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为筛选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顶空气体采样法收集5个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通过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候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5个甘薯品种茎叶的嗅觉反应。【结果】5种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7种候选挥发物(罗勒烯、柠檬烯、壬醛、β-石竹烯、葎草烯、法尼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均引起甘薯蚁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雌虫对柠檬烯、壬醛和β-石竹烯的反应相对值较大;而引起雄虫反应相对值较大的挥发物为罗勒烯、柠檬烯、葎草烯。在趋向行为反应中,柠檬烯和壬醛对甘薯蚁象雄虫的吸引作用高于对照,而雌虫对葎草烯、柠檬烯有极显著的趋向选择。甘薯蚁象成虫对5种茎叶的反应率为40.90%~65.21%,且5个甘薯品种的茎叶挥发物均没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结论】甘薯蚁象雌、雄成虫对甘薯植物挥发物具有不同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气味化合物柠檬烯与甘薯蚁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m Fabr.)又名红薯象鼻虫或红薯小象甲,是华南地区红薯的重要害虫,著块经其幼虫钻蛀为害即变黑发臭,人畜均不能食用。据两年来观察结果:在柳州地区,此虫第1、2代主要在红薯育苗地为害;第3代为害早薯;第4、5代则为害晚薯。  相似文献   

3.
甘薯华叶虫Colasposoma metallicum Clark,床鞘翅目,叶(虫甲)科,农民称此成虫为“红苕绿绿虫”、“小绿绿虫”、“红苕金花红虫”等。称幼虫为“小老母虫”、“老母虫”、“牛屎虫”、“腬虫”、“红苕蛀虫”、“红苕钻心虫”等。该虫为南充、达县、绵阳、内江、江津等专区危害甘薯最严重的害虫;省内其他专区亦局部发现。湖南、浙江省等也有危害。 甘薯华叶虫在薯苗和薯块的整个生长期中均为害,成虫害薯苗的腋芽、嫩梢、叶柄、叶脉及茎蔓的韧皮组织,致使养分不能运输,经日晒即变黑枯死(图1)。  相似文献   

4.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又名甘薯象鼻虫或甘薯小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南方甘薯产区里一种重要甘薯害虫。它在广州发生甚多,容易猖獗为害,被列为急待解决的一个虫害问题。 我们于1955年9月间在广州开始进行此虫的调查观察,并着手作小规模的药剂杀除试验,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期大螟危害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玉  李昌华  程建华 《昆虫知识》2010,47(5):1011-1016
于2009年常规中稻的蜡熟前期、中期和黄熟期、枯熟期,分别取样观察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钻蛀危害习性。结果发现:单株螟害的蛀孔数一般为2~3个,多的达5个,而且表现白穗株>枯穗株>虫伤株。螟害株的蛀孔部位随着稻穗趋向成熟和大螟虫龄的增大,逐渐由稻株的中上部节间向中下部节间转移。其中,白穗株与枯穗株有70%以上的蛀孔分别分布于稻株由上向下的第1~3与3~5节间上;在水稻的这4个生长时期中,虫伤株有90%左右的蛀孔分别分布于稻株由上向下的第1~3、1~4和2~5、3~5节间上,全株虫量有85%以上依次分布于第1~3、2~4和3~5、3~5节间上,单株虫量4个时期最高分别为18、6、3、2头,同一节间内的4个时期最高虫量分别为12、5、1、1头;单个节间有多头螟虫时,80%以上为1~3龄幼虫。随着稻穗趋向成熟,白穗株和枯穗株上的虫量均逐渐下降,而虫伤株上的虫量则相对稳定或有上升的趋势;至枯熟期后,虫伤株的有虫株率和有虫孔率均稳定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甘薯卷叶螟Dichocrocis diminutiva(Warren)又名甘薯会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已知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浙南地区多有发生。幼虫吐丝卷叶,啃食叶肉,为害颇重。1979年春,温州市郊郭溪公社有几块被害较重的甘薯苗床,株被害率达85%以上,叶被害率30%左右。甘薯卷叶螟常与甘薯麦蛾并发,造成薯叶大量缀卷,严重时一片焦枯。近年来此虫在温州一带为害程度有加重趋势,为此我们对其生活习性等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见图) (一)成虫 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3毫米。全体桔黄色,复眼紫红色。前翅外缘线黑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之间有黑斑一个呈肾脏形;翅基附近有2个小黑斑,顶角和臀角内  相似文献   

7.
<正>甘薯蚁象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锥象科Brenthidae,是危害甘薯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危害甘薯,而以幼虫在薯块内取食危害最为严重,常造成甘薯产量损失达20%以上。成虫体长5~8 mm,体形类似蚂蚁,所以也叫甘薯蚁象。前胸、触角末节和足桔红色,身体其余部门为蓝黑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延伸成喙,触角10节;前胸长为宽的2倍,基部1/3处缢缩成颈状;腹部长卵形,鞘翅隆  相似文献   

8.
水稻钻蛀性害虫主要包括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目前,对于二化螟和大螟的防治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但是,在杀虫药剂的胁迫下,部分螟虫会接触到低剂量的杀虫药剂,导致部分个体产生亚致死效应。为明确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是否对水稻螟虫取食有刺激作用,本实验通过稻苗浸渍法测定这两种农药对水稻螟虫的毒力,确定亚致死剂量LC_(10)和LC_(25),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螟虫取食水稻3 d后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茚虫威对二化螟和大螟的LC_(10)分别为5.420、4.707 mg/L;LC_(25)分别为10.246、8.462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和大螟的LC_(10)分别为7.601、5.517 mg/L;LC_(25)分别为14.361、10.981 mg/L。生长发育和营养指标测定发现,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处理二化螟幼虫后,除YLC_(10)处理组的近似消耗率(AD)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均无显著差异。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二化螟幼虫后,除LLC_(25)处理组的体重增加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组食物消耗量和体重增加量均显著上升;除LLC_(25)组的粗生长率(EC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组近似消耗率和ECI均显著下降。LLC_(10)处理组二化螟幼虫的相对消耗速率(RCR)显著高于对照组。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大螟幼虫后,体重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茚虫威YLC_(10)和氯虫苯甲酰胺LLC_(25)处理组的相对生长速率(RGR)、相对消耗速率(RCR)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各组干物质积累曲线,我们发现除氯虫苯甲酰胺LLC_(10)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的二化螟幼虫干/鲜比大于对照组,说明这些处理组幼虫取食水稻后干物质积累比对照组快;除茚虫威LC_(25)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的大螟幼虫取食水稻后干物质积累比对照组快。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亚致死剂量(LC_(10)、LC_(25))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螟虫取食、营养、消耗等指标存在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能够刺激水稻螟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甘薯猿叶虫(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是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带—种甘薯的重要害虫,成虫取食嫩梢、嫩叶、茎皮与叶柄;幼虫食害根部,能钻进块根内蛀成孔洞,发生多时,便显著的影响了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此虫的成虫对666与DDT的抗药力较大,施用一般杀虫浓度的这一类药剂,都不能收到防除效果。今年5月间,我试用农药“敌百虫”(含有效成分50%的液体,上海信诚化工厂新近的出品)进行杀除成虫试  相似文献   

10.
Nephaspisoculatus (Blatchley)属毛瓢虫亚科的小毛瓢虫族 ,专食粉虱。它源于中美洲 ,自七十年代初就在美国佛州被发现 ,是柑橘和蔬菜上白粉虱的重要天敌。本研究确定了该瓢虫各幼虫龄期和雌雄成虫在青菜 (col lard)叶上捕食银叶白粉虱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卵在 6个密度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对 5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结果表明 ,该瓢虫捕食率与白粉虱卵的密度呈线性相关。除第四龄幼虫其相关系数 (r2 )仅为0 .6 33外 ,其它各虫态的相关系数高达 0 .82 7~ 0 .94 4。根据该瓢虫各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量和白粉虱卵密度的关系 ,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的第二种反应模式。随着龄期的增加 ,幼虫捕食白粉虱卵的量也随之增加。第四龄幼虫捕食白粉虱卵量最多可达 312粒 ,其次为第三龄幼虫 2 2 9粒 ,第二龄幼虫 73粒 ,而第一龄幼虫捕食量仅为 34粒。雌成虫捕食白粉虱卵量 (32 1粒 )明显高于雄成虫 (2 37粒 )。雌成虫特别喜欢在青菜上活动、取食和产卵 ,而不喜欢番茄 ,大豆 ,茄子和甘薯。有 4 4 .9%的雌成虫在青菜上活动 ,只有 9.9% - 17.1%的雌成虫在其它植物上活动。雌成虫在青菜 ,甘薯和茄子上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比率依次为 95 .8% ,2 .8%和 1.4 % ,而无任何卵产在番茄和大豆上。  相似文献   

11.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6,(4):294-30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12.
<正> 榆叶象Hypera sp.属鞘翅目,象虫科(Curculionidae)、叶象亚科(Hyperinae)。此类象虫生活习性较特殊,幼虫食叶,卵亦产于叶片上。对此类象虫国内末见报道。笔者1980年在长白山二道白河春榆Ulmus japonica Sarg上发现一种圆形卵块和类似鳞翅目食叶的幼虫,采回后进行饲养,经过1981—1982年系统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56年以前我所没有发现甘薯小象鼻虫,自2月间省农科所(原省综合农业试验站)从宁远县调给我站红薯供试品种“30早”(即良种区域化鉴定),事先未经检疫,此虫便随着带入,嗣后继续大量繁殖蔓延,从“30早”苗床1.1苗地逐渐扩散到邻近的“60早”、“胜利白”等品种上,严重的一蔸种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化橘红主要蛀干害虫曲牙土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其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提供综合治理该虫的理论依据,作者于田间利用化橘红、白木香和短萼白花灰叶豆木段,分别饲养曲牙土天牛幼虫,分析该虫的生长发育趋势,同时对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前胸背板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曲牙土天牛在化橘红规范化种植基地1~2年发生1代,以个体大而重的幼虫当年化蛹的概率较高,而个体小而轻的幼虫死亡率偏高。该虫在3种寄主植物上都能完成生活史,以化橘红木段饲养的该虫幼虫虫体大小和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15.
甘薯羽蛾Pterophorus monodactylus Linnaeus的幼虫是为害甘薯叶片的害虫,由于虫小,色绿,很少引起注意,过去报道不多。现将我们的田间观察和室内饲养结果整理于下。 形态 成虫(图1、2)为小形蛾类。体长9毫米左右,翅展20—22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褐披有黄褐色鳞毛,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绒茧蜂对二化螟及其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二化螟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对寄主植物(水稻或茭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植株、二化螟幼虫和虫粪的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具有显著引诱作用。在虫害苗与健康苗挥发物之间,二化螟绒茧蜂显著地偏好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去虫苗与机械损伤苗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在虫害苗与有虫健康苗之间,寄生蜂显著趋向虫害苗,表明虫害苗本身释放的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引诱作用与机械损伤苗无显著差异,但与二化螟幼虫或虫粪挥发物之间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水稻苗经机械损伤或损伤后以二化螟幼虫唾液处理,其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改变。二化螟绒茧蜂对不同为害程度水稻挥发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二化螟绒茧蜂对两种寄主植物的健康苗、虫害苗、取食两种植物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二化螟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二化螟幼虫和虫粪以及虫害苗与幼虫和虫粪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陈永兵  张纯胄 《昆虫知识》1999,36(6):332-334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及长江流域,目前已上升为春末、夏、秋季节蔬菜上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幼虫取食的寄主范围很广,据报道涉及35科,105属,138种植物[1],浙江南部温州等地蔬菜地的寄主植物主要有野苋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白菜、辣椒茄子、豇豆、芋艿等近20种,寄主植物对主要食(潜)叶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有过报道[2],但涉及甜菜夜蛾的还没有。为了解影响其田间消长的因素,我们对该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各虫态生长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俗名甘薯小象鼻虫,是我国东南各省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建有记录发生的达四十六个县市,其中尤以沿海各县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甘薯受害后不仅块根不能生长,而且变质有苦臭味,不宜食用,造成极大损失。本省历  相似文献   

19.
甘薯是高度异质性的六倍体植物,多数品 种(系)自交不结实;少数材料自交结实率虽较 高,但经自交1一2代后,经常出现花器退化现 象,这给甘薯的遗传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根据 江苏省育种目标,结合杂交育种工作,我们就夏 薯的薯块产量、干率,以及对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烂根病(Fusarium solani)的抗病能 力等的遗传趋势在南京、徐州两地进行了观察 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58年6月我在西安市国营草滩农场,发现甜菜的茎秆有枯裂现象,用手剥开内有幼虫及成虫,经鉴定为甜菜茎象(虫甲)(Lixus subtilis Sturm.),被害严重的植株茎秆折断,提前枯死,有的上半部枯死,从而影响种子产量。 (一)形态 卵:卵圆形,淡黄色,长1毫米,宽0.6毫米,表面略带光泽。 幼虫:属蜂式幼虫,胸腹无足,体白色,圆柱形,弯曲成弓形。头淡棕色在冠缝之两侧,各有一淡色曲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