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蜀葵天然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彭子模  孙健  滕云  高雁  彭宇 《生物技术》2003,13(1):13-15
以新疆地产蜀葵(Althaea rosea L.Cavan.)花为实验材料,用50%乙醇 0.5%盐酸为浸提剂,物料配比为1:10,提取出蜀葵花紫红色素,并从光、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蔗糖,苯甲酸钠和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pH2时耐光性较好,温度在65℃以下和pH值4以下时色素稳定性较好,色素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较差;蔗糖和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金属离子Cu^2 ,Fe^3 ,Sn^2 和Pb^2 对该色素稳定性有不良影响,Zn^2 对色素的稳定性只有轻微影响,而Al^3 ,Na^ ,Mg^2 ,K^ ,Fe^2 和Ca^2 对色素的稳定性则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曲色素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红曲霉经液体发酵可获得红曲色素 ,通过离心、过滤、乙醇浸提获得的发酵液中色素浓度为 0 .0 1 7g/mL。但其对光照、pH值、温度等不稳定限制了其用途。将 β 环糊精与所得色素包合 ,通过紫外扫描来初步表征包合物 ;并将包合物与游离色素放置在不同光照、pH值、温度条件下来比较各自的色泽保存率 ;结果表明 ,包合物与红曲色素相比 ,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五味子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及色素稳定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吸光度值的变化为指标,研究色素稳定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乙醇浓度45%,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五味子色素光稳定性较好;在酸性、弱碱性条件下稳定,当pH≥12时出现颜色变化;对糖、氯化钠有一定稳定性;抗坏血酸和Na2SO3对色素影响较小;苯甲酸钠和H2O2对色素影响显著;金属离子Ca2+、Mg2+、Na+对色素无明显影响,Fe2+、Cu2+、Al3+对色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紫红丝膜菌子实体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60℃下提取2h,影响程度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色素对自然光、紫外光不稳定;酸性条件下为紫红色,碱性为堇紫色;对Fe3+不稳定;对氧化剂不稳定,对还原剂稳定;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相对稳定;温度的变化对色素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红龙草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pH值、温度、光、过氰化氢、亚硫酸钠、Vc、葡萄糖、蔗糖和苯甲酸钠等对红龙草(Altemanthera dentate ‘Ruliginosa’)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龙草红色素对热的耐受性较强,但耐光照和耐氧化性较差,且还原剂亚硫酸钠对其也有微弱的影响;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其吸收峰没有改变,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Vc和蔗糖对该色素没有破坏作用,并有一定的护色效果;葡萄糖和苯甲酸钠对该色素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新疆紫叶小檗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从浸提剂种类,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剂pH值及不同比例的紫叶小檗叶子(g);浸提剂(ml)对紫叶小檗叶子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小于或等于2的范围内,以蒸馏水为浸提剂,在60℃时对这处花色苷类天然色素浸提60分钟,可获得最佳提取率。  相似文献   

7.
竹笋经加工成食品后,大量脚料被丢弃,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文中采用水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丙酮分级沉淀和CM-52离子交换层析三步法从竹笋脚料中快速提取并纯化该酶;同时对该酶部分的醇学性质(温度、pH时酶促反应的影响、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后的过氧化物酶的Rz值达到2.5,纯化倍数为12倍,回收率为28%.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6.8,且其温度和pH的适用范围均较宽,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较高的中性同工酶.这些优越的酶学性质能为竹笋脚料过氧化物酶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型双水相体系同时从次等烟丝中提取茄尼醇和烟碱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新型双水相体系为丙酮-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主要研究了丙酮与水不同体积比、磷酸氢二钾的加入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双水相体系pH值对茄尼醇和烟碱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丙酮与水的体积为5∶5,磷酸氢二钾的加入量为3.0 g,料液比为0.025 g/mL(0.5 g/20.0 mL),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4 h,pH值为10。  相似文献   

9.
金花菌黄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婷  吕嘉枥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1):2030-2036
【目的】评价茯砖茶金花菌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方法】以色素保存率为指标, 研究温度、光照和pH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和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抑制能力进行测定, 考察黄色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该色素在低温下保存7 d保存率高于98.88%, 温度升高, 保存率降低; 光照尤其是太阳光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黄色素在pH 2?10较稳定, pH 12时色素保存率仅为46.22%。低浓度黄色素具有明显高于维生素E (VE)的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和溶血抑制率, 其中DPPH·的EC50低于50 mg/L。【结论】金花菌黄色素对热、酸和弱碱较稳定, 对强碱和太阳光极不稳定, 并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 研究和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荔枝果皮花色苷提取方法的比较,认为盐酸甲醇为最适提取剂,提取的色素液对光照和温度均较稳定,而pH值显著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A fourth retinal-containing pigment in Halobacterium halobium cell membrane was examined by flash spectrophotometry. The absorption maximum of this pigment was at about 480 nm. Flash light caused a photoreaction cycle with a half recovery time of about 300 m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hotoreaction cycle involved at least two photo-intermediates. The absorption maximum of the first one was at about 350 nm and that of the second was at around 530 nm.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his pigment and the content of the cells correlate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photo-repellent response to the light around 480 nm. We suggest a name 'phoborhodopsin' for this new pigment.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 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 20℃, 25℃, 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 存活与繁殖能力, 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 在35℃条件下, 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 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 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 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 在15℃下, 完成发育需要近30 d; 而在30℃下, 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 d 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 在15℃下, 平均寿命为36 d, 最长寿命达60 d; 在30℃下, 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 d。西花蓟马在 15℃, 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 分别为37.70, 32.56, 37.80头1龄若虫/雌, 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在25℃时达最高值, 分别为20.10和0.178 d-1, 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 d-1。据此得出, 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 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 华南、 华中、 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 16~18, 13~14和1~4代, 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相似文献   

13.
以樟树果实为材料,运用800~400 nm光谱扫描分析了pH值、金属离子、加热时间及温度、光照等稳定性因子对樟树果实红色素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是517 nm,酸性条件对色素吸收光谱无明显影响,当pH为8.6的强碱性环境,红色素结构变化,最大吸收峰漂移至402 nm;100℃内,色素性质稳定,当加热时间延长至120 min,最大吸收峰在512.5 nm;红色素耐光性较好,但避光更利于保存;金属离子对红色素吸收光谱的影响强弱为:Fe3+>Al3+>Mg2+>Ca2+>Na+>K+,Fe3+短时内引起色素变色、发生沉淀,最大吸收峰漂移,浓度越高影响越大,Na+、K+对红色素吸收光谱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荒漠生物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高温是影响生物结皮中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生物结皮形成和发育中的重要优势种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 Born et Flah)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设置了25℃(对照)、35℃、40℃和45℃等不同高温处理,测定了短期(6h)和长期(15d)高温条件下,S.javanicum的光合活性、光合色素、多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javanicu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在35℃下表现出最大值。40℃高温明显抑制藻体叶绿素a合成,35℃处理促进了叶绿素a合成(高于对照值),而40℃处理明显促进了藻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高于对照处理和35℃处理。随温度升高,S.javanicum丙二醛、胞内可溶性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透射电镜切片显示,40℃高温明显破坏了藻体细胞超微结构,如原生质体出现絮状形态和空泡化,35℃处理则有利于细胞形态结构的保持和稳定。以上结果初步证实了S.javanicum能够较好地耐受适当的高温(35℃)。研究对于了解S.javanicum对高温环境的耐受程度及对高温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对利用荒漠蓝藻治理荒漠化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抗性朱砂叶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比较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duval)敏感品系(S)、阿维菌素抗性品系(AR)和甲氰菊酯抗性品系(FR)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用王-兰-丁模型拟合了各品系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6℃下,S品系和FR品系卵均不能孵化,而AR品系却能完成世代发育。15℃下,AR和FR品系的世代历期分别比S品系延长8.0和6.2天,产卵前期均比S品系缩短约2.0天。在20~28℃下,S品系繁殖力大于抗性品系; 在34℃下, AR品系的产卵量显著大于S和FR品系。S、FR和AR品系发育临界高温分别为36.0℃、36.1℃和42.4℃。结果提示AR品系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S和FR品系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欧志英  彭长连  林桂珠   《广西植物》2005,25(6):555-561
超级稻培矮64S/E32(F1)及其亲本(父本‘E32’和母本‘培矮64S’)的剑叶在不同温度(28、35、40℃ 和45℃)恒温水浴中保温1 h,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F1除了较其亲本有更稳定的光合色素Chl外,还有明显 增加的Car/Chl,相对高的热稳蛋白含量,高而且稳定的总的抗氧化能力。F1在高温下也有较亲本高的光合 能力。高温下,线性电子传递过程比光化学过程对温度更敏感,F1有比亲本更敏感的调节机制,Pn下降比 ΦPSⅡ、Fv/Fm下降快说明光合限制步骤可能主要是位于光合碳同化而不是光化学和光合电子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丁柳丽  刘露  邹定辉 《生态科学》2013,32(2):151-157
论文研究了不同CO2浓度(390 μL/L和700 μL/L)和温度(15℃和25℃)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生长与光合作用-温度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5℃生长的海藻,15℃生长的海藻具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和色素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并且在高CO2下增加趋势更显著。在两种CO2浓度下,15℃生长的坛紫菜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25℃生长的坛紫菜。低温10℃胁迫下,15℃生长的坛紫菜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能利用效率(α)及非光化学淬灭(NPQ)相对于25℃生长的坛紫菜更稳定;高温35℃使得坛紫菜rETRmaxFv/Fmα值均下降,这种下降的程度在15℃生长藻中比25℃生长的藻更大;此外,15℃生长条件下,高CO2生长的坛紫菜受35℃高温胁迫时的Fv/Fmα下降程度小于正常空气生长下的坛紫菜。高温40℃使坛紫菜 rETRmaxFv/FmαNPQqP均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高CO2使得坛紫菜耐高温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出生后7天和24个月两组大鼠晶状体与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8:2)混悬液体外培养,培养箱通5%CO2,恒温37℃,观察TNT对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以反映单链DNA断裂强度的F630/F530比值表示。HPLC分析发现经体外TNT孵育的晶状体内含有TNT及其代谢产物;当共同培养96h后,F640/F530比值随着TNT剂量增加而增大,达到40μL(11.74μmol/L)时趋向平稳;当用TNT浓度为4.40μmol/L的相同剂量培养时,48小时后单链DNA断裂最为严重F630/F530比值为1.50,明显高子正常对照组(P<0.01);幼鼠单链DNA断裂程度显著高于老龄鼠(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