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on fungal diversity shows that there were rich fungal resources of up to 196 species, belonging to 41 families and 90 gener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ous Range of central China. The dominant families were Polyporaceae, Russulaceae, Tricholomatacea and Lycoperdaceae, which comprised 107 species, 54.59% of the total species.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Russula, Lactarius, Trametes, Phellinus, Coprinus, Lycoperdon, Suillu, and Calvatia, which consisted of 59 species, 30.09% of the total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ra were grouped into: cosmopolitan element (74.98%), pantropical element (3.57%), tropical element (1.02%) and north temperate element (21.43%), with the cosmopolitan element constituting the majority. Among these, the cosmopolitan and North Temperate Zone wer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region.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primary pharmaceutical action of the medicinal fungi in Qinling Mountain can be classified as follows: anti-cancer, anti-bacteria, anti-inflammation, relief of muscle rigidity and activation of collaterals, hemostasi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as well as nourishing the stomach and tonification which means enhancing the body system.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paper  相似文献   

2.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秦岭药用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积累秦岭山区药用真菌资源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该地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前提。此次研究采用野外踏查、室内查对标本和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秦岭山区药用真菌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秦岭共有药用真菌196种,其中隶属于39科90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4科,共107种,占全部种数的54.59%,分别为多孔菌科、红菇科、口蘑科和马勃科;含5种及5以上的属有8属,共5 9种,占总种数的30.09%,依次为红菇属、乳菇属、栓菌属、木层孔菌属、鬼伞属、马勃属、粘盖牛肝菌属、秃马勃属;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划分为广布成分(67.78%)、泛热带成分(4.44%)、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59%)和北温带成分(26.67%)4个分布型,其中以广布成分为主,表现典型温带区系特征。从其药理作用上分析,主要有抗癌、抗菌消炎、舒筋活络、止血、调节免疫力、养胃、补益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则新  柳宝林   《广西植物》2007,27(3):420-425
台州市种子植物丰富,据统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50科、784属、1892种(含种下分类群),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16种,被子植物144科、772属、1876种。优势科明显,其中10种以上的科有45个,含526属、1453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67.09%、76.80%。本区系历史悠久,起源古老,小属和极小属共707个,占总属数的90.18%。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世界分布,第3是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4类,以温带性成分为主,也兼有相当比例的热带性成分,具有亚热带特性。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该地区有中国特有属14属,列为国家首批保护的珍稀植物20种。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葛源  于明  刘全儒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657-1662
对北京地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共有蕨类植物77种,隶属于19科34属,以蹄盖蕨科、岩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等为优势科,以岩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等为优势属,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低,种类组成贫乏;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占优势,有11属为温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总数的61.11%,除世界种和中国特有种外,全为温带性质的种;生境特点以石生为主,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京西部和北部的山区;与河北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山西、内蒙、辽宁、山东,与秦岭也有一定的联系,与西藏的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6.
张艳成  张强  牟光福  刘演  赵博 《广西植物》2023,43(12):2171-2181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该文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1)共发现348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门6纲17目69科175属,其中包含食用菌40种、药用菌42种、毒菌7种。(2)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等9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靴耳属(Crepidotus)、毛皮伞属(Crinipellis)和粉褶蕈属(Entoloma)等11属。(3)共发现2个中国特有属,即脆孔菌属(Fragiliporia)和臧氏牛肝菌属(Zangia);11个中国特有种,即厚集毛菌(Coltricia crassa)、魏氏集毛菌(C.weii)、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极细粉褶蕈(E.praegracile)、近薄囊粉褶蕈...  相似文献   

7.
安徽黄山属于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2018-2020年对该区的大型真菌展开了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子实体形态特征检索比较对获得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属级地理区系成分、经济真菌和特有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地区共发现大型真菌421种,隶属于9纲19目72科200属,其中包含食用菌68种,药用菌31种,毒菌39种,特有种66种。优势科有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10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金牛肝菌属Aureoboletus、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栓孔菌属Trametes、丝膜菌属Cortinarius、灵芝属Ganoderma和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 14属。对黄山大型真菌属级地理成分分析发现该区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6.5%),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5%)和泛热带成分(10.5%)。本研究表明黄山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世界广布成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琼南沿海低山丘陵森林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海南岛南端沿海低山丘陵森林植被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2科484属876种(包括变种);植物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热带性的科有78科,占总科数的69.64%,其中泛热带分布科有47科,占41.96%,是最大的类型.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的属占优势,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33.47%和19.62%;中国特有属有3属,分别为驼峰藤属(Merrillanthus)、海南椴属(Hainsnia)和乐东藤属(Chunechites),其分布中心为海南岛.热带成分的种占非世界种数的74.94%,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有204种,占总种数的23.13%,其中海南特有种有78种.与琼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两地种子植物区系在物种组成上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不同的气候和地质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区域分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和内业统计分析,对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06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150科533属;野生种子植物150个科可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科的56.88%;533个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9.06%;与相邻5个自然保护区相比,野三河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本研究旨在为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本底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特点及其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秦伟 《植物研究》2001,21(4):536-545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 共有种子植物198 科、1007 属、3446 种, 区系组成的大科及主要科共16 科, 占秦岭种子植物总数属的50.05%, 总种数的57.25%, 它们构成了秦岭植物区系组成的基本框架, 就其性质来讲, 绝大多数为温带性质。松科、壳斗科、桦木科、杨柳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禾本科、莎草科等是秦岭植被的区系组成的优势科, 从地理成分上来分析, 本区科的分布型可以划分为世界或亚世界分布科、热带分布科、温带分布科、间断分布科以及东亚和中国特有科, 其区系的起源则有明显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1.
崔宝凯  余长军 《生态学报》2011,31(13):3700-3709
本文在过去10 a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林区多孔菌的区系组成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兴安岭林区的多孔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共有5目11科56属129种,占中国多孔菌区系的21.36%,优势科是多孔菌科。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7类,以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的区系特征。大兴安岭的多孔菌常见种较多,种群结构中共生菌3种,寄生菌27种,腐生菌占大多数,有99种。在能够引起木材腐朽的126种真菌中,白腐菌93种,占多数,褐腐菌33种,占少数,但该地区褐腐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国范围内褐腐菌在多孔菌中的比例。通过对大兴安岭主要树种上的种群结构进行比较,表明阔叶树上的木材腐朽菌绝大部分是白色腐朽菌,而针叶树上的白腐菌与褐腐菌数量相差不大,褐腐菌对于针叶林特别是落叶松的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0余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出308种,隶属于2门4纲14目45科108属。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共8科,含195种,分别占总科数、总种数的17.78%和63.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等共15属,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3.89%和54.87%。在地理分布上,以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为主,分别含有128种和107种,占总种数的41.56%和34.74%,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但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武英达  茆卫琳  员瑗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369-14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菌的重要类群,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寒温带至亚热带的阿尔泰山脉、秦岭山脉和南岭山脉的多孔菌物种、生态习性和区系特征。经调查, 在三个山脉共发现多孔菌8目29科107属287种, 其中阿尔泰山、秦岭和南岭分别为84种、132种、160种, 优势科均为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三个山脉的共有属和共有种分别为25个和14个。区系地理分析发现, 阿尔泰山脉和秦岭山脉以世界广布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 南岭山脉以世界广布和泛热带成分为主。在寄主选择性方面, 阿尔泰山脉的多孔菌偏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 其比例高于被子植物, 而秦岭和南岭则相反。在腐朽类型方面, 从寒温带至亚热带白腐真菌物种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而褐腐真菌数量逐渐下降。通过比较分析3个不同气候带的多孔菌物种多样性、寄主偏好性和引起的腐朽类型, 发现气候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多孔菌区系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 96属, 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4,25.0%)和热带亚洲分布属(19, 19.8%)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6.4%,温带分布属很不明显,占7.3%。属的这种分布格局,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成分向亚热带成分的渗透和过渡。(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39种)所占比例最大(47.4%),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103, 35.2%);温带成分占较大的比例(34.1%)。种的分析结果与属的分析结果相差很大,出现区系相互渗透的现象。(4)在种的相似性比较上,与东部车八岭的相似性最高(38.5/59.2);与西部大瑶山种的相似性最低(21.5/35.6)。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海南俄贤岭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 Naud.)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00 m2的样地内,有维管植物37种,隶属于26科33属;属的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非世界总属数的31.03%和24.14%。在种的水平上,泛热带分布最多,占非世界分布总种数的25%。群落种类主要由灌木(24种)和草本(9种)构成,灌木层中以紫毛野牡丹为优势种,草本层以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为优势种;藤本植物仅有3种。生活型以中高位芽为主,占40.54%;群落的频度划分为5个等级(A:1%~20%、B:21%~40%、C:41%~60%、D:61%~80%、E:81%~100%),频度等级的分布规律为A > B > D > C=E。与该地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 Y.L.Chen)群落和海南大戟(Euphorbia hainanensis Croizat)灌丛群落进行比较发现,该群落植物种类更少,分布更稀疏,层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山西湿地维管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西省湿地有维管植物686种,隶属于308属, 83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 18种;双子叶植物56科, 223属, 504种;单子叶植物19科, 75属, 164种。在山西省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性质的属有108属,占主导地位,除去世界分布属,所占比例达76.9%,反映出山西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世界分布有74属,占总属数的24%,也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或关键属。特有属匮乏。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云南石林县长湖湖泊湿地范围内湿地植物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特点,为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有湿地植物20科47属56种,种类多样性较突出;(2)植物区系统计,广布的科、属、种分别占95%、40.4%、19.6%,湿地植物的广布性突出;(3)科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5%,属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38.2%、温带分布占21.4%,种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32.2%、温带分布占42.8%,属级和种级区系显示亚热带区系的区域性;(4)种级区系中特有分布占5.4%,且为当地特有变种,显示出较高特有性。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福 《植物研究》1998,18(3):291-303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现知有644种(包括变种),分属116属, 46科;蕨类区系属热带-亚热带山地类型;属的地理成份有12种类型,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有密切关系;武陵山区蕨类区系属我国西南区系,与华中华东区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区次之;蕨类垂直分布分四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3~2014年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 5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并对该地区与相邻8个地区藓类植物的丰富度系数比较和相似性系数比较,以明确该地区苔藓植物不同的生态分布类型,揭示浙江清凉峰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2科143属337种(包括3个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0科29属49种,藓类植物42科114属288种。(2)藓类植物的优势科9个、优势属16个。(3)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41.84%),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28.5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20.74%)。(4)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浙江省境内的金华山、大盘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5)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石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47.09%)最多,其次为岩面土生(占总标本数的27.68%)和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2.85%)类型。  相似文献   

20.
设置22个20m×20m的样地,对大别山五针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8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1科152属209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6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64科144属199种。蔷薇科、樟科、菊科、杜鹃花科、豆科和禾本科等为优势科,所含物种较多。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6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和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1、31和15个,显示出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147个属中,热带成分共43属,占总属数(不包括15个世界广布属)的32.58%;温带成分共有89属,占总属数的67.42%,并以北温带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Margalef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以灌木层最大,其次为乔木层,草本层最低。灌木层与草本层的Pielou指数相近,且均大于乔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