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将为健康中国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体系基础和制度保障。系统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各地分级诊疗的实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深化医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德国医疗服务制度,总结并分析了德国分级诊疗的优势,并借鉴德国的经验,从构建新型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机构人员素质、规范医保报销和加大政府投入方面,提出我国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性措施,关系卫生改革的成败。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成功的诸多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收支两条线是关键,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2015年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分级诊疗制度能否持续有效贯彻落实,仍需法律层面的调整和保障。为此,针对当前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立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内容和形式,并与医联体、医疗服务整合以及对口支援等模式进行辨析和比较。认为分工协作机制的实质是在初级卫生保健和专科医疗服务之间进行分工,在相关领域开展协作。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最主要的是来自政府的作用,其次是发挥医疗保险政策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访问各省(区、市)卫生计生委的官方网站,获取有关分级诊疗政策的文件,在获取国家卫计委和万方、知网的相关分级诊疗文献的基础上,对各省(区、市)2016年2月28日以前的分级诊疗文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比各省分级诊疗文件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措施等具体内容,分析不同省份在分级诊疗文件内容设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未来的分级诊疗决策和实践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分级诊疗是医改核心目标,也是各地探索方向。通过文献及二次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归纳出“控制顶端、强化承接、联合均衡、需方引导”的分级诊疗上海模式。该模式下,住院病人分流效果明显,而囿于三级医院动力和社区承接能力的不足,门诊病人下沉仍有较大空间。建议在坚持已有模式基础上,发展医院集团以增加三级医院下沉门诊病人动力,拓展社区药品可及性、推动医生多地点执业、发展互联网医疗以加强社区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8.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复杂,建立规划合理、分工明确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是保障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协调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探讨当前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社会分工理论为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分级诊疗现状和业务流程,提出基于电子文件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描述分析法对当前分级诊疗业务及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研究,结合电子文件的特性,探索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结果 从电子文件中心构建、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基于电子文件的分级诊疗模式。结论 基于电子文件开展分级诊疗服务能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为分级诊疗进程的不断推进提供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和不同利益群体权益诉求,从公共政策评价的角度进行评价是关键。探索分级诊疗制度评价体系,在评价原则前提下,确定健康改善情况、效率、经济性、可及性和患者就医体验5个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总结评价方法和识别评价客体,并提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