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部位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对其准确检测有利于早期癌症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然而,血液中CTCs的量极少,检测前要先对其进行分选富集。在众多的分选富集方法中,微流控芯片技术成本低、通量高、样品需求量小,可达到特异、灵敏、高捕获率的效果。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使用微流控芯片分选富集CTCs的方法,同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帅  邓宇亮 《遗传》2015,37(12):1251-1257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肿瘤原发病灶脱落并侵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由于CTCs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与癌症发展转移密切相关,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CTCs单细胞异质性检测方法。鉴于此,本文发展了在单细胞层面对CTCs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并用于单个肺癌CTC的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基因突变检测。首先用集成式微流控系统完成血液中稀有CTCs的捕获,接着将CTCs释放入含有多个微孔的微阵列芯片中,得到含有单个CTC的微孔,通过显微操作将单个CTC转入PCR管内完成单细胞基因组的放大,并进行单细胞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1650和NCI-H1975为样本,通过芯片与毛细管修饰、引物扩增条件(复性温度、循环次数)的优化,结果显示在复性温度59℃、30个循环次数的条件下,引物扩增效果最优。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测试。从患者2 mL血液中获取5个CTCs,分别对其EGFR基因的第18、19、20、21外显子进行测序,发现该患者CTCs均为EGFR野生型。研究结果证明此检测方法可以灵敏地用于单个CTC基因突变的检测,在临床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脱落、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进入患者外周血血液循环的恶性肿瘤细胞.CTCs在肿瘤研究和临床诊断上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外周血中CTCs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不但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预后、监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微流控芯片作为一个高通量、小型化的细胞实验平台,已被应用于CTCs的分选当中.本文综述了用于CTCs捕获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各类芯片的捕获原理、芯片结构和捕获效率,最后对微流控芯片技术在CTCs分选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转移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挑战,90%的肿瘤相关死亡病例与肿瘤转移有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肿瘤转移形成的关键,与肿瘤转移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靶向CTCs的治疗策略成为目前抗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从CTCs的产生、CTCs的播散和CTCs的远端定植三个阶段综述了CTCs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并分别从调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EMT过程抑制肿瘤细胞脱落产生CTCs、激活自身免疫细胞和仿生细胞膜或特异性分子修饰纳米制剂在血液循环捕获消除CTCs、抑制CTCs黏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和破坏PMN处适宜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控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可控、表面多功能化、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的"种子",活力较强的肿瘤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可穿出血管在远端聚集形成微小的癌栓,对CTC的检测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转移的评估.新型纳米材料以及纳米表征测量技术的应用对CTC分析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和微流控技术对CTC的捕获和检测已成为液体活检的研究热点,这一技术也被逐步推广到临床应用中.本文对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CTC的捕获和检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领域生物分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由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灶中的癌细胞播散而来,对CTCs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转移复发监测、药效分析和生存期预后等方面,在肿瘤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CTCs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是当今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特异性CTCs分子标志,并研发更加灵敏、高效和特异的CTCs分析新技术,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综述了CTCs用于肿瘤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柱硅片,可捕捉从肿瘤脱落到血液中的癌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s)。这一装置可帮助医生快速有效地进行癌症的检测和诊断,进行预后判断,并提高治疗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免疫检测新方法,以尽早地检出结直肠癌,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首先制备含有线性微柱结构的微芯片,通过在其表面孵育氧化石墨烯-链霉亲和素(graphite oxide-streptavidin, GO-SA)及偶联广谱一抗(antibody1, Ab1),即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单克隆抗体以捕获CTCs。运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COOH)与结直肠癌相关抗体,即特异性二抗(antibody 2, Ab2)偶联制备抗体复合物。在捕获CTCs的微芯片上孵育该抗体复合物,构建以Ab1-CTCs-Ab2为主体的超级三明治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并验证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结果发现,在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中结合应用微纳技术,极大地提高了CTCs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验证了该免疫传感器应用于临床血样检测的可行性,并通过该免疫传感器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进行检测和计数。结果表明,基于微纳技术的超级三明治式免疫传感器为CTCs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临床工作中的疾病诊断及病情实时监控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纳米酶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颗粒人工酶,在生物检测、抗炎、抗氧化损伤和癌症治疗等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具有不同类酶活性的纳米酶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对影响纳米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将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纳米酶的发展现状,并提供后续研究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ell Search系统检测本院4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CTCs水平,比较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液中CTCs的差异,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CTCs与其疾病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ell Search系统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达42.5%;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TCs≥5个/7.5 mL者的肝脏转移、骨转移、转移灶≥3处均较CTCs5个/7.5 mL者更高(P0.05),前者的PFS较之后者也表现出强烈的缩短趋势(X2=3.573,P=0.059),而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胸壁复发、受体及HER2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Cell Search系统展现出较好的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能力。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TCs的高检出率与腹腔脏器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相关。CTCs≥5个/7.5 mL患者的预后很可能要差于CTCs5个/7.5 mL者。  相似文献   

11.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从肿瘤病灶脱落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处于游离状态的肿瘤细胞,代表了肿瘤病灶的分子特征,可用于对肿瘤的“液体活检”。但外周血中CTCs数目极为稀少,使得后续针对CTCs的分子与功能分析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免疫磁珠的能够快速从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CTCs的方法。该方法直接针对全血进行一步分离,可避免血液样本预处理及富集等过程对细胞造成的损伤,从而有效地保护CTCs的活性(>90%)。分离得到的CTCs可富集在小体积中(80 μL),实现高密度的细胞培养,完成体外扩增,扩增后的CTCs可以被进一步冻存、复苏及再次增殖培养,表明已经对患者血液中的CTCs成功建系。本文进一步对CTCs进行了基因突变(EGFR、KRAS、PIK3CA、TP53BRAF)检测及荧光标记葡萄糖类似物(2-NBDG)摄取的功能分析,证明CTCs存在较大异质性。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对外周血中稀少的CTCs进行体外培养,并对CTCs进行了基因、蛋白、功能等各个层面的分析,这对于肿瘤精准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比色生物传感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并且容易操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中污染物检测、生物体内重要标志物的检测以及癌症筛查等多个领域。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主要是借助纳米酶自身所具有的催化能力,模拟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将显色剂氧化生成有色溶液,从而实现可视化检测,并通过对有色溶液吸光度的检测得到相关物质的含量。与无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更高、检测更快以及灵敏度更高等优点。纳米酶在具有天然酶活性的同时还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的、易于合成等优点,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广泛。目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已成为辅助相关医学检测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广泛应用于便携和实时性相关检测当中,为医学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为了提高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应用范围,研究人员也在致力于增加可检测物质的种类以及纳米酶种类的多样化等。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几类典型的纳米酶,以及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实体恶性肿瘤病灶(原发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因自发性脱落或外部因素释放入血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CTCs是肿瘤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最直接原因。外周血中的CTCs会因血流剪切力作用、失巢凋亡以及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死亡,但仍有小部分的CTCs可以存活下来并发生转移。因此,研究CTCs在外周血中的存活转移机制对肿瘤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TCs在外周血中存活转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抗体(Nanobody,Nb)是一种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好、可溶性强、抗原结合性能好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的新型抗体。目前纳米抗体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具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纳米抗体在癌症治疗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它不仅可做为拮抗药,还能关联效应器,并入载药系统,应用于放射性治疗与光动力疗法。与常规抗体相比,由于其在结构的特殊性,在癌症治疗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用途更广。  相似文献   

15.
纳米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对比天然酶,纳米酶具有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循环利用率高等优势.早期的纳米酶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方面,包括检测离子、小分子、核酸、蛋白质、癌细胞等,随着对纳米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酶在疾病治疗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将介绍纳米酶在细菌感染、炎症、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指的是从实体的肿瘤或转移的病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恶性肿瘤细胞。自发现以来,随着其检验技术日趋成熟,循环肿瘤细胞(CTCs)日渐成为肿瘤学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将通过外周血的检验来实现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情况,相对于肿瘤实体活检,"液体活检"不仅让患者易于接受,更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监测病情变化。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方法并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在女性实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其在早期乳腺癌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在评价治疗效果中的分子学特征。实践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HE-4、CA125的联合应用在评估卵巢癌化疗敏感性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癌症的高病发率和高死亡率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传统治疗癌症的药物分子存在水溶性较差、无靶向性、生物安全性低等问题.纳米递送系统如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和共聚物胶束解决了传统癌症治疗过程中药物水溶性较差的问题.但大多数纳米递送系统不具备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且药物包封率不高.糖类作为具有较好的靶向特异性识别能力、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对特异核苷酸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日趋重要. 纳米金特殊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之成为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首选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系统: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和光学检测系统.综述了多种颇有新意的检测方法和原理,详细阐明了它们的检测机制和研究进展,分析并比较了纳米金不同的作用方式,为纳米金在突变检测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肿瘤细胞中存在一小部分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增殖分化潜能,还具有很强的成瘤能力和耐受化疗、放疗的特性,它们被称之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耐药性和术后复发的根源。因此消灭肿瘤干细胞是治愈肿瘤的关键。针对肿瘤干细胞治疗的纳米药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们具有可控缓释、靶向、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特别是在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基因载体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纳米药物在体内的靶向效率、稳定性、代谢途径和毒性等还需要系统的考察和检验,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粒子在肿瘤干细胞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纳米粒子在肿瘤干细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这篇综述总结了一些基于纳米颗粒光学特性来检测癌症生物标志物和癌细胞的方法。利用纳米颗粒的癌症诊断技术正在逐渐替代传统技术。尽管仍存在一些缺点,但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纳米颗粒的传感器在生物标记检测或癌细胞检测应用中还是有很多优势。这项先进的技术在即时癌症诊断中将非常有用,并且成本低廉,非常有希望成为人性化检测平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