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7℃和24℃水温条件下受精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受精卵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南方鲇属于单精入卵、单精受精,在17℃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约20 s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受精后20 min左右卵子形成第2极体,并排出体外,受精后25 min左右雌雄原核形成,40~45 min雌雄原核开始接触并部分融合,50 min雌雄原核完全融合形成合子核.24℃条件下除了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的时间早一些外,其他受精细胞学程序与17℃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筛选的24个随机引物,对日本白鲫(Carassius Curatus Cuvieri)(♀)×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Lacepede)(♂)杂种一代及双亲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德国镜鲤、日本白鲫、F1中检测到的位点数分别为200、207、218,其中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63、66、72,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1.5%、31.9%、33%。F1多态位点高于父母本,表明它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水平最高。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68(德国镜鲤和日本白鲫)、0.2041(德国镜鲤和F1)、0.1961(日本白鲫和F1)。德国镜鲤和日本白鲫的遗传距离最大,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最大的杂交潜力,F1与父本遗传距离大于F1与母本遗传距离,表明F1与母本亲缘关系更近。从扩增谱带中找到了1个引物(S21)的特异性带是德国镜鲤区分日本白鲫和F1的分子标记,找到4个引物(S79、S114、S331、S333)扩增出的特异性谱带是日本自鲫区分德国镜鲤和F1的特异标记,还有1个引物(S106)扩增的特异性谱带可以作为F1区分父母本的遗传标记。在3个群体所有个体的UPGMP分支图中,所有个体分别成3个群分支,清晰地反映出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石竹’为试验材料,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授粉后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情况,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授粉后1h母本柱头上少量花粉开始萌发;授粉后4h大量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至柱头中部有胼胝质出现;授粉后6h花粉管生长至子房组织并有少量与胚珠结合;授粉后15h柱头中出现大量胼胝质,花粉管与胚珠结合数增多;授粉后24h胚珠周围出现多条花粉管,其中1条花粉管进入胚珠,部分进入胚囊的花粉管卷曲盘绕生长并产生胼胝质;精细胞与极核的融合主要发生在授粉后17~48h,与卵细胞融合主要于授粉后1~3d。(2)杂交石竹胚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棒状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3)杂交障碍表现为:只有游离的胚乳核而无胚发育的胚囊、合子未分裂、两极核未融合、球形胚败育。研究表明,杂交石竹存在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这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观察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及其杂种F1代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结构发现,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杂种F1代个体间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变异很大,为连续的数量遗传;其中57.7%以上的杂种F1代气孔密度高于父母本。杂种F1代矮化型植株叶片气孔密度较小,推测其抗寒性较强,可以通过进一步杂交改良,获得矮化型的盆栽含笑新品种。观察结果可为深入探讨含笑属种间杂种F1代的遗传变异,并从这些杂种F1代中选育观赏新品种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杂交鳢(斑鳢♀×乌鳢♂)(Channa maculata ♀×C.argus ♂)及其自交后代的细胞核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鳢染色体数目为2n=45,核型公式为3m+4sm+6st+32t,染色体臂数(NF)为52;杂交鳢自繁后代群体存在两种染色体核型,一是染色体数目为45,核型公式为3m+4sm+6st+...  相似文献   

6.
用HOECHST33258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受精卵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受精细胞学过程。观察表明:栉孔扇贝的精子能够使华贵栉孔扇贝卵子受精。精子入卵后呈一圆形亮点,体积稍有膨大成球形;授精后成熟卵母细胞释放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后,精核解凝、稀疏、泡状化,形成雄性原核(male pronucleus);雌性原核(female pronucleus)在完成两次成熟分裂之后,染色质去浓缩,扩散膨大;雌雄原核相互靠拢,当雌雄原核膨胀到最大程度时,发生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能够正常发育,完成第一次卵裂,卵裂时细胞核分离未观察到异常现象。与华贵栉孔扇贝和栉孔扇贝种内交配对照组相比,异源受精卵的细胞学过程明显滞后,同时其发生过程具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实验中还观察到少数的雌核发育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邮杂交鲫(鲫♀×白鲫♂)及其亲本血清生化组成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葡萄糖、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氢酶、a-淀粉酶和谷草转氨酶等九个生化指标中,大部分指标高邮杂交鲫与母本无显著差异,而与父本则有极显著差异。这从代谢方面论证了高邮杂交鲫是一个偏向于母本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AFLP技术对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及杂交F1代(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对引物共扩增得到272个位点,其中269个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89%。3个群体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31±0.1273、0.2005±0.1385和0.2625±0.1067。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6876±0.0523、0.6501±0.0548和0.6552±0.0553。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变异来源有25.39%来自群体间,有74.61%来自群体内,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尽管杂交海胆在表型上可以明显分成两种类型,但是通过AFLP统计的遗传距离进行的个体聚类却随机聚在一起,不能分成两个群体。  相似文献   

9.
以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1代种子为材料,探索两种石斛杂交后代的快繁技术和诱导试管开花。结果表明,适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 + 6-BA 1.0 mg·L-1 + NAA 2.0 mg·L-1 + IBA 2.0 mg·L-1 +香蕉100 g·L-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 + 6-BA 0.2 mg·L-1 + NAA 1.0 mg·L-1 +香蕉100 g·L-1,增殖系数达4~5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 + 6-BA 2.0 mg·L-1 + NAA 0.2 mg·L-1 +蛋白胨2 g·L-1,诱导率达93.3%,诱导系数达3.7;生根培养基为TH + 6-BA 0.5 mg·L-1 + NAA 1.0 mg·L-1,生根率可达91.7%,根数3~5条;花芽诱导培养基为6-BA 2.0 mg·L-1 + NAA 0.5 mg·L-1 + IBA 0.5 mg·L-1,花芽诱导率达8%。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休克调控技术诱导出103尾第一代白鲫(♀)×红鲫()异源四倍体鱼,并对其生殖力进行了研究。1或2龄的四倍体雄鱼能产生精子,而雌鱼不能产生正常的卵。将异源四倍体雄鱼与二倍体白鲫雌鱼交配产生倍间三倍体鱼,染色体检查证明是整三倍体(3N=150),但其受精率很低(11.4—51.3%,平均32.4%).网箱养殖结果表明,倍间三倍体白鲫的生长速度比白鲫快30%以上,雌雄均不育.并用冷休克处理回收异源四倍体4N()×白鲫2N(♀)受精卵的第二极体产生了新的四倍体鱼.文中还对第一代异源四倍体鱼的批量生产、生殖能力以及异源三倍体鱼的生产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怡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07,27(3):1161-1167
在(22.0±0.5)℃条件下,将人工孵化的南方鲇仔鱼分别于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其中4d的为对照组),首次投喂前(出膜后4 d)取样测量体长、体重、身体含能量作为初始值,于出膜后7 d(延迟投喂实验)和21 d(继续喂养实验)分别测定体长、体重、身体所含能量和临界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延迟投喂实验结束时各处理组的体重、身体含能量和体长随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均呈下降趋势,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在延迟投喂2d以内无显著差异;继续喂养实验结束时处理组各指标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两种临界游泳速度表现为同步变化趋势;另外,体长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SGRL%)的变化幅度小于身体含能量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SGRE%)的变化幅度,而绝对临界游泳速度相对百分比(Ucrit%)的变化又小于体长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期食物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南方鲇仔鱼体重、身体含能量产生明显变化,体长生长速度的变化则相对较小,而短期饥饿不会显著降低南方鲇仔鱼的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山羊草)F1用普通小麦回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普通小麦×山羊草)F1用“中国春”(CS)进行回交的结实率与普通小麦×山羊草的结实率,F1二价体频率的高低与回交结实率无明显关系。山羊草的染色体组C可能促进回交结实。M0抑制回交结实。而和普通小麦同源的染色体组D无明显地促进回交结实作用。SvMcr染色体组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回交结实。  相似文献   

13.
应用AFLP技术对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及杂交F1代(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4对引物共扩增得到272个位点, 其中269个多态位点, 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89%。3个群体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2331 ± 0.1273、0.2005 ± 0.1385和0.2625 ± 0.1067。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 0.6876 ± 0.0523、0.6501 ± 0.0548和0.6552 ± 0.0553。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 变异来源有25.39%来自群体间, 有74.61%来自群体内,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尽管杂交海胆在表型上可以明显分成两种类型, 但是通过AFLP统计的遗传距离进行的个体聚类却随机聚在一起, 不能分成两个群体。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与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进行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龟。这说明黄喉拟水龟和三线闭壳龟是可以进行属间远缘杂交的,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及孵化成功率均低于黄喉拟水龟的同种组合。杂种稚龟与黄喉拟水龟稚龟在背甲纹路、腹甲黑斑、四肢和尾腹面的皮肤颜色、喉盾前端形状及起点位置、喉盾宽/喉盾缝长、喉盾缝长/肱盾缝长、股盾缝长/肛盾缝长存在差异。1龄前,杂种龟生长快于黄喉拟水龟。形态特征上,杂种龟头顶部淡棕黄色,头侧眼后有两条黑色纵纹,颈腹部淡黄色;背甲棕色,腹甲浅黄色,每一盾片中间都有边缘呈放射状的黑斑;四肢、尾腹面及裸露皮肤部分为黄褐色。形态可量数据分析显示杂种龟在形态上接近黄喉拟水龟。建立了三种龟的形态判别公式,判别的准确率为100%(p<0.01),判别分析中贡献最大的4个变量分别是腹甲后半部长/背甲长、喉盾宽/背甲长、肱盾缝长/背甲长、股盾缝长/背甲长,可见三线闭壳龟、黄喉拟水龟与杂交种腹部的腹甲后半部长、喉盾宽、肱盾缝长、股盾缝长等参数可作为鉴别三者的直接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对杂种龟的鉴定、龟类的杂交育种及养殖生产实践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紫花含笑(Michelia crassipes)、灰岩含笑(M.calcicola)及其杂种F1代花粉生活力进行了研究,为基于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杂种F1代的含笑属观赏植物新品种培育与种质创新提供科学数据及研究资料.研究发现,亲本(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新鲜花粉萌发率均可达90%以上,杂种F1代花粉萌发率从38%到79%不等,平均为57.7%,低于双亲.亲本及其杂种F1代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温度过高花粉管的伸长受到抑制,并导致花粉管顶端破裂.亲本及多数杂种F1代的新鲜花粉在100 g/L和150 g/L的蔗糖浓度下萌发率都较高;经-20℃贮藏后的花粉对蔗糖浓度的敏感性要高于新鲜花粉.杂种F1代及其亲本的花粉在离体培养中均会出现双萌发管现象.番红染料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花粉有致死和染色作用,有利于统计杂种F1代及其亲本的花粉萌发率.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贝类因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佳和成活率高等优良的经济性状而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获得100%三倍体贝类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四倍体贝类与二倍体贝类杂交来获得.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诱导四倍体的方法,包括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抑制受精卵的卵裂、细胞融合和利用人工雌核发育等方法.人工诱导四倍体技术已经在多种鱼类上获得成功[2].迄今,国内外学者已对多种贝类[3]进行了四倍体育种研究,都获得了一定比例的四倍体胚胎或幼虫,甚至是稚贝,但是除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4]外大部分由于存活率低最后都没有获得两性能育且形成群体的四倍体贝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鳗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是鱼类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菌株VIB72具有较高的毒力,而菌株CW1的毒力较低.本文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个菌株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差减文库筛选,分离到59个对菌株VIB72的阳性克隆,并对这些克隆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17个基因片断与其它细菌的已知功能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包括可溶性溶胞壁质转糖基酶、转移蛋白MobA和MobC、转座子IS66、抑制相关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和乙酰转移酶家族)、毒素蛋白(DT-201和alveicin A免疫蛋白)、与OLD家族相似的AT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以及SocE和GTP结合蛋白HflX(有高频率的溶原化).这些基因片断有可能是鳗弧菌毒力岛的一部分.其他的基因片断与其它的已知基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SH技术成功地鉴定了不同致病性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差异及潜在的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8.
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山女鳟(O.masou masou)及其杂交F1(虹鳟♀×山女鳟♂)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质地测定.结果显示,(1)杂交F1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双亲(P<0.05),含水率和粗蛋白含量介于双亲之间,其中含水率最高者为山女鳟,粗蛋白含量最高者为虹鳟,并且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2)杂交F1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双亲(P<0.05),其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虹鳟,但低于山女鳟;(3)3种鱼肌肉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77.77)明显高于虹鳟(63.67),略低于山女鳟(79.19);(4)杂交F1肌肉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和嫩度与双亲相比差异显著(P<0.05),按肉色和嫩度测定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山女鳟>杂交F1>虹鳟.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l继承了山女鳟肉质优良的特性,肌肉品质优于虹鳟,这为虹鳟和山女鳟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生长性状形成相关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克隆了杂交F_1个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Ⅰ)和IGF-Ⅱ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两个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并比较了杂交F_1生长性状大、小两个亚群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显示:IGF-Ⅰ和IGF-Ⅱ的cDNA全长分别为824 bp和1 707 bp。IGF-Ⅰ和IGF-Ⅱ蛋白均具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典型特征,即包括信号肽和B、C、A、D和E5个功能结构域,并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IGF-Ⅰ与IGF-Ⅱ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仅为26%。IGF-Ⅰ与IGF-Ⅱ在杂交F_1下丘脑、垂体、肝脏、脾脏、肾脏、头肾、肠、心脏、皮肤、肌肉、性腺和血液中都有表达,且均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心脏中最低。同池饲养F_1的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大亚群肝脏、血液和肌肉中IGF-Ⅰ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小亚群对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大亚群肝脏中IGF-Ⅱ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小亚群(p0.01),表明IGF-Ⅰ和IGF-Ⅱ的表达水平与杂交F_1的生长性状相关联。实验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草鱼(♀)与赤眼鳟(♂)杂交F_1生长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Tachysurus fulvidraco ♀× Tachysurus vachelli ♂)生长性能、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试验分4组, 壳寡糖有效剂量分别以0、40、80和120 mg/kg添加到饲料中, 为期56d。结果显示: 120 mg/kg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 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随壳寡糖剂量增大, 蛋白质效率(PER)变化趋势与FCR相反。同时, 各剂量壳寡糖均能显著提高白细胞吞噬指数(PI, P<0.05); 淋巴细胞转化率(LTR)随壳寡糖剂量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 剂量达80 mg/kg后保持稳定(P>0.05); 高剂量试验组(80和120 mg/kg)溶菌酶活力和IgM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40 mg/kg)和对照组 (P<0.05)。研究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速度, 降低饲料系数, 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及淋巴细胞转化, 并能提高体液免疫水平, 建议有效剂量为80—12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