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化石》1974,(2)
我县地处泰山西麓黄河之滨,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在我县开山治水、制土造田的工程进展中,地下文物陆续发现,同时发现了一些化石和化石点。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古为今用”的方针,我们在保护文物和化石方面做了些工作。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这项工作的开展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逐步开展起来的。通过学习贯彻毛主席有关教导和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贯彻省、地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使我们认识到保护文物和化石的重要意义。为了紧密配合批林批孔的政治斗争,我们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广东723地质大队在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时,于梅县白渡镇恒一管理区细坑湖白垩系红层中发现了恐龙蛋化石。12月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梅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梅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察队对化石地点进行发掘。化石地点位于205国道东侧的红砂岩层断崖上,在一处基本是垂直线的断层中,发现了三窝恐龙蛋化石。第~窝位于表上下2.5米的强风化岩层,为长形蛋;第二窝位于深3.5米的中风化岩层,也是长形蛋;第三窝位于深7.7米的弱风化岩层,为圆形蛋。三窝蛋化五,共采集到50多枚。此外,在附近的两个地点还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的残块,…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0年时,曾由湖北五峰县征集到一枚古乳齿象类牙齿的化石。据当时的记录,它出产的确切地点虽不详,但发现于五峰县境内出产“龙骨”化石的山洞中,是没有疑问的。因当时著者正在研究柳城巨猿洞及广西其他山洞的长鼻类化石,其中包括有由柳城巨猿洞和封门山洞发现的古乳齿象类化石,故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讬著者代为鉴订并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东北三省在文物普查和地质调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一些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就使东北地区考古和古生物的研究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黑龙江省自嘉阴恐龙化石和扎赉诺尔化石地点发掘以来,在1982年,哈尔滨近郊阎家岗一个重要的晚更新世新化石地点被发现,这是一处典型的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产地,化石层位在众所周知的顾乡屯组中。另外,在著名的哈尔滨黄山地层中时有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击石片的发现。吉林省前郭旗青山头、乾安大布苏、长春市郊以及延边自治州均有哺乳动物化石点发现,其中青山头和大布苏已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时代均为  相似文献   

5.
《化石》1994,(2)
制定化石保护法规、打击化石走私贸易──101位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生物学部委员联名呼吁编者按: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继倒卖文物发财之后,又把眼光转向了古生物化石。最近,在河南西峡县发生了大规模盗掘、哄抢和倒卖恐龙蛋化...  相似文献   

6.
颜祥林 《化石》2016,(3):24-27
正笔者自2008年8月调入大庆博物馆后,亲身感受了大庆博物馆一个又一个飞跃:从没有一件文物,到目前拥有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收藏量达10万余件;从当初不认识化石,到中国东北第四纪古生物研究保护中心的建立;从没有专业修复技术人员,到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唯一的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修复制作二级资质,并已成功装配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骨架达百余具。2009年,大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被省文化厅评选  相似文献   

7.
杨升为 《化石》2002,(2):15-15
1991年4月 ,云南省施甸县由旺镇岚蜂办事处岚峰村采石民工赵连山、杨永全等人 ,在岚峰办事处东250米的岚峰过峡处采石时 ,出土了大量动物群化石 ,施甸县文物工作者获息后 ,立即派人前往调查 ,已出土的动物群化石是从早年坍塌的石灰岩岩厦下取出的 ,大部分动物群牙齿化石已被县文管所收藏。2001年7月10日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副主任吉学平专家 ,在施甸县文管所杨升义、李品菊陪同下复查了化石产地 ,并鉴别认定出土动物群化石物种有大熊猫、剑齿象、野猪、西藏黑熊、鹿、中国犀、竹鼠等 ,其时代为中更新世。从多…  相似文献   

8.
<正> 1982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将一件在当地北山沙沟拾到的动物牙齿化石送到博物馆。经初步鉴定为奇蹄类动物——爪兽。同年9月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祁国琴同志进一步观察,鉴定为爪兽化石。这是一块右上颌骨,其上共有颊齿六颗,全长15.5厘米。  相似文献   

9.
晚侏罗世蜥蜴化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为贫乏,而这个时期的化石在研究早期蜥蜴类的形态及分类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记述了河北北部晚侏罗世蜥蜴化石一新属种:丽热河蜥Jeholacertaformosagen.etsp.nov.,该化石保存有大面积精美的皮肤鳞片。这是蜥蜴类鳞片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同时也为人类认识早期蜥蜴动物的表皮特征提供了珍贵的材料。由于躯干具有较大的方鳞,该蜥蜴应隶属于石龙子次亚目Scincomorpha,似可归入蜥蜴科Lacertidae,有待证实。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平泉县杨树岭镇石门村义县组下部地层中,保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邢台地区发现的披毛犀-古菱齿象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春,邢台地区广大群众在开发水利资源时,于邢台市东南的百泉泉区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及磨制石器。工地指挥部(由邢台地委和军分区共同组成),获悉此情况极其重视,一面保护现场,一面上报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随后,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派人陪同指挥部工作人员前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所经研究后,立即派人赶赴工地。在指挥部的领导和地区文化局的支持下,观察了地层,采集了化石。从现有的化石种类看,对于确定地层的时代很有意义,尤其是对进一步了解华北平原晚更新世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91年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后山坡树立翼龙化石保护标志石碑。石碑高1.5米,宽1米。石碑正面用中、英文分别刻写“临海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背面刻写保护范围。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的含翼龙化石层,地面到化石下伏地层,均属保护范围。保护区四周还树立了界标。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的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  相似文献   

12.
消息与动态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2005,24(2):136-136
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文物考古队在丹江水库淹没区开展了第二次旧石器、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这次工作是1994年调查工作的补充和延伸。199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委托,成立南水北调文物考古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库淹没区开始进行有关旧石器、  相似文献   

13.
《化石》1987,(2)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汇历等人根据五常县农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了晚期智人化石,随同出土的有若干石器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据初步分析,该地点地层可能与吉林省榆树县周家油坊产人骨化石的层位相当.  相似文献   

14.
湖南道县后背山福岩洞2011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岩洞位于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 2011年9~10月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道县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 对该洞穴进行了发掘, 揭露面积约20㎡。调查显示, 福岩洞属于大型管道型溶洞, 发育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系内, 遗址周边属于峰林和溶盆地貌, 处于岩溶发育的后期。洞内堆积发育, 以砂砾石层和红黏土为主。本次发掘出土5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其中人类牙齿总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Homo sapiens)接近; 哺乳动物化石中已鉴定出39种(含未定种), 其中灭绝种只有巴氏大熊猫、最后鬣狗、剑齿象、巨貘、南方猪等; 结合铀系法初步年代测定和动物群面貌判断, 古人类活动的年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本次发掘表明, 该遗址仍有较大的工作潜力, 对其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古人类在该区域的演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沂蒙山腹地蒙阴县,广布遗存,富含文物。据统计,该县发现的文化遗址达20余处,其中属省级保护单位者2处,县级9处,另有革命遗址2处。同时还有许多化石、旧石器、新石器地点。遗憾的是,该县的文物管理条件很差。前不久  相似文献   

16.
一.绪言1952年治淮工程中,曾在安徽泗洪县及五河县境发见若干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其材料为华东文物队收集存于南京博物馆。1954年全国文物出土展览会开幕,作者前往参观,见一河狸头骨,认为到目前为止,为此项化石保存最好的标本。因河狸化石,只见于河北周口店中国猿人地点与开滦贾家山,安徽河狸的发现,不但表示此种稀有的化石分布到安徽,而且由地质时代判断,有发现人类化石或其遗跡的可能。在我国第四纪初期的动物羣,北为周口店洞穴层式的堆积,最南迄于井陉  相似文献   

17.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1991,10(2):186-188
1990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联合组成的野外调查小组在建始县工作时,鉴定了该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化石,其中有一枚牙齿为步氏巨猿的右下第二前臼齿,与这枚齿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动物化石。它们是由建始县桑园乡麻扎坪村农民李明武在挖地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一、化石地点及地层概况1966年1月在江苏武进县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收集标本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鉴定属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真象的臼齿、上颌骨及肋骨,四不象鹿及其它一种真鹿类的鹿角断块。现将化石产地及主要化石标本简述于下,以供参考。地点:武进县成章公社上渎村上渎浜内。河床剖面由三个部分构成:上部黄岗粘土层厚3.5米,中部灰砂粘土层厚2.2米,化石即产此层内,距今地表5.2米,下部属流沙土层。  相似文献   

19.
辽宁朝阳发现新的古生物化石点辽宁省朝阳县波罗赤乡下湾子的古生物化石点是1990年村民在农耕时发现的。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侯连海、周忠和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顾玉财等,在朝阳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20.
<正>确山后胥山隶属驻马店市,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以北。此地喀斯特残丘极为发育,残丘顶面的裂隙中有大量新生代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堆积。20世纪40年代始,这里曾发现大量的“龙骨”(哺乳动物化石)。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占杨研究馆员等人在确山后胥山开展地质古生物调查和发掘,1992年,《中国岩溶》初步报道了该地区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