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莎  陆元志 《生命科学》2020,32(7):746-753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明确治疗靶点。随着TNBC基因组学、蛋白质基因组学、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了TNBC的生物学机制,推动TNBC转化医学研究与精准诊疗,但关于TNBC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进程的许多科学问题仍亟待解决。现对TNBC分子分型、基因组学研究、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总数的15%,是一种免疫组织化学亚型。通常发生于青年女性,有很高的复发率,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早,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大多数TNBC患者,常规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20%患者有很好的化疗敏感性,对化疗耐药的TNBC患者靶向治疗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寻找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提出TNBC新的治疗策略,有望去改善TNB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表达,也是所有乳腺癌亚型中侵袭性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TNBC还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和较差的预后特性。由于异质性高、临床特征复杂,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等手段仍是当前TNBC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严重的副作用、高复发风险和健康损伤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随着TNBC基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TNBC靶向治疗相关信号通路被揭示,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为TNBC的治疗提供了充满希望和前景的分子靶点。此外,其中一些治疗靶点在TNBC精确分型和精准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NBC靶向治疗中经典的合成致死通路、PI3K/AKT/mTOR通路、PD-1/PD-L1免疫通路等信号通路及其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近几年比较具有潜力的TNBC靶向治疗信号通路,包括肿瘤血管生成通路、多胺合成和分解代谢通路、SLC3A2/LAT1通路以及IGF-1/IGF-1R/FAK/YAP信号转导通路等。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存在于肿瘤癌巢内及间质中的淋巴细胞群体,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是有效且持续抗肿瘤反应的关键性基础。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的乳腺癌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乳腺癌,TILs在此类乳腺癌中浸润程度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TIL在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及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本文综述TILs在TNBC及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乳腺癌新的有效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虽然近年来肿瘤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乳腺癌依旧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相关的免疫治疗取得较大进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 1)及其配体PD L1、肿瘤突变负荷等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免疫治疗具有预测作用,并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 4)抑制剂在乳腺癌中取得极大进展,各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效用。肿瘤疫苗的使用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另一途径,虽然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成效,但绝大多数仍需深入研究,乳腺癌免疫治疗之途仅为开端,依旧需要大量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且长期的化学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耐药性已成为阻碍TNBC维持治疗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TNBC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且在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本文以化疗药物、放射、靶向和免疫治疗为切入点,总结了相关lncRNA的潜在靶点及调控机制,从lncRNA方面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最后提出针对lncRNA的可能治疗策略,为探索新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即雌激素受体阴性(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阴性(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乳腺癌亚型,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肥胖对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所有乳腺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阐述肥胖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从临床特点、生物学机制、靶向治疗及预后4个方面对最新研究结果做一综述,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这种难治性疾病的体重管理、初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性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13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75例)和NTNBC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妊娠、生育、哺乳、乳腺癌家族史、病程、临床病理学分类、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直径、ALNM、脏器转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5年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D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青年女性乳腺癌13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1063例的12.79%;在218例(20.51%)TNBC患者中,青年女性TNBC患者75例(34.40%);青年女性NTNBC患者61例,占845例NTNBC患者的7.22%。在乳腺癌家族史(21.33%vs5.19%)和病程5个月(29.33%vs19.67%)等临床特征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最大直径5 cm(20.00%vs8.20%)、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6.67%vs31.15%)、临床分期Ⅲ期(25.33%vs11.48%)、术后局部复发(17.33%vs11.48%)、ALNM(57.033%vs39.34%)以及脏器转移(16.00%vs4.9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性指标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76.47%和67.65%;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69.33%和60.00%,N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85.25%和77.05%。比较两组乳腺癌的5年OS及DFS存在明显差异(x2=4.374,P=0.030;x2=4.4684,P=0.03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和乳腺癌家族史是TNBC患者的隐匿性和易感性因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后局部复发、临床分期、ALNM和脏器转移等6项指标是影响青年女性TN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6.684~5.058,P=0.048~0.025)。结论:青年女性TNBC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倾向、病情隐匿、临床分期晚、增殖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高度异质性与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由于目前缺乏较为明确的治疗靶点,化疗依然是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病变易复发、转移,临床预后差。近年来,多组学新技术的应用与发现,尤其是蛋白质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等研究及个体化临床试验取得的新进展,为TNBC精准化和个体化诊疗带来新的曙光。该文就当前TNBC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恶性程度极高,且发病机制复杂,是乳腺癌分型中预后最差的类型,但目前其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敏感度仍处在较低水平。因此,亟须通过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分子探针,实现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核酸适配体是在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核酸序列文库中,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筛选获得的寡核苷酸序列。高效的分子识别能力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生物靶向分子,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通过筛选已获得了多种靶向TNBC细胞的核酸适配体。重点综述基于SELEX及其衍生技术筛选TNBC相关核酸适配体的新进展,以及核酸适配体在TNBC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随着免疫治疗概念的兴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开始成为肿瘤免疫的形态学评价标志物。TILs在许多方面对乳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量研究证实其可以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同时,对于TILs的评估已不再局限于浸润性乳腺癌中,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ICS)及转移性乳腺癌亦成为研究新领域。在此,本综述将围绕TILs与各类乳腺癌的预后、治疗关系予以阐述,从而体现TILs对当前乳腺癌病理及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所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乳腺癌的诊治规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近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中呈现基因扩增或受体蛋白高表达。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曲妥珠单抗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特异性抑制剂[1],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曲妥珠单抗分子靶向治疗相比于传统的化疗,具有特异性较强,毒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它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自然疾病进程,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死亡率极高.尽管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高度异质性和侵袭转移能力使得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与思路.随着免疫检查点封闭疗法的兴起,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走进人们的视野.Tim-3作为免疫检查点分子,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im-3可用于乳腺癌...  相似文献   

14.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肿瘤免疫治疗。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价格昂贵,质量易受不同批次的影响且存在免疫原性。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能与靶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短的单链寡核苷酸,素有“化学抗体”之称。核酸适配体易合成且成本低,质量稳定且免疫原性低,基于这些优势近年来也被开发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进展,主要包括核酸适配体通过靶向免疫检查点、共刺激受体、细胞因子、递送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间接调控肿瘤免疫进程,以及将核酸适配体修饰于细胞膜上直接介导免疫细胞靶向杀伤等。核酸适配体以多种方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作用,有潜力被开发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晚期伴转移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差,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因此,鉴定新的用于诊断和预测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标记、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成为迫切需要.近年来,mRNA的异常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m6A)对癌基因功能和表达水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逐渐成为恶性乳腺癌研究的焦点.本文分析和总结了m6A甲基化修饰及其调节蛋白参与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中m6A甲基化修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一步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提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何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合理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免疫组化指标在判断乳腺癌临床类型、转移情况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功能磁共振的发展,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等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乳腺组织的检查。研究功能磁共振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对乳腺癌的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罕见。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依据各自特点及疗效,在治疗中综合运用,使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随着治疗模式的改变、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越来越多的相关治疗机制被发现,能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乳腺癌治疗相关文献,主要从乳腺癌治疗相关进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制订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指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学在乳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N6-甲基化腺苷(m6A)修饰是最丰富的RNA修饰,参与调节乳腺癌细胞恶性行为的通路及癌细胞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同时,乳腺癌发病率居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首次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是严重危及我国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然而,乳腺癌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当晚期出现转移后,患者5年生存率差。m6A作为一种可能用于乳腺癌早筛的生物标志物及新的药物治疗靶点,给乳腺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系统地综述了m6A修饰相关因子及其在乳腺癌恶性行为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并列出现已知的一些靶向药物和潜在的早筛方法,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Palbociclib 是 2015 年 2 月 3 日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的乳腺癌新药,联合来曲唑作为以内分泌治疗为基础的初 始方案,用于治疗绝经期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ER2-)的绝经期女性晚期乳腺癌。Palbociclib 是首个口服、靶向性 CDK4/6 抑制剂,阻止细胞周期从生长期(G1 期)到 DNA 复制期(S1 期)的转变,从而抑制肿瘤增殖,其上市为 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介绍 palbociclib 的化学合成、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及专利保护情况等 , 为抗乳腺癌新药 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每年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升高,其中乳腺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易于操作、准确性好等诸多优点,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临床上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乳腺癌早期转移标志基因及序列的检测,为下一步乳腺癌病人实际样品的检测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从而有效降低了乳腺癌死亡率,并且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并准确的检测出乳腺癌转移标志基因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