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美国实施的《平价医疗法案》广为人知的是其提出的健康保险市场,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廉价的健康保险。法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国家层面实施全面预防的全国性预防战略不仅能改善大众的健康预后,还能对国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平价医疗法案》中重要但被关在较少的预防部分,探讨了该法案中关于使每个人都可得到全面预防服务的设想对世界可能产生广泛影响;分析了《平价医疗法案》全面预防服务的内容及其实施遇到的主要阻碍;介绍有前景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新医改在疾病预防方面的经验,改善全民以及老龄化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2.
自基因测序技术发明之时起,就已开始运用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对揭示生命本质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基因测序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并由此引申了更多的科学问题;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渴求又推动了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发展出更高速、更低价的新技术。随着测序技术的逐步应用,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基因测序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遗传基因多态性标志物的筛选中,使基因导向的合理用药成为可能;还成功应用于疾病组织突变位点标志物的筛查中,使肿瘤靶向用药成为可能;在病原体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使基于细菌或病毒耐药突变的个体化用药成为可能。随着测序技术向更高通量、更高精度、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健康时代将会到来。  相似文献   

3.
何秀斌  谷峰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0):1757-1775
近年各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成功研发为人类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谱写了新的篇章,这些技术对应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和最近发现的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系统。这些工具相应的脱靶问题目前是制约基因组编辑技术介导人类疾病治疗的重要瓶颈。本文将分别从基因组编辑工具的介绍、脱靶的现状、解决优化的方案和检测方法进行总结与探讨,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基因组编辑工具的优缺点及相关脱靶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发动态     
<正>我国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基因工程猴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和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成功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食蟹猴进行了精确的基因修饰,获得了第一批携带定向突变的基因工程猴,这一成果为构建出更现实的人类疾病研究模型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一些卫生规划人说,乙型肝炎属可能消灭的疾病之列。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完善的肝炎预防计划以征服这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能导致一些合并症,如肝硬变、肝癌,以及死亡。必须更广泛地,甚至是普遍的使用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至少在世界感染率高的居民中应该这样。这是美国传染病防治基金会(NFIP)主持的、1989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艾滋和乙型肝炎会议”的明确意见之一。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天然抗氧化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症(Parkinson'sDisease,PD)和中风(脑卒中)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也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和NO自由基在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AD、PD和中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章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自由基机理和天然抗氧化剂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机理。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能够防止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预防6-OHDP诱导大鼠的PD症状;大豆异黄酮和尼古丁作为抗氧化剂可以防止Amyloid-β(Aβ)诱导的海马细胞凋亡和转基因小鼠脑中Aβ的沉积,抑制6-OHDA诱导细胞凋亡过程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在转基因鼠海马CA1区的Aβ斑中,铜、铁浓度比周围神经明显增高,用尼古丁处理明显减少海马CA1区Aβ斑及其周围神经中铜和铁的浓度,尼古丁可以抑制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激活,核因子...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传染性腹泻是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居首位的疾病,1978年亚非拉国家大约死亡50万至100万人。5岁以下儿童是重点罹患对象,婴幼儿死亡率更令人吃惊,1978年几个拉美国家报告的死亡率为934/10万。轮状病毒及其它肠病毒是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不少学者试图研制疫苗预防该病,至今仍处在研究阶段,今后几年仍不可能有太大效果。因为其它肠病毒的抗原成分太复杂,研制预防用疫苗没有指望的。 在许多国家,包括WHO推行EPI,OPV免疫预防小儿麻痹已取得成功,但小儿麻痹仍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热带国家的主要卫生问题。最近,在实施OPV超过20年的肠病毒  相似文献   

8.
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生活在肠道中,共同组成肠道微生物群。其中,细菌在肠道微生物群中占主导地位。肠道菌群对于维持肠道及全身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态失调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因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方面取得成功而备受关注。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粪菌移植在治疗其他肠道疾病及全身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但疗效却因人而异,具体机制不明。研究者们致力于从健康供体肠道菌群中寻找真正具有“益生”作用的新型细菌,这些细菌被称为下一代益生菌。  相似文献   

9.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37-139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对身体免疫系统的调节、食物的消化、药物的代谢,以及很多疾病的发生与治疗都密切相关。事实上,微生物不仅仅在肠道中大量存在,而且在皮肤、眼睛、口腔、子宫等身体其他部位也存在,且具备丰富的多样性;不同部位微生物与疾病的发生及其生理机制也不同。目前对于这些人体微生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紊乱导致的疾病尚未有系统的总结。文章对肠道、皮肤、眼睛、口腔、子宫在宿主健康和生理代谢活动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动物病毒载体在基因转移和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逆转录病毒载体是目前用子基因治疗最为成功的,已用于多种病例的临床研究;腺病毒载体成功地对多种基因进行了转移,并用于囊性纤维病的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和单纯疤疾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在体外培养细胞和动物实验中都取得成功,在某些疾病的基因治疗中显示出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虚证的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从血虚证的发病原因、病理、动物模型制作及传统方药等方面在整体、细胞、分子等水平上对血虚证作了深入地研究,在血虚病理变化、动物模型制作及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相关方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血虚时,机体造血功能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膜的酶如Na~ 、K~ -ATP酶活性降低,水盐代谢紊乱及细胞内一些信使物质含量异常等。通过放血、化学损伤、放射线损伤等造成血虚证的动物实验研究,人们进一步发现了传统方药对血虚证的治疗作用机制。这些经典方药都能增强机体免疫,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细胞的生成从而发挥补血作用。这些研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血虚理论,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客观、更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个体运动的病毒传播行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基于二维规则网格的SIS(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动态疾病传播模型,并用元胞自动机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考查该模型中感染概率、治愈概率、人群密度及人群的流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稳态感染比例随感染概率和人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治愈概率的增加而减小,同等条件下流动人群比静止人群更容易传播疾病,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给出了对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应用菌苗预防细菌性疾病以来,人们对研制口服菌苗做了不少尝试,看来对防御肠道疾患的菌苗采用口服途径尤为合理。本文旨在简评口服免疫预防伤寒、志贺氏菌病和霍乱主要肠道疾病的近况和前景。由于引起这些疾病症状学的致病机理有根本差异,其相应的免疫的机理也不尽相同,要使免疫取得最佳保护作用,应相应地采用不同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至今仍占非洲、南美及东南亚许多发展中国家人、畜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而病毒病的发病率及所造成的损失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一位。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细菌、寄生虫所致的传染病虽有药物可治疗,又因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杀灭寄生虫的药物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等等原因,以致在使用上和疗效上都受到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生产预防病毒病的疫苗及预防细菌病的菌苗(统称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一、国外对疫苗研究和开发的情况传统的疫苗有通过减弱或钝化病原体的毒力,以及将其灭活来创造一种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力但不致病的微生物,用这些微生物制成疫苗,即所谓的弱毒苗和灭活疫苗;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16.
在围产期中母牛、胎犊和新生犊的新陈代谢和激素调节有许多特点,研究这些问题对保证母牛和牛犊健康、预防围产期疾病、提高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并可从比较医学角度为人类围产医学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被称作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工具修复人干细胞中导致镰状细胞疾病的基因。这是开发一种治疗这种疾病的基因疗法的关键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证实这些被修复的干细胞能够制造功能性的血红蛋白分子---在正常的红细胞中,这些分子携带氧气---并且成功地将这些干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他们说这项研究代表着一种修复镰状细胞疾病和地中海贫血等血源性遗传疾病的概念验证。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随着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组的广泛、深入开展,研究者们发现了大量重要的基因与蛋白质,有望作为疾病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疾病(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personalized therapy)的分子靶标或药物作用靶点。并迫切需要一种高通量的研究工具来进一步探讨这些生物大分子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与疾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某些鱼类的摄食来控制蚊子数量,是预防以蚊为传播媒介的疾病之重要途径。迄今为止,对以(Gambusia affinis Baird et Girard)为代表的灭蚊鱼类的研究已深入到“鱼—蚊—稻田”生物控制系统阶段,并且在许多地区已成功地应用了几十年,但在我国对灭蚊鱼方面的研究尚不多。    相似文献   

20.
人们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了人病疫苗的开发研究,然而,动物疫苗对人类健康可能有重大作用。上个月,在全美微生物学会会议上,几个小组报导了他们开发动物疫苗的研究情况。这些疫苗预防的动物疾病可传染给人类,或者可以作为人类疾病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