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潮汕平原近五万年来的孢粉植物群与古气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西藏羊湖地区及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即11220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3.
新近系谢家阶层型剖面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新近系建阶研究中,文章作者对中新统最下部的一个阶谢家阶层型剖面开展了古地磁、孢粉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工作。文中是在磁性地层学的时间标尺上,着重讨论孢粉植物群的变化规律。谢家阶层型剖面中发现的孢粉组合特征,总体上与我国中新世早期的孢粉植物群变化规律相一致。但裸子植物花粉,尤其是云杉(Picea)花粉的含量在两个含孢粉丰富的样品中,由下到上明显增加,反映出研究区早中新世气候具有趋冷特征,与同期深海氧同位素变化规律可相对比。而耐旱植物,尤其是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蒺藜科(Zygophyllaceae)白刺属(Nitraria)花粉的含量明显降低,反映谢家期后期孢粉组合所指示的湿度具有较明显的增加,推测与东亚季风在新近纪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此外,蒿属(Artemisia)花粉在样品中时有见到,与其在我国新近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相一致,与车头沟剖面古地磁的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西藏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 即11 220 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 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即11220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6.
江苏句容深层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对在江苏句容钻井中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39属77种,组成以Chasmatosporites-Piceites-Podocarpidites-Quadraeulina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对组中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江苏句容地区在早侏罗晚期为温带-亚热气候。  相似文献   

7.
辽西义县组孢粉植物群指示的古气候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在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下白垩统义县组二段沉积层中,已发现孢粉化石62属,82种,藻类化石3种。本文对产于不同地点沉积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形态和生态特征、生长的气候环境和干湿度环境,对义县组二段的孢粉植物群进行了植被类型、气候带类型和干湿度类型的统计和划分,认为义县组二段沉积时期,其孢粉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所处的气候环境为湿润的亚热带一暖温带。由于植被成分中存在落叶阔叶植物和旱生植物,推测气候环境存在季节性变化,间有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新近纪孢粉植物群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13口钻井孢粉分析表明,本地区新近纪植物群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早中新世早期松科花粉优势期;2)早、中中新世阿丁枫科花粉繁盛期;3)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草本被子植物发展期。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在横向上几乎没有大的区别,表明新近纪整个坳陷内构造与沉积环境及其变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植物群演替反映古气候从早中新世早期的湿润温凉到早、中中新世的暖湿,最后(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又趋温凉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田洋火山湖盆晚第四纪的植被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证明雷州半岛更新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古今植被组合特征的对比,近35万年来本区经历了多次降温期以及湖水外溢等生环境的变化,而大多数山地喜温湿植物分子在1.5万年前的闵干期后相继绝迹。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人在原位孢子方面已积累的大量资料,并参考现代孢子花粉形态研究成果,大致推测了本区石炭-二叠纪分散孢子花粉的大多数属的植物亲缘关系。通过已建立的含煤地层孢粉组合带推测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有关地质时期及地层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不仅验证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更大意义上将微体形态的孢子花粉与宏观上的植被进行了对比归类,从而使得对研究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古植被的形态面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最后,利用孢粉分析恢复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油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和长7段钻井岩心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分别命名为Aratisporites-Punctatisporites组合和Asseretospora-Walchiites组合,组合特征分别与盆地东南部发现的铜川组孢粉组合和延长组孢粉组合相似,地质时代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Ladinian期与晚三叠世早期Carnian期。通过孢粉植物群类型地层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讨论,推测盆地区中晚三叠世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为温带—亚热带暖湿或湿热气候。这是由于本地区当时处于较低的纬度,且濒临大型湖泊,而长8—长7段沉积时期正处于湖泊扩张的鼎盛期。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北安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黑龙江北安地区下白垩统2个岩石单位中的孢粉组合。其中营城组孢粉组合是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孢粉化石类型最丰富的组合,时代属巴列姆期或巴列姆-阿普第期;沙河子组下段孢粉类型相对较少,组合时代暂定为早白垩世早期(可能相当贝里阿斯-戈特列夫期)。沙河子组下段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营城组沉积时期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下,南方的干旱气候对北安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苔虫的分布延限和演化规律。苔虫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鹰山组—一间房组中下部沉积期,苔虫多样性和丰度均很低;第二阶段为一间房组上部—吐木休克组沉积期,苔虫的多样性处在一种波动上升的状态;第三阶段包括良里塔格组良五段—良四段沉积期,苔虫多样性和丰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绝大部分属种在接下来的第四阶段都有出现;第四阶段在良里塔格组良三段—良一段沉积期,是苔虫总体多样性明显增长的时期,也是本区奥陶纪苔虫的重要辐射期。随后,展开苔虫的多样性分析的研究。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苔虫的演化趋势与世界范围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是受苔虫宏演化规律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剖面和典型钻井(草1井与托甫2井)剖面柯坪塔格组岩电及生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央隆起区32口主要钻井的柯坪塔格组进行连井地层划分对比及地震剖面标定追踪。结合对等T0图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柯坪塔格组三段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柯坪塔格组上段分布最广,除麻扎塔格-塘参1-顺南地区以南没有发育外,其余地区均有发育,地层厚度一般在100—300m不等,在顺托果勒地区及方1井区以北分布厚度最大,超过了300m。柯坪塔格组上段总体分布表现出南薄北厚、东西分布不均的特点。柯坪塔格组中段与柯坪塔格组下段分布局限,仅在和4-顺西1-顺南3-塔中32井以北地区有发育。柯坪塔格组中段厚度一般只有40—60m,柯坪塔格组下段厚度一般为200—300m,两者厚度均表现出南薄北厚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板块塔中井区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灰岩中底栖固着型的钙质微生物、钙藻以及动物苔藓虫、珊瑚、层孔虫,可通过障积、盖覆和粘结等方式形成多种类型的生物绑结岩。对15口井部分岩芯以常用的绑结岩分类方案作岩石学微相分析,并描记底栖固着型生物颗粒的形成特征。菌藻类可在内碎屑表面以包结方式形成粘结岩;钙藻,特别是分枝状钙藻可形成障积岩;层孔虫可被隐藻层纹包结,也可单独形成小型盖覆岩;床板珊瑚格架岩可大量障积生屑和灰泥基质;苔藓虫在动物格架岩比例上占优,可与菌藻类粘结岩互相包结生长,也可独立形成局部小型障积岩。对比巴楚露头区同期藻丘中的绑结岩特征,显示塔中良里塔格组代表晚奥陶世由高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礁滩复合体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相非常发育,部分地区泡孔目、隐口目和窗孔目苔虫化石非常丰富,本文首次系统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和塔北碳酸盐台地部分取心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泡孔目、隐口目和窗孔目苔虫7科11属13种,包括1个新种和6个未定种,分别为Lunaferamita nevadensis Utgaard,L. vesicu-larissp.nov.,L.sp.,Graptodictya meneghinii(Vinassa de Regny),Chazydictya sp.,Rhinidictya nicholsoni Ulrich,Metadictyacf.crassa(Hall),Trigonodictya acuta(Hall),Stictoporella sp.,Chasmatopora spatiosa Ariun-chimeg,Ralfinellasp.,Moyerella sp.,Moorephylloporina sp.。其中,隐口目细枝状的Rhinidictya和网状的Chasmatopora,Moorephylloporina在塔中和巴楚地区横向及纵向地层中分布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孔雀坪剖面金沟组孢粉组合中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等具肋双气囊花粉非常发育,类型丰富,达7属32种之多;Cordaitina,Zonalasporites等单气囊花粉分异度较高,但含量较低;少量出现单沟花粉、具肋纹花粉、无肋双气囊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等。所见孢粉类型中约1/2的已知种在新疆北部只见于二叠纪地层中,1/3已知种在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地层中均可见到。孢粉组合特征与盆地南缘下二叠统塔什库拉组上部组合相似,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期。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地区不同水体介形类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2005年7—8月在青海湖地区进行考察期间,对青海湖、尕海、耳海以及周边河流、沼泽等不同水体和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了水底表层41个1—2cm沉积物样品中的介形类动物群组成及对应的水化学组成。初步分析得出青海湖大湖区介形类以Limnocythereinopinata和Eucyprismareotica为主,依盐度的不同二者的优势度有所区别;尕海盐度较高,以Eucyprismareotica为主,耳海盐度较低,分布Limnocythereinopinata和较多偏淡水种如Ilyocyprisechinata,Ilyocyprisbradyi和Candonanyensis;沼泽坑和河流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