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生物群由大量的海绵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腕足动物、半索动物及藻类等门类化石组成 ,其下部生物群的时代早于澄江生物群。  相似文献   

2.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中海绵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描述了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中海绵化石1新属(Zunyispongiagen.nov.),2新种(Zunyispongiatriangulariagen.etsp.nov.,Choiafanensis.sp.nov.),通过对其形态功能的分析和讨论证实了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的骨骼是由细小骨针向粗大骨针演变,骨架结构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下寒武统澄江生物群、中寒武统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均产有Crumillospongiabi-porosa,由于产C.biporosa的牛蹄塘生物群下部层位低于澄江生物群,贵州遵义松林可能是C.biporosa的最低层位及发源地。本文描述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的C.biporosa,为C.biporosa的发生、演化及古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证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发掘发现遵义松林寒武纪早期牛蹄塘生物群自下而上存在3个化石富集层:锐虾Perspicaris富集层、海绵动物富集层和带有澄江生物群色彩的三叶虫、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富集层。牛蹄塘生物群化石保存完整、分选性差、无明显的定向性、缺少软躯体化石和底内生物,结合岩性、地球化学、构造等特征综合认为牛蹄塘生物群是弱水动力作用下缓慢沉积的原地埋藏群落。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曾有过多次充氧事件,水体氧化时间的长短以及底层水氧化-还原界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发掘发现遵义松林寒武纪早期牛蹄塘生物群自下而上存在3个化石富集层:锐虾Perspicaris富集层、海绵动物富集层和带有澄江生物群色彩的三叶虫、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富集层。牛蹄塘生物群化石保存完整、分选性差、无明显的定向性、缺少软躯体化石和底内生物,结合岩性、地球化学、构造等特征综合认为牛蹄塘生物群是弱水动力作用下缓慢沉积的原地埋藏群落。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曾有过多次充氧事件,水体氧化时间的长短以及底层水氧化-还原界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寒武系第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宏观藻类化石,共3属3种:美丽遵义藻Zunyiphyton pereleganus Yang et Zhao,1999,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et Erdtmann,1991,文德带藻(未定种)Vendotaenia sp.。该组合中主要分子是Zunyiphyton pereleganus和Vendotaenia sp.,它们也是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中最主要的分子。而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的另一特征分子贵州约克那斯藻Yuknessis guizhouensis及底栖固着型藻束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omet在金沙岩孔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中未见,说明产于浅水台地的牛蹄塘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贵州早、中寒武世斗篷海绵科(Choiidae)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描述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生物群和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保存完整的斗篷海绵科(Choiidae)中斗篷海绵(Choia)和小斗篷海绵(Choiaella)化石标本,共计2属2种2未定种:Choia zunyiensis sp.nov.,Choia sp.,Choiaella avata sp.nov.和Choiaella sp.。Choia分布很广.在我国下寒武统澄江生物群及北美中寒武统的四大生物群中均有产出。Choiaella原仅产于我国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中Choiaella的发现使其时代上延至中寒武世。贵州早、中寒武世斗篷海绵科的发现及研究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古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形态测量学方法对贵州遵义寒武系牛蹄塘组中高肌虫Tsunyiella luna的个体发育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遵义地区T.luna的生长模式为异速生长,在壳高与壳长正交方向异速、非等比生长,高长比值随着壳体生长波动式降低,先增大再减小后增大;铰合线与壳长方向异速、等比生长,其比值随壳体生长成反比例降低;腹边缘均衡生长,蜕壳阶段不确定。个体发育阶段分为早、中和晚三个期,早期构造从无到有,高长比变大;中期前瘤和背缘脊在壳体占比逐渐减小,中背部逐渐增大,高长比逐渐减小;晚期前瘤在壳体占比略增大,背缘脊减小,中背部不明显,高长比变大。T.luna的个体发育探讨为该属种的准确鉴定和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贵州金沙岩孔剖面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为跨阶地层,以镍钼矿层为分界面,其上部属于筇竹寺阶,下部为梅树村阶。近期,作者利用15%左右的醋酸浸泡金沙岩孔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梅树村阶)的岩样,发现了以球形化石为主的单胞、多胞球形类小壳动物化石,包括Olivooides pearformis和其余两类未确定的球形化石。此次球形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生物面貌,而且为解译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胚胎生物学提供了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丹寨南皋在寒武纪属于扬子板块深水相区,最近在该区寒武系下部牛蹄塘组中上部黑色泥页岩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海绵动物化石,共9属10种。文中描述其中比较典型的海绵动物化石5属5种:赫兹海绵未定种Hintzespongia sp.,杯形对角海绵Diagoniella cyathiformis(Dawson,1889),密集鬃毛状海绵Saeta-spongia densa Mehl and Reitner in Steineret al.,1993,大坪三岔五射海绵Sanshapentella dapingi Mehl and Erdt-mann,1994和羽状光芒海绵Solactiniella plumata Mehl and Reitner in Steineret al.,1993。在这套整体缺氧的黑色泥页岩中有如此多而完整的海绵动物化石的保存,可能是由于上涌洋流、水流或海平面的变化等导致短暂的充氧事件,加上多幕次的热水沉积,提供大量食料,从而利于需氧量相对较低的原始后生动物--海绵动物的大量繁盛。  相似文献   

11.
寒武纪凯里生物群在贵州镇远竹坪地区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东部镇远县竹坪地区付家冲寒武系凯里组中上部Oryctocephalus indicus带至Peronopsis taijiangensis带粉砂质泥岩、泥岩中新发现丰富的多门类化石组合,共计22属及3未定属种,分属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水母状动物及藻类9大门类,其中动...  相似文献   

12.
丘尔藻Chuaria Walcott,1899是宏观藻类中研究最早、延续时限最长的一类宏观藻类化石,它是新元古代赵家山生物群、淮南生物群及西陵峡动物群的代表分子之一.寒武纪第3世凯里生物群中Chuaria化石的产出,不仅是其最年青的代表,也是凯里生物群中宏观藻类组合中较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凯里生物群中Chuaria化石呈...  相似文献   

13.
张文堂 《古生物学报》2002,41(3):303-307
云南澄江及梅树村早寒武世黑林铺组(玉案山段及石岩头段)的帽形化石,被命名为云南太阳女神螺(新种),这是澄江生物群内软体动物化石的初次发现。根据梅树村及澄江的地层层位,该种由梅树村阶上部可延至筇竹寺阶,玉案山段软体动物稀少的原因与环境的波动,如潮汐影响近海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贵州凯里生物群中软舌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贵州台江县革东镇八郎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的软舌螺化石,计有1种,3相似种和1个未定种。即:Ambrolinevitus cf.ventricosus,Glossolites?sp..Haplophrentis?cf.carinatus,Linevitus opimus,Hyolithes?cf.cariniferus.凯里生物群中软舌螺特点是:1)壳体通常较大,呈宽锥形;2)背、腹壳区分明显,常具中槽或中脊;3)特别是以软舌螺目中的软舌螺科和线带螺科的软舌螺保存数量最多。完全与欧洲、北美相当层位中出现的软舌螺组合面貌相似;并与澄江动物群中的软舌螺在演化特征上是可衔接的。凯里生物群中的软舌螺除具有世界性属种外。还具地区特有的属种。这对研究软舌螺的地理分布、演化进程以及与凯里生物群组合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剑河革东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中水母状化石属种单调,仅发现1属1种贵州拟轮盘水母钵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Zhao et Zhu,1994),但却有丰富的生态现象.近40%的标本与腕足类、三叶虫、金臂虫、棘皮动物或遗迹化石Gnrdia共存,是目前全球水母状化石中罕见的丰富生态现象.其中65件贵州拟轮盘水母钵盘体上、下或周围出现了背、腹壳分散保存的腕足类,说明腕足类与贵州拟轮盘水母钵共同埋藏;1块标本的丛状触手中还包裹有腕足类,说明丛状触手不是类似于植物根系的固着器.这种现象还证实贵州拟轮盘水母钵不是固着而是浮游生活的,其与腕足类壳瓣共存,主要是浮游的贵州拟轮盘水母钵死亡后沉落海底与腕足类壳瓣重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