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粉蛉记(一)曲粉蛉属Coniocompsa Enderlein 1905(脉翅目:粉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64,(2):283-286
曲粉蛉属(Coniocompsa)是脉翅目(Neuroptera)粉蛉科(Coniopterygidae)中的一个属,因下颚的外颚叶分三节,前翅中脉(M)干有两根脉鬃,后翅M有一半以上与第一肘脉(Cu_1)密接,以及腹部具成对的腹囊而属于囊粉蛉亚科(Aleuropteryginae);并由于径分脉(Rs)正常,前后翅M均单一等而独立为曲粉蛉族(Coniocompsini)。本族内目前只此一属。  相似文献   

2.
拟态是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使自身获得好处的现象,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特化出的一种极为重要和有效的防御策略.脉翅目昆虫是一类完全变态性昆虫,在其超过2.7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出现了形态多样的翅斑.美翼蛉属Bellinympha Wang,Ren,Liu,Shih&Engel,2010是脉翅目溪蛉科丽翼蛉亚科的一个绝灭属,发现于中国内蒙古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该属的发现代表了迄今报道的最古老的叶状拟态现象,也是唯一报道的昆虫模拟裸子植物或蕨类植物叶片.本文简要概述了脉翅目昆虫研究概况,总结了中生代脉翅目翅斑的多样性,对美翼蛉属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叶状拟态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1科2属2种、脉翅目3科8属10种、长翅目1科1属1种、鳞翅目(蛾类)27科213属299种的昆虫名录.  相似文献   

4.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51,(1):341-347
粉蛉是脉翅目(Neuroptera)中最特殊的一科,身体和翅覆有白蜡质粉,故译成此名。翅脉简单,纵脉最多不过十条,近翅缘不分叉,横脉很少,前缘横脉不过二条,故和其他科的脉相回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脉翅目细蛉科化石与现生昆虫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研究历史及进展。介绍了细蛉科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分别回顾了现生与化石细蛉科昆虫的研究历史;分述了各地质历史时期细蛉科昆虫的属种及生物地理学分布;并介绍了近年细蛉科包括化石与现生属种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从细蛉科在脉翅目中的系统位置及细蛉科内亚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展开了讨论;并附世界化石与现生细蛉科昆虫的属种名录。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第一次关于《兽类学博物馆收藏》(Mammalogical Museum Collections)的学术讨论会将于1982年8月份在芬兰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已被列为第三届国际兽类学大会期间的第七项学术讨论会。 讨论会由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兽类部主任基诺维斯博士(Hugh H.Genoways)及苏联莫斯科大学动物博物馆罗索利摩(Olga L.Rossolimo)负责召集,邀请各国有关专家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7.
傅彤  师超凡  王永杰  高太平 《昆虫知识》2012,49(4):1066-1071
拟态是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使自身获得好处的现象,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特化出的一种极为重要和有效的防御策略。脉翅目昆虫是一类完全变态性昆虫,在其超过2.7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出现了形态多样的翅斑。美翼蛉属Bellinympha Wang,Ren,Liu,Shih&Engel,2010是脉翅目溪蛉科丽翼蛉亚科的一个绝灭属,发现于中国内蒙古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该属的发现代表了迄今报道的最古老的叶状拟态现象,也是唯一报道的昆虫模拟裸子植物或蕨类植物叶片。本文简要概述了脉翅目昆虫研究概况,总结了中生代脉翅目翅斑的多样性,对美翼蛉属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叶状拟态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准(礻责)翅目昆虫繁盛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中期。国际上对这类化石研究较早,发表论文较多,如Handlirsch(1904,1906,1911,1925),Sdlards(1909),Pruvost(1912),Martynov(1928,1930,1936,1937,1940),M.Zalessky(1929),G.Zalessky(1939,1951,1955),Carpenter(1949,1950),Sharov(1961,1962)等,其中较为重要的著作为Sharov(1962)对准(礻责)翅目昆虫所作的系统性总结。我国对准(礻责)翅目昆虫的研究较迟,这次发现的标本,属、种虽少,但说明了不仅我国古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准(礻责)翅目化石,而且中生代地层也有该目化  相似文献   

9.
<正> 1913年意大利人西尔维斯特里(F.Silve-stri)首先报道了缺翅目昆虫,描述了加纳、斯里兰卡和爪哇的种类,随后在美洲及东南亚一带都陆续发现,多数种类的分布区十分狭窄。由于最初所发现的缺翅虫均为缺翅型,没有找到有翅类型,且误认为此类昆虫均属缺翅类型,为此被定名为缺翅目(Zoraptera)直到1920年考多(A.N.Caudell)得到了这类昆虫的另外一个类型,即有翅类型,并明确指出:“缺翅目不是一个缺翅的目”。从此,人们才知道缺翅目昆虫有两个类型:即缺翅型和有翅型。  相似文献   

10.
脉翅目(Neurcptera)现存的20科中,只有2个科具单眼。其中溪岭科(Osmylidae)幼虫是水生的,体狭长、上颚细长而直伸,有长牙蛉之称。溪蛉成虫多栖息于林间溪流附近,也有的在田间活动,捕食蚜虫等小虫,趋光性很强。体中至大型,触角丝状或念珠状,翅脉复杂,径分脉由1条Rs与R相连,翅多具花斑,翅缘在各脉间有缘饰,横脉很多。雌蛉有发达的产卵器,突出于腹端下方,呈瓣状。  相似文献   

11.
丛褐蛉属与齐褐蛉属(脉翅目:褐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蛉科Hemerobiidae与草蛉科Chrysopidae的形状和习性相似,也是蚜虫、介壳虫等害虫的有效天敌。褐蛉的体形较小,多为黄褐色,翅上常有褐斑;前翅前缘横脉列的端部分岔而容易和草蛉区分,从褐蛉(Wesmaelius)和齐褐蛉(Kimminsia)是非常近缘的两个属,后翅径分脉(R_s)的第一分支与中脉(M)的分支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分岔齐头并列,这个特点很固定是区别于褐蛉(Hemerobius)、益蛉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瑛  陈晓峰  刘伟  周红章  赵珩 《昆虫学报》1999,42(3):241-247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的全序列,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种昆虫的同源保守区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在18S rDNA结构上彼此较为相似,捻翅目昆虫的18S rDNA分子结构表现出与其它目昆虫有较大的差异,但相对与弹尾目昆虫的18S rDNA较为接近。该结果支持了有关捻翅目属于一个独立的目级分类阶元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褐蛉(Hemerobiidae)是脉翅目(Neuroptera)中重要的一个科,因成虫和幼虫均捕食蚜虫、介壳虫等而有益于农林、果树。脉线蛉属(Neuronema)为亚洲特有的一类褐蛉,南至印度,北达西伯利亚,但以我国种类最多。此属是1869年McLachlan以一种印度褐蛉(Hemerobius decisus Walker)为模式种而设立的,1913年Banks以脉序为依据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蜉蝣学会和国际襀翅学学会(ISP)主办,阿根廷图库曼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国际蜉蝣目大会(I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hemeroptera)和第十三届国际襀翅目昆虫学术讨论会(XⅢInternationalSymposiumonPlecoptera)于1998年8月17日至8月23日在阿根廷图库曼的TafideValle联合举行。这次大会有来自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挪威、巴西、斯洛文尼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15.
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采自广东省深圳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的昆虫260种,其中尾目1种,蜻蜒目6种,非蠊目3种,螳螂目2种,等翅目1种,直翅目25种,纺足目1种,同翅目8种,半翅目45种,鞘翅目48种,脉翅目4种,鳞翅目78种,又翅目10种,膜翅目29种,天敌昆虫超过60种,其中3种系广东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等翅目(Isoptera)昆虫等翅目(白蚁)昆虫是昆虫纲的一个大类群,它们的行为变化多端,但全部依靠吃植物纤维为生。白蚁的经济对策同大多数社会性膜翅目昆虫有明显不同。它们的能量收益很少与采食对策相关,而主要是取决于食物的消化和利用效率。从社会比较能量学的观点看,白蚁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常常直接居住在食物资源的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采自广西和江西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1.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vitellinipes,新种(图1~4) 雌 体黑色。触角柄节、梗节、下颚须、翅基片、足(包括基节)、腹部第一背板基部凹陷部分、第1~3背板侧膜边缘和产卵管黄色;触角鞭节、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产卵管鞘深褐色;其它翅脉褐色。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锯天牛族的后翅基部关节和后翅翅脉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Kukalová-Peck和Lawrence (2004)的后翅命名系统能够很好地对中国锯天牛族后翅翅脉进行命名。但是在中国锯天牛族中,后中脉( MP)和前肘脉(CuA)在后缘并不合并;当前臀脉( AA3)和前肘脉(CuA3 +4)与后肘脉(CuP)相遇时,前臀脉(AA3)消失,前肘脉(CuA3 +4)和后肘脉(CuP)合并,因此楔室(W)仅由肘脉(Cu)的分支脉围成。尽管基部翅关节在研究的各属和各种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但是后翅翅脉在土天牛属Dorysthenes和锯天牛属Prionus不同种类之间差异明显,这些特征包括径室的长宽比例和各边的长度关系、r3存在与否及其长度、后径脉的长度、楔室的长宽比例、以及后中脉(MP3 +4)和前肘脉(CuA3 +4)端部是否分叉等。因此,后翅翅脉特征在土天牛属Dorysthenes和锯天牛属Prionus分种时可能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石炭纪——古翅类和新翅类昆虫的大发展生活在晚石炭纪的昆虫,已知有11个目,其中7个目已经绝灭,有4个目(缨尾目、蜉蝣目、直翅目和(虫非)蠊目)一直延续到今天。那时的有翅昆虫已分化为古翅类和新翅类两大类群。古翅类包括原蜻蜓  相似文献   

20.
王剑峰  石福明 《昆虫学报》2005,48(2):242-246
本文对中国似织螽属已知种类进行了研究,并列出了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同时记述一新种,即宽翅似织螽 Hexacentrus expansus sp. nov.。该新种与H. inflatissimus Gorochov & Warcholowska-Sliwa, 1999 和H. yunnaneus Bey-Bienko, 1962相似,与前者的主要区别: 1)体明显较小; 2)雄性左前翅Cu2脉较长且直; 3)雄性前翅Rs脉从R脉近端部分出; 4)雌性翅狭,不到达产卵瓣端部; 与后者的主要区别: 1)体黄绿色,跗节第3、4节黑色; 2)雄性左前翅Cu2脉粗壮; 3)雄性前翅Rs脉从R脉近端部分出,基部稍弯曲; 4)雄性腹突细长,长于下生殖板的1/2。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