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三峡区志留纪地层早经中外地质学者报导,特别是在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首次划分三峡志留系为龙马页岩和新滩层,并在龙马页岩中发现大批笔石羣,因而奠定了三峡志留纪地层划分的基础。次年、谢家荣、赵亚曾除在该区进行研究外,并详细划分罗惹坪区地层为下中上三部,下为龙马溪页岩,中为罗惹坪系,上为纱帽层,综合三层取名为杂滩系,均为下志留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谢家荣和赵亚曾曾在罗惹坪统灰岩层中采集了大批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羣,这些化石羣虽提供了该区志留纪的重要资料,但从未获得任何一种上志留纪的标准化石,罗惹坪五龙观剖面又未测完,因而上志留纪地层被遗漏,当然不可能肯定该区有上志留纪的存在(如表1):  相似文献   

2.
陕西汉中宁强奥陶志留纪的头足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南郑一宁强一带的奥陶志留纪地层,经卢衍豪(1940,1959)的详细研究,作了如下的划分:下志留统龙马溪系龙马溪页岩南郑页岩奥陶系艾家山系宝塔灰岩扬子贝层宜昌系西梁寺页岩赵家坦统本文描述的头足类,仅局限于上述赵家坝、西粱寺页岩,宝塔灰岩、南郑页岩和最近发现的中志留世罗惹坪统五个层位中。标本系1960年春项礼文、林宝玉等自宁强县所属的赵家坝、二郎垠和黄坝驿三处,1962年冬赵裕亭和作者自汉中梁山和宁强赵家坝二处,以及1960年陕西省地质局大安队自新集采获的。经作者研究,共有18个种和变种,二个未定种,分属于16个属和10个科,其中新属一个,新种10个,未定属一个。各个种的产  相似文献   

3.
从层孔虫化石论述鄂西南、黔东北早志留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一般都认为以页岩为主的龙马溪组属早志留世与兰多维列期相当;罗惹坪组(或石牛栏组)以灰岩为主,代表中志留世与温洛克期对比;纱帽组以砂岩、页岩为主,属晚志留世,相当于罗德洛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本区无晚志留世的沉积,中志留世的地层也发育不全;而且岩相变化很大,以碳酸盐岩的出现就作为中志留世沉积的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合适的。本区介壳相沉积与笔石相沉积,在横向上是互相变换互为消长的。标准地点的罗惹坪组和石牛栏组的全部以及纱帽组,韩家店组的大部均为早志留世的沉积。本区的分层系统自下而上:下志留统为龙马溪组、香树园组、雷家屯组、马脚冲组、溶溪组;中志留统为秀山组、回星哨组。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区上奥陶纪Caradocian期三叶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56年10—12月,在孙云铸副所长的直接领导下,我所三峡工作队收集了一些标本,工作地点是在长江三峡区(即宜昌县以北的分乡、五龙观及王家湾一带)。工作的目的是针对着地层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调查,如五峯页岩的时代问题;寒武系与奥陶系、奥陶系与志留系等的分界问题;并着重在奥陶纪的上部及志留纪的中上部地层中系统地采集化石。在这次采集的化石中,笔石最多,三叶虫及腕足类次之。目前作者仅将三叶虫化石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而其余的如笔石和腕足类化石,以及该区的地质剖面等,由洪友崇和常安之两同志分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区的龙马溪组为含笔石页岩,笔石化石丰富,但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和报道;在地层对比上,过去习惯上与三峡地区的龙马溪组对比,归于下志留统下部.作者(1986)详细研究了本区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在位于五峰组上部砂岩段(即 Hirnantia-Dalmanitina 层)之上的龙马溪组建立了4个笔石带,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研究了产自湖北宜昌志留系罗惹坪组的腕足化石Pleurodium tenuiplicatum(Grabau)的内部构造,讨论它和有关类别的关系,确定Pleurodium 的分类地位;建立肋房贝新亚科(Pleurodiinae,subfam.nov.),归于枝线贝科;并阐述Pleurodium 的地质地理分布和地层意义,指出其时代为晚兰多维列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论五峰页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Y.T.HOU 《古生物学报》1954,(2):246-264
一.引言五峯页岩是一个很薄的地层单位,分布在长江流域,介於奥陶系与志留系的交界处。由岩性上看来,和上面的下志留纪地层同为黑色笔石页岩,非常相似,很像同一的建造;但是所含的化石,许多是上奥陶纪的标准化石。因此,多少年来五峯页岩的时代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有人认为五峰页岩应当是下志留系的底部,也有人认为应当是上奥陶系的顶部。由於五峯页岩的时代不能确定,中国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的界线便无从划分。  相似文献   

8.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鲁丹期(Rhuddanian)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残存期和复苏期。志留纪初期冈瓦纳大陆边缘壳相地层稀少,多数地区为沉积间断或笔石相地层,研究底栖壳相生物残存-复苏期的宏演化普遍缺乏理想材料,而华南上扬子区贵州湄潭地区发育了志留纪早期的壳相地层,即五里坡层(鲁丹阶中部)和牛场组(鲁丹阶上部),为探索这一关键地史时期三叶虫动物群宏演化型式及其背景机制提供了依据。贵州湄潭岩坪剖面和高江剖面的五里坡层和牛场组共发现三叶虫7目11科15属(含亚属)17种(含1新种、3未定种),根据其属级分类单元的时空分布规律,将这些三叶虫识别为5种宏演化类型:即减缩幸存型、扩增幸存型、复活幸存型、新生型和死支漫步型。不同类型的属级分类单元在大灭绝中具有不同的宏演化型式,体现出其应对灾变而采取的不同的生存策略。减缩幸存型和复活幸存型是大灭绝后生态系统复苏和再次辐射的主要源泉,它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宏演化进程;新生型的出现则标志着大灭绝后环境的实质性改善,三叶虫的全面复苏也随之到来。  相似文献   

9.
云南曲靖上志留统牙形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地层出露完好,层序清晰,化石丰富,是我国志留纪地层的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区地层,经多次的研究,早已搞清了地层层序,但在时代划分和对比上,至今仍未统一。我所志留纪地层队沿用了丁文江、王曰伦(1936、1937)对本区的地层的命名,自下而上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研究材料是我国志留纪牙形刺的首次报道。自Walliser(1964)对欧洲卡尼克阿尔卑斯地区志留纪牙形刺的系统研究之后,牙形刺在志留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标准性,就仅次于笔石。  相似文献   

10.
南京坟头组三叶虫及其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36年,计荣森、许德佑、盛莘夫等首次在南京龙潭原高家边群上部,发现Coronocephalus rex等化石.1938年,王钰对Coronocephalus rex进行了研究,著有《下志留纪三叶虫Encrinurus (Coronocephalus) rex及其地理上之分布与地层上之位置》一文,修订了葛利普(A. W. Grabau)1924年建立的Encrinurus (Coronocephalus)这个亚属.潘江(1956)将原"高家边页岩"中、上部,产有Coronocephalus rex Grabau, Latiproetus latilimbatus (Grabau), "Eospirifer" tingi Grabau, "Eospirifer" hsiehi Grabau等化石的砂岩及砂质页岩,单独划出创立了"坟头层".在本系师生科研和教学过程中,曾在南京坟头、  相似文献   

11.
一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在上海地区开展普查找矿过程中,先后在一些钻孔内见有泥灰岩、含泥质与砂质灰岩以及黑色页岩、碳质页岩之类的地层。因当时未进行详细工作,仅根据钻孔内地层岩性与邻区对比,粗略地划分为:中—上寒武统,下寒武统荷塘组两部分,并一直为后人所引用。八十年代初期,由于重视野外钻孔岩芯的观察和区域地层对比工作,初步建立起本区寒武系层序,尤其是近期笔者在宝山县大场一带岩溶勘察孔中,首次发现了 Redlichia,  相似文献   

12.
四川綦江观音桥志留纪微体古植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微古植物产于四川綦江观音桥志留纪剖面中的龙马溪组、桥沟组,石牛栏组、韩家店组,共有26属79种。本文只描述其中1个新种Unellium hanjiadianense。通过对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分析,揭示出该剖面各组所含藻类繁衍的特点,并根据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将龙马溪组、桥沟组、石牛栏组划归Llandoverian(兰多维列阶),韩家店组定为Wenlockian(温洛克阶)。  相似文献   

13.
吉林二道沟羣的志留纪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描述的三叶虫,主要为1959年至1961年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科研队和吉林区测大队于永吉县城以西约15公里二道沟附近的小绥河地区采集的。其中一部分为长春地层工作中心站苏养正同志于1960年在上述同一地点采集的。二道沟群主要为暗灰色砂页岩所组成,并含一层富产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其总厚度约为935米。关于二道沟群的时代问题,日人矢部长克等(1944)最初从这层灰岩所合的床板珊瑚的研究怀疑其可能属于泥盆纪,后经对四射珊瑚Pseudomphyma 研究的结果,并与波罗的海果特兰岛(Gotland)所含Pseudomphyma 层位相比较,认为此层灰岩应属志留纪,更可能为中志留纪中期。解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区早奥陶世头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所报导的材料来自两个地区:一是祁连山南坡,即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区的大头羊沟和石灰沟附近;一是邡连山的北麓,即河西走廊南缘甘肃省玉门西南的东大窑一带。祁连山南坡的标本,是穆恩之、俞昌民等同志于1958年采集的。根据他们的意见,祁连山南坡的奥陶纪地层可分为三个地层单位,即大头羊沟羣,属中奥陶统,石灰沟页岩组和多泉山石灰岩组,属下奥陶统。大头羊沟剖面的上覆地层为中奥陶统的大头羊沟羣,它与下面的下奥陶统石灰沟页岩组呈假整合接触。石灰沟页岩组以灰黑色炭质页岩、灰色钙质页岩及泥质灰岩为主,并夹少量黄灰色钙质砂岩和灰黑色薄层石灰岩,本层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3年秋意盎然的10月份,我们有幸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简称"南古所")组织的研究生野外现场教学,此次实习主题为"三峡地区前寒武纪至中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认识和了解"。从10月28日至11月4日,虽然只有8天时间,但不同地层中栩栩如生的生物化石似乎在诠释着地球6亿年以来的沧桑巨变。尤其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10月30日在志留系的罗惹坪组上段捡到的海相动物化石——五房贝类动  相似文献   

16.
江苏大丰石炭纪及早二叠世栖霞期䗴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在江苏大丰地区一个钻井的岩芯中采集的。(竹蜓)化石样品有15个,经鉴定有11属38种,含(竹蜓)层位分别归于下石炭统和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及船山组、下二叠统栖霞组。栖霞组之上覆地层为浦口组,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和州组之下为高骊山组,再下为金陵组。苏北平原在地层分区的归属上,属于华南地层区(张遴  相似文献   

17.
砚瓦山石灰岩及宝塔石灰岩中头足类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砚瓦山系”是1927年刘季辰、赵亚曾所创,以出露于浙西江山与常山间的砚瓦山而命名。本文所指的砚瓦山石灰岩与刘、赵两氏的砚瓦山系有所不同,因刘、赵两氏将胡乐页岩、宁国页岩及印渚埠页岩的一部分,误认为砚瓦山系的下部,并将黄泥岗页岩误认为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珊瑚化石,系卢衍豪教授于1942—1943年在陕西南部汉中梁山上二叠纪地层中采得。梁山区的上二叠纪,根据卢氏最近发表的论文,可以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石灰岩夹层燧石,厚约400余米,下部为页岩,厚仅2米,卢氏分別名其为吴家坪石灰岩和王坡页岩,相當于中国南方的乐平统。页岩中未曾发现动物化石,只有不能鉴定的植物化石碎片,而珊瑚化石则全部产在吴家坪灰岩中,它们和(?)科Codono-fusiella,Reichelina 及绿藻共生。吴家坪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根据已知材料,包括下列种属:(其中最后三种,已为曾鼎乾先生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现状,主要特征、在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演化上的意义及今后研究展望.贵州凤冈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黔羽枝)具有陆生维管植物的某些重要特征;新疆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群中出现了早期陆生维管植物主要类群,显示了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的早期特征;云南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的发现有助于对全球植物古地理分区的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纪具有丰富的微体植物(隐孢子、三缝孢、管状体和表皮等).为早期陆生植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我国是探寻陆生植物起源、分异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在志留纪地层中开展早期陆生植物化石的野外和室内工作,能够揭示各时段的陆生植物特征,提出新的观点和演化模式,将推进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系统演化的研究.随着我国志留纪陆生植物化石研究程度的提高,基于有力地层时代证据基础上建立的早期陆生植物组合(主要是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将为我国志留系划分和对比提供证据,特别是碎屑岩地区和化石十分稀少的层段.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中国晚奥陶世至志留纪的四射珊瑚十分丰富,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组织编写了各地区地层古生物图册和地层表,并作了断代地层的初步总结。作者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有关志留纪四射珊瑚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晚奥陶世后期至志留纪的7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