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不同年龄的鼠肝DNA甲基化酶活力及DNA甲基化水平,发现它们均与鼠龄呈反相关。又以不同年龄的鼠肝DNA为模板,检验了其体外转录活力,发现其与鼠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衰老过程中脑细胞DNA与c—Ha—ras原癌基因的甲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sp I/HpaⅡ酶解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年龄大鼠的肝、脑细胞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程度。从酶解电泳图谱可观察到,肝、脑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在青年鼠和老年鼠之间没有差异。但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量DNA中5-mC的含量时发现,老年鼠脑细胞DNA甲基化程度较青年鼠的下降62%,而肝细胞DNA甲基化程度在老年鼠与青年鼠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此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3.
用MspⅠ/HpaⅡ酶解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年龄大鼠的肝、脑细胞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程度。从酶解电泳图谱可观察到,肝、脑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在青年鼠和老年鼠之间没有差异。但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量DNA中5-mC的含量时发现,老年鼠脑细胞DNA甲基化程度较大年鼠的下降62%,而肝细胞DNA甲基化程度在老年鼠与青年鼠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提示:(1)用常规的酶解电泳法所分析的DNA甲基化结果并不能反映整个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2)衰老过程中,不同组织DNA甲基化的改变存在差异,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组织的增殖和分化程度有关。进一步分析脑细胞原癌基因c-Ha-ras的甲基化水平,无论MspⅠ酶切图谱,还是HpaⅡ酶切图谱均可观察到分子大小为19kb、7.5kb、1.3kb、0.9kb的四条阳性带,说明该基因未发生甲基化,且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4.
鼠毛及脑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增龄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不同年龄Balb/c小鼠脑细胞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增龄的关系.发现老年鼠脑细胞线粒体3867bp片段缺失率为50%;而断奶鼠与青年鼠均无此缺失片段出现;用鼠毛为材料进行无损伤检测亦获类似的结果.有人认为线粒体DNA片段缺失率可作为生物衰老的一种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育年龄大鼠肝细胞及其溶酶体对急性低氧的应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低压舱内模拟高原低氧24h,并与2300m对照组比较,观察不同发育年龄大鼠SGOT活力,肝溶酶体总酸性磷酸酶、非沉淀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及肝重、肝细胞糖原、蛋白和总脂含量的变化。在海拔5000m高度,10天鼠各酶活力、570天鼠总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明显升高;35和75天鼠各酶活力未见显著变化;在海拔8000m高度,各年龄组鼠上述各酶活力均显著升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各组大鼠肝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细胞糖原含量非常明显地减少,35和75天鼠8000m组全肝蛋白含量下降明显,10、35、75天鼠肝细胞总脂累积。上述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低氧致使大鼠肝细胞损伤属一普遍性效应,新生期和老年期大鼠肝细胞耐低氧能力不及幼年期和成年期大鼠。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东乌珠穆沁旗研究了肝毛细线虫病对黑线毛足鼠种群感染情况,分析肝毛细线虫对黑线毛足鼠的感染率与鼠体年龄以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黑线毛足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质量)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最低感染个体体质量为14.6g。肝毛细线虫对低龄鼠的感染检出率比较低,而对成体鼠感染检出率较高,其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感染率与年龄:r=0.97,P<0.05;感染度与年龄:r=0.93,P<0.05)。此外,黑线毛足鼠体质量与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感染率与体质量:r=0.99,P<0.05;感染度与体质量:r=0.95,P<0.05),黑线毛足鼠的种群密度则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r=0.27,P>0.05)和平均感染度(r=0.41,P>0.05)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感染率可能与地区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鼠龄的免疫健全(mu/ )和先天性T细胞缺陷(nu/nu)CD—1鼠对致死性汉坦病毒脑膜脑炎的敏感性与抵抗力。nu/ 鼠对致死性感染的敏感性取决于鼠龄。生后一周鼠脑内接种汉坦病毒76一118株,死亡率为100%;接种9日龄鼠,死亡率60%;接种14~42日龄鼠则不发病死亡。接种的nu/ 鼠,5和7日龄比生后24小时鼠死亡发生时间明显提前。同龄组nu/nu鼠在鼠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类似的逆相关。然而,14日龄或更大龄的鼠尽管发病和死亡的时间延长,但仍是敏感的。接种的7日龄nu/ 鼠和7、9、14日龄nu/nu鼠的脑内病毒滴度近乎一样。较大龄鼠尽管病毒滴度峰值相对较低,但似乎不受中和抗体反应的影响。接种的一周龄nu/ 鼠比接种的新生鼠死得快,断奶nu/ 鼠与nu/nu鼠对汉坦病毒脑膜脑炎的抵抗力不同,这表明细胞免疫对疾病的发展与恢复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615、C_(57)BL和昆明种小鼠骨髓和周围血细胞值与鼠龄、性别的关系。年龄体重相似的C_(57)BL小鼠血小扳、红细胞压积和昆明种小鼠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值雌雄间相差显著。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如30周龄昆明种小鼠和34周龄615小鼠与其同种9—13周龄鼠比较,白细胞分类组分间大部差异显著。昆明种小鼠4个月动态观祭期间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各项指标随年龄的增长皆趋向下降。骨髓有核细胞数和分类不同鼠龄间也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山东部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山东部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进行了调查。山东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总感染率为27.36%。不同地区感染率不同。各地均以褐家鼠为主。通过重点对褐家感染情况分析,结果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与鼠龄呈正相关;肝毛细线虫感染以整个肝脏为主,右肝感染占第二位。本文还针对农田鼠类明显缺乏肝毛线虫感染的特点,提出肝毛细线虫用于控制农田鼠类种群密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和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典型草原调查了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感染特征,分析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的感染率与其性别、年龄、体重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雄鼠与雌鼠的感染率相当;但是与布氏田鼠体重/年龄密切相关:幼鼠的感染率较低,成鼠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布氏田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重)后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其最低感染体重为24.3 g。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一样地不同季节感染率不同,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5月份感染率高于8月份群体感染率,同一样地的春季感染率与秋季感染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Wistar大鼠肝为材料,确立了一个简便的纯化鼠肝DNA甲基化酶的程序,包括:细胞的超声破碎,去内源核酸,硫酸铵盐析,磷酸纤维素亲和层析,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及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用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孔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纯化后的酶已达电泳均一,且酶的比活力提高112倍,以聚丙烯酰胺孔梯度凝胶电泳测得天然酶的分子量为365kD,以SDS-聚然酰胺凝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原性低氧对三种小哺乳动物肝脏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工低气压舱模拟高原低氧,观察实验动物小白鼠、豚鼠及野生动物达乌尔鼠兔,在海拔5000米及8000米24小时内的几种生理效应,并与2300米海拔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1.3种动物体重明显下降;2.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小鼠、达乌尔鼠兔与豚鼠肝糖原在8000米时分别为2300米含量的62%,35%及 9%:3.小鼠、达乌尔鼠兔及豚鼠的肝脂肪累积量依次增大;4.肝蛋白质含量减少;5.SGPT与SGOT活力升高;6.肝细胞溶酶体的酸性磷酸酶与芳基硫酸脂酶活力升高。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豚鼠在8000米海拔时,肝细胞出现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及灶性液化性坏死等变化。综合分析,这3种动物对极度低氧的耐受性依顺序为小鼠、达乌尔鼠兔、豚鼠。  相似文献   

13.
张世炎  麦海  胡杰  李玉莲 《四川动物》2005,24(4):481-484
本文研究板齿鼠部分内脏器官的鲜重、相对重量(脏器指数)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板齿鼠肝、心、脾、肾脏指数存在季节性变化,同时肝脏指数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脾脏指数与体重呈正相关,肝、肾脏指数与体重呈负相关;脏器水分含量只有肝和心脏存在季节性差异,但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说明季节因素对不同脏器指数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板齿鼠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ApaI、BamHI、BclI、BglI、ClaI、EcoRI、EcoRV、HindII、PstI、PvuII、SacI、ScaI和XbaI等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板齿鼠线粒体DNA(mt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并用双酶解法构建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板齿鼠存在3种mtDNA单倍型,可通过限制酶PvuII、HindII和ApaI区分,呈现DNA多态性和种内遗传变异。与小家鼠、褐家鼠mtDNA限制性片段的数据相比较,板齿鼠和这两种鼠mtDNA存在明显差异。板齿鼠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鼠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Wistar大鼠肝为材料,确立了一个简便的纯化鼠肝DNA甲基化酶的程序,包括:细胞的超声破碎、去内源核酸、硫酸铵盐析、磷酸纤维素亲和层析、DEAE-SephadexA-50柱层析及SephadexG-150凝胶过滤。用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孔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纯化后的酶已达电泳均一,且酶的比活力提高112倍。以聚丙烯酰胺孔梯度凝胶电泳测得其天然酶的分子量为365kD,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该酶有两种亚基,大亚基为95kD,小亚基为85kD,推测该酶由两个大亚基和两个小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6.
识别位碱基G73,为tRNA^Trp的主要个性元件之一,tDNA^Trp-NCCrA的氨酰化活力测定及圆二色谱均表明在相同的pH条件下,识别位碱基的改变将影响到tRNA3′端的构象,而具有同一识别位碱基的tDNA^Trp在不同pH条件下,亦显示出不同的构象及氨酰化活力,tDNA^Trp的研究表明,是tRNA的构象而不是碱基本身决定了tRNA与其相应合成酶之间的精确识别。  相似文献   

17.
由于F_1-ATP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以及原核细胞的质膜上,我们用免疫学方法将猪心F_1-ATP 酶与牛心、鼠肝、酵母、玉米以及支原体的F_1或似F_1-ATP 酶作了进化比较,为此,我们以提纯的猪心F_1为抗原制备了抗猪心F_1的免疫抗血清,用Ouchterlony 双向免疫扩散以及免疫电泳鉴定了其效价及均一性,此抗血清能抑制猪心F_1-ATP 酶和猪心亚线粒体的H~ -ATP 酶活力达90%左右,此抗血清对不同真核细胞来源如牛心、鼠肝、酵母的F_1-ATP 酶或亚线粒体H~ -ATP酶呈现不同的抑制程度,即牛心>鼠肝>酵母,而对植物界的玉米线粒体膜以及支原体质膜上的ATP 酶活性不但不抑制反而提高。从这结果可看出F_1-ATP 酶活力被抑制的程度愈大,其亲缘关系愈近,也就是F_1分子结构愈相似,一般看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间F_1-ATP 酶的分歧程度比不同真核细胞间的分歧程度要大得多。并且动植物间的分歧也很大。  相似文献   

18.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射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  相似文献   

19.
以5-氮-2'-脱氧胞苷(5-aza-CdR)为诱导物,在0.5μmol/L的最佳浓度下,可诱导HL-60细胞分化达15%左右。同时,用[ ̄3H]-methyl-s-adenosylmethionine( ̄3H-SAM)为底物,通过同位素参入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诱导物对HL-60细胞DNA甲基化酶活力的影响,发现在最佳诱导物浓度下,可使HL-60细胞DNA甲基化酶活力明显下降,此外,也比较了不同分化水平的HL-60细胞中具有不同甲基化水平的DNA在体外接受甲基的能力,从而证明5-aza-CdR诱导HL-60细胞分化与其DNA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夏家辉  禹宽平 《遗传学报》1999,26(6):591-597
将鼠二甲基甘氨脱氨酶样基因(imethylglycinedehydrogenase-likegene)的部分 编码序列对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与其显著相似的1个人EST(GenBankH28856)(330bp)。此EST与9q34上的2个gDNA的文库中载体臂上上两端的引物PCR,在所得cDNA上再设计引物与cDNA文库载体臂上引物PCR,最终在肝cDNA文库获得1个完整编码区的c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