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黄其林 《昆虫学报》1956,(2):193-202
引言 综合以往关於斑蛾科幼虫的叙述,比较重要的分类特征有下列几项:(1)体呈蛞蝓型;(2)头部可以缩入前胸内;(3)前胸的背面部分(前胸盾)具有很多毛;(4)体具扁平的毛疣,中胸节和後胸节在K毛疣以上的部分具有三个毛疣(α,β,ρ);(5)趾钩为单序中带。 在以上几个特征中除(1)(5)两项比较固定外,其余特征只能适用於一部分或大部  相似文献   

2.
3.
蛀食稻茎的螟虫,目前已发现有五种。计大螟(Sesam?a inferens Walk.)、二化螟(Chilosupressalis(Walk.)、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三化螟(Schoenobius incertellusWalk.)、稻褐边螟(Schoenobius sp.)。台湾稻螟目前记载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福建。稻褐边螟分布于湖南、江西。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布比较普遍,为害也较严重。除以上五种蛀食稻  相似文献   

4.
汪广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56,(2):247-251
白杨天社蛾学名Melalopha anachoretaFab。属鳞翅目天社蛾科,为杨柳科树木的大害虫,特别对於白杨,更喜取食。国内分布地区,经查悉的有云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面积是相当广阔的。树木经其为害後,叶片捲缩,凋落,甚而形成光桿,影响树势生长很大。按该科植物,多数为  相似文献   

5.
在韩国已记录527种尺蛾科成虫,本科的大多数幼虫是林业和农业害虫。本文详细记述了枝尺蛾亚科白厚尺蛾Pachyligia dolosa Butler、蜻蜓尺蛾Cystidia stratonice(Stoll)及角子尺蛾Planociampa antipala Prout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标本存放在韩国江源大学校山林科学大学森林资源保护学科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杨褐天社蛾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褐天社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四旁植树和豫东防护林的重要害虫。常与白杨天社蛾(Melalopha anachoreta Fabricius)同时发生,除为害各种杨树外,尚为害各种柳树。 生活史和习性 杨褐天社蛾在郑州和豫东地区每年发生3代,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地记述了波尺蛾亚科Eupithecia abietaria debrunneata Staudinger, E. spadix Inoue 及Telenomeuta punctimarginaria (Leech) 幼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卷蛾科幼虫的前胸L毛3根,腹部L1与L2接近,第8腹节SD1一般位于气门上方,第9腹节两D毛常在同一或邻近毛片上,趾钩为单序或双序。幼虫隐蔽生活,生境多异,可卷叶、潜叶、蛀茎、造瘿等,有许多种类为农林重要害虫。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卷蛾科的重要害虫Ancylis partitana(Christoph),Ancylis hylaea Meyrick和Hoshinoa longicellana(Walsingham)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韩国江原国立大学山林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62,(4):422-425
双尾天社蛾在陕西西安地区历年均有发生,其中在秦岭北坡山地较多,平原地区较少。1960年发生比较严重,虽未成灾,但由于幼虫结茧时咬伤枝干,造成风折,以及食去大批树叶,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主要为害寄主植物:美国白杨(Populus pyramitalisBorkh.)、加拿大白杨(P.canadensis Moench.)、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及龙爪柳(S.matsudana Koidz.var.tortuosa Vilm.)。  相似文献   

10.
在韩国己记述的斑蛾科昆虫有17种,这些斑蛾的幼虫主要食叶或卷叶,多数为害果树和林木等。幼虫身体短粗,头缩于前胸内,体上常有毛瘤或毛簇,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斑蛾科Illiberis tenuis(Butler),Chalcosia remota(Walker)和Pryeria sinica Moore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1.
12.
几种常见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56,(3):311-322
一.导言 蚤类幼虫的形态研究,对于蚤类幼虫品种的鉴定上和进一步的来调查各种蚤类幼虫的繁殖地点,以便更有效的用各种方法进行减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早的报告是Leeuwen hoek氏在1983年就提及蚤类的幼虫。1699年Cestone氏述及幼虫的生活。Vallisneri氏(1733)、Roesel氏(1749)、De Geer氏(1778)等也都先后简单的叙述蚤类的幼虫,不过当时只述及其身体节数而已。Laboulbene氏在1872年首先开始描述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的第二龄和第三龄幼虫的形态,这可以算  相似文献   

13.
金丝猴某些骨骼的功能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形态学测量方法,本文对三种金丝猴与运动有关的一些骨骼进行了研究。从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讨论了金丝猴的运动类型。  相似文献   

14.
对芸苔族8种2变种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4种2变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芸苔族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花粉大小、萌发孔类型以及外壁纹饰上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该族植物的花粉大小与其染色体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大眼长蝽的外部形态观察(半翅目:长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记述了半翅目长蝽科的大眼长蝽成虫期的外部形态,希图据此获得对大眼长蝽亚科形态学的进一步认识,为长蝽总科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资料。文章还兼对该亚科的泡眼长蝽的部分构造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某些外界因子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周培养基、温度、pH值和碳,氮源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在麦芽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PDA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10℃或30℃生长缓慢,35℃不生长;pH5—8均能生长,其中pH6.5—7.0最适宜;对不同碳、氮源的同化吸收各异,其中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