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几种苏芸金杆菌晶体的毒力及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itntis)6个变种的7个菌株的提纯晶体对家蚕(Bombyx mori)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毒力及其在电镜下的形态与结构。证明7种晶体对两种昆虫的毒力大小有不同的顺序。方形晶体和具镶嵌形的菱形晶体对两种昆虫皆有较高毒力,细小菱形晶体的毒力皆很低,不规则的颗粒状晶体和六角彤晶体不显示毒性或仅具很低毒件。不同晶体的表面结构亦有差异。并证明方形晶体和两种具镶嵌型构造的菱形晶体易受超声波破坏,小菱形及其它两种非菱形晶体对超声波有较大抗性。认为苏芸金杆菌晶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对超声波的抗性与它们对鳞翅目昆虫的毒力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中的苏芸金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从云南、贵州、四川和陕西4省的土壤中分离到大量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ticus)菌株。血清型分析表明,苏芸金芽孢杆菌分离株分属于23个血清型中的13个血清型,另有近20%的自凝型菌株及部分与所有标准菌抗血清无反应的菌株。对该两种昆虫病原细菌的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部苏芸金芽孢杆菌分离株对鳞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的6种昆虫的毒力特性、伴孢晶体与芽孢的形态,以及晶体蛋白质成分。观察和测定了球形芽孢杆菌分离株的形态和毒力,并分析了部分菌株的晶体蛋白质成分。得到22株高效苏芸金芽孢杆菌和2株高效球形芽孢杆菌。证明苏芸金芽孢杆菌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我国西南地区土壤中的苏芸金芽孢杆菌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3.
活性氧对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SDSPAGE电泳分析和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和羟自由基(·OH)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伴孢晶体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活性氧对伴孢晶体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这种损伤作用与活性氧的浓度成正相关,并且·OH对伴孢晶体的损伤作用明显强于H2O2。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Ⅱ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YBT-791对鳞翅目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有毒力,将其质粒DNA提纯,经HindⅢ酶切后与杀虫晶体蛋白cryⅡ基因探针杂交,显示出分子量分别为5kb和9.4kb两条DNA阳性片段。把5kb的DNA阳性片段克隆到pUCl8的HindⅢ位点上并转化大肠杆菌TGl,经酶切和杂交检测,证明斑点杂交阳性克隆子中含有5kb的cryI片段。把这个含cryⅡ基因的5kbHindⅢ片段进行亚克隆,将4kb的BamHI-Pstl酶切片段插入穿梭载体pXl61中,并用电脉冲法克隆于苏云金杆菌不产伴胞晶体的突变株中,得到产生单一cry Ⅱ基因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的克隆菌株M一5。经电镜观察,该克隆菌株能形成出发菌YBT-791多种形态伴胞晶体中的一种方形伴胞晶体;经免疫双扩试验,它只能与Cry Ⅱ晶体蛋白抗血清形成沉淀线;经SDS—PAGE电泳,克隆菌的伴胞晶体只含有一种65kDa的晶体蛋白。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它既对鳞翅目小菜蛾(Piutella xylostella)有毒性,又对双翅目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有毒性。  相似文献   

5.
苏芸金芽孢杆菌的一个新亚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北京近郊温泉地区油松林间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伴孢内含物的芽孢杆菌TW 20。该菌株具有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典型特征,但无鞭毛抗原(H),伴孢内含物与孢子常常不分开,位于孢子囊一端由数个不同形状的晶体组成.其生化反应特性及酯酶型与已知23个血清型30个亚种的标准菌株均不相同。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午毒蛾(Lymautria dispar)、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cea)、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幼虫没有明显的致病性。根据上述特性,菌株TW20属于一个新的酯酶型亚种,定名为苏芸金芽孢杆菌温泉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Wequanen-sis。  相似文献   

6.
土壤来源的五个苏云金芽孢杆菌新亚种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土壤中分离的大量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中鉴定出H42、H43、H56、H60及H62等5种新H血清型,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生化反应、晶体蛋白质成分及毒力特性等项检测鉴定,鉴定了5个苏云金芽孢杆菌新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jinghongiensis (H42), B.thuringiensis subsp. guiyangiensis (H43),B.thuringiensis subsp. rongseni(H56),B.thuringiensis subsp. pingluonsis(H60)及B.thuringiensis subsp. zhaodongensis(H62) 。毒力生物测定证明5个新亚种的代表菌株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幼虫均无毒力。H42、H43、H56、H60对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斑须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及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亦均无毒;H62对埃及伊蚊无毒,但对尖音库蚊与斑须按蚊有低毒。  相似文献   

7.
几种苏芸金杆菌晶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7个菌株晶体的超薄切片,不同来源的晶体内部超微结构有明显差异。 6种晶体具有晶格构造,但1897菌株的晶体内部具有非均一构造。无鞭毛菌株H0的晶体具有极易碎裂的特点。HD-1的晶体的镶嵌型构造进一步被证实。血清8型006菌株的晶体不具有任何蛋白质晶格结构。讨论了苏芸金杆菌晶体的超微结构与其对昆虫毒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芸金杆菌的一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具有苏芸金杆菌的典型特征,严生不规则型晶体,鞭毛抗原及生化反应与已知的苏芸金杆菌21个血清型不㈤,不产生β-外毒素。对棉铃虫、粘虫、大蜡螟及尖音库蚊幼虫均无毒性,是一个新血清型(H22),定名为苏芸金杆菌山东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erovar shandongiensis, H22)。  相似文献   

9.
水稻根表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水稻根表固氮细菌的生态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土肥所水稻田里采集水稻根系样品。研究了水稻根系固氮活性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检测到水稻在抽穗期根系固氮活性最高,同时在此期间分离到的固氮菌株最多。不同碳源对同一根系的固氮活性也有影响。所分离获得的20株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经过鉴定分别属于Azospirillum brasilenseKlebsiella pneumoniae两个种。分别以R_(39)和R_(20)为代表株。  相似文献   

10.
将经典的形态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细胞壁与醌的化学分析)相结合,对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2株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小多孢菌属(Micropoly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6个属,13个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我国部分省区的捕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蘑菇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la)、小杆线虫(Rhabditis sp.)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节丛孢属菌18个种,其中2个新种,7个我国新记录种。新种是贵州节丛孢Arthrobotrys guizhouensis K. Q. Zhang sp. Nov.和秀丽节丛孢 A. venusta K. Q. Zhangsp.Nov.。此外,文中还列出了节丛孢属18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土壤分离的链霉菌中,选出气生菌丝体灰色、基内菌丝体褐黑和紫黑的3株菌。经过对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一系列研究,对比证明与国内外资料上发表的已知种都不同,因此分别定名为两个新种:褐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fuscoatrus n. sp.)和黑微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oviolens n. sp.)。  相似文献   

13.
孙翔  郭良栋 《菌物学报》2006,25(4):543-545
内生真菌Camarosporiumeucalypti,ConostromadidymumPleuroplaconemasambuci是从辽东栎组织中分离到的我国3个新纪录种。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描述与图解。这3个种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从堆积时间为80~100 a的铅锌矿渣中分离了6株细菌,通过测定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有3株细菌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同A.nicotinovoransA.histidinolovorans两个种关系密切。另外3株属于壤霉菌属(Agromy-ces),同Ag.m ediolanu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总体来看,这些菌株都对检测的5种重金属有高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倒梓孢属(Prathigada)和疣丝孢属(Stcnella)的各两个种。前一属的两个种是鱼木倒棒孢[Prathtgada cratevac(Syd) Subram.],是新记录和苦木倒棒孢[Frathigadapicrtsmae (Togashi et Katsuki) comb. Nov.],是新组合;后一属的两个种是刀豆疣丝孢[Sten-ella canavaliae (H.& P.Sydow)Deighton],和鱼尾葵疣丝孢(Stcnvlla caryotae sp. Nov.),是新种。对上述两个属的四个种均作了描述和附图,鱼尾葵疣丝孢新种并有拉丁文描述;文中将鱼木属(Crataeva)植物上倒棒抱属两个种[Prathigada crataevae (Syd) Subram和Prathigada puniabcnsts(Subram.)Subram.]以及我国海南岛产的这个菌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三菌之间的形态虽略有差异,但我们认为可能是种内的变异范围,遂将Prathtgada puniabensds作为倒棒孢属模式种,鱼术倒棒孢(Prathigada crataevae)的异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7个变种19个野生菌株及无晶体(sp+cr-)和无芽孢(sp-cr+)突变株的质粒图型,证实了苏芸金杆菌的质粒组成既有变种的特异性,亦有菌株的特异性。载有晶体蛋白质合成基因的质粒,B.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HD-191 菌株可能为42和50Mdal,B.Thuringiensis var. aizawai HD-282菌株为47Mdal, B.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 IPS-82菌株为57Mdal的质粒,而B.Thuringiensis var. wuhanensis 140 菌株的此种基因则可能不在质粒上而在染色体中。HD-191载晶体蛋白合成基因的质粒以很高频率被传递给其无晶体突变株HD-1并在后者细胞中表达。B.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IPS-82菌株和 B.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 无晶体突变株HD—1之间载晶体蛋白合成基因质粒的传递未能成功,提示可能存在着不相容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分离自鸡眼草和木蓝的根瘤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数值分类方法对分离自鸡眼草(Kummerowia)和木蓝(Indigofera)的根瘤菌及已知参比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83%的相似性水平上形成2个不同与已知菌种的新类群。以SDS全细胞蛋白电泳技术快速聚类分群扩大菌株数,在86%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离自鸡眼草的24株菌形成第1类群,分离自木蓝的20株菌形成第2类群。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表明,这2个类群中心菌株SH713和SHL042与13个已知根瘤菌种的DNA同源性均小于61%。因此,分离自鸡眼草和木蓝的根瘤菌分别构成2个独立的根瘤菌新种群。  相似文献   

18.
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蜀黍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 3个菌株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9个菌株对玉蜀黍幼苗的侵染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菌株中存在强、中等、不稳定、弱至无四种致病力类型。串珠镰刀菌中的NF2109(分离白玉蜀黍杆腐病株)和哈医14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尖孢镰刀菌中的NF1800(分离自香蕉果柄)和NF109(分离自松林土壤)属于强致病力类型。尖孢镰刀菌中的NF03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NF245(分离自苹果烂根)、哈医142(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属于中等强度类型。其余5个试验菌株有2个不稳定,3个呈弱或无致病力类世。叙述了这些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的症状,并认为对玉蜀黍苗期的侵染,串珠镰刀菌的危在较之尖孢镰刀菌为大,并就试验菌林的致病力讨论了有关尖孢镰刀菌号化型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百余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秆状或球状体,细胞壁化学组份IV型,属于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15个种。本文只报道其中两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念球状诺卡氏菌(Noeaedia nostocoidea n. sp.);紫褐诺卡氏菌(Nocardta violaccofusca n. sp.);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 salmontcolor var. aurantiaca n. var.)。  相似文献   

20.
从果蝇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和克隆了yellow基因上游调控区DNA.应用重组DNA技术在体外构建了一种含yellow基因和调控元件的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整合入果蝇基因组中.进而用FIP / FRT和Cre/LoxP双重位点特异性重组体系,在基因组同一位置上完成两个重组反应, 获得两种yellow基因突变体,即两种yellow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转录增强子直接调控yellow基因的发育特异性表达.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了两种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明显影响了yellow基因的表达水平,而这种效应可能也是由转录增强子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