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公立医院临床医师临床路径应用现状。方法 对我国东、中、西3省(直辖市)1 638名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临床医师中,66.38%参加过临床路径相关培训,72.44%执行过临床路径,分别有40.19%和35.84%的临床医师认为临床路径质量和实施效果好或非常好。结论 我国公立医院临床医师临床路径实施率和培训率不高,临床路径质量和实施效果值得关注。我国公立医院临床路径应用和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 通过内部审核,发现不合格项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2003—2008年医院共组织内部审核7次,发出不合格项118项,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制定医院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不合格项目逐年减少。 结论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是适宜的、有效的。内部审核促进了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戴明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路径进行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的数据。在路径实施过程中使用戴明环的原理遵照既定的临床路径方案实施,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发现路径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解决问题,修正路径后继续实施。结果 近3年共1 861例患者进行筛选,1 539例进入路径,1 408例完成路径,共131例退出路径,退出率8.5%。在戴明环原理的指导下,逐步改进流程,退出率由14.5%逐步降至1.4%。 结论 按照戴明环的原理持续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可以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促进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PDCA循环原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2%降低至0.9%。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定梗阻性分娩临床路径标准,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对梗阻性分娩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城乡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费、处置费及总住院费用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满意度无差异。结论 梗阻性分娩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和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持续改进。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文献查阅设定临床路径过程质量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系数;对每项指标与医院3年平均值或医保规定标准值比较的差值设定4个等级分数,再将各指标的评分求和即得出被评价病种的最终量化的评价结果。以此标准计算每季度入径病种总得分及各指标得分。结果 根据病种总得分与路径文本应得总分按百分比进行符合度比较,符合度低的病种优先干预;病种中影响总得分程度最大的评价指标(即得分最低的)作为下一季度优先干预的环节。结论 建立临床路径过程质量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临床路径过程质量的分层管理,是促进临床路径实施过程持续改进的一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并发症、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和改进围术期安全质量管理对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可能引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元性分析和多元性回归分析,并对实施新的管理制度和改进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作对照分析。结果 单元性与多元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吸烟史、麻醉风险评估≥2级、切口类型≥Ⅱ和手术时间>3 h与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有显著相关性(P在0.000~0.019以内),而且均为诱发的高危因素(OR在2.860~9.710以内)。改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下降1.40% ( P=0.002)、1.30%( P=0.000)、1.62%(P=0.000),实施手术安全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手术死亡率降低了0.16%(P=0.002)。结论 加强和改进围术期安全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对持续改进手术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512例患者(包括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3个病种)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58例患者采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254例患者采用纸质病历系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病历质量、路径变异率、病种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甲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路径变异率为7.8%(20/258),显著低于对照组15.0%(38/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病种的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246/2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196/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病历系统与临床路径管理结合有助于降低路径变异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单病种过程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综合医院6个单病种的医疗规范性、治疗有效性、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以及有关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单病种控制和临床路径要求,对浦东新区7所区属公立综合医院的肺炎、急性心梗死、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计划性剖宫产等6个病种进行病案评价。 结果 (1)6个单病种的医疗规范率总体为40.94%,治疗有效率(治愈或好转率)总体为96.84%。(2)平均住院日为2型糖尿病最长,急性阑尾炎最短;医疗费用最高为急性心梗,最低为急性阑尾炎;此外,遵循单病种质量控制或临床路径要求可降低部分疾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结论 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制订临床路径,将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变异进行管理。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了医患沟通,使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有所下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有所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临床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休哈特控制图对科室临床路径运行指标(完成比例、变异率)实施预警控制管理。方法 选择某科室2016年1—12月份临床路径运行数据,绘制该科室临床路径完成比例、变异率休哈特控制图(P控制图),结合临床诊疗特点自设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点。结果 利用休哈特控制图(P控制图),实时对该科室临床路径完成比例、变异率预警控制,分别针对该二项指标给予2次预警控制,督促分析整改。结论 休哈特控制图可以全面展现科室临床路径运行趋势、增加不同科室间临床路径运行的可比性、实时预警纠偏科室临床路径的不良运行,降低运行惯性;作为一项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要求实施者具有统计、临床、管理等相关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建立临床路径知识库平台,为临床提供决策服务。方法 围绕临床路径知识库的构建,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临床规则库的建立、临床路径自适应及修复模型和HIS数据整合框架。结果 构建支持复杂疾病的临床路径知识库,并实现共享平台。结论 通过建立支持复杂疾病的临床知识库平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为医院提供临床路径决策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白内障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模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借鉴国内外日间手术管理经验,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实施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新模式。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临床路径实施前)、2013年(临床路径实施后)和2016年(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模式开展后)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人均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后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新模式,平均住院日缩短,人均治疗费用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2013年、2016年的手术感染率都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老年性白内障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新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医院和科室的经济效益,为政府节约医疗资源,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分析指导医院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联合使用多个控制图方法对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找出了影响医院服务质量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结论 控制图可以准确全面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总体情况和过程控制情况,根据数据异常分布状态找到潜在的影响服务质量的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是有效的过程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5.
对临床路径管理的现实需求、实施途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采用套餐的方式进行部署,以信息化平台作为实现手段是最为可行有效的办法。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是多系统的集成平台,将会大大减少临床开医嘱时间;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系统的预警功能将降低医疗差错的风险,确保医疗质量。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临床路径具有巨大的实现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建立并实施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对医院业务发展以及质量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 实施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