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膜脂与植物的抗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是限制植物分布及其生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从1778年Bierkander报导8种植物在1-2℃低温下死亡现象至今,已有许多科学工作者对植物的寒害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生理干旱”(Sachs,1864)、“饥饿”(Molisch,1896)、“代谢失调”和“毒物积累”等假说。这些假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植物发生冷害原因,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随后的一些研究者对植物的几种冷害生理反应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有毒物质积累和代谢活动失调都不是冷害的原初反…  相似文献   

2.
水稻障碍型冷害是指低温使水稻生殖器官直接受害而不能正常发育或生理机能受到破坏而造成颖花不育的问题。由于这种冷害是致命性的,一旦发生会酿成严重减产。近年来随着稻作区的扩大和北移,冷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弄清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迫在眉捷。水稻障碍型冷害有三个敏感期:小穗分化期、小孢子初期、抽穗开花期。其中对抽穗开花期的冷害机制,王洪春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小穗分化期遇低温造成的危害较小,这方面的报导也不多。因此本文只准备表述小孢子初期的冷害不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寒指标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190,自引:0,他引:190  
植物的低温危害包括冷害和冻害,前者由0℃以上的低温引起,后者则由0℃以下的低温造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以上两种低温危害都会出现。但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低温表现出不同的抗性。通过抗寒性的鉴定可以确定不同植物的低温适应能力。鉴定植物的抗寒性既需要合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的逆境生理中,低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低温伤害可分为冻害和冷害两大类型,冻害是指冰点以下低温引起植物体内结冰(细胞间隙结冰或细胞内结冰),使原生质脱水凝固或受机械损伤而造成的伤害现象。冷害主要是指热带、亚热带植物由于冰点以上低温(10—12℃)引起的代谢失调而造成细胞伤害的现象。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将冷害分为两类:一是直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种子对低温吸胀冷害比较敏感,尤以低活力的陈种子更为突出。通过PEG引发或吸湿回干等“渗控”预处理可以达到有效减轻吸胀冷害起到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气候较为冷凉,低温冷害一般是3~4年出现一次,它具有温度低,日照少等特点,群众称之为“哑巴灾”。低温对水稻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5~40%。本文着重探讨水稻从幼穗形成到灌浆期间低温影响的规律,以了解低温冷害造成减产的机理,为采取防御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物低温冷害监测与模拟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温冷害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气候变化使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时有发生,东北中部冷害每8年发生一次,开展作物低温冷害研究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冷害形成机理上可以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及混合型冷害3类,其冷害指标主要针对不同作物有所差别.基于站点的冷害监测小尺度,GIS等新技术提供的精确温度指标可进行区域监测.遥感技术通过监测下垫面温度(LST)和植被指数(如NDVI)可监测障碍型冷害.基于数理统计、气候模式和作物模型耦合、天气预报的发育期和产量预报的低温冷害预报方法已得到应用.作物模型可依据作物发育进程和产量损失等对冷害损失评估,同时与遥感信息等结合可进行区域灾害评估.最后讨论了中国低温冷害监测和预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1961-2013年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若子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16,36(14):4386-4394
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气象数据、《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167-2012)行业标准》,结合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给出了东北三省低温冷害强度分级,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法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法分析了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位分布型以及东西反相位分布型。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强度的时间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61-2013年东北三省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呈波动减小趋势。低温冷害强度区域差异显著,按照低温冷害强度强弱可分为黑龙江-吉林北部区(Ⅰ区)、吉林南部-辽宁北部区(Ⅲ区)和辽宁南部区(Ⅱ区)。研究结果可为东北三省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和采取有效的减灾避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三倍体的诱发研究I.温度体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度休克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受精卵,结果表明,用0、6和9℃的低温休克,温度越低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孵化率也越低。用30和33℃的高温休克,温度越高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的伤害也越大,孵化率表明显降低。低温和高温休克都能诱发三倍体。三倍体的最高诱发率,低率(9℃)为43.8%,高温(30℃)为32%,并获得三倍体蚤状幼体。对虾三倍体的诱发成功,为对虾的我多倍体育种提供了可能。 The fertilized eggs of Chinese prawn(penaeus orientalis),were treated with cold and heat shocks at various time intervals after spawning and various time continuations to induce triploid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with 0℃,6℃ and 9℃ cold shocks,the cell division was inhibited more intensely and the hatching rate became lower as the temperature got lower or the treating time lasted longer.With heat shocks at 30℃ or 33℃,the higher temperature was or the longer the tratment lasted,the more seriously the cells were damaged or the lower the inducing rate became.Both cold and heat shocks could induce triploid.The highest indueing rate was 32% with heat shock and 43.8% with cold shock respectively.The successful induction of chromosome triploidy in prawn provided probability for the polyploid breeding in these species.  相似文献   

10.
李蒙  朱勇  张明达  黄玮 《生态学杂志》2013,32(6):1645-1652
使用1961-2009年云南烤烟种植区62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基于低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模型,采用线性趋势及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低温冷害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春、夏、秋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逐年变化均呈减弱趋势,春季减弱最为显著,夏秋减弱趋势不及春季且不显著;春、夏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高,在2001-2009年最低,秋季则为60年代最高,70年代最低;各季节中低温冷害指数呈减弱趋势及变化显著的站点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M-K检测表明,春季低温冷害指数全省逐年平均值变化趋势显著,并在1997年出现突变点,而夏季和秋初变化均不显著,春季全省发生显著突变的站点达30%,但夏秋季不到10%,各站点出现突变的时间以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末期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早春极端低温对龙眼成花的影响及芒果和荔枝花穗冷害发生时应对措施的效果,在2008年早春低温冷害时,通过抹除芒果和荔枝的冷害顶生花穗,研究该应对措施对促进腋芽再分化花芽并抽生花序的效果,并在低温冷害后,对不同龙眼品种的成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抹除荔枝冷害顶生花穗后能显著促进黑叶、钦州红荔、糯米糍、立夏红腋芽再生花序,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139、62.5、28和29穗,分别比对照的高119、22.5、25和26穗;而妃子笑、三月红、桂味和禾荔的处理树和对照树之间差异不明显。抹除芒果冷害顶生花穗后,台农1号、贵妃、桂热82号、红象牙和金穗芒的平均单株成花数分别为92、18、131、20.5和18穗,明显高于对照;而凯特芒、桂热120、吉尔、紫花芒和金穗芒处理树和对照树之间差异不显著。龙眼低温冷害后成花较好的有桂明、储良、石硖、小广眼、大乌圆和大广眼,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88、67、52.7、52、51和50穗;其次是桂香、乌龙岭、东壁、立冬本和早白露,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39、26、25、23.5和21.5穗。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以溶质型桃品种(中油桃13号、春美和中油桃4号)和硬质型桃品种(中油桃18号、中桃9号和白如玉)为试材,分析桃果实在4℃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及乙烯释放规律,探索不同肉质桃果实冷害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硬质型桃果实的冷害症状主要表现形式是果肉发生褐变,而溶质型桃的冷害症状以果肉木质化和絮败为主。(2)相对室温贮藏而言,短时间冷藏可以抑制溶质型桃果实内源乙烯的释放,但长时间低温冷藏会导致冷害发生,刺激乙烯释放量迅猛攀升;长时间的低温贮藏也会诱导硬质型桃内源乙烯的释放;在低温贮藏期间,毛桃品种果实乙烯释放高峰会比同种肉质类型的油桃品种推迟5~10 d,毛桃相较于油桃对低温的耐受性更强。(3)溶质型桃果实采后软化迅速,但其果实硬度下降速率在低温下受到明显抑制,在冷藏后期还维持在15N上下,而硬质型桃果实硬度在低温和常温贮藏期间受影响较小。(4)不同肉质类型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期间变化幅度均不大。研究发现,不同肉质型桃受到冷害的症状和乙烯释放的模式均不相同,该结果为不同质地的桃果实合理低温贮藏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低温冷害动态评估和预测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马树庆  刘玉英  王琪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05-1910
为了防御和减轻玉米低温冷害,应用改进的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采用新的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和参数,建立了玉米低温冷害发生及损失程度的动态预测和评估方法.该方法遵循积温学说和玉米生物学、生态学原理,用相对积温作为发育期预报和灾害判别的主导因子,用干物质亏缺率代表冷害减产率.经代表地区不同气候年型的验证和试用,证明该冷害预报和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经过参数和指标调整后,可应用于东北地区各地.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寒区大豆低温冷害指标对系统分析高寒区大豆适应气候变化对策、防灾减灾及其他胁迫的协同适应技术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1980—2020年黑龙江省大豆低温冷害灾情史料、生育期资料及研究区78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GIS技术匹配生育期与气象数据,考虑不同生育阶段积温距平、日平均气温低于生育下限温度的持续日数,构建高寒区大豆综合性冷害指数。利用K-S分布拟合检验及置信区间下限值确定阈值方法,构建高寒区大豆关键生育阶段低温冷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 大豆播种-出苗期,研究区大豆轻度、中度、重度冷害低温指数下限值分别为0.061、0.115、0.237;出苗-开花期分别为0.072、0.152、0.312;开花-成熟期分别为0.133、0.245、0.412。由低温指数反演的黑龙江省大豆低温冷害时间分布与历史灾情记载吻合度很高;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纬度特征,冷害发生频率呈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害对哈密瓜外部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哈密瓜(Cucumis melo L.)冷害症状在外观上初始表现为不规则的小斑点。随着冷害的加重,变为水浸状下陷斑,并迅速引起链格孢(Alternaria)腐烂病。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发现在0—2℃冷害温度下,哈密瓜的表皮细胞下数层薄壁细胞首先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扁平化,从而导致表皮组织下陷,冷害症状的起始部位在气孔处。冷害温度破坏细胞原生质膜、液泡膜及胞间连丝。叶绿体对低温比较敏感,冷害后期,叶绿体已全部解体,而线粒体仍具有完整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可使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引起死亡。低温伤害可分成冻害和冷害两大类型。1.冻害(frost damage):是指温度下降到冰点(0℃)以下,植物体内结冰(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结冰),使原生质脱水凝固或受机械伤害而造成的。2.冷害(chilling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作物模型的低温冷害对我国东北三省玉米产量影响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建平  王春乙  赵艳霞  杨晓光  王靖 《生态学报》2012,32(13):4132-4138
以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为研究对象,对作物生长过程模式WOFOST进行适当改进,同时对模型在区域上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检验,然后利用改进的作物模型实现低温冷害对玉米影响定量分析和动态评估。以1961—2006年共46a平均气温驱动下的模拟产量作为正常年份的产量水平,当年实际气温驱动下的模拟产量跟平均气温驱动下的模拟产量对比,以减产率和气象条件作为灾害严重程度划分的标准,利用数值模拟试验,确定导致减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量值,进而确定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低温冷害影响评估,包括历年典型低温冷害年份影响评估和年代际影响评估。从年代模拟结果来看,近50a来各年代冷害分布大致规律均表现为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地区,即表现为由东北至西南方向呈递减的趋势,冷害造成玉米减产面积及冷害等级各有差别。评估结果基本上可以较好地反应历史实际情况且与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低温预贮[(5±1) ℃ 3 d]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及转录因子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贮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显著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和抑制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增加,有效地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在贮藏末期失水较少,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可见,低温预贮处理可以减轻‘红阳’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对控制‘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入揭示不同发育期、不同强度和持续日数的低温冷害对玉米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对农业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套灌区玉米低温冷害为研究对象,在对WOFOST模型进行参数校准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模型在研究区域上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检验,同时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强度和持续日数低温对玉米贮存器官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出苗-灌浆期中的每个发育期发生低温时,玉米贮存器官生物量累积和产量对低温强度和持续日数的响应程度基本一致;当降温强度不同、持续日数相同时,灌浆期低温对玉米产量和贮存器官生物量累积的影响最大;当降温强度相同,持续日数不同时,低温持续日数1 d,玉米拔节至抽雄期发生的低温对贮存器官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最大,低温持续日数大于3 d时,玉米灌浆期发生的低温对贮存器官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发生时段不同时,出苗至拔节期发生的低温,玉米产量和贮存器官生物量随低温持续日数增加而减少,但持续日数相同,不同低温强度对其影响差别不大;其他发育阶段随着低温强度加大,持续日数增加,玉米产量和贮存器官生物量减少。本文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影响的实际情况,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利用幼苗存活率、冷害指数、叶片数、株高及叶绿素含量5个指标对303份黄瓜核心种质进行了低温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5个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幼苗存活率和冷害指数均有明显向低值和高值区域偏离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冷害指数与幼苗存活率、叶片数、株高及叶绿素含量4个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群体的低温耐受性,共筛选获得28份耐低温种质,为黄瓜耐低温的品种选育及进一步深入挖掘低温耐受性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