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本文报道了人白细胞干扰素两种不同制剂对44例慢性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的对比观察结果,其中Ⅰ组23例,Ⅱ组21例,Ⅰ组剂量为1×10~6u/次,im每周3次,共四周后改为1×10~6u/次,每周2次,共6周,总计10周为一疗程,Ⅱ组6×10~4u/次im,每周3次,6个月一个疗程,治毕近期效应在HBeAg,HBcAg,DNA-P及HBV-DNA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方面,Ⅰ组分别为52.1%,30%,0%,7.1%及52.1%;Ⅱ组分别为72.2%,50%,60%,28.5%及68.3%。治后进行半年以上追踪观察,Ⅰ组20例,Ⅱ组21例,远期效应,在HBeAg,HBcAg,DNAP,HBV-DNA,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方面,Ⅰ组分别为40%,33.3%,66.6%,33.3%及40%;Ⅱ组分别为70%,66.6%,80%,60%及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近、远期HBV复制指标阴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HBeAg除外),Ⅰ组抗病毒效应并不优于Ⅱ组。扼要讨论两组疗效相近的因素,认为Ⅰ组适当调整剂量及疗程有可能提高疗效,并讨论了治程中肝功能改变的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小剂量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对慢性乙肝20例抗病毒效应的追踪观察结果,并与同期同批同剂量单纯干扰素治疗13例慢性乙肝作对照,追踪时间均为治后半年—2年,从HBeAg、HBcAg、DNAP、HBV DNA阴转率来看,治疗组分别为58.8%、60%、60%及66.6%、对照组分别为50%、50%、100%及50%。再从HBV四项复制指标改变来看,则治疗组4例全阴转,7例仅一项阳性,总有效率达61.1%(11/18),而对照组仅为20%(2/10),P<0.01,认为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优于对照组,并扼要讨论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各种措施,认为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不论从前已报道近期疗效和本文远期追踪来看均较安全而有效,二者合用起到增强抗病毒效应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生物磁学》2011,(21):4187-4190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梁世寅 《蛇志》2003,15(4):23-23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HBV在体内持续复制 ,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及发展的病因 ,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癌。因此 ,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主要的关键治疗措施 ,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 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抗 HBV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免疫调节剂。1 干扰素  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我科自 1 994~ 1 997年应用较多 ,共 83例 ,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ALT升高 (3~ 5倍常值上限 ) HBe Ag阳性 ,干扰素α 3~ 5mu肌注 ,每周 3次 ,疗程 3~6…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5例,随机分无环鸟苷长程组22例,短程组11例和对照组22例。经一年随访观察,无环鸟苷治疗组见血清HBeAg、DNA-P和HBV-DNA有规律性阴转,短程组于12个月又有部分指标阳转,长程组阴转较多,其血清HBeAg、DNA-P和HBV-DNA阴转率与短程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一年结果四项病毒复制指标全部阴转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无环鸟苷长疗程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98年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注册药物只有标准α干扰素;1998年之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继用于临床;200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AGasys)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这些研究的进展,一方面使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面临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效与常规alpha- 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 IFN alpha)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r- onic viral hepatitis B, CVH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7 例CVHB 患者,在常规黄芩苷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IFN alpha-1b 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效IFN alpha-2a 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48 周治疗,两组CVHB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ALT、AST、HA、LN 及r球蛋白(r-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观察组患者HBeAg、HBsAg 及HBV-DNA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腹胀及恶心、纳差、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IFNalpha-2a 治疗CVHB 较常规IFN alpha-1b 疗法更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81例CAH患者,分组采用干扰素(IFN)与中药联合、单一IFN、清热解毒中药及中西药综合四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8.5%、73.6%、54.5%、40.4%;HBeAg阴转率分别为66.6%、73.3%、15.4%、21.8%。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及单一IFN冶疗组的疗效较佳,其中联合治疗组比清热解毒中药组和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p值分别<0.05和<0.01;IFN组仅比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疗效佳,p<0.05。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也优于单一的IFN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7、Treg及Th17/Treg的影响,及Th17/Treg与表面抗原的关系。方法:30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48周时,检测外周血Th17、Treg的细胞频数及表面抗原定量,并与20例健康人的Th17、Treg的细胞频数进行比较,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对Th17、Treg的影响。结果:1CHB患者的Th17及Treg细胞频数较健康人的高,但Th17/Treg比例较健康人低。抗病毒治疗后24周时,Th17/Treg比例较治疗前升高,48周时Th17/Treg比例较24周时稍降低(P0.05),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仍升高(P0.05)。2治疗结束时表面抗原阴转病人的Th17/Treg比未阴转病人高。3慢乙肝病人的Th17/Treg与表面抗原定量成负相关(r=-0.388,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着Th17/Treg的失衡,干扰素可以调节CHB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望实现表面抗原阴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249例,经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比较抗病毒治疗组与无抗病毒治疗组两组间各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无抗病毒治疗组患者被诊断为HCC前的HBV感染时间、肝硬化史以及HBV DNA载量,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HBV感染模式、AFP、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肝功能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慢乙肝相关致癌因素在患者中的分布,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进而或可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到2009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CHB患者46例,应用IFN-α治疗48周,根据IFN-α治疗的疗效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评价患者的宿主、病毒载量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的性别比例、年龄和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应答组治疗前HBV-DNA载量低于无应答组,ALT水平高于无应答组,HBeAg阳性患者的应答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在治疗12周时HBV-DNA载量下降〉2log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HBVDNA载量低、ALT水平高和HBeAg阳性以及治疗12周时的HBVDNA应答可以作为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时应答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