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 ( Spodoptera exigua=L aphygma exigua)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农作物害虫。近年来 ,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发生 ,造成多种农作物受害 ,尤其是蔬菜受害更重 ,损失惊人。据许多文献记载 ,甜菜夜蛾属多食性害虫 ,寄主植物达 1 0 0多种。在我国 ,甜菜夜蛾主要危害农作物中的豆类、花生、棉花、玉米、蔬菜等 ,少见有危害茶树的报道。据作者调查和了解 ,受害严重的作物为蔬菜、花生和豆类。在害虫大发生的地块 ,幼虫还可取食禾本科杂草。从 1 999年开始 ,在青岛市崂山茶区发现 ,甜菜夜蛾还可危害茶树 ,并且在个别…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体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农业和其他有关学科的工作者,在最近几年来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向农民学习而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农业生产是以农作物(?)体为对象,因而在过去侧重研究了解个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体概念来研究和探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生物技术作物的种植面积预计2011年将达到800万hm2,比2010年的690万hm2有所增加。生物技术作物主要包括油菜籽、玉米、大豆,最近还新进增加一部分甜菜的种植。加拿大目前是几个已经批准种植复合性状作物,或是将三种性状复合在一种作物上的国家之一。在动物方面,加拿大监管机构有可能在2012年下发关于克隆作物或产物在加拿大新型食物应用方面的法案。  相似文献   

4.
掌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种质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离散特征,对于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收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借助Arc GIS软件,对全国种质资源的分布进行了冷热点分析,定性分析了我国种质资源分布的聚集和离散区域;然后分析了不同种植业区域内种质资源的数量和重心分布特征,确定各类主导作物区的资源密度和均质性情况。最后分析了各种植业分区内资源分布的方位特征,确定资源分布的范围、角度和方向性。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平原和部分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种质资源分布的聚集区,甘肃中部、四川及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属于种质资源分布的离散区,除了部分空白区外,其余部分为种质资源的随机分布区;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和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4区,资源分布密度低且分布不均匀,说明这4个地区的部分种质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局部地区,而东南部6区的种质资源分布不仅密度大,而且分布相对均匀,说明我国东西部种质资源分布特点差异明显;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的资源分布范围最广,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甘蔗区的资源分布方向趋势性最明显。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和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的种质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区域的南部,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的种质资源的分布偏向北部,东南6区的资源分布则不存在明显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5.
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对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繁种、鉴定及编目入库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弄清了目前我国甜菜中期库保存种质资源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根据对已经编目入国家种质长期库的1382份甜菜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鉴定试验结果,证实了我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以西北生态区最高,华北生态区次之,东北生态区最低,同时其变异幅度也比较大。由此表明我国甜菜不同生态区保存的甜菜种质资源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和丰富的遗传基础,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甜菜科研及育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Wolbahci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可以引起节肢动物生殖行为改变的细胞内共生细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我国常见的鳞翅目害虫,可危害粮、棉、菜等多种作物。已有很多研究表明Wolbachia在鳞翅目昆虫中具有广泛的分布,但是未见有关于甜菜夜蛾中感染Wolbachia的报道,为了研究我国甜菜夜蛾中Wolbachia的分布情况,采集了甜菜夜蛾的野生种群,对其进行DNA提取,通过对的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克隆测序,明确了Wolbachia在我国甜菜夜蛾野生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在检测的甜菜夜蛾成虫中,都感染了两种类型的Wolbahcia,分别命名为wExiA和wExiB(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EU332343和EU332344)。wExiA属于A组,wExiB属于B组。本研究首次明确了在我国甜菜夜蛾的野生种群内存在着Wolbachia的超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苧麻     
一.苧麻的国民经济意义苧麻是中国主要技术作物之一。由苧麻茎所产生的纤维是纺织工业、机器工业、矿冶工业、国防工业(特别是航空工业)、橡胶工业,以及航海业、渔业等极重要的原料。苧麻纤维  相似文献   

8.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BNYVV)是一种由甜菜多粘菌(Polymyxo be tae)传播的多分体植物病毒.基因组由4~5条单链正意RNA构成[1]。60年代末,由Tamada首次报道[2],这种病毒可对甜菜造成严重危害,侵染甜菜后产生丛根症状(Rhizomania),并导致甜菜产量和含糖 量的大幅度下降。除欧洲、北美及日本的严重发生以外,我国自70年代以来在东北、内蒙古及西北许多省区也有大量甜菜丛根病的发生报道[3]。由于尚无有效药剂及措施用于甜菜丛根病或病毒传播介体的防治.在我国也无法采用大面积轮作作为防治手段,所以目前在世界各地及我国上述地区甜菜丛根病的发病面积逐年扩展,对甜菜生产和制糖业造成直接威胁。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报道了含有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甜菜植株的转化再生工作,以期在甜菜亲本育种中获得新的抗性材料.为抗病毒品种的培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甜菜(Beta vulgaris)是东北及内蒙地区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研究和获得它的单倍体无性系,对甜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甜菜是二年生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高,后代属于高度杂合体。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往往需要自交—杂交—自交的选育程序才能获得较纯的自交系和基因重组类型的优良品系,而且选育中常用多代自交繁殖,尚有结实率低、发芽率低、生活力弱等缺点,这样选育一个品种需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三叶草夜蛾颗粒体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草夜蛾(Mamestra trifoli Hb.)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新疆等地。是甜菜幼苗后期和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大豆、玉米等作物也有危害。1981年7月发现室内饲养的三叶草夜蛾幼虫有罹病死亡现象。经分离鉴定其病原物为颗粒体病毒。为了开发我国昆虫病毒资源,寻  相似文献   

11.
文礼章  张友军 《昆虫学报》2010,53(12):1367-1381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是我国多种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在我国许多地区频繁暴发成灾。为探索甜菜夜蛾种群动态规律并建立种群数量发生趋势预测模型, 作者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广域(较大范围)温度和广域降雨量变化趋势对我国广域甜菜夜蛾年暴发频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甜菜夜蛾发生的长期趋势和年间波动状况均与广域温度和广域降雨量具有复杂的影响关系。在1979-2008年间, 我国甜菜夜蛾暴发频度呈现出波浪式上升趋势, 其暴发指数平均年递增率为0.076, 而我国广域温度(以27个省市级气象台数据统计为例)在1990-2008年间的平均年递升率为0.039℃, 即我国甜菜夜蛾暴发频度上升趋势与我国广域温度升高趋势同向而行。作者从52个因素(当年和上年1-12月各月及全年日均温和月均降雨量)中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回归影响(P<0.05或0.01)的10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 初步找出了能够预测广域甜菜夜蛾暴发趋势指数的温度与降雨量或其组合因素, 并使其模型达到99%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作者认为, 广域温、 雨因素与广域甜菜夜蛾暴发趋势指数的这种密切相关性, 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必然的环境(温度和降雨量)作用于生物(甜菜夜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我国重要的多食性害虫,已在辽宁等东北农作物产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明确辽宁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遗传变异与遗传分化,阐明其不同地理种群间的种群遗传结构.[方法]基于8对微卫星(SSR)引物对采自辽宁6县(市)的160头甜菜夜蛾样品进行测序与分析,利用GenAlEx 6.503、GENEPOP 4.0.1及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其种群遗传变异与种群谱系遗传结构.[结果]辽宁不同地区甜菜夜蛾遗传多样性较高(Ho=0.549,Ne=3.431,He=0.608),其中,沈阳(SY)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Ho=0.563,Ne=4.562,He=0.680).不同地理种群间甜菜夜蛾存在较低遗传分化(global FST=0.119,P<0.05).朝阳凌源(LY)与大连(DAL)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FST=0.210).UPGMA聚类树、PCoA及STRCTURE分析表明,葫芦岛(HLD)和大连(DAL)种群聚为1支;台安(TIA)、阜新(FX)、凌源(LY)及沈阳(SY)种群聚为另1支.此外,AMOVA分析表明,甜菜夜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8.0%),种群间变异水平较低(22.0%).[结论]辽宁不同地区甜菜夜蛾具有较高遗传变异与较低种群遗传分化水平,本研究为阐明该地区甜菜夜蛾虫源关系,并对甜菜夜蛾化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麻葉(虫甲)(Psylliodes attenuata Koch)俗称麻葉蚤,或麻跳蚤,被害的麻葉常成穿孔状以致生长不良。麻象鼻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是为害大麻和洋麻、大豆、小麦、棉花、甜菜、粟等的害蟲。这两种害蟲,在华北和东北都有,都是麻类作物的大害;尤其麻葉(虫甲)在东北为害特别猖獗,而大麻象鼻蟲则在华北为害较重。这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甜菜夜蛾在福建漳州龙海每年发生9-10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10月份是该虫为害农作物的严重时期,其中8-9月份为全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类型的12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尽,菜喜以及米满对田间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锐颈特,杀虫单,敌杀死等药剂对田间甜菜夜蛾几乎失去防效。  相似文献   

15.
<正> 全国药用氨基酸座谈会在宜昌召开为了加速我国药用氨基酸工业的发展,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于1985年10月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氨基酸座谈会,会期五天,参加会议的有总公司所属分公司(局)、科研、药厂、情报等29个单位46名代表。会议介绍了国外氨基酸工业的进展和交流了近几年来国内氨基酸(?)料和制剂的科研和生产的进展情况,回(?)1978年青岛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至今已有12种氨基酸输液品种鉴定投产,年产量已超过250万瓶、输液配套用的氨基酸原料也已有11个品种通过鉴定或投产、解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导     
<正> 全国药用氨基酸座谈会在宜昌召开为了加速我国药用氨基酸工业的发展,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于1985年10月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氨基酸座谈会,会期五天,参加会议的有总公司所属分公司(局)、科研、药厂、情报等29个单位46名代表。会议介绍了国外氨基酸工业的进展和交流了近几年来国内氨基酸(?)料和制剂的科研和生产的进展情况,回(?)1978年青岛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至今已有12种氨基酸输液品种鉴定投产,年产量已超过250万瓶、输液配套用的氨基酸原料也已有11个品种通过鉴定或投产、解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在太仓菜田的发生与危害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江苏太仓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的调查、性诱、灯诱及系统解剖资料表明 ,甜菜夜蛾在太仓 1年可发生 7代 ,第 7代是不完全代 ;9月末 1 0月初大批出现的甜菜夜蛾成虫可能是即将迁出的种群 ;田间卵峰日通常比蛾峰日落后 5~ 6d ;寄主选择性调查表明 ,甜菜夜蛾喜欢在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和取食。  相似文献   

18.
第一代乙醇装置通常使用淀粉基(如谷物、小麦或甜高粱)原料或糖基(如甘蔗或甜菜)原料。利用淀粉基和糖基原料来生产乙醇已开拓了新的市场,但它们与人争粮。纤维素乙醇,也称之为“第二代”乙醇,它以非粮作物为原料。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乙醇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等优点,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各国政府、企业的广泛关注。论文首先介绍了甜菜生物学特性,随后重点阐述甜菜及其副产物甜菜渣在三代生物乙醇开发中的优越性及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甜菜渣纤维素转化乙醇及组分分离综合利用的研究思路,认为甜菜渣将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在纤维素乙醇开发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然落葵红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葵紅色素系以成熟的落葵果实为原料,经由物理方法提取获得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红色素。该色素在酸性至中性的介质中呈鲜艳的紫红色;经毒理学实验和卫生学检验,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无毒,符合一般食品添加剂卫生学要求的良好的食品着色剂。据实验结果分析,落葵红色素中主要化学成分是甜菜花青素(betacyanines):甜菜苷(betan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