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翠雄 《蛇志》2006,18(1):62-63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多重生机,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自2002年以来,对我院收治住院的卵巢癌患者应用腹腔快速灌注化疗,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化疗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化疗后患者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及同期因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化疗的40例患者(化疗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4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体检组,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估。结果 肿瘤组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正常(++和+++)者占58.3%,与体检组及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组、化疗组和体检组对象中菌群正常者分别占18.3%、5.0%、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组、肿瘤组和体检组菌群抑制者分别占42.5%、35.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增高,化疗后患者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升高的同时生殖道感染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李冬 《生物磁学》2005,5(4):76-77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确诊时约70%的以上的患者已属晚期。而且其播散转移主要部位于腹腔内。腹腔化疗是卵巢癌化疗的一个主要途径。但由于采用PICC导管进行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所需时间较长(PICC导管共留置7个月,一般3个月),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再加上随化疗时间的延长所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潜在的腹腔感染的危险,患者往往拒绝采用这种疗法或不能坚持整个疗程而中断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为此,笔者采用认知重建法对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静脉化疗,观察组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腹水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8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腹痛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在实体瘤控制有效率上,观察组5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确诊时约70%的以上的患者已属晚期,而且其播散转移主要部位于腹腔内[1],腹腔化疗是卵巢癌化疗的一个主要途径[2].但由于采用PICC导管进行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所需时间较长(PICC导管共留置7个月,一般3个月),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再加上随化疗时间的延长所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潜在的腹腔感染的危险,患者往往拒绝采用这种疗法或不能坚持整个疗程而中断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为此,笔者采用认知重建法对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腹腔灌注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肿瘤内科行腹腔灌注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及SGA评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68例患者均行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称使用全静脉营养(卡文)支持,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的同时,在腹腔灌注化疗间隔期给予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安素),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变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前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无差异(P>0.05),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4 vs 8/34,P=0.040),肛门排气时间[(2.062±0.380)vs(2.820±0.312)]d和住院时间[(14.41±1.234 )vs(18.29±1.338)]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减缓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灌注化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肠道恢复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和女性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生育力保护已成为临床制定肿瘤患者治疗方案时常需权衡和解决的难题,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具体情况并制定生育力保护方案,已成为现代妇科肿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妇科肿瘤手术、化疗、放疗对生育力的影响,不同类型妇科肿瘤(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及不同群体(成年、儿童、特殊人群)治疗过程中生育力保护的新进展新理念,并探讨了可于保护女性生育力的新技术方法及伦理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胰腺癌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晚期胰腺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腹水控制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控制总有效率为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达60.0%,远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胰腺癌恶性腹水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对患者血清CEA(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19-9(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和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治疗前)与化疗1个月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清CEA、CA19-9、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478,0.668,0.315,0.55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P=0.017)。结论: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情况以及病原菌分布,并探讨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将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感染组,未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盆腔感染41例,感染率为10.68%,培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35株,占64.81%,真菌5株,占9.2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手术持续时间2h的比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开放手术的比例、术前化疗的比例、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比例和术后卧床时间7d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开放手术、术前化疗、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卧床时间长均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较容易并发盆腔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种因素可增加术后盆腔感染的风险,临床应加强防控措施,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黄优华  沈涛  徐强  石红建  王祁 《生物磁学》2013,(34):6711-6714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十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3.67%,对照组为2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发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行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n=40)仅行全身静脉化疗。持续四个周期后统计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持续随访,统计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觌察组总有效率(75.0%vs 5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vs 80.0%)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72.5%vs 55.0%)、2年生存率(27.5%vs 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6.8±2.1)月vs(13.8±1.8)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顾建瑶 《蛇志》2011,23(2):203-204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内,无法直接窥视,发生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又缺乏完善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方法,一旦发现恶性肿瘤时,往往已属晚期.晚期卵巢癌疗效不佳,故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已成为当今妇科肿瘤中威胁最大的疾病.紫杉醇是美国FDA 1993年批准的常规化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药物[1],卡铂生化物征与顺铂相似,但不良反应较低.我国近十多年来已应用该两类药物联合治疗卵巢癌,效果显著.我科自2007年以来,应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点滴治疗卵巢癌术后患者,经精心的护理观察,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辅以沙培林(注射用A群链球菌)联合丝裂霉素(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高危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64例,观察组:TUR-BT术后行沙培林联合MMC膀胱内灌注化疗32例,对照组;MMC单药灌注3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3.7岁,治疗随访时间为6~54个月,中位时间27.3个月。治疗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9.3%),1例患者疾病进展,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于术后7个月死亡(3.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疾病复发率及进展率均明显改善。结论: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复发率、进展率高,TUR-BT术后沙培林联合MMC膀胱内灌注通过局部化疗及免疫治疗联合,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复发和进展,降低患者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手术的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重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以传统模式由护理人员行PICC置管化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并按照维护手册的要求定期维护;观察组以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重干预措施的干预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围化疗期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性、PICC置管定期维护的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化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化疗的依从性、PICC置管定期维护的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化疗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患三重干预模式能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依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 (TK1)、环氧化酶-2(COX-2)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降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24个月内生存率、治疗前后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组患者24个月内生存率为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26%,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爱贞 《蛇志》2007,19(1):66-67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妇科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更为显著。通过及时、系统地化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甚至痊愈。在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和不适,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护士必须为病人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其减少恐惧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取江苏省溧水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153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以及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53例患者中,化疗前诊断糖尿病者占9.15%(14/153),未诊断糖尿病者139例,13.67%(19/139)化疗后空腹血糖升高,其中糖耐量异常者11人,占7.91%(11/39),诊病者5人,占3.60%(5/139),一过性血糖升高3人,占2.16%(3/15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需进一步分析原因,探索该现象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血清增殖侵袭基因表达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零五医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各为49例。对比两组疗效、血清恶性肿瘤相关因子、增殖侵袭基因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化疗后,两组增殖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核转运蛋白α2(KPNA2)、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5(MRPS5),侵袭基因整合素相关激酶(ILK)、核因子-κBp65(NF-κBp65)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侵袭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恶性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卵巢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却是青少年人群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其中生殖细胞肿瘤占首位,以畸胎瘤居多,交界性卵巢肿瘤较少见,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约占1%。青少年卵巢肿瘤较之成年人卵巢肿瘤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治疗以手术为主,并尽量保留性腺功能及生育功能。随着以铂类为主联合化疗的实施,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因此保留生育能力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另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