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Kupffer细胞是位于肝脏中的特殊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脏疾病中起关键作用。多项研究表明,Kupffer细胞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Kuffer细胞在NAFLD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多重作用,旨在为NAFLD的治疗提供一个有效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指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西药尚缺乏治该病的特效药,主要是运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中药在治疗NAFLD方面具有安全、毒副作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对中药治疗NAFL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梳理了国内外治疗NAFLD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等方面详细阐述中药治疗NAFLD的现状,旨在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居民中NAFLD正呈现低龄化和迅速上升的态势。而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等诸多因素相关。“肠-肝轴”学说的提出,使医药界同仁普遍认识到肠道益生菌在NAFLD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随之引发了关于肠道益生菌对NAFLD治疗价值的思考与探索。该综述主要对益生菌改善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NAFL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也逐年递增.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脂毒性凋亡、炎症反应失调等现象.本文着重对脂代谢紊乱在NAFL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细胞脂毒性、胰岛素抵抗及肠道菌群紊乱在其中的作用也进行简要描述,旨在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一系列应激状态下,自噬会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出现,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研究表明,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早期阶段,自噬增加有助于肝内脂质降解,缓解病情;而在后期阶段,自噬增加却会加剧病情发展。胰岛素抵抗可能会促使非酒精性肝病发生糖尿病,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种最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多项研究证实,自噬增加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维持胰岛β细胞的结构、数量以及功能也有重要作用。旨在阐述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一种流行性代谢疾病,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NAFLD的形成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而线粒体与补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线粒体与补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内在关联及协同作用目前尚不十分...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肠内和肠外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肠道微生物作为一个新的重要参与者,其群落的改变和紊乱在诱发和加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的肠道中含有多样化的微生物代谢分子,它们都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的可能。这些代谢分子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症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近来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代谢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且机体免疫系统也在不断巡视肠道微环境中微生物群的代谢状态和微生物组成结构。文章着重阐述了微生物及其代谢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发展和活动中的作用,期望能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及其在NAFLD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为新疗法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文静  范江霖 《生命的化学》2020,40(9):1500-1506
PPARα和FXR都是代谢性核受体。PPARα激活后诱导脂肪酸氧化,FXR控制胆汁酸稳态,这两个核受体还可互相作用参与肝脏能量平衡的调节。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PPARα和FXR会协同调控或者反向调控脂肪酸代谢、葡萄糖代谢、胆汁酸代谢和自噬途径,交互作用以调节肝脏能量平衡。本综述将概括和讨论PPARα和FXR功能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肝炎症、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失调等在NAFLD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潜力。本文我们综述了NAFLD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了N-3PUFA作为NAFLD潜在治疗方法在预防NAFLD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性死亡病因,死亡率仅次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据统计2016年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达180万。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肺结核疫情国,随着医疗费用和其他社会经济负担的不断增加,有关肺结核作用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通过各种机制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iRNA在肺结核中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校和其他单位送检的3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NASH患者和4例NAFLD肝硬化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用2.5%戊二醛、1%锇酸双固定、Epon 812包埋,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脂滴沉积、以小脂滴为主,可互相融合。NASH患者的肝细胞都可出现大量脂滴积聚,为大小脂滴混合型、内容物主要为中等电子密度、比较均一的甘油三酯,部分脂滴周围可见磷脂成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脂滴也互相融合。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多形性线粒体、基质颗粒增多、线粒体增大和嵴的丧失是主要的电镜异常发现,线粒体内还可见副晶格样包涵体。部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NASH患者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Kupffer细胞增生不明显,NAFLD肝硬化患者Disse间隙和肝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结论:NAFLD具有较为明确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引发的一种慢性肝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并增加社会经济负担。AFL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众多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AFL的发生发展。AMPK属于真核细胞Ser/Thr蛋白激酶家族的一员,在协调细胞糖脂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乙醇会抑制肝脏AMPK活性而诱导AFL的发生,而激活AMPK通路可有效缓解AFL。该文着重就目前AMPK介导的脂代谢信号通路在AF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情况,以探求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G、TC的变化及肝组织RBP4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p<0.05)。造模组肝组织RBP4的mRNA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造模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p<0.05)。结论: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因此RBP4可能作为一个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情况,以探求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G、TC的变化及肝组织RBP4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p〈0.05)。造模组肝组织RBP4的mRNA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造模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p〈0.05)。结论: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因此RBP4可能作为一个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内脂肪过量堆积的慢性疾病。生理解剖结构上的“肠-肝轴”表明肠道和肝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一般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干预脂质代谢、产生内源性乙醇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来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没有确切的药物,增加有益肠道菌群的因素,如益生元、益生菌等能够调节肠道的微环境,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无酒精滥用的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肝病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肝病医学难题。随着抗脂肪肝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制作得到很好发展。近年来,在大鼠、沙鼠、小鼠、兔和小猪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食物、胃肠外营养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等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为研究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提供了机会。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合理应用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脂肪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环境、遗传背景以及代谢应激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多因素疾病。所涉及到的机制复杂,目前已经证实的治疗NAFLD最有效的方法是,饮食干预和锻炼以减轻体重,尚未有专门用于治疗NAFLD的药物。大量的体内外实验证实,多种天然药物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干预NAFLD,且疗效显著。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常用天然药物防治NAFLD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新药研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肝病之一,其发病率仍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NAFLD是一类包含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等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并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威胁人类健康。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且尚没有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该文主要就NAF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AFL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小杰  周燕  李汛 《生命的化学》2021,41(11):2434-2444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慢性疾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是其最主要表现.肠道微生物和昼夜节律在调控机体代谢稳态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且二者还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机体代谢过程的多个方面,这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相关键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Nrf2及其相关因子在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分别于4、12周末处死,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内脂肪沉积变化,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Nrf2及其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4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和肝组织TC、TG、LDL-C等指标较同期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1,P〈0.05),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脂质含量持续增高(P〈0.01,P〈0.05),肝组织HDL-C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比4周变化明显。②4周和12周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沉积大量脂肪滴,肝细胞脂肪变严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且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内脂肪沉积以及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Nrf2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P〈0.01)。③4周、12周模型组大鼠Nrf2、H01、NQOt、rGCS、GS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抑制,且12周比4周变化明显(P〈0.01,P〈0.05)。结论:Nrf2及相关因子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NASH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