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隔周测定肝脏胞液、膜性和胞核中的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的活力。发现胞液PKA在诱癌过程中活力改变不大,胞液PKC则逐步增高,在第13周和20周形成两个活力高峰。膜性PKA和PKC都呈双相变化,即在癌前期(10-14周)增加,癌形成期(17-20周)反而降至正常以下,胞核PKA和PKC也都在癌前期升至高峰,而癌形成期则低于癌前期,但仍高于正常(PKA)或接近正常(PKC)。因只有膜性PKC在大鼠老化时降低,故这些变化不是鼠龄变化的结果,而是DEN诱癌所引起,其变化机理可能与下降调节、细胞内转位或两型同工酶相反的升降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维甲酸对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可使肝中增殖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胞液和膜性酪氨酸蛋白激酶(c-TPK,m-TPK)有不同程度的逐步升高,直至16周(除c-TPK在第12周活力最高外),而分化指标精氨酸酶(AGN)则明显降低,如在诱癌开始的同时给予全反式维甲酸(RA)连续16周则可延缓γ-GT、GST和两种TPK的升高和AGN的降低,这种作用并非RA本身对酶活力的影响,而是RA阻断肝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人肝癌细胞株7721细胞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GnTⅢ)活性受Ser/Thr蛋白激酶的两种抑制剂quercetin和三氟吡嗪(TFP).蛋白激酶C(PKC)的两种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和staurosporine的抑制。用PMA处理细胞舌,GnTⅢ活力随膜性PKC(m-PKC)活力而平行变化,但与胞液PKC活力的变化无关。Quercetin、D-鞘氨醇和staurosporine还能够阻断PMA对GnTⅢ的激活。Quercetin、staurosporine对m-PKC和GnTⅢ的抑制作用基本上与它们的应用浓度成正比关系。当人及大鼠肾脏的粗GnT制剂分别用碱性磷酸酶切除磷酸基后,GDTⅢ的活力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表明m-PKC可能通过蛋白质的Ser/Thr残基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直接或间接地调节GnTⅢ。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溶血磷脂酸(LPA)对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分布的影响。在离体家猫心脏灌流LPA(10-8mol/L)后差速离心分别制备心肌细胞胞浆、核及肌膜,测定各部分PKC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A组心肌总PKC活性增加9.8%(P<0.05),但胞浆PKC活性降低10.3%(P<0.05),膜与核的活性分别增加38.8%和77.6%(P<0.01)。结论:LPA刺激心肌细胞PKC活性增强,并可能使PKC从胞浆向胞核和肌膜部分转移  相似文献   

5.
大鼠大脑皮层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NPP为底物测定了超离心制备的大鼠出生后早期和成年大脑皮层亚细胞各组分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l)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力广泛地存在于胞液和突触部分,并且各亚细胞组分有明显差异。成年大鼠大脑皮层中CaN活力相对最高水平是在突触体,突触质,胞液,重的和轻的突触膜部分。(2)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中CaN活力在出生后第2周和第3周出现高峰的平台期,这与突触发生的高峰期是一致的。在胞液和重的突触膜中CaN活力最高水平是在出生后的第7d,而在突触质和轻的突触膜中是在第20d。总之,这些发现证实,在脑发育期间,CaN活力是依照区域和时间性控制的,提示CaN可能参与了突触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Ehrlich细胞在cAMP加茶碱的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伴随着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上升的同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Ⅱ型酶调节亚基(PKA-RⅡ)从胞质向核移位,其表达强度在胞质和核内持续升高,此时癌基c-myc,c-fos,c-H-ras,c-sis表达抑制。cAMP蛋白结合率与PKA-RⅡ的移位入核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与癌基因表达抑制是显著的负相关,它们均从第7天最为显著。在癌龄晚期(按种后9-11天),当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时,PKA-RⅡ则停止移位入核,癌基因又重新表达,如果用cAMP抑制剂人为阻断接种后第7天的癌细胞内PKA信号通路时,PKA-RH则停止移位入核,而癌基因仍呈强烈表达。对上述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Ehrlich细胞在cAMP加茶碱的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伴随着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上升的同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Ⅱ型酶调节亚基(PKA-RⅡ)从胞质向核移位,其表达强度在胞质和核内持续升高,此时癌基c-myc,c-fos,c-H-ras,c-sis表达抑制。cAMP蛋白结合率与PKA-RⅡ的移位入核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与癌基因表达抑制是显著的负相关,它们均从第7天最为显著。在癌龄晚期(按种后9-11天),当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时,PKA-RⅡ则停止移位入核,癌基因又重新表达,如果用cAMP抑制剂人为阻断接种后第7天的癌细胞内PKA信号通路时,PKA-RH则停止移位入核,而癌基因仍呈强烈表达。对上述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人肝癌细胞7721中研究了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和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剂[分别为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佛波酯(PMA)]和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活力的影响,以探讨TPK和PKC对GnT-V的调节。结果发现,EGF或PMA处理细胞48h后,GnT-V的活力明显增高;蛋白激酶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槲皮素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在抑制TPK和PKC的同时,抑制GnT-V的基础活力,并完全阻断EGF或PMA对GnT-V的增高作用;TPK的特异性抑制剂Tyrphostin-25和PKC的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分别应用时,各自只能部分地取消EGF或PMA对GnT-V的诱导。但当Tyrphostin-25和D-鞘氨醇同时加入培养基中则可完全阻断EGF或PMA对GnT-V的诱导激活。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和蛋白激酶抑制剂作用相仿,不但可抑制GnT-V的基础活力,也可完全消除EGF或PMA对GnT-V的激活。以上结果提示EGF或PMA通过蛋白激酶调节GnT-V的酶蛋白合成,并且GnT-V受到膜性TPK和PKC的双重调节,其中m-TPK较m-PKC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大鼠大脑皮层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PNPP为底物测定了超离心制备的大鼠出生后早期和成年大脑皮层亚细胞各组分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1)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力广泛地存在于胞液和突触部分,并且各亚细胞组分有明显差异,成年大鼠大脑皮层中CaN活力相对最高水平是在突触体,突触质,胞液,重的和轻的突触膜部分。(2)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中CaN活力在出生后第2周和第3周出现高峰的平台期,这与突触发生的高峰期是一致的,在胞液和重的突  相似文献   

10.
杨青  唐岫 《生理学报》1995,47(2):155-164
本研究证明,脓毒症(结扎盲肠及穿刺,CPL)大鼠心肌肌膜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及其部分纯化的AC最大活性,在早期脓毒症(ES,CLP后9g(时明显增高,在晚期脓毒症(LS,CLP后18h)时明显降低。其心肌肌膜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亦呈现类似变化。ES和LS大鼠心肌肌膜AC的增敏和失敏与PKC的激活和抑制有关。上述AC和PKC的双相变化不是肾上腺能β-受体和α1-受体系统依赖的。ES大鼠心  相似文献   

11.
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方法研究5-HT和NA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甘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电流(IGly)的调控作用及其胞内机制。发现:(1)5-HT激活与非胰岛激活蛋白(IAP)敏感型G蛋白偶联的5-HT2受体亚型,激活磷脂酶C(PLC),增加甘油二酯(DAG)的生成。DAG增强不依赖Ca2+的新型PKC(nPKC)的活性,从而增强IGly;(2)NA激活与IAP敏感型G蛋白偶联的α2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减少cAMP的生成,使PKA活性降低,从而增强IGly。  相似文献   

12.
Xu TL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33-236
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方法研究5-HT和NA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甘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电流(IGly)的调控作用及其胞内机制。发现:(1)5-HT激活与非胰岛激活蛋白(IAP)敏感型G蛋白偶联的5-HT2受体亚型,激活磷脂酶C(PLC),增加甘油二酯(DAG)的生成。DAG增强不依赖Ca^2+的新型PKC(nPKC)的活性,从而增强IGly;(2)NA激活与IAP敏感型G蛋白偶联的α2受  相似文献   

13.
杨青  唐岫 《生理学报》1996,48(2):141-148
本研究用结扎盲肠及穿刺(CLP)引起败血症。结果证明:大鼠心肌钙通道在早期败血症(ES,CLP后9h)时由心肌轻型囊泡向心肌肌膜转运增多;在晚期败血症(LS,CLP后18h)时由心肌肌膜向心肌轻型囊泡转运增多。败血症时大鼠心肌肌膜和心肌轻型囊泡钙通道的再分布与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PKM)和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作用无关。败血症时大鼠心肌肌膜和心肌轻型囊泡上肾上腺能β-受体、M-胆碱受体和Na+/K+ATPase的变化规律和钙通道的一样,它们可能是败血症时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及内源性底物磷酸化方法,我们研究了在巨噬细胞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的PKC同功酶的分布及其在免疫调变剂LPS的刺激下产生的激活和转位。在未激活的巨噬细胞中,PKC-β捻量高于PKC-α和ε,它和PKC-α的分布均是胞质中大于胞膜。以PMA为阳性对照,结果提示LPS介导的抑制性巨噬细胞免疫调变机制中涉及到PKC-α和PKC-ε从胞质到膜组份的转位而不是PKC-β(PKC-βI或βⅡ)  相似文献   

15.
佛波酯引起蛋白激酶C下降调节的专一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佛波酯(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是否有激酶专一性及亚型专一性.用组蛋白H1作为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的受体底物,加入PKC和PKA的特异性激活剂区分PKC和PKA,用聚谷酪(41)为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专一性受体底物,以32P-ATP为32P共同供体底物测定三种蛋白激酶的活力,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KC亚型.结果发现PMA对人7721肝癌细胞只引起PKC而不引起PKA和TPK的下降调节,PKC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槲皮素和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能大部分取消PMA对PKC的下降调节,但TPK抑制剂genestein则没有阻断下降调节的作用.用HL-60细胞还证明PMA只对含量丰富的PKCα和PKCβⅡ亚型而不对含量很少的PKCβⅠ亚型发生下降调节.上述结果说明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有激酶和亚型专一性.  相似文献   

16.
酪氨酸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C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肝癌细胞7721中研究了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和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剂[分别为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佛波酯(PMA)]和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活力的影响,以探讨TPK和PKC对GnT-V的调节。结果发现,EGF或PMA处理细胞48h后,GnT-V的活力明显增高;蛋白激酶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槲皮素和染料木黄酮在抑制TPK和PKC的同时,抑制GnT-V的  相似文献   

17.
高氧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氧化酶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在抗氧化酶中,比较重要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为了解高氧预适应(HyperoxicPreconditioning,HO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抗氧化酶的影响,本实验将实验组大鼠放入高压氧舱内,每日吸80-85%氧气(1atm,15-20%为氮气)6h,连续7d。利用Langendorf装置做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可逆性心肌缺血(HOPA组与对照A组):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观察冠脉回流液中SOD活力,检测心肌内抗氧化酶活力(SOD,GSHpx,CAT)。第二部分不可逆性心肌缺血(HOPB组与对照B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测定冠脉回流液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SOD及心肌内抗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对于可逆性心肌缺血:SOD,GSHpx活力升高;对于不可逆性心肌缺血损伤:HOP能减少CPK释放,SOD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海马突触体内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突触体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体外“缺血”10min,其突触体内PKC活性基本不变,而缺血30min,突触体内PKC活性显著上升(P<0.01,n=6);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NQX有效地抑制PKC活性的同时,可降低胞外GLU的堆积,而NMDA受体阻断剂AP_5无作用。进一步实验证明,PKC激动剂PD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突触体对3H-GLU的摄取(IC50=131±10μmol/L),此抑制作用可由PKC抑制剂H-7(100μmol/L)抵消。提示脑缺血诱发GLU堆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脑缺血引发钙内流导致GLU过量释放,GLU又通过突触前非NMDA受体激活PKC,抑制其自身摄取,正反馈性加重胞外GLU的堆积。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p53的突变和甲胎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和PA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1)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100%;(2)正常大鼠及诱癌第4周大鼠的肝细胞均不表达mp53,至诱癌第8周,可见少量肝细胞表达mp53,诱癌晚期的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呈mp53阳性表达,mp53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胞核内棕褐色颗粒;(3)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AFP,诱癌早期(4~8周)的大鼠肝小叶内可见少量AFP阳性肝细胞,多为小肝细胞,呈散在分布,此后AFP阳性肝细胞逐渐增多,晚期的癌结节内大部分癌细胞呈AFP阳性,AF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胞浆内棕褐色颗粒。结果提示,mp53和AFP可作为分析肝癌进展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ANG)Ⅱ在10-10-10-6mol/L范围内剂量依赖性促进无血清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au2nmol/L)对心肌细胞基础状态3H-Leucine掺入无明显影响,但Stau预处理30min,则可有效阻断ANGⅡ(1μmol/L)对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刺激作用;单纯应用PKC激活剂PMA(1μmol/L)可使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MA组3H-Leucine掺入量增加了41.04%。细胞Na+-H+交换抑制剂Amiloride预处理也能阻断ANGⅡ刺激3H-Leucine掺入细胞蛋白质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PKC和Na+-H+交换的激活,可能是ANGⅡ诱发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重要胞内信息转导机制。本工作还观察到,阻断细胞Na+-H+交换后并不影响由PKC激活导致的蛋白质合成增加,提示可能存在着PKC和Na+-H+交换彼此相对独立地调节心肌细胞生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