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春黄菊族一些属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花粉外壁表面纹饰的不同,可将春黄菊族中下列各属分为两大类群:(1)明显具刺:亚菊 属Ajania Poljak., 女蒿属Hippolytia Poljak., 百花蒿属Stilpnolepis Krasch.。 (2)具退化状小刺:紊蒿属 Elachanthemum Ling et Y.R.Ling,线叶菊属Filifolium Kitam., 画笔菊属Ajaniopsis Shih,喀什菊属 Kaschgaria Poljak.),栉叶蒿属Neopallasia Poljak.,绢蒿属Seriphidium Poljak.。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我们认为将紊蒿属和百花蒿属仍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属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对35种1变种柃属(Eurya)植物种子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对大小(长×宽)RS值和种皮表面纹饰作为种子形态比较的特征参数。结果显示,柃属种子根据相对大小RS值可划分为小型(RS<1.0),中型(1.03.0)三个等级,最小的种子相对大小不足0.5,最大的种子相对大小超过10;种皮表面纹饰分为负网纹和网纹两种类型,网纹类型在网眼的方向性、网眼形状、网眼深度、网脊特点等方面呈现出种间多样性,可用于类群的比较和鉴别。文中同时还探讨了种子大小及种皮微形态在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推测了种皮表面纹饰的演化路线,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微形态特征对本属植物系统分类及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属内一些关键种系统位置的分析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标本,对中国喀喇昆仑山菊科春黄菊族植物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喀喇昆仑山菊科春黄菊族共有5属28种2变种,分别占该区菊科植物属种总数的20.0%和30.8%;其中中国喀喇昆仑山新记录种2种--羽叶扁芒菊[Waldheimia tomentosa (Decne.) Regel]与草原绢蒿[Seriphidium schrenkianum (Ledeb.) Poljak],无本区特有种与仅分布种.该区春黄菊族植物寡种属占优势,但种级水平多种属(蒿属Artemisia L.)种数占优势;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占总属数的80.0%;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92.8%.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春黄菊族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分布在中国的春黄菊族(Anthemideae)中的25属98种植物叶的表皮结构进行了观察。1.毛状体的类型适于作为本族自然群、属、亚属、组或系的分类特征。2.轴型、半平列型和螺旋型等复合结构的气孔适于作属以下各单位的分类依据。3.表皮细胞的大小、气孔的保卫细胞长度和 T 型-毛的顶端长度等,这些只是数量特征,在本族分类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属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70多份五味子属种子样品,并拍摄了照片,其中34幅展示在文中。选取代表27个分类群,34个居群的36份种子样品,每份样品20粒,测量长、宽、厚,取平均值。采用“相对体积”这一新概念作为种子形态比较的一项指征。同时对种子整体照片所呈现的表面纹饰进行了分析归纳,将其分为4个类型:(1)平滑或基本平滑,(2)有明显的皱纹,或有或疏或密的疣状突起,(3)有密集而显著的乳头状突起,(4)密被不规则的、有结节的绳索状突起,突起物曲折蜿蜒,酷似哺乳动物的大脑。综合种子的大小、颜色、表面整体纹饰以及雄蕊群特征等分析的结果表明,少蕊组sect.Maximowiczia、五味子组sect.Schisandra和球蕊组sect.Sphaerostema的种子形态分别与其雄蕊群特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多蕊组sect.Pleiostema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但种子形态与与其雄蕊群特征之间仍然有部分相关性。本文以种子的整体形态为基础讨论五味子属种子表面形态在该属分类上的意义。研究种子整体形态得到的证据与研究种子表面微形态得到的证据一致,不支持林祁(2000)和Saunders(2000)对五味子属的分类修订,也不支持刘玉壶(1996)将球蕊组sect.Sphaerostema划分成两个亚属的修订。  相似文献   

7.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沙棘属(Hippophae Linn.)6种6亚种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沙棘属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等性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同时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种及种下类群的分类、鉴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种皮微形态可分为4种类型:拟脑纹状纹饰、线纹-穴状纹饰、近平滑-细疣状纹饰、浅穴-疣状纹饰.从内果皮和种皮结合程度及种皮表面光泽一致性等方面可明显地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二者紧密结合与分离两种情况,基本支持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有皮组和无皮组两大类群的观点,但观察结果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野牡丹属植物种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产5种野牡丹属植物的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颜色、数量、大小、形状、千粒重和萌发率等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野牡丹属不同植物果实中都有浅、深两种颜色种子,其数量比多在1:2左右。种子形状为类肾形、类三角形、类半圆形、类圆形。浅色种子较饱满,能萌发;深色种子多数干瘪,不能萌发。同种植物浅色种子的千粒重约为深色种子的2倍;不同植物千粒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展毛野牡丹〉地苍〉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野牡丹。野牡丹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97.55%,地苍最低,为12.63%,种子萌发率与采种时期有密切关系。对种子表面做电镜扫描,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和细叶野牡丹种子表面纹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突起;地苍种子表面呈不规则的皱痕;展毛野牡丹种子表面有脊和谷,脊顶部有突起,谷布满穴。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对十大功劳属24种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十大功劳属植物种子颜色为黑色,长3.4~6.7mm,宽1.7~3.5mm,属大型种子,形状多样;外种皮纹饰为网纹状,网眼形状、大小及网脊粗细、凸凹在不同类群间不完全相同,种内变异稳定,据此可将十大功劳属植物种皮纹饰划分为9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形态在十大功劳属内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但不支持Ahrendt将十大功劳属下分为2个groups,4个sections,14个subsection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珍珠菜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1种珍珠菜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黑腺珍珠菜型和金爪儿型。珍珠菜亚属的7种植物均属于黑腺珍珠菜型,黄连花亚属的4种植物均属于金爪儿型。种皮微形态特征支持以雄蕊群的构造为主要依据的属下分类系统,在亚属级水平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字花科四属植物叶片的表皮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十字花科岩荠属、阴山荠属、泡果荠属、棒毛荠 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形,气孔主要分布于表皮,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或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有各咱条纹状角质层纹饰。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间有明显的类群特异性,又有一定的过渡类型,为岩荠属及近缘属的合理划分提供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测定,对中国独行菜族部分属及相关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独行菜族是多系类群,在分子树中,所研究的中国独行菜族部分属植物被分别聚在了3个不同的并列系中,其中,荠属(Capsella)和亚麻荠属(Camelina)与南芥族的3个属聚在系Ⅰ,认为应将二者分别从独行菜族和大蒜芥族中移出,划入南芥族中;菥蓂属(Thlaspi)和菘蓝属(Isatis)与大蒜芥族的3个属聚成系Ⅱ,支持将二者移出独行菜族,划入大蒜芥族的观点;独行菜属(Lepidium)、臭荠属(Coronopus)和群心菜属(Cardaria)三者关系密切,组成系Ⅲ,其中臭荠嵌入独行菜属中,支持将臭荠属合并到独行菜属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独活属15个种的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种的外果皮表面细胞为凹陷型,细胞形状为4~6边形、不规则形和细胞轮廓不可见.(2)外果皮纹饰可分为网状纹饰和条状纹饰两类;多数种类具有尖囊状或带状表皮毛以及鳞片状或颗粒状的分泌物.(3)其微形态特征在独活属属下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种的划分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4)结合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和解剖学等特征对钝叶独活(H.candicans var.obtusifolium)和长裂叶独活(H.millefolium var.longilobum)的系统位置分析认为:将钝叶独活作为白亮独活的变种处理较恰当;将长裂叶独活作为种(H.longilobum)处理,系统位置在裂叶独活(H.millefolium)之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18种棱子芹属植物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果实微形态在外果皮细胞轮廓、表面纹饰和表皮分泌物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棱子芹属下分组及种间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根据外果皮细胞轮廓及果实表面纹饰类型等微形态特征将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分成了3种类型,该结论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微形态对研究棱子芹属属下分类和鉴别有重要意义,并据此对该属属下个别存疑种及一些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前人研究,我们支持喜马拉雅地区不仅是棱子属的分布中心,也是其分化变异中心.  相似文献   

15.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菊科莴苣族6属11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观察了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多数为不规则形,少数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多数为浅波形或深波形,少数为平直形。一些种类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但也有不少种类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都属于无规则型,且都是随机分布。叶表皮显微构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类群间的关系,为探讨莴苣族的分类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国产木兰科6属植物柱头表面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木兰科单性木兰属、木兰属、木莲属、含笑属、拟单性木兰属和观光木属的42种植物柱头表面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2种木兰科植物的柱头均为干柱头,包含单细胞乳突型和多细胞乳突型两类.单性木兰属和观光木属植物是单细胞乳突型;木莲属、含笑属和拟单性木兰属植物是多细胞乳突型;木兰属中木兰亚属植物两型均有,而玉兰亚属则均为多细胞乳突型.结合其他证据,本文支持单性木兰属、木莲属、含笑属、拟单性木兰属和观光木属的建立,并认为在系统学问题较复杂的木兰属中,玉兰亚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系类群,将其独立成属也不无道理,而木兰亚属可能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积累更多的性状数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亚属16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亚属中的16种植物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果皮纹饰类型为:条纹型,有隔条纹型和网纹型。(2)根据种内个体间、组内种间以及组间的比较, 认为在风毛菊亚属中, 果实表皮显微特征在种内个体间比较稳定, 变异很小; 同组内种间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组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说明在组和组下等级的分类学处理以及在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的探讨上, 果实显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亚属中的16种植物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果皮纹饰类型为:条纹型,有隔条纹型和网纹型。(2)根据种内个体间、组内种间以及组间的比较,认为在风毛菊亚属中,果实表皮显微特征在种内个体间比较稳定,变异很小;同组内种间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组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说明在组和组下等级的分类学处理以及在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的探讨上,果实显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帕米尔高原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帕米尔高原约有种子植物963种(包括变种),隶属59科30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56科、300属、951种。在区系科属分级水平上,寡种科、单种科占绝对优势,超过50种的大科仅有4科,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40.26%和46.21%,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单种或少种属也较多,属种比值偏高,表明区系组成上的复杂性。在区系地理成分中则是以温带成分为主的北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旧世界温带分布成分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而热带成分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共有维管束植物164科928属3 103种。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道了东北地区草本植物1个新记录科—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和3个新记录属—粟米草属(Mollugo L.)、牛膝属(Achyranthes L.)和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 f. et Thoms.),以及对应的3个新纪录种—粟米草(Mollugo stricta L.)、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和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 Fedde]。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这些新记录草本植物的发现,对东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