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选育金花茶优良品种,以7种金花茶组(Camellia sect. Chrysantha)植物成熟叶片为试材,对其总黄酮、茶多酚、总多糖、总皂苷、总氨基酸及维生素E等6种营养物质及K、Ca、Na、Fe、Mn、Zn、Se等7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通过聚类分析,考查不同金花茶组植物叶片间存在的药用价值差异。结果表明,7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存在显著差异: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达7.13%;东兴金花茶(C. tunghinensis)的总皂苷含量最高,达0.41 g·100 g-1;柠檬金花茶(C. limonia)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671.67 mg·100 g-1。矿质元素方面各种类均呈现高钾低钠的特征,凹脉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C. nitidissima var. microcarpa)K含量高于Ca,且各品种中均检测出Se元素。综合结果表明,凹脉金花茶叶片中茶多酚、总多糖、总氨基酸等各类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刺参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刺参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参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矿物元素,旨在为刺参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鹇机体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鹇是我国南方山区广为分布的野生鸡类,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目前我们已成功地进行了驯养繁育,并正进一步扩大至商品化生产。本文通过实验室分析证实白鹇机体营养成分好,氨基酸种类齐全,19种氨基酸总量达到干重的83%以上,显示出良好的养殖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百合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选育赏药食兼用的新品种百合,本文比较研究测定了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百合营养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以多酚和生物碱两个活性物质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膳食纤维、氨基酸等指标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主成分分析,被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0. 229%,影响百合综合营养品质评价的次序依次为:功能因子、营养因子和碳水化合物因子。经综合评价,岷江百合、宜昌百合和‘塞拉达’营养品质评分最高,传统食用百合龙牙百合和兰州百合(平陆)营养品质也较好。该研究基于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组成3个方面对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进行了系统评价,为筛选新型赏药食兼用百合、充实和完善百合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用仙人掌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对新近引进的菜用品种-米邦塔仙人掌进行了营养成分(维生素C、β-胡萝卡素、矿物质、水溶性氨基酸、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有机酸、可溶性糖等)的分析,并与经常食用的结球甘蓝、生菜及黄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米邦塔仙人掌中的钾、钙、铜、铁、锰、锶及硅的含量较高,尤以钙、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蔬菜,且不含草酸;水溶性氨基酸以酷氨酸为主;另外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金花茶组培苗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新民  梁倩华   《广西植物》1990,10(3):208-210
本文对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 (Hu) Tuyama)组培苗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组培苗不仅染色体数目与其野生种相同,2n=30,而且核型也基本一致,核型公式均为2n=2x=30=22m+8sm(2SAT)。这些数据为利用组织培养方法保存和繁殖金花茶的可行性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不同生态型槟榔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海南岛内4种生态型槟榔,其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含量水平变化差异程序较为显著。总氨基酸组成中,以砂丘槟榔〉沟谷槟榔〉旱生槟榔〉滨海槟榔。而人体所必需,药效氨基酸组分仍以砂丘槟榔相对量值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金花茶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但关于它的发现及命名经过却很少报道。下面就笔者的亲身经历及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3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样品包括了《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该类群的15种2变种、2个未收录的种和4个已归并但在分类处理上存在分歧的种。4对引物组合:E—ACG/M—CAG,E—ACG/M—CTG,E—AGG/M—CTG,E—AGG/M—CAT用于选择性扩增,其中EcoRI引物的5′端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这4个引物组合共得到298条扩增带,其中278条带是多态性的。计算了样品间的Nei和Li(1979)相似性系数,基于这一相似性系数应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树状分枝图。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是一个好种;(2)支持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大样弄岗金花茶归并到淡黄金花茶的观点;(3)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金花茶的4个自然分布居群的126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用12条引物,共检测到10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5.24%。采用POPGEN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02,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3502,金花茶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金花茶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基因分化系数为0.5752,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4个居群的样品各自聚在一起,而金花茶两间断分布区区内的居群又各自聚在一起。金花茶4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261,P=1.0000)。  相似文献   

11.
曹梦  勾宇轩  黄元仿 《广西植物》2020,40(4):592-600
对金花茶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可以为研究者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利用引文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79年—2018年金花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揭示金花茶研究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结果表明:(1)金花茶的研究逐渐被重视,年均研究文献逐渐增多;载文期刊的所在地主要为广西。(2)虽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核心作者团队之间合作并不紧密;研究机构集中在广西,已形成"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方式。(3)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探索期(1979年—1985年)、平稳发展期(1986年—2006年)和快速增长期(2007年—2018年)。(4)金花茶化学成分、繁殖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的研究正在发展为新前沿。金花茶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建议加强对金花茶研究的重视,围绕现实需求深入开展金花茶研究,以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夏科  赵志国  吴巧芬  蒋庆鸿  仇硕 《广西植物》2021,41(7):1104-1111
为了解几种石斛属植物鲜花挥发性成分,该文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7种石斛(含2个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从7种石斛(含2个品种)中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烷烃类、醇类和酮类等7类,其中萜烯类总相对含量最高,为83.2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6个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星’挥发性成分为29种,‘小玫瑰’24种,‘冬玫瑰’42种,‘昭和之荣’25种,‘新乙女’31种;5种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其主体特征成分均为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及芳樟醇;成分分类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完全重瓣型茶梅‘富士之峰’挥发性成分为21种;主体特征成分分别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醇、环己酮和十四烷;成分分类以醇类为主,其次为烷烃类。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雄蕊、花瓣是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4.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DP flavonoid glycosyltransferase, UFGT)催化黄酮醇、花青素等形成稳定的糖苷,是黄酮醇苷、花青素苷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该研究以金花茶的花瓣为材料,采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2个金花茶转录组中筛选到的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结果显示:(1)CnUFGT14基因(登录号为MT370521)全长1 562 bp,开放阅读框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CnUFGT15基因(登录号为MT370520)全长1 546 bp,开放阅读框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两个蛋白序列均具有UFGT蛋白特有的 PSPG 保守区域。(2)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CnUFGT14和CnUFGT15分别与茶树UFGT78A14和UFGT78A15亲缘关系最近。(3) 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nUFGT14基因的表达量与多种多酚组分的含量呈正相关,CnUFGT15基因的表达量与花瓣黄酮醇、多酚等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4)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CnUFGT14、CnUFGT15蛋白在细胞核膜、细胞质、细胞膜部位均呈现明显的定位。(5)叶盘法转化烟草发现,CnUFGT14基因表达量较高的转基因株系中总多酚含量及多种多酚组分含量升高,而CnUFGT15基因的转基因株系中黄酮、多酚组分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CnUFGT14基因具有促进多酚合成的作用,而CnUFGT15基因对类黄酮通路不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与Maxent模型的金花茶潜在适生区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珍稀植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的潜在分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金花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花茶的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片区,与已知原生地重合但不局限于已有报道的地点。ROC曲线分析法的面积AUC值为0.992,表明预测结果可靠。Jackknife检验表明,影响金花茶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阈值)是:年均温(24.3℃)、积温(7 515.84℃)、最干季湿度(14.5%)和最湿季均温(26.2℃)。缓冲区分析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对金花茶适生生境的干扰。这些有助于制定金花茶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6.
滕杰  曾贞  黄亚辉 《广西植物》2018,38(5):568-576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不同叶位对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的嘌呤生物碱组成特点以及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黄酮、茶氨酸等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房茶的嘌呤生物碱组成及配比显著区别于茶叶植物凤凰单从(C.sinensis),同时具有可可碱、咖啡碱和苦茶碱三种组分,而且可可碱含量最多,为13.46~39.72 mg·g~(-1),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51~2.02 mg·g~(-1),苦茶碱含量介于两者中间并随芽叶成熟度增加而升高。茶叶植物只存在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变化分别为22.22~53.13 mg·g~(-1)和0.47~12.82 mg·g~(-1)。在相同叶位中,秃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为EGCGCECGEGCECGCCGGCG,且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接近,保持为40~50 mg·g~(-1)。除黄酮含量在各叶位变化趋势不大外,其他品质成分含量变化基本符合第1叶芽第2叶第3叶第4叶,一芽二叶的含量介于第1叶和第2叶之间的规律,而茶多酚、黄酮、茶氨酸等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该研究首次明确了秃房茶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特别是嘌呤生物碱的组成及配比特点,且含有特征性成分—苦茶碱。该研究结果为生物碱代谢机理、特异茶加工、功能成分开发、低咖啡碱资源、选育种等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喀斯特珍稀植物蒜头果各部位营养价值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向,该研究以采自广西河池市巴马县交乐天坑的蒜头果成熟的果实、叶、枝皮和树皮为材料,采用我国食品营养成分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其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并对各部位的氨基酸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1)在基本营养成分方面,果皮的灰分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5.7 g·(100 g)-1;种仁中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分别为36.0、14.0 g·(100 g)-1;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33.9 mg·(100 g)-1;枝皮中粗纤维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40.5 g·(100 g)-1;树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为78.6 g·(100 g)-1;只在种仁和叶中检测出挥发油,分别为0.26、0.15 mL·(100 g)-1。(2)在蒜头果整体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种仁中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远高于其他部位,分别为12.7...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山茶属金花茶组的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中检测到15种类黄酮,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芸香柚皮苷、圣草素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组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三个物种主体成分;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特有,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为崇左金花茶特有;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主要存在于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木犀草素主要存在于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类黄酮类型主要为儿茶素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和山萘酚类;崇左金花茶中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及类黄酮总量远高于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儿茶素类高于金花茶,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山萘酚类高于凹脉金花茶。  相似文献   

19.
仇硕  郑文俊  夏科  唐凤鸾  赵健  丁莉  赵志国 《广西植物》2019,39(11):1482-1495
为了探究细茎石斛花朵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特点,该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了花色为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还比较了黄绿色、白色和白色带淡紫色等三种花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总计为59种,其中盛花期最复杂(含有41种),这些成分归属于烯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酯类、醇类和醛酮类。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1R)-(+)-α蒎烯相对含量始终最高,保持在27%以上;始花期和盛花期释放且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顺-芳樟醇氧化物、β-水芹烯、柠檬烯、罗勒烯、(1S-cis)-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1,2,3,5,6,8α-六氢萘和乙酸芳樟酯,相对含量均高于5%;衣兰烯于花蕾期相对含量最高,衰落期消失。这8种化合物可能是细茎石斛花香释放的主要香气成分或特征成分。在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盛开期的两个开花部位中,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蕊柱17种,其中烯类物质分别占74.16%和79.06%,花瓣可能是细茎石斛主要的释香部位。三个花色的细茎石斛盛花期挥发性化合物均在40种左右,既有成分的差异又有含量的差别,其中有25种为共同含有,三个花色均是(1R)-(+)-α蒎烯相对含量最高,含量在27%左右。这表明烯类物质是影响细茎石斛花香的重要化合物,不仅对细茎石斛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而且还为其花香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茶树‘龙井43’中克隆得到基因CsCIGR。序列分析显示,CsCIGR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77 bp,编码588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CsCIGR属于GRAS家族的PAT1亚家族。多序列比对显示,茶树CsCIGR蛋白与其他植物的GRAS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显示,CsCIGR转录因子属于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CsCIGR可能位于细胞核中。启动子预测分析发现,CsCIGR启动子区域包含胁迫响应元件(STRE)、干旱应答元件(MYC)、厌氧诱导元件(ARE)等多种与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sCIGR基因在低温(4℃)、高温(38℃)、干旱(200 g·L~(-1) PEG)、高盐(200 mmol·L~(-1) NaCl)胁迫下均能诱导表达,且对高盐,低温和高温胁迫响应更为明显,推测CsCIGR基因在茶树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茶树抗性育种筛选基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