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丹  赵亚辉  张春光 《动物学报》2005,51(3):431-439
海鲇属Arius鱼类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捕捞对象之一。长期以来,国内有关研究者将分布于我国海域的腭骨齿单侧一群的海鲇属个体定名为中华海鲇A·sinensis。据查证,原TachysurussinensisLac啨p埁de,1803的命名仅依据一幅中国画,不具科学上的有效性。而Valenciennes在1840年记录的新种A·sinensis背鳍无棘,臀鳍鳍条数13,与我国被定名为“中华海鲇”的标本(背鳍有棘,臀鳍鳍条数16-19)的特征不符。基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标本的研究认为,A·sinensis的科学名无效,我国原被定名为“中华海鲇A·sinensis”的标本实际应为丝鳍海鲇A·arius(Hamilton,1822)。进一步分析显示,丝鳍海鲇雌雄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相比腭骨齿群面积较大,两侧齿群间距较小(0·2%vs0·4%,体长),腹鳍较长(17·7%vs14·4%,体长),眼后头长较小(12·3%vs14·7%,体长)[动物学报51(3):431-439,2005]。  相似文献   

2.
根据采自广西都安县的16尾鲇类标本鉴定描记了鲇属鱼类1新种,即都安鲇Silurus duanensis sp.nov..新种具有下颌突出于上颌,背鳍条i-3,臀鳍条数较少;颌须长;犁骨齿带分成两片;胸鳍硬刺前缘有颗粒状突起,后缘有明显的锯齿;后鼻孔呈短管状,且呈圆形张开等综合特征.上述性状可区别于属内其他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3.
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在三个鲇形目鱼类种群间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12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标记引物在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鲇(Silurus asotus)及革胡子鲇(Clarias fuscus)各群体间通用性。结果表明,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引物除位点DQ223147、DQ223160扩增无特异性条带,位点DQ223149、DQ223159无多态性外,其余8对在这几种鲇形目鱼类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15个不等;不同重复拷贝类别的位点以富含AC重复单元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多态性比较丰富。4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57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6441,均为高度多态,说明这8个位点适用于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学研究。采用Nei’s遗传距离(D)绘制NJ系统发育树,4个群体聚成两大类,兰州鲇与鲇群体先聚类后和大口鲇聚为一大类,革胡子鲇聚为另一大类。8个有效微卫星位点中3个具有特异基因型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DQ223146、DQ223151与DQ223173),可区分4种鲇形目鱼类,作为其种质鉴定的标记位点。借用已有鲇形目鱼类遗传标记资源,增加同目鱼类遗传连锁图谱上遗传标记的密度,将对今后开展鲇形目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育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兰州鲇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染色体组特征,为兰州鲇的细胞遗传学和人工育种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以兰州鲇培养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分析了兰州鲇的染色体组型。兰州鲇的染色体数2n=58,核型公式为2n=20m+18sm+16st+4t,染色体总臂数(NF)为96。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兰州鲇在鲇属鱼类中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我国鲇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褚新洛 《动物学研究》1989,10(3):251-261
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Nelson,1984),鲇形目鱼类包括31个科,二千余种。它们的分布几乎是全球性的,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只有海鲇科和鳗科主要生活在海洋里,  相似文献   

6.
兰州鲇与鲇、黄河鲤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探究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肌肉品质特性, 对黄河中兰州鲇、鲇(Silurus asotus)和黄河鲤(Cyrinus carpio)肌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兰州鲇肌肉的pH、滴水损失、熟肉率、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耐折力、黏附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等指标与鲇差异不显著(P>0.05), 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硬度在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 兰州鲇肌肉的pH、肌纤维直径、硬度、黏附性、回复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黄河鲤差异不显著(P>0.05), 肌肉滴水损失、熟肉率、失水率、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耐折力、内聚性和弹性在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兰州鲇肌肉咀嚼性与硬度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0.3651x+25.339(R=0.97); 回复性与内聚性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0.6279x-0.0929(R=0.91); 胶黏性与硬度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2.4104x-41.155(R=0.97)。对兰州鲇7个质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提取出3个主成分,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08%, 其中硬度是影响兰州鲇质构特性的主要因素。黄河中兰州鲇和鲇作为鲇属鱼类中形态十分相似的两个物种, 在肌肉品质特性上既有很大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的不同, 这可能与这两种鱼种质特性的异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兰州鲇与鲇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河濒危鱼类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以鲇(Silurus asotus)为对照,对兰州鲇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兰州鲇与鲇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形态相似,具有肉食性鱼类的特征。兰州鲇消化道较短,有发达的“U”型胃,胃内皱褶明显,无幽门盲囊,肠道短且粗,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粗大,后肠较细。两种鲇属鱼类都有独立致密的肝脏和胰脏。(2)兰州鲇的比肠长显著大于鲇(P < 0.05),比胃重、比肝胰脏重显著低于鲇(P < 0.05),但二者的比肠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3)兰州鲇胃的皱襞幅度小于鲇,且环肌层比兰州鲇薄。兰州鲇与鲇前肠的肠黏膜均形成了大量皱襞,肠黏膜、褶皱粗大,但鲇的褶皱分支较细密。兰州鲇与鲇的后肠与前肠相比,肠腔变小,褶皱数量明显减少,高度降低。黏膜层分布有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兰州鲇与鲇的肝脏肝小叶间缺少结缔组织,分界不明显,而兰州鲇肝细胞的密度大于鲇。综上所述,兰州鲇与鲇的消化系统相似,均符合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特征,结合消化生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的消化能力弱于鲇,这可能是在自然情况下兰州鲇的分布区域及适应性不及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营养、饲料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蛋白含量分别为44.8%、29.1%和13.3%的饲料饲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并在第0d、15d、25d和50d对胰脏、胃黏膜、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9.1%—44.8%时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显快于低蛋白含量饲料(13.3%);2)在实验后期(25d后),中等蛋白含量饲料组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比其他两组快,此阶段该组鱼胃黏膜的胃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另两组该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低蛋白饲料组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淀粉酶活性在实验后期急剧下降,与该组鱼的生长最慢相关联;3)在实验的50d内,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不大。实验期间,南方鲇消化器官中这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合成、分泌和活性大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以胡子鲇(Clarias fuscus)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和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Dmrt1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及功能;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胡子鲇性腺(精巢/卵巢)、肌肉、肠、肝脏、心脏、头肾、鳃丝、脑和眼等10种组织以及Ⅱ—Ⅴ期精巢中Dmrt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胡子鲇Dmrt1基因cDNA全长为1417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为35 bp,3′非编码区(3′-UTR)为516 bp,开放阅读框(ORF)包含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aa),预测所编码DMRT1为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不稳定性亲水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胡子鲇DMRT1与已公布的非洲胡子鲇、蟾胡子鲇、黄颡鱼等鲇形目鱼类的相似性为83.3%—96.1%。胡子鲇DMRT1中具有DMRT基因家族共有的、保守性很高的DM结构域,此结构域具有典型的"C2H2C4"锌指结构,与上述鲇形目鱼类的相似性达100%,与斑马鱼、青鳉、虹鳟等鱼类的相似性为91.9%—97.3%,而与鸡、鼠、猪人等的相似性达80%以上。组织表达显示,胡子鲇Dmrt1基因仅在精巢中表达,且Ⅱ期精巢(即精子发生期)中Dmr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Ⅴ期精巢(P<0.05),而卵巢及其他8种组织中均无表达,表明Dmrt1是胡子鲇精巢特异性表达基因,可能与胡子鲇的雄性性别决定、精子发生及精巢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南方鲇血清与其红细胞的交叉反应以鉴定南方鲇的血型.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的血清与同种其他个体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时均未出现凝集现象,这表明南方鲇可能不存在血型或南方鲇具备血型但血清中相应的凝集素含量不足.以南方鲇的红细胞为抗原免疫日本种大耳白兔制备的抗血清与南方鲇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这表明南方鲇存在血型.据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南方鲇可能存在4种血型,分别命名为NA、NB、NAB和NO型;同时也证实,在鉴定南方鲇血型的研究中,通过制备抗血清与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的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短吻鱼属鱼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吻鱼属Sikukia隶属于鲤科亚科(Cyprinidae:Barbinae),wv dm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头部骨骼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将平鳍鳅科分为两个亚科是正确的。对分布于中国的平鳍鳅亚科鱼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共记载了7属15种(或亚种),其中有1个新种——云南原爬鳅Balitoropsis yunnanensis,sp.nov.和1个新记录——越南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tonkinensis Pell.et Chev.。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乐山棒花鱼(Abbottina kiatingensis)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繁殖期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多于雌性个体,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和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余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乐山棒花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个体大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分类研究的第一部分,对分布于四川省的副鳅属(Paracobitis)、条鳅属(Nemacheilus)和山鳅属(Oreias)鱼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这3个属分布在四川共有5种和亚种,其中乌江副鳅(Paracobitis wujiangensis sp.nov.)为新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中国平鳍鳅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的第二部分,对分布于我国的腹吸鳅亚科鱼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共记载了8属34种(包括亚种),其中有5个新种,1个新亚种以及1个国内新记录的属。    相似文献   

16.
Juvenile development ofSuggrundus meerdervoortii was described, based on twelve specimens (12.9–43.8 mm SL) collected from off Yamagata Prefecture, Japan Sea. Two exterior openings in the lateral line scales were completed at ca. 35 mm SL, with the interopercular flap and iris lappet being visible at ca. 44 mm SL, these all being useful taxonomic characters. In juveniles and additional young and adult specimens (ca. 70–191 mm SL), the proportions of head length, snout length, orbital diameter, caudal peduncle depth and caudal fin length decreased with growth; interorbital width decreased rapidly until ca. 70 mm SL, but more or less stabilised thereafter (70–191 mm SL).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黄颡鱼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体高、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背鳍脂鳍间距、腹鳍臀鳍间距、尾鳍长、体重、去内脏体重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雌性成体的体长显著小于雄性成体。其它局部特征皆与体长呈正相关,回归剩余值的t—检验表明,雌性成体的眼径、头高、体高、腹鳍基前距、体重显著大于雄性成体,其它局部形态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黄颡鱼雌体通过个体大小的增加和腹部形态的改变增加腹腔容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6月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采集到鱼类标本 3尾 ,经鉴定为我国华吸鳅属鱼类之新纪录种———红河华吸鳅 (Sinogastromyzonchapaensis)。测量标本 3尾均保存在台湾清华大学。体长 35~ 5 0mm。背鳍iii,8;臀鳍ii,5 ;胸鳍xiv~xv ,14~ 16 ;腹鳍x~xi,11~ 12。侧线鳞 6 0~ 6 4。体长为体高的 7 0~ 7 2倍 ,为体宽的 4 3~ 4 6倍 ,为头长的 4 9~ 5 1倍 ,为尾柄长的 5 4~ 6 0倍 ,为尾柄高的 12 7~ 14 0倍 ,为背鳍前距的 2 2倍 ,为腹鳍前距的 2 4~ 2 7倍。头长为头高的 1 8~ 1 9倍 ,为头宽的 0 9~ 1 1倍 ,为吻长的 2 0~2 1倍 ,为眼径的 4 7~ 5 0倍 ,为眼间距的 2 0~ 2 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2 2~ 2 6倍。头宽为口宽的 3 7~4 6倍。  相似文献   

19.
贵州高原鳅属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描述高原鳅属鱼类2新种,即鼻须高原鳅Triplophysa nasobarbatula sp.nov.和贞丰高原鳅Triplophysa zhenfengensis sp.nov.,采自贵州省荔波县和贞丰县(均属西江水系)。前者与云南高原鳅Tripliophysa yunnanensis Yang相似,后者与鼻须高原鳅Triplophysa nasobarbatula sp.nov.相似,正模标本均保存在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20.
Turcinoemacheilus himalaya, new species, is described from the Koshi and Gandaki River basins of Nepal. The new species is distinguished from its hypothesised congener, Turcinoemacheilus kosswigi, from the Euphrates, Tigris and Karoun basins of the Middle East, by the presence of small scales on the posterior half of its body (v. absence of all scales), its shorter caudal peduncle (caudal peduncle length 12-15% standard length, L(S) v. 16-23), its shorter snout (snout length 28-36% head length, L(H) v. 40-49) and by features of its colour pattern, including the presence of small irregularly shaped dark grey markings over the lateral body surface. Turcinoemacheilus himalaya is known to date only from Nep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