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  孙曼霁 《生命科学》2007,19(2):208-213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合成、分泌、调节及生物学活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分泌受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正向调节。GH/IGF-1轴活性下降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GH/IGF-1缺乏可引起衰老及神经退行性变(AD)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相应激素的补给可以抑制或逆转这种认知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H/IGF-1参与AD型痴呆病理过程,对AD有很好的治疗应用前景。本文就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AD发病中的机理和药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VEGF、IGF-1、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VEGF、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视力快速恢复,用药安全性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46眼)及对照组46例(46眼)。对照组患者实施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再进行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P0.05);两组患者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更高(P0.05);CMT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IGF-1、EP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IGF-1、E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激光治疗,并可有效改善VEGF、IGF-1、EPO水平,这可能对抑制血管新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机械生长因子(MGF)E肽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剪接后的一段长40个氨基酸残基的延伸肽,其编码基因由IGF-Ⅰ基因的外显子5、6及部分外显子4组成。近年来的实验证明,MGFE肽能独立发挥促进肌肉肥大、修复肌肉损伤、保护神经元、提高心脏功能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望对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大脑局部缺血等相关病症的新型药物开发产生重大推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手段的开发,感光色素蛋白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各种针对视觉传导神经环路的不同环节的感光色素蛋白干预手段陆续出现,本文结合感光色素蛋白在视力恢复中的研究进展,介绍光遗传学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而光遗传学研究的核心工具是感光色素蛋白。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感光色素蛋白的改进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6.
运动防治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改善其紊乱的糖脂代谢,但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胰岛素类生长因子1(IGF-1)和IGF-1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上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动防治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机制,部分与运动增加血清IGF-1、降低IGFBP-3水平和提高IGF-1活性(IGF-1/IGFBP-3摩尔比)有关。本文综述了IGF-1、IGFBP-3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运动防治上述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骨骼肌损伤后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局部注射外源性IGF-1或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损伤处骨骼肌细胞过表达IGF-1,均能促进损伤骨骼肌再生。IGF-1促进损伤骨骼肌修复的机制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激活骨骼肌卫星细胞,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分解;抑制骨骼肌炎症反应,并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细胞表达胶原蛋白,减少骨骼肌纤维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营养因子和生血管因子,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和血管再生。因此,IGF-1在骨骼肌损伤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国际通用的Duker-Elder眼底分期标准分为Ⅰ期组69例,Ⅱ期组57例,Ⅲ期组24例。选取同时期该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无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GF-1和ET-1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Duker-Elder眼底分期的增加,血清ET-1水平呈不断升高趋势,IGF-1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变程度与血清IGF-1水平呈负相关,而与ET-1水平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病程、孕周、血压、体质量、蛋白尿、红细胞压积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3W、血压≥160/110 mm Hg、体质量>85kg、蛋白尿为+++、红细胞压积>0.35均是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孕周>28W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IGF-1、ET-1的异常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息息相关。血压、病程、蛋白尿、体质量、红细胞压积均是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周则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IGF-1、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复方血栓通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复方血栓通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以及血管瘤体积情况、血清VEGF、IGF-1、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复方血栓通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血管瘤体积以及血清VEGF、IGF-1、NSE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复方血栓通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血栓通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IGF-1、NSE水平,减少复发,延缓血管增殖,改善患者视网膜状况,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关系。有研究证实给予IGF-1后,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质代谢,IGF-1基因缺失的动物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低水平的IGF-1还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肝纤维化有关,而T2DM和NAFLD与胰岛素抵抗共存,T2DM合并NAFLD患者IGF-1水平更低。IGF-1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IGF-1水平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为IGF-l在今后治疗T2DM和NAFLD的提供了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严重致盲的常见眼科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仍是棘手难题.视网膜组织难以获取且无法培养,使视网膜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很困难.由于动物与人的视网膜存在显著的种属差异,既往诸多动物实验结果往往难以转化落地而解决实际治疗问题.视网膜类器官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希望.它使视网膜相关疾病能重现在细胞培养皿中,用于疾病致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研究,更重要的是可用于细胞移植替代变性的视网膜细胞,有望使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但也必须认识到视网膜类器官模拟疾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分化稳定性低、缺乏血管及神经免疫细胞等瓶颈问题.虽然微流控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应用改善了视网膜类器官的分化和培养,但当前的技术只能做到“类器官”,尚未达到“视网膜器官”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视网膜类器官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发展可用于再生医疗的视网膜器官,以期更好地推动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CA125水平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取同时期参加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血清VEGF、IGF-1、CA125的水平,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患者的疗效。结果:34例痛经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改善,最终29例完全缓解,有效率85.2%。患者组治疗前血清VEGF、IGF-1、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组血清IGF-1、VEGF和CA125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术后6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血清IGF-1、VEGF、CA125的变化可能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中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视网膜中,Muller细胞被视为具有干细胞特性及再生修复能力,刺激内源性干细胞活化增殖并向视网膜前体细胞去分化,或许是治疗视网膜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在高等哺乳动物视网膜中,Muller细胞自发去分化的能力极为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能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去分化及再生修复。阐明这些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将对利用内源性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分子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合位点,建立了研究IGF-1与IGF-R1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模型;利用基因体外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7种IGF-R1突变体;然后通过报告基因活性的定量分析,在酵母双杂交模型中检测了IGF-1与各种IGF-R1突变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初步确定了IGF-R1分子中IGF-1的结合位点,并且IGF-R1分子上N237、T238在与IGF-1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简称hIGF)是一类既有细胞分化和增殖活性,又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包括IGF-1和IGF-2两种。其中IGF-1的功能比较清楚,而IGF-2的作用正在研究中,可能在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脑组织和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IGF-2能刺激一些细胞系的生长,对不同的肿瘤起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的作用。最近又发现IGF-2能刺激神经及肌肉的再生。由于天然IGF-2的分离困难,我们利  相似文献   

16.
IGFs系统包含3个配体(IGF-1、IGF-2、IGF-3)、2个受体(IGF-1R、IGF-2R)和6个IGF结合蛋白(IGFBP).生殖和生长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两者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生长轴和生殖轴相交联的关键因子.最近研究表明:鱼类性腺的发育及成熟伴随着细胞分化和组织生长,传统的生长因子IGF-1、IGF-2和最近发现的IGF-3,对鱼类性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鱼类特有的配体IGF-3的结构,鱼类IGFs系统的信号通路及其与鱼类性腺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窒息新生儿脐血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正常新生儿(67例,对照组)和窒息新生儿(50例,窒息组)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窒息时脐血VEGF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升高(t=-9.944,p<0.01),IGF-1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下降(t=-15.943,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VEGF水平的上升与IGF-1水平的下降,提示两者均可能参与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检测新生儿脐血VEGF与IGF-1可望成为反映新生儿窒息程度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顾以韧  张凯  李明洲  李学伟  朱砺  王金勇  陈磊 《遗传》2009,31(8):837-843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长白猪和梅山猪的背最长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和-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2受体(IGF-1R和-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5(IGFBP-3和-5)基因mRNA丰度在初生(0月龄)、1、2、3、4和5月龄间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品种间和不同月龄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猪种出生后IGF-1 mRNA表达量均表现为逐渐上调, 而IGF-2则恰好相反, 表现为逐渐下调。这与IGF-2主要在胚胎期发挥作用, 而IGF-1则主要在动物个体出生后才发挥促进细胞增殖和个体发育功能的特点相符。IGFRs mRNA与IGFs mRNA 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并不相似, 提示背最长肌组织中IGFRs mRNA 的表达可能没有受到组织局部产生的IGFs调节。长白猪的IGF-1R、IGF-2R 和IGFBP-3 mRNA表达量均在2月龄时达到最高峰, 提示2月龄可能是长白猪IGFs系统发挥作用最为明显的生长发育阶段。以上结果初步揭示猪生长发育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和品种差异, 为深入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基因的相互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极易因激光意外事故、中枢神经或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异常改变,严重威胁视功能。目前,仍没有针对哺乳动物视网膜损伤的完善修复机制。视网膜“干细胞”穆勒胶质(MG)细胞不能自发进入细胞周期,基因编辑手段可使MG细胞转分化,从而具有视网膜祖细胞的能力。转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因子对MG基因组重编程至关重要。基因编辑治疗利用腺病毒、慢病毒等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促使哺乳动物受损视网膜中MG细胞激增和去分化,损伤的视网膜神经元再生。与传统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服药相比,基因疗法的出现有望实现通过一次治疗达到修复目的。文章就视网膜修复机制、调控视神经再生的信号通路以及基因治疗修复损伤视网膜研究现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相关的发展趋势。未来基因编辑治疗将会给视神经再生修复研究带来深刻变革,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的单链碱性多肽,主要由肝脏合成,大部分存在于血液中。IGF-Ⅰ在神经营养、胚胎发育、生长迟滞和代谢调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性神经炎的应用中,国外已进入Ⅱ、Ⅲ期临床。但是血浆中IGF-Ⅰ含量很低(<1mg/100L血浆),靠纯化天然IGF-Ⅰ根本无法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因此通过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