类型、闪光的“开关”机制、生物荧光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行为学研究进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还简要提及了荧光生物及其荧光酶的应用。这对了解及探讨生物荧光现象、加强对中国的发光甲虫及其它发光生物的研究及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应用实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生物系统存在低水平化学发光,这种化学发光与生物体内的生理反应有关.生活在水和空气中的生物体受到各种污染因素危害必定引起生理变化,从而引起这种低水平化学发光的改变.利用这种现象,将某些生物体作为生物探测器,应用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超微弱发光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该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生物超微弱发光在现代医学中不仅能够协助疾病诊断、评估人体皮肤状态,还能应用于针灸、中药药性、中医证型的医疗当中。此外,本文还引入了除光子强度外的其他参数[Q值、压缩状态参数(SSI)和Fano因子],并对情绪、运动、死亡过程的生物超微弱发光变化也进行了总结。生物超微弱发光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实用性强。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期对人体超微弱发光有更详细的了解,展示生物超微弱发光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重组发光蛋白作为检测植物细胞钙信号的手段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该文综述了目前用于钙信号测定的重组发光蛋白的类型、测钙原理、优点与不足及其在植物细胞钙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世界》2010,(2):78-78
水母会发光,这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许多人都知道。然而,有一种彩虹水母能发出彩虹般的亮光,却是第一次被发现。 这种水母其实并不像其他发光生物一样自己发光,相反,它的彩虹光是来自它身体上的绒毛对光的反射——那些像毛发的突起物同时拍水使其能够在水中前进。  相似文献   

15.
发光蚯蚓的发光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立辉  梁醒财 《四川动物》2007,26(1):201-205
发光蚯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大多数发光蚯蚓的发光体系包含于蚯蚓体腔液内充满颗粒的细胞内。早期对不同种发光蚯蚓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大多数发光蚯蚓的发光体系是类似的,但最近对线蚓科的两个种的研究发现它们不仅发光源的定位特殊,而且发光反应所需要的成分也明显不同于其他种类。本文对发光蚯蚓的发光器官和发光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将有代表性的发光蚯蚓的发光体系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鱼腥藻PCC7120(Anabaena sp.PCC7120)中别藻蓝蛋白(APC)α和β亚基(α-APC和β-APC)中藻蓝胆素(PCB)与脱辅基蛋白的生物合成,并在蓝藻体外对这两种色素蛋白PCB—ApcA和PCB-ApcB合成时聚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多种组合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体内共同表达进行重组。色素蛋白的吸收和荧光光谱以及Zn电泳表明,在大肠杆菌体内同时得到色素蛋白PCB—ApcA和PCB—ApcB,并且体内重组色素蛋白的细胞荧光光谱显示,色素蛋白以三聚体的形式存在,而破碎细胞后所得上清液所显示的光谱特征为单聚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分子量27kD,由238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65~67位Ser-Tyr-Gly三种氨基酸环化加氧形成特殊的生色团结构。野生型GFP发光较弱,而且gfp-cDNA含有隐蔽型剪切位点,而加工改造的GFP在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且加强了荧光信号。GFP作为新的报告基因和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8.
真菌发光途径(fungal bioluminescence pathway, FBP)是一种来源于真菌的生物发光代谢途径。其能够利用FBP途径基因簇表达的蛋白,以咖啡酸为底物,合成真菌荧光素,在真菌荧光素酶的催化下,生成不稳定高能小分子,之后分子能量衰减释放出波长约为520 nm的绿色荧光。在发光真菌中,真菌发光途径基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与其他生物发光系统不同的是,真菌发光途径适合于真核生物,特别是植物中的工程化应用。目前,经过代谢路径优化的发光植物可以持续发出肉眼可见光,照亮周围环境。该发光系统在生物检测、生物传感器、发光园艺植物培育和绿色照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 λ噬菌体调控因子 N 蛋白的生物功能,应用 λ噬菌体感染、 P1 噬菌体转导、体内、体外重组方法,通过对遗传标记的筛选,将 lac Z 和 gal K 报道基因、λ噬菌体 p L 操纵子负责调控转录、翻译的 D N A 序列以及转录终止子装配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构建成菌株 Z H1041、 Z H1042 和 Z H1142.应用 Z H1142 菌株模拟 λ噬菌体的自然状态对其调控蛋白 N 的生物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 N 蛋白不仅在转录水平上正向调控基因表达,还具有一种新的在翻译水平上负向调节自身基因表达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总是伴随并促进着光子学新技术的发展。光学生物成像技术在癌症肿瘤诊断上有着巨大应用,尤其是具有优良发光特性的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与光学生物成像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光子学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鉴于近几年很多人对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大量研究,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综述了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光学特异性、发光原理及其在光学成像中不可替代的优势;描述了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化学组成,介绍了几种基本的合成方法,重点说明了水热合成法和热分解法,并从材料和光学两方面分析了生物应用的效率优化;总结了目前上转换材料在生物光子学中的几大应用,着重介绍了生物传感、细胞成像、动物成像、漫射光层析成像、光动力治疗、多模式成像六个方面的应用。本文在最后也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