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体浊度对菹草(Potamogeton cripus)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文林  王国祥  李强  潘国权  马婷 《生态学报》2006,26(11):3586-3593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配置浊度为30、60、90、120、150NTU和180NTU的混浊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ipus)幼苗分别移栽于上述水体中,观测菹草幼苗在各浊度水体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菹草幼苗光合作用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有效荧光产量(Yield)、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等指标。结果表明,菹草幼苗对混浊水体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30、60NTU和90NTU的混浊水体中,水体浊度对菹草幼苗的存活、生长发育及光合结构PSⅡ影响不显著(P〉0.05)。当水体浊度≥120NTU时,在短期(〈10d)胁迫下,水体浊度对于菹草幼苗的存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10d),菹草幼苗虽能成活但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幼苗叶片受光胁迫时,能通过增加热耗散(qN)保护其光合结构PSⅡ免受伤害;而更长时间的胁迫(80d),在高浊度(120、150NTU和180NTU)水体中的菹草幼苗开始大量死亡,其Fv/Fm、Yield、q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qN值的急剧下降,说明光合结构PSⅡ开始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水体浊度对菹草萌发及萌发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强  王国祥  潘国权  王文林  马婷 《生态学报》2006,26(11):3594-3601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NTU和90NTU的混浊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石芽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测定萌发率和萌发苗的株高、叶片数,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萌发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水体浊度对石芽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发速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浊度的升高萌发苗株高和叶片数均显著降低(p<0.05);菹草萌发苗的有效荧光产量Yield也随水体浊度升高而降低,表明在高浊度水体中萌发苗天线色素吸收光子供给PSⅡ反应中心的效率下降;高浊度导致萌发苗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第23天时90NTU水体中的妒为对照的91.4%;水体浊度上升导致qN显著升高,表明在高浊度、低光照胁迫下,萌发苗接收的光能更多的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了,以避免光系统PSⅡ受到过剩光能的伤害;浊度升高引起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第23天时在30、60NTU和90NTU水体中ETR分别为对照的93.3%、88.5%、75.8%,导致参与CO2固定的电子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快速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萌发苗ETRmax和最小饱和光照强度随水体浊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光响应能力随水体浊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特别是在90NTU水体中萌发苗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显著。因此,在浅而混浊的水体中(水深70cm,浊度低于90NTU),菹草石芽均能萌发,但是,水体浊度对萌发苗光合作用、生长速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基质和光照对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不同光照对菹草生长后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和缺乏基质的条件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提高.基质的存在促进了根的生长,而光对根的生长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在无光条件下, 菹草幼苗节间长度明显大于有光处理.在暗处理中, 菹草叶片的质膜透性显著增加.在有光照条件下,有无基质对菹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以及Chla/Chlb比值的影响为Chla、Chlb的含量增高,Chla/Chlb比值在3.5上下波动;Chla/Chlb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有基质时分别为4.4和2.8,无基质时为4.2和2.7.但对幼苗处理40 d时,暗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与有光有基质、有光无基质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光照处理(自然光、50%自然光、20%自然光和10%自然光)的光合特性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菹草生长后期,在自然光下菹草叶片的Fv/Fm和Fv/Fo的比值与其它3个遮光处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3个遮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进一步比较Fv/Fm、Fv/Fo、ETR、qP、qN和ΦPSⅡ等荧光参数值的结果显示,在生长的后期,一定程度的弱光会起到促进菹草的光合效率、延缓菹草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总磷的净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Ren WJ  Hu XB  Liu X  Ning GH  Tian ZF  Xie J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53-1058
利用白洋淀区域鲥鯸淀、王家寨和小淀3个淀区的水体、底泥和菹草组成室内静态的模拟生长体系,研究白洋淀菹草在不同水体及底泥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鲥鯸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为87.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为2.2%;王家寨和小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7.4%和76.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0.9%和1.4%.3个菹草生长体系的底泥对水体总磷吸附的最大百分比分别为9.1%、7.4%和7.7%.菹草生长体系的TP-t和v-t拟合方程表明,水体中总磷浓度及其去除速率随时间的延长以负指数形式衰减.  相似文献   

5.
曹昀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07,27(5):1748-1755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菖蒲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时间为60d。结果表明:(1)水分亏缺对菖蒲萌发和幼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持续干旱60d条件下,菖蒲幼苗的萌发率仅为32.5%,为正常水分条件下的1/3,幼苗的平均高度为19.0cm,是正常水分条件下的1/3左右;(2)菖蒲幼苗叶片长度、宽度和基茎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而减小,叶片数量与叶片面积也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而减小,叶片含水率各试验组无明显差异;(3)在试验的20、40、60d,各试验组的根、茎、叶及总生物量都比对照组(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随试验时间的延长,各水分含量条件下的生物量差别增大,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茎和叶生物量增量均表现为茎的最多,叶的次之,根的最少,叶、茎、根生物量比例平均为1:1.59:0.82;(4)菖蒲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随土壤水分含量减少而下降,叶绿素a/b随土壤水分含量减少而下降而升高,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减少而下降;(5)Fv/Fm、qP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而下降,重度干旱对菖蒲幼苗光合系统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影响显著,菖蒲幼苗在重度干旱条件下30、45、60d的Fv/Fm分别为0.800、0.796、0.787,分别比对照降低5.0%、4.7%和6.2%;菖蒲幼苗在重度干旱条件下30、45、60d的qN分别为0.270、0.259和0.200,分别是对照的6.75、3.92、2.78倍,可见干旱条件会导致菖蒲幼苗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光能部分增加,有效保护了菖蒲叶片PSⅡ系统,但持续干旱(60d)导致qN降低,菖蒲叶片PSⅡ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干旱胁迫还对菖蒲植株的光响应曲线具有较大的影响,使最大ETR降低。  相似文献   

6.
悬浮泥沙对亚洲苦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亚洲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 Miki L.)幼苗植株种植于浊度分别为30NTU、60NTU和90NTU的悬浮泥沙水体中,统计各处理苦草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并使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以及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实验第5天,悬浮泥沙对于苦草幼苗的存活、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苦草幼苗在低光胁迫下通过增加热耗散以保护PSⅡ。30d后,悬浮泥沙对于苦草幼苗的存活、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影响显著(p〈0.05),30NTU组苦草幼苗生长发育虽明显受到抑制,但仍能保持一定的存活率;而泥沙浊度为60NTU和90NTU时则完全不利于苦草幼苗存活。30NTU、60NTU、90NTU组的Fv/Fm值、Yield值、qP值、最大ETR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30NTU组最小饱和光强为176μmol quanta/m^2.s,而60NTU、90NTU组则只有17μmolquanta/m^2.s,远低于对照组的248μmol quanta/m^2.s。  相似文献   

7.
长期弱光对苦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云成  李强  王国祥 《生态学杂志》2012,31(8):1954-1960
用遮光法研究弱光(5%、1%、0.5%、0.1%全光照)对苦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统计了苦草的生物学参数,测定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0.1%组无新株萌发,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其余组新株萌发逐渐被抑制。2)随着实验时间增加和光照强度降低,老株叶片形成受到的抑制程度呈增大趋势;前20d时新株叶片形成未被抑制,但随着实验时间延长显著被抑制。3)老株、新株的叶宽均受到显著抑制。4)老株叶片的伸长显著被抑制,且随着光强降低叶片伸长的幅度呈显著降低趋势;前20天时新株叶长被促进,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叶片伸长显著被抑制。5)随实验天数的增加,老株叶片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量(Fv/Fm)呈显著降低趋势,第80天时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降低。6)新、老植株根、茎、叶的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光照强度降低老株的茎重/株重和根重/株重呈增加趋势,而叶重/株重呈显著的降低趋势。第80天时苦草植株仍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地下茎的生物量比例较高,因此,≤1%全光照下苦草植株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菹草石芽大小和贮藏温度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佳  许文  石福臣 《植物研究》2008,28(4):477-481
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菹草石芽重量和贮藏温度对石芽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的菹草石芽大小不一,按鲜重划分重量等级,各等级石芽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差异很大,重量中等的石芽数量占到80%以上;重量对石芽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但重量小的石芽萌发时间较早,重量大的石芽虽然萌发较晚但是最终萌生的幼苗数目较多。石芽重量和萌发结束时幼苗数目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连续去苗过程中,重量大的石芽萌发率和萌发幼苗数保持较高水平;经过贮藏的石芽与未经贮藏的石芽相比,萌发快且萌发整齐。经过15℃贮藏的石芽萌发最早,高温(25℃)和低温(4℃)贮藏均会使石芽最终萌发出的幼苗数目减少,3种温度下贮藏的石芽最终萌发率和幼苗长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水体泥沙对黑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10,30(4):995-1002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NTU和90NTU的浑浊水体,将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幼苗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水深约60cm,定期统计植株的节间距、株高、分枝数、叶宽、叶长、鲜重和泥沙附着量,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叶片的Fv/Fm,并测定附着泥沙叶片和未附着叶片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前40d随着水体浊度的增加黑藻植株的节间距、株高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分枝数和生物量增长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植株生长接近水面后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加,第60天时株高和叶宽增长受到显著抑制,但植株上层的分枝受到促进,生物量显著增加。同时,随着水体浊度的增加植株上的泥沙附着显著增加,第100天时在30、60NTU和90NTU水体中植株的叶宽分别比对照宽71.4%、57.1%、48.6%,叶长分别为对照的113.0%、85.5%和75.1%,差异极显著(P0.01);在高浊度(60NTU和90NTU)水体中,水体下部生物量显著降低,冠层叶片的Fv/Fm分别仅降低了5.5%(P0.05)、2.9%(P0.05),rETRmax分别降低了2.0%(P0.05)、16.8%(P0.01)。表明在水深较浅的泥沙水体中可以适当引种黑藻幼苗,植株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基质氮磷含量对菹草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6个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处理,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对菹草萌发、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氮磷含量对菹草石芽的萌发无影响,萌发率均达到100%;随着沉积物中氮磷含量的增加,植物组织氮含量增加,并趋于稳定,磷含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植株体内氮磷比值下降,同时,菹草叶片的初始荧光产量(Fo)降低,最大量子产率(Fv/Fm)不断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略有下降,表明菹草光合能力随沉积物氮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过高的氮磷水平会降低光合能力;快速光曲线显示,菹草能有效地利用弱光,强光下易出现光抑制现象,但高氮磷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可以提高菹草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此外,高氮磷含量也能提高菹草总生物量,但降低了菹草的根茎比.菹草无性生殖能力随氮磷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繁殖策略也得到优化,出现了有性生殖,但结实率平均仅为19.6%.  相似文献   

11.
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物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龙  胡维平  谷孝鸿 《生态学报》2007,27(8):3324-3333
2006年5月和10月在太湖马来眼子菜分布区进行了定点采样,分析了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在不同水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其生物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较大,介于526~4843 g/m2,个体植株生物量依次为叶>根>茎,其中叶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5%~80%。水深增加能促进植株高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不明显。群落的自疏效应使马来眼子菜生物量与资源供应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水平上。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与水体中TN呈显著正相关,P是影响其生物量变化的间接限制因子,根、茎、叶的N/P介于16.92~59.88之间,叶片的N/P达到42.33。马来眼子菜对水环境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是其在水环境长期变化中逐步成为幸存者和优势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底泥的深度和营养含量对其分布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围网捕捞、养殖以及航运的发展是造成局部地区马来眼子菜生物量急剧下降的主要人为因素。不同水域的生物量的差异是水深、水体营养盐、底质特征、水体透明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对水环境变化在形态上较强的可塑性响应,也是马来眼子菜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域限制和氮素水平对连翘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慧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7,27(4):1323-1332
在植物生长箱通过溶液培养试验,从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体内氮素转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氮(LN)处理幼苗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较高氮(HN)处理的高,根域限制对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的影响不同,LN处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在低根域体积(10cm×10cm×15cm,LR)处理均较高根域体积(20cm×10cm×15cm,HR)处理的低,HN处理的幼苗响应情况有所不同。LN处理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较HN处理的高;LN处理幼苗Pn和气孔导度(Gs)在LR处理较HR处理的高,而HN处理幼苗的Pn和Gs随根域体积变化规律与LN处理相反,LN和HN处理叶绿素含量随根域体积变化规律与Pn相反。LN处理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均较HN处理的高,不同供氮处理下LR处理幼苗的Fv/Fm均较HR处理的高;而ФPSⅡ的变化规律相反。不同供氮处理时,LR处理幼苗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较HR处理的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的变化规律相反,LN处理幼苗的qNP较HN处理的高(P〈0.05)。不同供氮处理时,LR处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均较HR处理的低,LN处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较HN处理的低,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随氮素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LN处理幼苗根系吸收^15N在根系和叶片的分配率均较HN处理的低,而根系吸收^15N在枝和茎的分配率呈相反变化规律。根系吸收氮在叶片和枝的分配率分别为7%~10%和7%~12%,叶片和枝生长需要的氮素主要由其内源N库提供。  相似文献   

13.
林清 《生态学报》2008,28(2):570-576
温度和无机碳浓度是沉水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在16、19、22、25、28、31℃ 6个温度条件和溶解无机碳浓度(DIC)为0.0001mol·L-1和0.0001mol·L-1两种条件下培养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生长的龙须眼子菜植物样品,随后进行了定量和碳同位素组成(δ13CP)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生长温度的升高,龙须眼子菜碳δ13CP均升高,具有明显的温度相关性(R2>0.90).在DIC浓度为0.0001mol·L-1时,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 δ13CP从-14.83‰增加至-13.47‰;而在DIC浓度为0.001mol·L-1时, δ13CP从-18.56‰增加至-15.15‰.同一生长温度条件下, DIC浓度对δ13CP也有明显影响, δ13CP随DIC浓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生长温度条件下, DIC浓度对δ13CP的影响大小随生长温度的增高而降低,在温度为16℃时,两个DIC浓度下的δ13CP相差3.73‰;而在温度为31℃时,这一差值减少为1.68‰.同时,通过建模进行计算,获得了不同温度下龙须眼子菜(P. pectinatus)碳同位素分馏与初始DIC浓度的关系,并对有关的参数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Influence of soil water deficits on root growth of cotton seedling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mmary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cv. H14) seedlings were raised in soil of differing soil water content in specially designed pots in which the roots had access to freely available water and nutrients located 2.5 cm below the base of the soil core. The time for root emergence from the soil core and the rate of root growth were measured daily from sowing to harvest. The root and shoot dry weight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 were measured at the final harvest 16 days after sowing. As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the root emerged from the soil earlier and the initial rate of root elongation was faster. In spit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freely available water, the plants in the soil at low water cont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eaf water potentials than those in soil at high water contents. The root: shoot ratio increased as the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This arose from an absolute increase in root weight, with shoot weight not being significantly affected.  相似文献   

15.
朱义  谭贵娥  何池全  崔心红  张群 《生态学报》2007,27(12):5447-5454
盐胁迫环境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不同的盐分组成对植物的抑制伤害存在差异,为了研究上海市临港新城滨海盐渍土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模拟该地区的盐分组成,进行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幼苗的盐胁迫试验。高羊茅种子在非盐胁迫条件下萌发,出苗5d后,进行了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200、300、400mmol/L处理,15d后测定生长情况、组织含水量和Na+、K+、Ca2+、Mg2+等离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盐分对高羊茅幼苗的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增加而加剧,低盐胁迫环境下,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的鲜重、干重和含水量都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高盐环境严重影响了高羊茅幼苗的生长,而且对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大于根部;盐胁迫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Na+浓度持续增加,Ca2+和K+浓度下降,Mg2+含量的影响不大;各组织中K/Na、Ca/Na和Mg/Na随盐胁迫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水分供给量对黄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邵玺文  韩梅  韩忠明  孔伟伟  杨利民 《生态学报》2006,26(10):3214-3220
在黄芩生长季节设4种供水处理,即严重干旱处理Ⅰ(150mm)、中度干旱处理Ⅱ(250mm)、轻度干旱处理Ⅲ(350mm)、充分供水处理Ⅳ(450mm)作对照,研究了水分供给量对黄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供给量250mm和350mm处理,黄芩生长好,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均较高,Pn日均值为13·24~12·76μmolCO2·m-2·s-1;水分供给量150mm和450mm处理,黄芩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均较低;水分供给量350mm和450mm处理,黄芩Pn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水分供给量250mm和350mm处理,黄芩Pn与Ci呈显著正相关(p<0·05);WUE在150mm处理较高,与450mm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黄芩Pn降低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上午和下午气孔因素为主,中午非气孔因素为主;黄芩比较耐旱,适度的干旱提高黄芩Pn和药用部位根的生物量,提高黄芩根部黄芩苷的含量,吉林省黄芩规模种植区应选择黄芩生长季节降水量250~350mm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爬山虎是典型的亚热带木本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遍,而营养元素对爬山虎生长的影响还缺乏研究,这不利于爬山虎的生长调控与合理应用。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氮素水平(0、0.15、0.3、0.45、0.6、0.75 g•L-1)条件下爬山虎幼苗生长、氮磷钾营养分配和利用状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氮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植株的生物量增加,并影响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供氮处理的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0%以上;供氮水平的提高能增加植株根、茎、叶的氮含量,对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茎叶中的钾含量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叶片是主要的氮养分贮存器官,叶片氮累积量达到整个植株总氮累积量的60%以上;供氮水平的增加,降低了爬山虎的氮利用率,提高了磷钾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郭卫华  李波  张新时  王仁卿 《生态学报》2007,27(10):4132-4140
多年生灌木沙棘和中间锦鸡儿是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重要物种,设计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实验,测量沙棘和中间锦鸡儿蒸腾作用的各种指标,研究其蒸腾特性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同等水分处理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单叶水平上的蒸腾速率高于沙棘。沙棘和中间锦鸡儿的蒸腾速率日进程在晴天、阴雨天和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夜间蒸腾占全天蒸腾的比例相当大,夜间蒸腾在不同物种之间、不同供水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越干旱的环境比例越大。两种植物气孔阻力的季节变化格局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大体相似。沙棘的昼夜蒸腾节律在各种水分处理条件下都表现出明显的气孔振荡现象,而中间锦鸡儿没有。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阻力是各种水分条件下沙棘和中间锦鸡儿蒸腾作用的共同的限制因子,相对于沙棘,中间锦鸡儿还更多地受到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