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鹅掌楸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糖、脂类和蛋白质的消长变化与花粉发育过程中营养供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雄蕊特别是花药壁内的多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逐渐消耗殆尽。初期的小孢子母细胞内脂滴的含量丰富,无淀粉粒,也无颗粒状的蛋白质。进行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内、中层及绒毡层细胞积累了大量的蛋白质与脂类;减数分裂完成后,绒毡层和四分体小孢子开始逐渐积累淀粉与脂类,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至小孢子时期,小孢子壁及绒毡层细胞的径切向壁和内切向壁沉积了大量的脂类物质,而且小孢子核周围分布大量淀粉粒,未观察到蛋白质颗粒。  相似文献   

2.
多糖、脂类和蛋白质的消长变化与花粉发育过程中营养供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雄蕊特别是花药壁内的多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逐渐消耗殆尽。初期的小孢子母细胞内脂滴的含量丰富,无淀粉粒,也无颗粒状的蛋白质。进行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内、中层及绒毡层细胞积累了大量的蛋白质与脂类;减数分裂完成后,绒毡层和四分体小孢子开始逐渐积累淀粉与脂类,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至小孢子时期,小孢子壁及绒毡层细胞的径切向壁和内切向壁沉积了大量的脂类物质,而且小孢子核周围分布大量淀粉粒,未观察到蛋白质颗粒。  相似文献   

3.
中国鹅掌楸双受精和胚胎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常规手段观察了中国鹅掌楸的双受精和胚胎发生,并探讨了其致濒的原因。中国鹅掌楸的卵细胞极性化不明显,中央细胞的两极核直至受精才与精核同时融合,受精为有丝分裂前型;原始细胞型胚乳,胚胎发生为柳叶菜型。  相似文献   

4.
辣椒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辣椒雄性不育材料1A及其保持系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材料1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至单核花粉粒时期,此时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四分体受到挤压后破裂并降解,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保持系1B的花粉粒结构完整,表面有3个明显的萌发沟;而雄性不育材料1A的成熟花粉粒形状不规则,空瘪,有部分花粉粒解体,败育比较彻底,说明该雄性不育材料在辣椒育种工作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和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5和W6154S的花药和小孢子发生过程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可育条件下,其花药组织和小孢子发生过程不论形态结构还是细胞化学变化都基本一致。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药隔薄壁组织、药壁中层及药室内壁中分布了一些多糖颗粒,但到进入减数分裂时多糖颗粒基本消失。绒毡层在解体前一直富含细胞质,从染色反应看,它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蛋白质向减数分裂开始后的多糖物质的转变过程。在不育条件下,农垦585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就出现异常,其败有时间比W6154S要稍早一些。两者最后都表现为典败,但W6154S的花药壁解体较为彻底,只剩下干皱的表皮和药室内壁,而农垦585的花药壁还有多层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小孢子囊发育早期,原生质体发生收缩、同时形成胼胝质壁。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互相分离,并被胼胝质壁包围。在壁上有约0.2微米的小孔。四分体小孢子形成后,核被膜及高尔基体显得非常地活跃,他们可能与外壁的沉积有关。这个现象在早期四分体阶段出现。内壁的形成是在自由小孢子时期,开始高尔基体和核被膜仍较活跃,但随之下降。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多,许多来自内质网的泡囊通过质膜被排放到内壁中去。乌氏体与花粉外壁之间观察到了孢粉素带。  相似文献   

7.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材料'YX-1'与可育材料'宁杞1号'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育材料'YX-1'小孢子发育受阻于四分体时期,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败育的特征是四分体胼胝质壁不能适时降解,四分孢子在胼胝质壁内液泡化、核质收缩降解,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增生,推迟解体.压片结果表明,不育材料'YX-1'四分孢子形状不规则、空瘪、解体,败育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常规手段观察了中国鹅掌楸的双受精和胚胎发生,并探讨了其致濒的原因;中国鹅掌楸的卵细胞极性化不明显,中央细胞的两极核直至受精才与精核同时融合,受精为有丝分裂前型,原始细胞型胚乳,胚胎发生为柳叶菜型。  相似文献   

9.
小麦小孢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镜电镜技术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小孢子发生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造孢细胞时期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核糖体,质体和线粒体。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核糖体数量存在逐渐减少的现象,质体和线袜体结构在双线期/终变期和中期1简化,二分体时期,质体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果表明,啵麦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质体和线粒体的脱人化与再分化过程,但该过程与核糖体数量增  相似文献   

10.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d后胚胎诱导则以14%蔗糖浓度为最好;高浓度(17%)蔗糖培养3d后添加低浓度(11%)蔗糖培养液能大大提高胚胎发生能力,比一直在14%蔗糖培养液培养的提高282.4%,比更新培养液培养的提高126.1%。  相似文献   

11.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一种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和可育株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种子播种后,有1/4植株为不育株,其余的为可育株。通过对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确认不育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发育时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多糖和脂类的分布动态,发现在减数分裂前,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的药隔细胞中都储藏了大量的淀粉粒。二者的差异仅是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明显。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可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具有将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多糖吸收并转化成脂类的功能,小孢子及以后的二胞花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脂类储藏物质。在不育花药中,虽然减数分裂后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也都消失,但绒毡层细胞中的脂类物质相比很少,同时绒毡层细胞显示了明显的多糖反应,表明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将糖类转化为脂类的功能受阻。在小孢子的表面有些脂类物质,但在细胞质中却没有脂类积累。这一结果暗示在该种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中,由于花药绒毡层细胞转换多糖为脂类的功能失常,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相似文献   

12.
萝卜CMS不育系与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A2、A4及其相应保持系B2、B4的小孢子发生与花药壁发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不育系A2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小液泡增多,至单核期汇合形成大液泡,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小孢子外壁染色浅,细胞壁受到破坏,最后与绒毡层一同降解.不育系A4在减数分裂期即表现出异常,绒毡层异常肥大;花药发育后期,小孢子外壁亦染色较浅;绒毡层细胞融合形成细胞团块侵入药室挤压小孢子,两者一同降解.  相似文献   

13.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黄顶菊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肇发育为基本型,由4层细胞构成一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变形型,其细胞为双核;(2)从孢原细胞出现到二细胞花粉粒形成,同一花药四个花粉囊的发育不同步;(3)孢原细胞为单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体为四而体型排列;(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三个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有明显的刺,偶尔观察到巨大花粉;(5)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壁中层毗邻绒毡层的一面产生外绒毡层膜,包被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  相似文献   

15.
蒙古莸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蒙古莸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花药4室,花药壁由4层细胞组成,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1层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2)花药壁表皮具多细胞腺体,药室内壁、药隔部分细胞发育后期均发生纤维性加厚.(3)绒毡层细胞有两种来源,外周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近药隔部分来源于药隔细胞.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为二核.(4)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数为四面体型,偶有左右对称型.(5)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沟.  相似文献   

16.
紫斑牡丹的花药发育和小孢子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斑牡丹的花药是在花芽发育的第3个年周期中,从雄蕊原厚基发育而来,花药壁按特有方式发生,主要特点是绒毡层与次生造孢细胞同源。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绒毡层属分泌型,中层3-4层,其中1-3层与药室内壁同步发育出纤维素壁加厚,并在花药成熟时宿存。小包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开始,但不同时结束,分裂过程高度不同步。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小孢子排列呈正四面体形,减数分裂前期Ⅰ通常有B-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形。  相似文献   

17.
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过程中ATP酶活性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式电镜,通过胚性细胞的超微切片观察,对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ATP酶活性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非胚性细胞的质膜、液泡膜等膜系统当中存在ATP酶活性,质体、核膜、细胞壁以及细胞间隙上有少许沉积;早期胚性细胞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膜、液泡膜上、淀粉粒、细胞壁加厚处;胚性细胞后期ATP酶活性从质膜逐渐转移入细胞内,细胞质、壁旁体、胞间连丝、细胞膜与细胞间隙、细胞核等处均有ATP酶活性反应.随着胚性细胞的发育及分裂,包裹细胞的厚壁、细胞核、核仁与染色质等处也出现ATP酶活性反应沉淀物.说明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存在丰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8.
19.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和可育株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种子播种后,有1/4植株为不育株,其余的为可育株。通过对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确认不育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发育时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多糖和脂类的分布动态,发现在减数分裂前,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的药隔细胞中都储藏了大量的淀粉粒。二者的差异仅是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明显。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可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具有将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多糖吸收并转化成脂类的功能,小孢子及以后的二胞花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脂类储藏物质在不育花药中,虽然减数分裂后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也都消失,但绒毡层细胞中的脂类物质相比很少,同时绒毡层细胞显示了明显的多糖反应,表明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将糖类转化为脂类的功能受阻。在小孢子的表面有些脂类物质,但在细胞质中却没有脂类积累。这一结果暗示在该种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中,由于花药绒毡层细胞转换多糖为脂类的功能失常,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相似文献   

20.
七叶树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七叶树花药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雄蕊花药四室,花药壁完全分化时,从外到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表皮细胞1层,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药室内壁在花药成熟时形成带状纤维层加厚;幼小花药壁的中层3~4层细胞,在花药发育成熟时退化消失;绒毡层1层细胞,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开始退化解体,花药成熟完全消失,仅剩1层绒毡层膜.每一花药中有多列雄性孢原细胞,发生于幼小花药表皮下方;(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呈正四面体排列;减数分裂过程中,小孢子母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成熟花粉二细胞型,外形呈圆三角状,具三孔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