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剖析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机制的要素与特点,为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和梳理政策文件,分析改革前后,政府补偿范围、补偿方式和补偿水平的变化,总结补偿机制特点。结果 改革后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补偿,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政府指令性任务、学科发展、人员培养和科研教育经费的补偿标准和办法得到了明确。结论 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机制以公益性为目标,以绩效考核为依据,运用了信息化工具,考虑了机构类型的差异,有利于引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绩效,实现公益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新公共行政理论为指导,分析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对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政策的评价。方法 对闵行区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 医疗机构和管理者认为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政策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机构反应性、代表公众利益、机构代表参与以及体现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均有一定体现。结论 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未来需要关注特需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导向,以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和公益性服务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2年闵行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益性服务,以及3家综合性医院的公益性服务的指标数据,并将部分指标与上海市同期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改革后,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服务效率也有所改进,公共卫生服务数量明显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结论 闵行区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和公益性服务的提供有积极的影响,但未来需要关注对公益性服务的激励和补偿,尤其是补偿机制和标准更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前后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的变化,探索研究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绩效的影响。方法 进行机构调查和二手资料分析。结果 改革后,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服务效率有所改进,医疗费用得到控制;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费用控制均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结论 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剖析闵行区政府监管机制的特点与变化,为公立医疗机构监管机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政策分析和现场观察法相结合。结果 闵行区成立了“闵行区卫生监管中心”,运用区域信息平台工具,以绩效考核和专题监管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了医疗机构运行监管、医疗质量监管等七个方面的监管工作。结论 绩效考核监管形式有助于引导医疗机构实现公益性目标。区域信息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监管能力。未来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指标体系,强化专业监管能力,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前后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及结构变化,并与上海市同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探索研究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状况的影响。方法 进行问卷调查和二手数据分析。结果 改革后,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与药品收入比例趋于合理,医疗费用得到控制,但政府财政补助水平仍有待提高。结论 政府应确保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水平,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后的相应补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的机构调查,收集并分析2008—2012年3所公立综合性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教育、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及重点学科建设状况的相关数据。结果 闵行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教育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重点学科建设也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教学能力薄弱,科研水平层次偏低,缺乏高质量的重点学科等问题。结论 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学教育、科研能力和学科建设,但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教和学科建设的鼓励和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围绕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评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评阅以及对当前改革进展的分析,明确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评价工具的理论意义及必要性。在结合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外部环境、公益性的多维特征、主观能动性和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分析了公立医院补偿模式的特点,以及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补偿机制的建议,即在政府按照医改要求足额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改革政府投入机制、医疗服务收入分配机制和医保支付方式,并建立有效的监管和奖惩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财政补偿机制改革关系到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的实现。在深入理解医院公益性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财政补偿对医院公益性的影响,结合当前补偿思路存在的问题,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时序比较的财政补偿机制,给出了相应的财政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了解政府、保险机构、医院、患者四个主要利益团体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损益情况,分析公立医院目前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公立医院的补偿必须基于多元利益团体的视角,构建政府、社会、市场3个层面的全程、动态的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政府、医院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以解决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过程中出现的,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方法不完善,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的趋利性矛盾的存在,公立医院的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管办不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结果的成败。依据公益性和积极性的关系和权重,县级公立医院主要存在两种改革模式,第一种是绩效性行政化改革模式:公益性和积极性均衡化改革模式;第二种是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积极性和公益性均衡化改革模式。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县级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以医药卫生费用虚高为基本假设,以医疗保险补偿机制为后续制度,以医疗保险控费机制为关键制度。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是县级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的支点,预付费方式不仅可以撬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创新,也可以撬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重构。  相似文献   

14.
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在各领域都有所探索并形成初步的改革思路。但是,在改革中仍有不少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诸如:改革的多元顶层设计思路、补偿机制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重、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未能协同进行、调动和保障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机制亟待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无法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医保基金的使用等。建议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应在多元化、多层次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坚持公益性与医院经营效益相结合,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要从创新人力资本管理机制、完善破除“以药补医”后的补偿机制和配套措施、推进法人治理和政事分开、加强医保基金对居民医疗需求的引导、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向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明确医药分开政策目的及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法,对医药利益链条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解决策略进行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结果 现有研究一是认为医疗服务提供方拥有垄断地位造成利益链条存在,因而提出消除垄断;二是认为扭曲的“白色”或不良的“灰色”激励机制造成利益链条存在,因而提出完善“白色”或消除“灰色”激励机制的综合策略。结论 医药利益链条产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非营利性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合理地追求经济利益,医生采用不合理方式追求部分合理经济利益。因此,医药分开目的应是让公立医疗机构真正成为非营利机构,使医生依靠技术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让公立医疗机构、医生、政府、患者、药品企业及流通商间激励相容。建议采用外部补偿和内部薪酬制度为重点的综合改革策略,形成各利益相关方激励相容的良好局面,自然消除公立医疗机构、医生与药品销售间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