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当归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多糖提取,经Savage法结合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H2O2脱色,透析,DEAE-52纤维素柱分离得到5个级分。经紫外光谱法与葡聚糖凝胶-100(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法鉴定5种成分均为单一成分;通过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该五种成分,5级多糖成分均为果胶类多糖;WASP-1可能是吡喃环当归多糖复合物;WASP-2为β-型吡喃环当归多糖复合物;WASP-3既是β-型吡喃环当归多糖复合物,又是α-型D-吡喃环当归多糖复合物;WASP-4为吡喃环当归多糖复合物;WASP-5为β-型当归多糖复合物,可能含有吡喃环;经GC-MS鉴定,WASP-1、WASP-2及WASP-3中单糖组成为山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WASP-4中单糖组成为葡萄糖与半乳糖;WASP-5中仅含葡萄糖。  相似文献   

2.
从淫羊藿中提取多糖并鉴定其初步结构和单糖组成.采用超声-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去蛋白、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纯化得到淫羊藿多糖EPSⅠ-1和EPSⅡ-1.应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做初步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均一的EPSⅠ-1和EPSⅡ-1多糖在紫外和红外中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中含有吡喃环结构;EPSⅠ-1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1.13;EPSⅡ-1的单糖组成为果糖、葡萄糖和一个不确定的糖,摩尔比为1:1.91.有效地分离纯化了淫羊藿多糖,这为淫羊藿多糖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苦楝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多糖,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MP1、MP2和MP3三个多糖组分,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对MP1进行纯化鉴定,结果显示为单一峰。借助气质联用仪,对苦楝粗多糖和组分MP1进行了成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苦楝多糖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用苯酚硫酸法对马齿苋多糖含量进行测定,设计正交实验确定马齿苋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马齿苋多糖的提取率高达9.23%。将其多糖分离纯化,进行理化性质试验测试,利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对马齿苋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做了分析,马齿苋多糖中的单糖组成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木糖、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DEAE-52纤维素柱粗分离罗汉果根粗多糖(CPS),纸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CPS的单糖组成;同时研究CPS对小鼠H22皮下种植性肿瘤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EAE-52纤维素柱粗分离得到5个多糖组分;CPS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其中以葡萄糖为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PS各剂量组无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抑瘤率均低于5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PS各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为分离纯化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s)多糖,并对纯化组分进行分子量测定、单糖组分分析及免疫活性评价。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雪灵芝粗多糖(Arenaria kansuensis crude polysaccharide, AKCP);以DEAE-52纤维素柱对AKCP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雪灵芝多糖组分AKP-1~AKP-5,进一步采用葡聚糖凝胶G-75柱对AKP-2进行分离纯化获得AKP-2a多糖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定AKCP、AKP-2及AKP-2a的总糖含量分别为52%、70%和79%;凝胶渗透色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S)法检测AKP-2a的重均分子量Mw为2.07×10~5Da、数均分子量Mn为9.838×10~4Da;HPLC法检测AKP-2a是由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10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25∶0.01∶0.20∶0.11∶0.25∶0.61∶0.07∶0.21∶0.12;以MTT法检测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AKCP、AKP-2及AKP-2a各浓度组S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NO释放实验及IFN-γELISA检测,AKP-2a各浓度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二者的水平,较对照组呈浓度依赖性增高(P<0.01)。综上结果,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总糖含量较高的雪灵芝多糖AKP-2a组分,初步确定其分子量范围及单糖组成,并证实其具有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分离纯化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粗多糖,提高多糖含量,以进一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采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分离纯化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依次用水、0.1 mol/L Na Cl、0.2 mol/L Na Cl、0.4 mol/L Na Cl、0.8 mol/L Na Cl进行洗脱;苯酚-硫酸法测定纯化后多糖含量,测定波长490nm,葡萄糖浓度与吸光度的回归方程为A=6.3137X+0.2156R2=0.9909。黄绿蜜环菌菌丝体水体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分离纯化后,多糖含量达到99%以上。经过中试试验验证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脱脂画眉草为原料,用纤维素酶超声辅助法提取多糖;经脱蛋白、脱色、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糖TPS1、TPS2、TPS3,提取率分别为0.42%、0.66%、0.54%.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3种多糖的分子量分别为7886 Da、8467 Da、6366 Da;高效离子色谱(HPIC)测得TPS1组成单糖为果糖,TPS2、TPS3组成单糖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果糖、核糖和一种未知糖.对多糖TPS2的保湿和吸湿性研究结果表明TPS2的保湿和吸湿能力均优于常用保湿剂甘油、聚乙二醇400、1,3-丁二醇、壳聚糖.  相似文献   

9.
天麻多糖提取纯化方法及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天麻多糖的最佳提取、纯化方法,分析天麻多糖性质,为深入研究天麻多糖提供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出水溶性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和活性炭去色素,过DEAE-纤维素柱,盐洗脱得到天麻多糖。进行天麻多糖理化性质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结果:以10%乙醇50℃恒温回流提取2 h,重复三次,是天麻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天麻多糖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呈透明粘稠状,pH弱酸性。结论:天麻多糖为非淀粉类非还原性多糖,可能是含有α-D-木吡喃糖、D-吡喃葡萄糖等单糖的非均一组分构成的多糖。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丝体多糖LeBDl—1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Lentinula edodes)465菌株用添加啤酒发酵醪泥的培养基发酵培养10d后,菌丝体经洗涤、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再经DEAE-纤维素柱(CI—型)分离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絮状多糖LeBD1—1。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HPLC检测纯度,LeBD1—1为均一成分。HPLC法测得分子量为130000Da,红外光谱测定其糖苷键为α型。经完全酸水解后用硅胶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LeBD1—1中含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和D-阿拉伯糖,各单糖摩尔比为2.45:1.00:0.03:0.08:0.10,是一种以含甘露糖为主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猴头菌子实体为供试材料,在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多糖提取的过程中,系统研究了超声波和脱蛋白处理两个关键工艺环节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处理可提高猴头菌多糖提取率,降低多糖的纯度,使部分由蒸馏水洗脱获得的HEFP-α组分与全部0.1mol/L NaCl洗脱获得的HEFP-β组分经Sephacryl-S400洗脱后的曲线的小峰面积增加,也使主峰处的吸光值出现偏移。3种脱蛋白方法中,复合法对蛋白的除去效率最高,但多糖的保留率最低;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法操作简便且蛋白除去率与多糖保留率均较高,但会使HEFP-β-2组分的含量和回收率降低;Sevage法蛋白脱除效率最低,多糖组分的保留率相对较高,且柱洗脱后发现经Sephacryl-S400凝胶柱分离后获得的主峰整体峰值较高,该方法较为适合多糖活性组分未知时的蛋白脱除。这一研究结果将会为该类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和工艺,探究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实验比较了酶法、Sevage法、酶-Sevage法、三氯乙酸(TCA)-正丁醇法、酶-TCA-正丁醇法除蛋白效果,筛选出了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并用响应面法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经响应面分析,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查TCA与正丁醇体积比、北豆根粗多糖溶液与TCA-正丁醇溶液体积比和振摇时间对北豆根粗多糖TCA-正丁醇法除蛋白工艺的影响。用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探究了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为TCA-正丁醇法。经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优除蛋白工艺为TCA:正丁醇=1∶10.4,北豆根粗多糖溶液:TCA-正丁醇溶液=1∶1.77,振摇时间为36.5 min。采用该工艺对北豆根多糖进行除蛋白,其蛋白清除率为73.1%,综合评分为92.1。神经保护研究结果表明,北豆根粗多糖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表明TCA-正丁醇法可以有效的除去北豆根粗多糖中的蛋白质且北豆根粗多糖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13.
银耳碱提孢子多糖A-BTF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孢子发酵粉(Tremella fuciformisBerk),用热水煮提后,除去水溶性多糖。其沉淀用1M NaOH提取,Sevage法除去蛋白,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32-cellulose和sephadex G-200反复分离后,纯化得到分布均一的多糖A-BTF。HPGPC测定A-BTF的分子量为67000,糖组成分析显示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多糖A-BTF的甲基化产物,经水解、还原、乙酰化,通过GC-MS分析表明,主要含有1,6连接的葡萄糖和1,3,6连接的甘露糖,另外还有1,4连接的葡萄糖少量的半乳糖和1-NH2-来苏糖,末端为端基连接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14.
以塔拉(Caesalpinia spinosa)种子为原料,研究了塔拉种子多糖的脱蛋白工艺及塔拉多糖的抗氧化性质。以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Sevage法、三氯乙酸法和木瓜蛋白酶法对塔拉多糖的脱蛋白效果。利用正交优化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法,对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塔拉多糖最佳脱蛋白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15mL、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60℃、酶解pH=6,蛋白脱除率95.19%,多糖保留率75.02%。通过对塔拉多糖抗氧化性的研究,发现塔拉多糖总抗氧化性较好,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多糖溶液除蛋白的工艺,采用Sevage试剂法除蛋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保留率和蛋白清除率为指标,使用响应面法对Sevage试剂法除蛋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Sevage试剂法去除土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为采用Sevage试剂:供试液=1:3、振摇强度8挡、振摇时间10 min、除蛋白次数5次,蛋白清除率为97.39%,多糖保留率为74.13%。优化后的除蛋白工艺重复性好,与理论值误差较小,可用于土茯苓多糖除蛋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提取山药糖蛋白的优化试验条件,即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问2 h、料液比1:50.山药经水浸提分离、浸提液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物经DEAE-52及Sephadex G-75柱层析得到两种糖蛋白组分GLP-Ⅰ和GLP-Ⅱ,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对分子量分别是13000和38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苯酚抽提法和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去除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蛋白质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批次14型肺炎链球菌发酵培养液经超滤、乙醇沉淀等方法初步纯化后,平分成两份,分别采用苯酚抽提法和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去除蛋白,通过比较多糖收获量、多糖组分检定结果、多糖分子质量、多糖抗原活性、多糖核磁共振图谱,以此评价这两种蛋白去除方法的效果。结果与苯酚抽提法相比,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制备的14型肺炎链球菌纯化荚膜多糖除收获量较高,蛋白和核酸杂质含量较低外,氨基己糖含量、多糖分子质量、抗原活性和多糖核磁共振图谱的检定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作为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中的除蛋白方法,脱氧胆酸钠沉淀法优于苯酚抽提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辣椒叶中分离纯化活性多糖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Sevag法脱蛋白,得辣椒叶粗多糖;分别使用超纯水、0.06 mol/L NaCl溶液、0.18 mol/L NaCl溶液作为洗脱液,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色谱纯化得到三种辣椒叶多糖LD-0、LD-0.06、LD-0.18,测定多糖含量。DPPH、ABTS法检测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以小鼠血清、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为指标,考察小鼠灌胃LD-0.06多糖对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影响。结果:辣椒叶粗多糖、LD-0、LD-0.06、LD-0.18多糖含量分别为9.92%、43.14%、82.97%、37.63%,其中LD-0.06多糖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三种结果均具备较好的清除能力,其中LD-0.06对ABTS+、DPPH·的清除效果最好,IC50值分别为0.58 mg/m L和0.60 mg/m L,结果与对照组在0.05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辣椒叶多糖提取物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在脂质过氧化模型小鼠体内,与模型组比较,LD-0.06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T-SOD与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且剂量越高,体内抗氧化能力越强。结论:辣椒叶多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辣椒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