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斜仰截石位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斜仰截石位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6例,平均年龄(47±15)岁,结石位于左侧20例,右侧16例.结石最大径1.5-3.0 cm,平均(2.0± 1.0) cm.该体位摆放完成后患者整体成一斜向截石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先行URSL,将结石击碎成若干较大碎石块,结石或碎石块上移达接近肾盂水平后,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16F或24 F,用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结果:36例均穿刺成功并能良好耐受手术,患者无因体位不适终止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75± 25) min.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1.6 %(33/36),残留结石3例,其中行二期手术取尽结石1例.术后高热2例.无胸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斜仰截石位URSL联合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1月间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FURS组),另外的100例患者采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UMP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以及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出现严重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在清石率方面,两组均有较高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8% vs 97%,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 vs 8%,P>0.05);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水平FURS组少于UMP组(6.82±2.27 vs 16.75±4.92,P<0.01);FURS组较UMP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53±2.24 vs 15.46±2.61,P<0.01)以及住院天数(3.46±1.69 vs 6.15±1.27,P<0.01)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都可以成为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更为安全,疗效确切,更加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半硬性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输尿管镜类型分为3组:硬镜组(给予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297例,软镜组172例(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孙氏镜组(给予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46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分别为81.5%、94.2%、95.7%,其中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显著高于硬镜组(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4.3%,其中硬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软镜组和孙氏镜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6±6.2)min、(49.4±12.4)min、(26.1±6.5)min,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及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4±3.2)d、(6.7±5.7)d、(5.0±2.5)d,软镜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和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软镜清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较硬镜更有优势,但手术耗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孙氏镜有望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通道组与标准通道组各53例,其中微通道组采用微通道PCNL进行治疗,标准通道组采用标准通道PCNL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微通道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UN、SC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BUN、SCr水平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CRP、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微通道组术后3d的CRP、TNF-α、IL-6水平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Cor、AD、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微通道组术后1d、术后3d的Cor、AD、NE水平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结论:微通道PCNL与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微通道PCNL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我院收 治的118 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M 组,62 例)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NL) (S组,56 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S 组相比,M组的手术时间更长,冲水量更多,但手术中出血量 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组术后血肌酐(Scr)、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后费用均小于或短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发热、出血、介入栓塞、结合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MPCNL患者相比行SPCNL患者术后效果更好,临床上可根据结石的大小选择手术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道大小对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F24和F18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8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95例F24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25±19.6 m L,其中5人进行输血治疗;94例F18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03±17.6m L,其中3人进行输血治疗。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结石表面积、通道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24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孤立肾、高血压发生率、结石面积、肾实质厚度、通道数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围手术期出血量显著少于F24通道(P0.05)。结论:孤立肾、高血压、结石面积大、肾实质厚、肾积水轻、通道数量多和手术时间长均会导致经皮肾镜围手术期出血几率和出血量增加,并且F24通道相较于F18通道出血量更多。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空军第九八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2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PCNL组(63例)和mPCNL组(64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石清除率、疼痛情况、肾功能、应激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PCNL组的肾盂结石、肾盏结石清除率均高于sPCNL组(P<0.05)。两组肾铸形结石、鹿角形结石清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mPCNL组的手术时间长于sPCNL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少于sPCNL组,住院时间短于sPCNL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组间及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后3 d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低于sPCNL组(P<0.05)。mPCNL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低于sPCNL组(P<0.05)。mPCNL组术后3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和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sPCNL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sPCNL相比,超声引导下mPCNL治疗肾结石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反应、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同时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B超或X线定位,mPCNL治疗10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2例经皮穿刺抽吸脓性尿液,留置造瘘管,抗炎治疗后二期手术.术后生命体征、B超和尿路平片(kindey ureter bladder,KUB)等检查并随访.结果:100例Ⅰ期穿刺成功并气压弹道或钬激光mPCNL,手术时间55-75 min.碎石、取石时间15-35 min.术后住院4-7 d.无穿刺损伤腹腔脏器、术中未有肾孟穿孔和输尿管损伤、无大出血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mPCNL术后2 dKUB检查结石清除率为91.1%(93/102),9例残留结石,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102/102).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很高的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术后Ⅱ期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致孤立肾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7月~2009年5月,利用经皮肾微造瘘建立经皮肾通道,引流1周后肾功能明显好转,再行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1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结石清除率例(81.2%),未出现高热、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月复查13例无结石残留。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分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致孤立肾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同传统经皮肾镜相比,具有对病人创伤小,易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Cor、ACTH、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导致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开放手术)和观察组(n=59,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术后下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先降低后升高(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MDA、Cor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改善临床指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对肾结石患者肾损伤因子、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00,经皮肾镜取石术)和B组(n=100,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肾损伤因子、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并记录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的时间(K值)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血块生成率(α角)及最大宽度值(MA值)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丙二醛(MDA)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P0.05);B组术后1 d的MDA高于A组,SOD则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在改善肾功能、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等方面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B超与X线定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给予X线定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研究组给予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两组再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型组;比较各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定位时间。结果:研究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51,P=0.024);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14,9.013,10.012,P=0.012,0.015,0.009);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120,P=0.120),研究组中肥胖组定位时间明显长于正常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9,P=0.003),也长于对照组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9,P=0.009)。结论: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较好的效果,结石的清除率高,对患者危害小,有利于患者康复。对于肥胖患者,B超定位相对于X线定位无优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体位下输尿管硬镜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分为头高臀低组与水平位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硬镜手术治疗,头高臀低组给予头高臀低截石位,水平位组给予水平截石位,记录与随访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头高臀低组碎石时间等围手术指标少于水平位组(P<0.05)。头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水平位组的86.4 %(P<0.05)。头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假道形成、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脱、感染等总发生率为4.5 %,低于水平位组的25.0 %(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较术前1 d低(P<0.05),头高臀低组低于水平位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头高臀低组的复发率为2.3 %,低于水平位组的13.6 %(P<0.05)。结论:相对水平截石位,头高臀低截石位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硬镜手术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也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LU组(n=44)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术后并发症。结果:RLU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均高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IL-6、TNF-α、ET-1以及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NGAL水平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URL组(P0.05)。结论: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炎症刺激和肾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侧卧体住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同时存在肾脏铸型结石或多发结石和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单个结石最大径8-30mm。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50—120分钟);术前血红蛋白116±30g/L,术后第一天复查105±26g/L,无大出血需要输血病例;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6.5%(45/52),总取净率为92.3%(48/52)。结论: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两种术式联合应用具有可行性及互补性,在预防及减少术中出血、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灌注液外渗、增加结石清除速度及碎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发热等方面疗效显著,为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辅助使用管路封堵器后,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需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例198例,随机分为应用管路封堵器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封堵器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封堵器组患者使用英诺伟IVX-SC10型管路封堵器超越结石远端封堵结石,再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直接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2至4周。记录并随访患者输尿管镜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肾脏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管路封堵器组碎石成功率95.9%(94/98),对照组碎石成功率81.0%(81/10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碎石成功后管路封堵器组出现3例(3.2%)肾脏破裂出血,而对照组无肾脏破裂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048)。结论:辅助应用管路封堵器能提高输尿管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其使用并没有增加术后肾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