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的“管办分开不分家”和上海的“管办分开又分家”两种管办分开改革试点有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通过SWOT法,对比分析北京、上海两地的管办分开改革举措,以期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探索管办分开的实现形式成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总结了新医改方案中颁布的关于管办分开的政策和思路,并试图归纳比较17个新医改试点城市实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方案的异同,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得出相关启示,旨在为我国更好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设立和发展基于管办分开的医院管理中心是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设计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基本原则的重要路径。通过阐明管办不分是公立医院改革需破的关键铁板之一、医管中心是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医管中心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法人治理的具体做法表明了设立和发展医管中心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实践中医管中心的两种主要治理模式,明确了医管中心的职责定位,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管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什么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是什么等问题,通过系统阅读和整理若干文献, 认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管办分开”,其本身并非改革的目的,而只是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手段;也不等于单纯地建立医院管理理事会。改革我国公立医院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就是要做到:在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规划监管职能与微观经营管理职能分开,让医院获得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在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上,建立以医院管理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立医院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前提下,实现公立医院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独立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评价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探索实践,为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半结构性提纲对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四地办医机构及其管辖的部分公立医院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并将访谈录音按主题分类整理,结合文献研究及调研结果对四地改革成效进行分析。 结果 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四地组建了独立办医机构,“管办分开”改革在促进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和引发一些困惑和值得思考的问题。结论 管办分开改革需要政府宏观行政管理体制、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体制和公立内部管理模式三个层面改革协同联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行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无疑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领域,不仅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而且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在此项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出了改革支付方式、降低或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设立独立于医院外的药品管理中心等4种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后以药补医时代,政府责任主要在:通过约束公立医院的逐利性缓解“看病贵”;促使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回归价值以改善“看病难”;通过合理财政投入、有力政策保障,主导公立医院落实公益性。  相似文献   

7.
实施医药分开是北京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取医院实施医药分开改革后3个月的经济指标和服务量指标与2012年上半年均值、2011年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推行医药分开政策初步实现了“平移转换”的改革目标,患者个人负担减轻,专家号难挂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分析得出改变医院传统运营模式、加强专科特色建设将成为公立医院改革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管办分开下进行了公立医院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医院战略定位与管理、创新分管领导条块负责、试行按绩激励、建立中层干部契约化管理、实施临床科室分类目标责任管理,探索“四步考核”绩效考核,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执行与督查分设,研究科室投入与科室效益及其战略发展定位相结合的资产运行,实践人才培养与引进“四轮驱动”,提升医院文化导向机制系列改革,创新了医院管理体制,同时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经营、文化建设方面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走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前列。课题组试图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在“四个分开”、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以求对其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政府、医院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以解决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过程中出现的,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方法不完善,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的趋利性矛盾的存在,公立医院的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管办不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公立医院补偿强度进行多视角研究发现,即使在“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的局面下,公立医院依然可能出现“营养过剩”的问题。应制定适度并可执行的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放宽社会资本办医融资政策,适当转移土地补偿政策,注重医院软实力建设和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医药分开改革的目的是从制度上消除“以药养医”,从利益机制上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对北京试行“医药分开”改革对医患双方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求公立医院优化管理模式的途径。同时,通过验证改革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挖掘政策存在的不足,为政策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建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取得的共识:(1)以改革支付方式为切入点;(2)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为关键环节;(3)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4)强化管理、便民惠民,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5)实施多元化办医,满足不同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指出了尚需深化探索的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已有的共识和措施应该在面上拓展,对尚未达成共识的应该深入研究。目前急需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包括: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医院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公立医院规模控制与体系建设。文章最后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有重点的、全面系统的实施改革试点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核心。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从医院层面开展“文化护理管理”、建立护理后勤、创新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公立医院护理管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A县的改革成果和影响入手,分析改革经验和形成的机制,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A县以“控费提质”为核心,以“政策性突破”替代“体制性突破”的做法具有现实可行性,但目前“被动控费、挤压收入”的行政性改革将对县域卫生行业长远发展和当地居民远期利益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在初步阶段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在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惠民便民措施推广以及多元化办医格局推进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基于我国公立医院治理与改革的政策背景,从法人治理、协同治理、医药服务价格体系、激励机制以及基于多元化治理理念的公立医院监管五个方面,分析了公立医院治理与改革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公立医院治理与改革的未来趋势作出判断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优化多元办医格局的目标。目前,在我国多个领域,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也不例外。文章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分析了公立医院公私伙伴关系模式改革的效果。政府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研制,使公私伙伴关系模式中私营企业发展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齐头并进,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医院战略管理是实现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的基本途径。北京安贞医院在PDCA框架下实施医院战略管理,通过对医院发展环境的总体分析,结合医院自身实际,重点确立了医院发展的“两大能力建设”和“两个根本转变”,即以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实现由“大专科、小综合”向“强专科、大综合”转变,由“规模效益型”向“学院型医院”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学科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推进了医院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与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按照“一院两区”、“管办分开”的法人治理模式,实行全面整合,通州区中医医院正式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 以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2014年医疗服务能力、业务范围、科研成果、人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数据统计结果和合并前数据进行比较,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建设及基础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系列政策出台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并为公立医院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重新审视我国公立医院的界定、公益性和改革的核心、方向问题,阐述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和方向不在于公益性回归,而在于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的有效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和探索,以此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