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城乡医患信任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医患双方的视角比较北京城乡医患信任水平。方法 对北京市农村H区3个乡镇12个村和城市3家医院的医生和患者进行实地观察。结果 医患双方对城乡医患信任水平评价均值均高于3.6分。经统计学检验,城乡患者对城乡医患信任水平评价存在显著差异F=5.050,P=0.008),城市医院医患双方对医患信任水平评价存在显著差异t=3.16,P=0.002)结论 影响患者对城乡医患信任水平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城乡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设备设施、服务态度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城市医院患方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医患信任的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3个大型三甲医院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观察,并对72位患者进行定性访谈,分析患方对医方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对城市大医院信任评价得分为(4.20±0.65)分,影响医患信任的因素主要是医生技术和态度,医院规章制度、就诊流程等医院管理因素以及医保制度、医院补偿机制等政策因素。结论 提高医患信任可通过加强医患沟通、优化就诊流程、完善医保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与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法对深圳市13家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回收有效问卷289份,为从医生视角看医患关系搜集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结果 深圳市医生普遍面临着工作时间长、诊疗强度大、执业环境变差、患者投诉和医患冲突不断、社会地位明显下降等职业挑战;医生比较看重医院实力,但是对医院的报酬公平性最为不满。 结论 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造成的,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从而增加医患沟通时间和重建医患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医务人员视角出发,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方法 选取广东省10所医院,以“科室”为层,抽取1 125名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21%的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医疗技术方面、候诊服务、医患沟通、非医疗技术方面、医院管理。患者抱怨最多的是药价贵和排队时间长,分别占29.7%,26.9%。结论 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信心不足,医生技术水平、医患沟通、医院管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BL教学培训法在临床医生沟通技巧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对某医院150名临床医生采用PBL培训方法,充分调动医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头脑风暴法引导医生们提炼出医患沟通中的关键要素和临床沟通技巧,并请某患者(已愈)现场参与,模拟演练。结果 经过培训,医生们医患沟通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都有明显提升。结论 PBL教学培训法用于临床医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效果较好,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将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医患双方对医患信任改善对策的认知现状及差异,提出基于双方视角的医患信任重构对策。方法 在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的基础上,北京市6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共1 209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医患信任改善对策的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结果 医患双方在就医患信任关系改善对策的3个维度有认知差异,分别是患方改善对策、医方改善对策和政府改善对策。结论 提出基于双方视角的医患信任关系重构对策:加强法制建设净化行业环境,深化医改、减轻双方经济负担,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医患双方的“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慢性病患者视角探讨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慢性病科室抽取410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9份,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年龄、学历水平和所患疾病类型显著影响对医患关系的认知(P<0.05)。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多方面(政府、医院、患者、媒体)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广州地区医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状况的评价、对医疗危机事件发生的态度及行为选择,分析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危机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55.4%的患者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状况好或较好;66.0%的患者认为诊疗中的医患沟通效果较好;63.9%的患者对医患沟通状况比较满意;大多数医务人员未能主动履行告知义务;72.8%的患者对医生开药或做检查有过疑问;72.8%的患者遇到医疗纠纷会首先找院方投诉;认为诊疗过失和对事件处理不够及时最易引发医疗危机事件,56.8%的患者认为危机事件会影响其选择。结论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提高患者满意度;重视医疗危机事件的善后管理,树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实证调查采集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对医务社工及志愿者工作的评价,解析医务社工及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深度访谈法,调研上海市三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获取第一手资料。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医务人员及医务管理人员高度认可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管理的作用。结论 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管理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可以增进医患沟通,缓解或预防医患矛盾,给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和增值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医患之间的诊治经费问题,提升服务品质、降低人力成本,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致医患信任危机的多维影响因素与解决策略。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查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寻找对医患关系信任构成重要影响的潜在公因子,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成因。结果 医疗服务因子、医疗纠纷调解与行业监管因子、社会制度因素及文化价值因子、医患沟通因子是驱动医患信任危机形成的主因。结论 医患信任危机的形成受到医疗服务过程、外部社会制度及文化观念、行业监管及医患沟通和互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消解医患信任危机的坚冰,促进医患关系修复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12.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之势,医疗纠纷数目不断攀升,各大医院纷纷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各大医学院校也反复重申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但往往注重沟通过程本身,忽视沟通前的准备以及沟通效果的评价。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研究的趋势和现状,提出“围医患沟通”的理论实施与评价,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矛盾尖锐。寻求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医患纠纷的处理,世界各国均有较多尝试。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也出现了诸多处理方式。通过对这些处理方式的比较与分析,旨在吸取经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是医患纠纷妥善解决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四种主流观点往往把医患关系归属于某种法律关系,这样的做法都显得会以偏概全或牵强附会。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律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但具有区别于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是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医患纠纷阶段,是民事侵权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的6家医疗机构的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就医类型和医保类型的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认知存在差异。结论 微观个人因素影响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知,需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缩小地区间差距,逐步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及报销费率,减少宏观经济保障因素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人群开展提高非技术性服务质量、缩小人群认知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为改变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医院需要推动规范服务向主动服务甚至是感动服务转化。为此,以分院急诊科为试点,发挥医院基层党员的能动性,帮助病人成立病人互助组并给与指导。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发现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节省医务人员的精力,而且让医患信任度大幅增加,客观上减少了医患关系对立的潜在风险,促进了和谐型医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2013年医疗纠纷共430例,按照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责任人分布、产生原因分析及纠纷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4年间,医疗纠纷发生比率分别为0.78‰、0.67‰、0.64‰、0.63‰,呈逐年降低趋势。纠纷发生科室分布以外科为主;医疗纠纷责任人分布情况以主治医师为主;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医疗知识对并发症及医疗效果不满意,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以“无过错”为主。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矛盾尖锐。寻求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医患纠纷的处理,世界各国均有较多尝试,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也出现了诸多处理方式。通过对这些处理方式的比较与分析,旨在吸取经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医患关系是民生领域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医患双方医患关系测量工具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为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患关系测量工具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