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年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桃肩并节变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作了异速生长分析,并对太行山猕猴、滇南猕猴、川西猕猴、湘鄂猕猴肩并关节变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与上述3个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较短的肩胛骨,较小的锁肱指数,较大的三角肌止点指数和较小的摆荡指数,表明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面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2.
3.
4.
以肱骨最大长为参照,对成年太行山猕猴第Ⅶ颈椎变量进行了异速生长分析。结果表明,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全宽呈正异速生长;椎体下横径接近等速生长;椎体前高、椎体下矢径、椎体上横径、椎孔矢径、椎孔横径、矢径呈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5.
6.
7.
太行山猕猴下颌骨变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研究测量了18例(雄4,雌14)成年太行山猕猴下颌骨的12项变量。通过对下颌骨变量的性别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下颌骨变量有其自身特征,与其它猕猴下颌骨资料比较表现出一定差异;用Ottestat方法对有关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式,其判别率达86.86%,下颌骨变量相关性研究表明,各变量之间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大多数变量之间相互程度较差,不同变量之间其相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成年太行山猕猴寰椎和枢椎变量进行了测量;以肱骨最大长为参照,对其变量进行了异速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寰椎全宽及枢椎椎孔横径接近等速生长,其余变量均为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成年太行山猕猴头骨变量相关性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2例成年太行山猕猴头骨变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耳点间宽 (X6 )、上面宽(X10 )、左眶宽 (X15)、两眶宽 (X16 )、上颌齿槽弓长 (X2 1)等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下颌角度 (X34 )、枕骨大孔长 (X36 )、枕骨大孔宽 (X37)分别与其它变量间相关不显著 ;颅骨最大长(X1)、眉间点 -人字点长 (X2 )、中眶间宽 (X13)分别与其它变量间相关性少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其余头骨变量间相关性绝大多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湘鄂、闽粤猕猴颅骨有关变量相比 ,有显著的不同。三个猕猴种群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湘鄂、闽粤猕猴种群间的生物学距离相对较近 ,而太行山猕猴与二种群间的距离均较远。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猕猴髋骨变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22例(♂11,♀11)成年太行山地区猕猴髋骨有关变量进行测量,通过有关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R型聚类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的髋骨变量有较明显的自身特征,髋骨有关变量在雌雄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笼养太行山猕猴的理毛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物行为的归宿 ,无非是获取食物 ,避免伤害或得到最大的繁殖机会[1] 。当今 ,行为生态学已成为灵长类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在猕猴的种群生态[2~4 ] 、繁殖行为[5,6 ] 、取食行为[7] 及社会行为[1,8] 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理毛行为作为猕猴日常社会行为结构的一个重要补充已有一些定性描述[4 ,9~ 11] 。作者对笼养太行山猕猴的理毛行为做了长期观察 ,现将研究结果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与设施选取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猕猴养殖场笼养且具有档案记录的 38只太行山猕猴为观察对象。成年猕猴为野… 相似文献
13.
14.
猕猴(Macaca mulatta)叫声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正常和受惊叫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成年母猴与幼体正常和受惊时的叫声是一种谐波结构,其叫声的变化表现为谐波频数上不同的幅值组台。成年母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 分别为300Hz、550Hz和300Hz、1.2KHz;幼年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3. 分别为300Hz、1KHz、2KHz和350Hz、IKHz、3KHz。SHHA1是波形结构中周期波上叠加的低幅波动LAP在功率谱上的反映,而SHHA2,3,是与波行中高幅阵脉冲列HAPT相对应的,波形结构中周期波的平均周期T始终保持一致为20ms。 相似文献
15.
野生猕猴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在华南四省区对四个野生种群猕猴声行为的观察和现场录音,对它们的叫声声学特性,行为模式和其它个体对其相应的行为反应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并得出11种不同的声行为,这些声行为有相互不同的声学特性,不同的行为模式并引起其它个体相应的行为反应,从而起着通讯的作用。叫声在猕猴的声行为通讯中,一些借助视觉提示,至少以不同的刺激度来“表示”某一类事物,并得到个体间的“共识”有些甚至无需视觉提示而单独传递 相似文献
16.
广西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8~1995年,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绝对计数与相对计数结合法对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作了调查研究。1990年核心区有猕猴14群,500只左右,猴群密度1.6群/km2,种群密度55.6只/km2.猴群大小平均33.8±23.1(n=6)只。一般每隔4~5年分群一次,猴群群体年均增长率14.8%,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猴群中成年猴性比为7.6±6.5(n=12),1~3岁组的性比为0.74±0.61(n=4),群内未成年猴比例为67.7±3.1%(n=12)。发情交配期最早11月12日,最晚次年1月20日,高峰期12月上旬,持续3个月.产仔期最早4月1日,最晚8月14日,高峰期5月上旬,持续时间4个半月.繁殖率45.5%~100%,平均75.4±13.2%(n=21)。新生猴死亡率较低,新生猴性比(雌:雄)平均0.74±0.34(n=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7只雌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20个月经周期进行了雌二醇、孕酮和睾酮的动态测定分析,其中15个月经周期的中期都有睾酮和雌二醇峰(其峰值分别为1010.7±411.3pg/ml和179.1±91.3pg/ml),孕酮在黄体期的峰值为2.54±0.65ng/ml。正常黄体期的血清孕酮水平不低于1ng/ml。20个月经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8.6±5.4天,滤泡期和黄体期分别为11.9±2,6和19.2±6.3天。月经周期可用公式Y=18.92±0.03×X~2 (Y:月经周期,X:黄体期。R=0.9444)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测定周期内三种性类固醇激素可以准确确定排卵。睾酮在生殖周期内的分泌调节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