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降低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的风险,保证输注安全。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项目小组;制定操作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原因;进行措施改进。结果 2012年1~5月与前年同期比较,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vs 0.6%;0.6%vs 1.5%,P〈0.05)。结论 FMEA应用于化疗患者,能显著降低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的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临床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检验质量,已使其产生错误发生率的西格玛水平为4~5,其超过大多数其他医疗领域。然而,对检验前及检验后阶段错误率的更深的理解及他们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已导致加强对实验室的要求,要求实验室对其直接控制之外的活动承担更大的责任。认可机构有对检验外阶段有效管理的相关要求。有各种免费在线资源可用来帮助管理检验外阶段,国际临床化学及检验医学联合会实验室差错和患者安全工作组最近发表的质量指标和提出性能水平提供了特别有用的基准数据。通过建立在现有的质量管理经验、定量的科学背景及对信息技术的精通,临床实验室适合在实验室范围外在减少差错和提高患者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和策略。方法和结果 通过比较医院实验室与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分析目前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模式和管理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论述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范围和管理重点,讨论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和策略。结论 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科研院所不同,要与临床医疗工作统筹兼顾,临床检验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有不同的管理内容和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一定的方式规避风险。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管理和研究。结果 分析得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共计15项流程,21项失效环节,对其中排名靠前的高危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可以前瞻地有效地识别高危风险,并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能力比对检验(Proficiency testing,PT)是室间质评的重要方案,通过参加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CAP)能力比对检验,监控实验室检验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促进实验室质量改进。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于2009年参加CAP真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实验室收到标本后,按照常规真菌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测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检测结果回报给CAP。CAP在同方法组内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并提供所有参与实验室的结果统计报告。结果截至目前完成2009年3次共17份标本,回报结果正确率:F-A和F-C为100%,F-B为80%,结果评价均为满意。结论通过参加CAP能力比对检验,实现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提高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医院血液科护理风险的薄弱环节,探究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方法 采用FMEA法对血液科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结果 分析得出血液科护理风险由高至低依次为输血风险、用药风险、职业暴露、针刺伤、坠床跌倒、患者投诉、压疮和医疗器械风险。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可以用于血液科护理风险的识别,在识别结果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为切入点,系统介绍故障模式效应及危害性分析的程序选择、专家组建、资料准备、危害性分析、根源性分析、措施提出和改善评估等7个步骤在监控系统的应用,以探讨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分析子系统的定性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条形码自助取单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创建条形码自助取单系统,实现检验报告单发放的自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实现无纸化验室。方法:在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的基础上,门诊患者在医生申请检验项目收费处确认收费后,由门诊抽血护士站采集标本时生成条形码和条形码取单凭证,患者用条形码取单凭证上的条形码在自动取单机上扫描打印所有检验报告单,住院患者由医生根据申请在医生工作站自行打印检验报告单。结果:条形码自助取单系统代替了传统人工分发检验报告单的繁琐、遗失和重复打印等问题,节省人力,使用方便。结论:利用条形码自助取单系统实现了检验报告单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杜绝了交叉污染,保护了病人隐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一种智能营养自动筛查系统与NRS 2002在肿瘤患者中的适用性,从而为营养筛查工作的落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选择。方法:采取连续取样的方法,对205名住院成年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性的横断面研究。在入院后24h内营养师利用NRS 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智能营养筛查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提取智能营养相关数据指标,如BMI、体重下降、进食减少、ALB、膳食医嘱等,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识别。χ2 检验比较两种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结果差异,用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Kappa 值分析比较两种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的评定效果。结果:采用NRS 2002筛查发现59人(28.8%)存在营养风险,同时智能营养筛选系统检测出78名患者(38%)存在营养风险。与NRS 2002相比,智能营养筛选系统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80.1%、约登指数为0.63、Kappa为0.58。NRS 2002和智能筛查系统均与体重、体重下降、BMI、影响进食的症状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但智能筛查系统在影响进食症状、体重下降、BMI的相关性明显优于NRS 2002。NRS 2002与智能筛查系统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49,P<0.000)。NRS 2002<3分组较NRS 2002≥3分组的体重、BMI、TP、ALB、LY、HGB、RB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筛查系统无营养风险组与营养风险组在体重、BMI、ALB、HGB、RB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智能营养筛查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住院肿瘤患者尚可以被接受,可用于筛查和早期识别存在营养风险的住院肿瘤患者,但需要在更多的病种和患者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5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尿常规检验,回顾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了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本组13567例患者型尿常规检查,其中84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62%,其中住院标本为13例,占15.48%;健康体验标本为23例,占27.38%;门诊标本为48例,占57.14%。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采集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标本检验。结论:临床尿常规检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减少采集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标本体验等各个环节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