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1相关蛋白2样2(brain-specific angiogenesis inhibitor 1-associated protein 2-like 2, BAIAP2L2)是一种上皮特异性BAR结构域蛋白,近年来被发现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然而在肝癌中的角色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了BAIAP2L2在肝癌中的表达、生物学意义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BAIAP2L2作为肝癌的新型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文中首先从TCGA和ICGC数据库下载肝癌m RNA-seq、mi RNA-seq、DNA甲基化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从HPA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表达数据,以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AIAP2L2的表达差异,分析BAIAP2L2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BAIAP2L2表达水平在肝癌诊断中的性能,通过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BAIAP2L2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并利用Cox回归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 HR)。最后,利用mi RWalk...  相似文献   

2.
突触可塑性可以导致神经元传递效率的改变,是神经系统发育、学习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细胞功能的重要基础.蛋白质磷酸化修饰通过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之间的动态平衡对突触可塑性和突触传递的长期调节,参与各种脑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磷酸化修饰和突触可塑性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广大科研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功能的阐述,说明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从而为实体瘤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对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细胞低氧条件下产生的关键信号分子。本综述旨在总结前人研究,阐述HIF与肾癌细胞之间的内在关系。HIF成员是参与肾癌细胞对缺氧应答反应中的关键因子,并通过靶基因的调节,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生长。其中,HIF-1α及HIF-2α在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HIF-1α及HIF-2α与VEGF密切相关,随着其的表达增高,VEGF在数量上及m RNA水平上均显著增高,显示其可通过调控VEGF参与肾癌血管生成,而HIF-2α转录激活VEGF m RNA的特异性较HIF-1α更强。HIF-3α可能存在的负性调控作用,其异构体-4的作用可能与HIF-lα的负性调节有关,其可以阻止HIF-lα与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s,HRE)结合,同时可在转录水平抑制HIF-lα。HIF在未来可能有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微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短小的、非编码的单链RNA,由18~25个核苷酸组成,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生成过程中受到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作用,近期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节,进而影响血管生成,然而具体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仍需探讨.进一步研究microRNAs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为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艳  曹以诚 《生命科学》2008,20(2):222-224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到调控作用,而血管生成因子(VEGF)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通过研究其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的调节机制,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VEGF家族的特性、VEGF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黄迪南  侯敢 《生命科学》2007,19(2):198-202
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平衡控制着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当促进因子的作用强于抑制因子时,便会引起肿瘤血管的生长。因此,了解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针对肿瘤血管的抗血管新生治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这为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的参数指标,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该文就有关的重要血管生成调节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抑制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田夫  李晶 《动物学杂志》2006,41(3):123-128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是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体内的天然水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而参与对血管生成过程(angiogenesis)的调节。血管生成是指从已经存在的血管生长出新的分枝血管的过程。该过程在成体组织并不活跃,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的生长和恶性转移时却常常伴随活跃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抑制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一种特异性的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治疗与血管生成有关的一些疾病,如肿瘤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Angiostatin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VEGF 家族及其在肿瘤生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VEGF/VEGFR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进来研究发现,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相似文献   

10.
肿瘤血管生成是由多种因子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对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起着关键作用.微 RNA(microRNA, miRNA)是一段长约22 nt的非编码RNA序列,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肿瘤发生、发展等多种生命活动.认识miRNA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不但能加深对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理解,同时对阐明 miRNA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认为大脑通过激素、神经系统调控胃肠道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脑肠轴(brain-gut-axis)。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也可以通过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调控大脑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总而言之,肠道菌群可能是情绪、认知、疼痛、饮食习惯、睡眠等的关键调节者,并且可能参与了从情感性疾病到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症和自闭症等)的发生发展。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对重新认识神经精神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优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血管生成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CCN家族的主要成员,是研究较多的CCN蛋白之一。CTGF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和黏附,调节血管生成分子(bFGF,VEGF)以及一些影响胞外基质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分子(胶原、MMPs和TIMPs)的活性。CTGF可以在多个控制位点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机制调控细胞功能和血管生成。结合新的发现和新的视点,阐述CTGF对细胞功能和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以及与肿瘤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趋化因子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化因子可影响血管生成,或通过对内皮细胞的趋化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毛细血管形成而促进血管生成;或通过抑制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活性而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趋化因子和其他多种血管生成相关性因子组成网络,共同参与血管生成的调控。此外,CXC簇趋化因子SDF-1α也参与胃肠血管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机体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稳态的维持是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参与血管生成这一生理过程的因子众多,血管生成机制复杂,该过程的异常与血管疾病、肿瘤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内皮联蛋白(endoglin,ENG)是一种主要在内皮细胞上表达的I型跨膜糖蛋白,其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的辅助受体在调控血管生成与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4,MMP14)、整合素、血管生成性糖蛋白LRG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1,LRG1)、G蛋白信号调节体-G alpha相互作用蛋白C端(GAIP interacting protein C-terminus,GIPC)等越来越多与ENG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被鉴定出来,关于ENG调控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各个蛋白质之间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仍有待探究和梳理。阐明ENG及其互作的蛋白质的特征、对信号传导的影响和对血管生成的贡献,对于理解机体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如何精细、有序地调控血管生成至关重要,且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ENG与TGF-β及非TGF-β家族相关蛋白质的互作及在调控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对未来ENG相关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研究ENG在相关血管疾病中的机制提供分子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生血管生成是绝大多数肿瘤得以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前提。所以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癌症疗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成信号或扩大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来干扰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这领域的广泛研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促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二是利用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的差别来携带杀伤性药物直接特异性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 ;另外 ,内皮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制成疫苗也可起到直接杀伤作用。到目前为止 ,虽然很多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 ,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长远来看 ,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管基因治疗策略 ,靶向药物导入系统的研究 ,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疗法、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都在探讨中。随着肿瘤模型评估系统的发展 ,抗血管治疗肿瘤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广泛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锦  孙立  袁胜涛 《生物磁学》2011,(5):978-981
血管的生成与肿瘤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体内存在着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当促血管形成因子增强就会产生新生血管供肿瘤生长,而当抑制因子增强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即对细胞外基质衍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内皮他丁、Arresten;Canstatin、Endorepellin、Fibulin、Tumstatin等的特性、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iao D  Ding J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19-223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批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其作用机制主要有:(1)调控血管形成生长因子;(2)抑制基底膜降解;(3)影响信号转导通路;(4)调控细胞生长周期;(5)调控肿瘤机关基因。本文对其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的生成与肿瘤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体内存在着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当促血管形成因子增强就会产生新生血管供肿瘤生长,而当抑制因子增强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即对细胞外基质衍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内皮他丁、Arresten;Canstatin、Endorepellin、Fibulin、Tumstatin等的特性、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微小RNA(MicroRNAs,mi RNAs)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1到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mi RNA通过与靶m RNA 3′UTR(3′-untranslated region,3′非编码区)完全或不完全结合,抑制翻译或直接诱导其降解,发挥转录后负调控作用。mi RNA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且可通过调控其靶标基因参与各种信号通路,影响血管生成。mi R-378属于诸多mi RNAs中的一种。目前已知mi R-378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发生及血管生成、心血管疾病和脑缺血等病理过程,其中与肿瘤发生及血管生成相关研究居多。mi R-378在不同肿瘤中的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在脑胶质瘤,肺癌,横纹肌肉瘤等肿瘤中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在卵巢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但是,mi R-378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mi R-378在四种肿瘤(脑胶质瘤、肺腺癌、卵巢癌和横纹肌肉瘤)中调控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网络信息加工的实现方式主要依赖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连接.脑内抑制性神经元数量较少,但在信息加工和神经可塑性等方面作用极其重要,而且抑制系统失常与多种脑功能障碍有关联.脑内抑制性神经环路可粗略分为皮层内和皮层间(包括前馈和反馈)两种,分别介导同一脑区内和不同脑区间的抑制作用.本文先围绕中心-外周抑制和运动方向互斥介绍了皮层间、皮层内抑制的行为表现和作用机制,然后以老化和精神疾病为例综述了脑功能障碍与视觉系统皮层抑制功能变化间的联系,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