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儿肉毒杆菌中毒(infant botulism,IB)于1976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常发生在12月以下婴儿中。迄今为止,在有人居住的大陆几乎都报告了IB病例。IB是肉毒杆菌孢子产生神经毒素(BONT)所导致的进行性运动神经麻痹性疾病。由于婴儿肠道菌群还未完全建立,肠道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孢子更容易在肠道定植导致,使婴儿出现以便秘、吞咽困难、烦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无力和弛缓性麻痹等为主的症候群,严重影响了婴儿健康,甚至死亡。因此本文就IB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肉毒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临床确诊为肉毒中毒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1~72岁。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及褥疮护理。结果:30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中,1例因病情危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在1~4周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肉毒毒素中毒患者,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肉毒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临床确诊为肉毒中毒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1~72岁。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及褥疮护理。结果:30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中,1例因病情危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在1~4周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肉毒毒素中毒患者,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C型肉毒毒素的纯化、生物学特性,并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动物C型肉毒中毒的发生、中毒机理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进行了概述。对近年来C型肉毒毒素在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所75周年,本刊对献身祖国大西北、为生物制品事业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业绩,组织编写了一批文章,现刊出首篇,以飨读者,并将陆续发表,望关注,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肉毒毒素的中毒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强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甚至死亡。国内外均有肉毒毒素中毒及其相关检测方法的报道。本文简要论述了肉毒毒素的中毒情况和检测方法,并介绍了近年来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E型肉毒中毒及其病原菌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同时在原苏联与美国分别发现海鱼引起的肉毒中毒并认定其病原菌为一新型即E型的肉毒梭菌之后,世界各地也相继发现E型肉毒中毒发生,且多为沿海地区居民因食用处理不当的鱼,鱼子及各种海栖动物肉所导致。而我国的E型肉毒中毒及其病原菌的地理分布状态以及中毒诱因等方面在国际间具有某些独特之处。在我国,除大连新金县罐头鱼引起的一起E型肉毒中毒之外,E型中毒主要发生在海拔4~5千米的青藏高原或远隔海域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中毒均为食物中毒型,原因食品及发病因素基本上都是生吃冬藏肉或豆谷类发酵食品。我国的E型肉毒梭菌也多分布于黄土高原或内陆平原,而在沿海的泥沙和鱼类中则很少能检出该菌。华北平原微山湖周边几个县发生的3起食物中毒型E型肉毒中毒已经证实均系酪酸梭菌产生的E型神经毒素所引起,并又查明该湖周围土壤中确有E型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存在,此乃世界上最早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9.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肉毒中毒常常是动物食人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或饲料而引起,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动物肉毒中毒的发生、中毒机理、发病特征及流行分布、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畜牧业肉毒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谭玲  王建新  王慧 《微生物学报》2022,62(4):1270-1285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分泌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类毒素.BoNTs共分为7种血清型(A-G),其中A型导致的肉毒中毒最为常见.由于肉毒毒素的强毒性及易于制备,其已被列为A类生物恐怖制剂.目前,针对肉毒中毒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早期注射抗毒素血清.但...  相似文献   

12.
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毒性极强的一类神经麻痹毒素,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肉毒中毒。因其制备简单、毒性强,已被列为最具威胁的生物恐怖剂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毒素战剂。其感染剂量极低,每个人都易感。肉毒中毒后,病情严重者一般2-3 d内即可能死亡。如采取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使肉毒中毒死亡率降低,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无疑是成功治疗的前提。本文就肉毒毒素及其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某卫生防疫站委托本研究室分离病原菌的一份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一"黄豆冬瓜酱"进行检测和病原菌的分离,从中再次检出了E型肉毒毒素并分离到一产毒菌种,对该菌种的生物学及生化学特性进行检查,并检测其毒素基因(PCR试验)。结果:该分离菌能产生E型肉毒毒素,PCR检测结果也证明其具有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但其多项生化特性与E型肉毒梭菌有明显差异,而与酪酸梭菌完全一致。结果说明该分离菌系产生E型肉毒毒素的酪酸梭菌,而非E型肉毒梭菌。由酪酸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型肉毒中毒并从中毒食品中分离到该病原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4.
左庭婷  端青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1):103-106,144
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通常被分为A~G共7个血清型,其中A、B、E型是最常见的人类中毒型别。肉毒中毒的流行特点与菌体的地域分布、各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社会活动都有一定关系。目前,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大洲均有B型肉毒中毒的报道。我国、日本及欧洲B型肉毒中毒主要为家庭自制食物引发的食源性中毒,而美国则主要为婴儿肉毒中毒。近年来,创口型B型肉毒中毒与"注射型吸毒人员"的关联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为了加深对B型肉毒中毒的了解,我们对我国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B型肉毒中毒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肉毒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能够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引起肌肉麻痹.肉毒毒素在培养液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组分由3个非同源性结构域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蛋白酶.不同血清型的肉毒毒素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不同底物,这些底物在神经细胞的胞外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肉毒毒素在胞吞胞吐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谦 《生命科学》1998,10(4):185-187,205
对肉毒中毒和肉毒毒蛋白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已使它成分为分析神经递质释放的胞吐分子机制和用于临床治疗的有用工具。近年发现,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和D型菌株除分泌BoNT外,尚合成另外两类与BoNT结构和生物活必完全不同的蛋白质,肉毒二元毒素和肉毒细胞外酶,它们分别影响细胞骨架和细胞的生长发育,也成为分析相关生命过程的有效工具药,本文综述了这两类蛋白质的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其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引起肌肉松弛型麻痹。在世界范围内,肉毒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病情严重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肉毒毒素相关产品在临床痉挛性疾病、腺体分泌过度、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及美容除皱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肉毒毒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在肉毒中毒的治疗以及临床新适应症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肉毒毒素跨越小肠上皮细胞屏障的吸收及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19.
20.
肉毒A、B、E、F型抗毒素血浆的试生产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的规定,在肉毒A、B、E、F型抗毒素血浆试生产前,制定了肉毒A、B、E、F型类毒素马匹免疫计划及相应抗毒素血浆效价测定方法,免疫结果显示:肉毒A、B、E、F型类毒素免疫马匹成功率分别为75%、75%、60%、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