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2009年起探索和推动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执业医师具有多点执业资格而未能开展多点执业的仍然为数甚多,政策实施进展相对缓慢,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社会办医等改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迟滞性影响。本文重点剖析现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医院补偿机制等制度性约束,以期为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成为医改的一大亮点,有关其利弊的争论众说纷纭。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势必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然而也存在不利因素。立足于我国执业医师现状,对医师多点执业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医师多点执业由于管理、制度和医师因素的原因,政策优势还无法真正显现。结合云南、广东等地试点的展情况,分析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对政策实施的影响,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需要正确引导与加强监管并举,把多点执业关注点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向倾斜,并积极探索团队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困境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阐释各阶层间的内在逻辑,旨在为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提供建设性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法辅助4位卫生政策与管理专家核检,总结并归纳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进程中的制约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解构各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及传导环路。结果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困境的12类制约因素存在一个“四阶梯结构”与“一条传导环路”。直接因素为“医生积极性不足”及“个人利益受损威胁”,深层要素是“宏观政策的调控力不足”,通过“政策—制度—组织—个体”逐级递阶掣肘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进程。结论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必须根植于“政策与立法”的双向保障,依赖于“制度与组织”的全面建设,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5.
阐述公立医院在实施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应注意的3对基本矛盾,同时探讨医师多点执业可能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理清利益相关集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创造人才成长氛围;探索医疗集团化的多点执业,实现多赢局面;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患者对目前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在北京地区8家医疗机构内,对959名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患者人群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评价。结果 患者人群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总体支持率较高,达到77.0%。结论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过尚需进一步完善并且有效地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正在各地逐步推开。文章依据国家新医改政策,以医师多点执业为基点,对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和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医疗单位的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师执业模式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医师执业模式较为单一,多点执业进展缓慢,不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通过国内外医师执业模式比较中发现,我国在医师培养、资质认定、法律保障、保险体系、医师监督管理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建议我国从医师监督管理、法律保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完善多点执业配套制度,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并进行政策问题确认。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结果 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尚处于试点推行阶段,各方反响不一;政策的推行面临一系列诸如人事制度、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争议追究等体制、机制上的政策问题。结论 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需夯实基础、合理规划、加强监督,逐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策的稳步推行。  相似文献   

10.
医师多点执业从理论上通过调动医疗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社区患者医疗服务需求,调动医师主动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并在医疗联合体基础上,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但是公立医疗机构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支持医师多点执业。本文对医师多点执业与公立医疗机构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关系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