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花菜豆凝集素的荧光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红花菜豆凝集素(Phaseoluscoccineusvar.rubronanuslectin,简称PCL),结果表明PCL分子各亚基中的两个色氨酸(Trp)残基分别位于PCL分子表面和分子内。标记了DNS的PCL荧光偏振研究指出,致使PCL在10mmol/LSDS条件下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亚基解离。荧光偏振研究还表明,甲状腺球蛋白、甘露聚糖、海参多糖硫酸酯可与PCL结合。荧光探针bis-ANS与PCL的结合可引起明显的荧光增强和发射谱蓝移,表明PCL分子中存有疏水区域。结合了的bis-ANS还可和PCL中的Trp发生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纯化的红花菜豆凝集素经肼解,Bio-GelP-2柱分离,得到的寡糖部份用硼氢化钠还原,再红Bio-Gel P-4柱层析,获得两条寡糖链。通过甲醇解,乙酰化反应,最后制成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气相色谱分析表面两个寡糖的组成为;Man8Xy1GlcNAc2和Man6XylGlcNa2Fuc。  相似文献   

3.
经肼解、Bio-Gel P-2柱层析、NaB^3H4和NaBH4还原,制备各种来源的、氚标记在还原末端的、还原末端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醇的混合寡糖,经Bio-Gel P-4凝胶柱分离,以及用糖苷酶酶解,制备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氚标记的寡糖。这些寡糖在固定化的PCL-Sepharose柱上亲和层析,根据各种类型寡糖在PCL-Sepharose柱上的层析行为,确定红花菜豆(矮生红花变种)凝集素(PCL)的  相似文献   

4.
5.
红花菜豆凝集素糖-结合肽段的分离施炜星宋金芳孙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红花菜豆凝集素;糖-结合肽段;分离收稿日期:1996-06-08;接收日期:1996-09-03。凝集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功能与其糖-结合专一性密切相...  相似文献   

6.
红花菜豆(矮生红花变种)凝集素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红花菜豆(矮生红花变种,Phaseoluscoccineusvar.rubronanus)凝集素(PCL)识别高甘露糖型糖并与之结合,它的生物学作用都与其糖结合专一性有关,PCL的血凝作用不显示供血动物专一性和和血型专一性,PCL除凝集红细胞外亦凝集动物其它细胞,如小鼠脾细胞,人精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如黑色素瘤细胞M21,胃癌细胞等,此外PCL亦凝集某些微生物如野生型和H.B.101大肠杆菌以及面包  相似文献   

7.
红花菜豆凝集素与莫寡糖部分分子间的聚合施炜星,孙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红花菜豆凝集素;寡糖;分子间聚合凝集素是一类与糖结合并凝集细胞或沉淀含糖大分子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凝集素均由亚基组成,通常一个亚基具有一个结合糖...  相似文献   

8.
用各种化学试剂修饰红花菜豆凝集素分子,测定与其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经NBS修饰表明PCL具有8个Trp残基,其中4个暴露于分子表面,此4个Trp残基被修饰后,PLC的凝血活性完全丧失,比较PCL修饰前后的CD光谱表明修饰不改变其二级结构。修饰Tyr,Arg,His残基和游离氨基及羧基不影响PCL的血凝活性,巯基也不是血凝活性所必需,但是PCL分子中二硫键被还的,或被CNBr分解为两个片断则使蛋白  相似文献   

9.
红花菜豆(矮生红花变种,Phaseoluscoccineusvar.rubronanus)凝集素(PCL)识别高甘露糖型寡糖并与之结合,它的生物学作用都与其糖结合专一性有关。PCL的血凝作用不显示供血动物专一性和和血型专一性。PCL除凝集红细胞外亦凝集动物其它细胞,如小鼠脾细胞、人精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如黑色素瘤细胞M21、胄癌细胞等。此外PCL亦凝集某些微生物如野生型和H.B.101大肠杆菌以及面包酵母。PCL具有促细胞分裂作用,使小鼠脾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PCL的最低浓度为250μg/L。PCL能抑制某些癌瘤细胞的生长,在测试的几种细胞中,对人黑色素瘤细胞M21生长的抑制较为明显。PCL亦能抑制野生型大肠杆菌和面包酵母的生长,PCL的细胞凝集、促淋巴细胞转化和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都是首先通过它的糖结合部位与细胞表面的糖基结合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用各种化学试剂修饰红花菜豆(Phaseoluscoccineusvarrubronanus,Berry)凝集素(简称PCL)分子,测定与其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经NBS修饰表明PCL具有8个Trp残基,其中4个暴露于分子表面,此4个Trp残基被修饰后,PCL的凝血活性完全丧失.比较PCL修饰前后的CD光谱表明修饰不改变其二级结构。修饰Tyr,Arg,His残基和游离氨基及羧基不影响PCL的血凝活性.巯基也不是血凝活性所必需,但是PCL分子中的二硫键被还原,或被CNBr分解为两个片断则使蛋白质丧失血凝活性,提示分子的完整结构对PCL的血凝活力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天花粉凝集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花粉凝集素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2nm处,以丙烯酰胺,KI及CsC1等淬灭剂研究TKL分子中Trp残基的微环境,发现只有丙烯酰胺能淬灭TKL分子Trp的荧光,同此推断大部分的Trp残基位于TKL分子内部,其荧光不易为I^-或Cs^+接近而淬灭。疏水探针TNS能够检测到TKL中疏水微区的存在,并且这一疏水微区亦不同于TKL的半乳糖结合位点,TKL中不存在金属离子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2.
白茯苓凝集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茯苓凝集素(SLL)分子中含有4个色氨酸(Trp)残基,NBS修饰测得这4个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SLL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5nm处,离子强度和温度对其荧光光谱均无明显的影响。NBS修饰后的SLL失去凝血活性,相应荧光光谱的强度减弱,荧光发射峰发生蓝移,提示SLL的构象发生改变。用KI·CsCl和丙烯酰胺淬灭剂研究SLL分子中Trp残基的微环境,发现丙烯酰胺和CsCl能淬灭分子中100%和50%的Trp残基的荧光,而KI完全不能淬灭SLL分子中Trp残基的荧光,因此Trp残基周围存在阴离子区,或者Trp残基处于分子表面的疏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14.
油麻藤凝集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修饰,内源荧光和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了油麻藤集素(MSL)的溶液的象变化和微环境的构象特征,研究发现MSL分子中总共有9个色氨酸(Trp)残基,它们的荧光能被丙烯酰胺淬灭,但不易为KI接近而淬灭,MSL经N-溴化琥珀酰亚胺(NBS)修饰后,其内源性荧光发射谱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SL分子中部分Trp残基埋藏于分子内部,而位于分子表面的Trp残基可能处于分子的疏水袋中。  相似文献   

15.
16.
用化学修饰、内源荧光和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了油麻藤凝集素(MSL)的溶液构象变化和微环境的构象特征。研究发现MSL分子中总共有9个色氨酸(Trp)残基,它们的荧光能被丙烯酰胺淬灭,但不易为KI接近而淬灭,MSL经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修饰后,其内源性荧光发射谱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SL分子中部分Trp残基埋藏于分子内部,而位于分子表面的Trp残基可能处于分子的疏水袋中。  相似文献   

17.
野花生豆凝集素的化学修饰与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花生豆凝集素(CML)经Sephadex G-200测得分子量为103.O kD。用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DAB)为显色剂,测得每个CML分子含有5.9个色氨酸残基。在pH5.1,含8mol/L脲的醋酸缓冲中,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可修饰CML分子中的5.6个色氨酸(Trp)残基,同时使CML的凝血活性完全丧失。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和N-乙酰顺丁烯酰胺(NEM)分别修饰CML的组氨酸残  相似文献   

18.
野花生豆凝集素(CML)经SephadexG-200测得分子量为103.OkD.用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DAB)为显色剂,测得每个CML分子含有5.9个色氨酸残基.在pH5.1,含8mol/L脲的醋酸缓冲液中,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可修饰CML分子中的5.6个色氨酸(Trp)残基,同时使CML的凝血活性完全丧失.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和N-乙酰顺丁烯酰胺(NEM)分别修饰CML的组氨酸残基和半胱氨酸巯基后,CML的活性均无变化.CML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6nm处,用CML的专一性抑制糖N-乙酰半乳糖胺研究色氨酸的微环境,发现N-乙酰半乳糖胺可以淬灭CML中88%的色氨酸残基萤光,Stern-Volmer常数K=1.73L/mol.同时发现N-乙酰半乳糖胺能够保护CML,避免NBS对CML的修饰作用,表明色氨酸可能是CML维待活性所必需,并直接参与和专一性抑制糖的结合,其微环境较为疏水.  相似文献   

19.
20.
为进一步探讨从生殖细胞到精子的发育过程中细胞质膜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可能变化,及其与两类对凝集素标记有不同结果的精子的关系,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凝集素(Con A)、麦芽凝集素(WGA)和大豆凝集素(SBA)对蚕豆(Vicia faba L.)、鸢尾(Iris tectorium Maxim.)和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Herb.)的生殖细胞质膜表面的凝集素受体进行标记。结果显示:在不同植物中均有部分生殖细胞不能被凝集素探针标记,且在保持尾状形态的生殖细胞的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的极性分布。这可能是导致部分精子表面不能被同种凝集素标记的重要原因。此外,同一种凝集素受体在不同物种的生殖细胞上分布不一致,不同的凝集素受体在同一种植物的生殖细胞上的分布模式亦有不同。在蚕豆和鸢尾的生殖细胞表面均有这三种凝集素的受体。在朱顶红生殖细胞的表面有前两种凝集素的受体,分布比较均一,但是没有大豆凝集素的受体。此外,在具尾生殖细胞表面发现有凝集素受体极性分布的现象,为探讨精细胞功能及其表面糖蛋白分布的可能差异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